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興趣.一起看看北師大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查閱!
北師大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sh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
2.理解根號的意義,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
3.通過本節(jié)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學難點: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jié)合.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提問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50平方米,那么它的邊長應為多少?
2.已知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這個數(shù)是多少?
3.一只容積為0.125立方米的正方體容器,它的棱長應為多少?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乘方的結(jié)果,求底數(shù)的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jié)內(nèi)容所要學習的.下面作一個小練習:填空
1.( )2=9; 2.( )2 =0.25;
5.( )2=0.0081.
學生在完成此練習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丟掉負數(shù)解,在教學時應注意糾正.
由練習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即為: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練習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們看到 3與-3均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這樣一道題,填空:
( )2=-4
學生思考后,得到結(jié)論此題無答案.反問學生為什么?因為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為非負數(shù).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jié)論,負數(shù)是沒有平方根的.下面總結(jié)一下平方根的性質(zhì)(可由學生總結(jié),教師整理).
(三)平方根性質(zhì)
1.一個正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
2.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
(四)開平方
求一個數(shù)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的運算.
由練習我們看到 3與-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 3和-3,可見平方運算與開平方運算互為逆運算.根據(jù)這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平方運算來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與其他運算法則不同之處在于只能對非負數(shù)進行運算,而且正數(shù)的運算結(jié)果是兩個。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個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叫做被開方數(shù),2叫做根指數(shù),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來記作 ,其中 讀作“二次根號”, 讀作“二次根號下a”.根指數(shù)為2時,通常將這個2省略不寫,所以正數(shù)a的平方根也可記作“ ”讀作“正、負根號a”.
練習:1.用正確的符號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北師大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3. 借助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過程,,得出直線平行的條件.
4. 會用直線平行的條件來判定直線平行.
5.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理解直線平行的條件.
難點: 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教學設計]提問
復習題:
1.如圖,已知四條直線AB、AC、DE、FG
(1)∠1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 ∠3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與∠6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與∠7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
(1) 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種
(2) 在同一平面內(nèi), 不垂直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3) 在同一平面內(nèi), 不平行的兩條直線必垂直
(4) 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不垂直
3.如果 a∥ b ,b ∥c ,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言: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意義, 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以及平行公理,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研究直線平行的條件.
新課:
直線平行的條件
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過程,
如果∠4+∠2=180°, a∥ b嗎?
三種方法可以簡單地說成:
例題 已知:如圖,直線AB ,CD,EF被MN所截, ∠1=∠2, ∠3+∠1=180°,試說明CD ∥EF.
解:因為∠1=∠2,
所以 AB ∥CD.
又因為 ∠3+∠1=180°,
所以 AB ∥ EF.
從而 CD ∥EF (為什么?).
課堂練習:
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因為∠1和∠2是同旁內(nèi)角,所以∠1+∠2=180°
B. 因為∠1和∠2是內(nèi)錯角,所以∠1=∠2
C. 因為∠1和∠2是同位角,所以∠1=∠2
D. 因為∠1和∠2是補角,所以∠1+∠2=180°
2.如圖:(1) 已知∠1=65°, ∠2=65°,那么DE與 BC平行嗎?為什么?
(2)如果∠1=65°, ∠3=115°,那么AB與DF平行嗎?
為什么?
(3) )如果∠4=60°, ∠2=65°,那么DE與BC平行嗎?
為什么?
3.
4.如圖所示:
(1)如果已知∠1=∠3,則可判定AB∥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4+∠5=180°,則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1+∠2=180°,則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5+∠2=180°那么根據(jù)對頂角相等有∠2=__,
因此可知∠4+∠5= ____,所以可確定 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知∠1=∠6,則可判定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題圖 第5題圖
5.如圖,(1)如果∠1=________,那么DE∥ AC;
(2) 如果∠1=________,那么EF∥ BC;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么AC∥ED;
(4) 如果∠2+ ∠________=180°,那么AB∥DF.
6.
7.
課后作業(yè):習題5.2 第1,2,4題.
補充練習:
已知:如圖,AB ∥CD,EF分別交 AB、CD
于 E、F,EG平分∠ AEF ,
FH平分∠ EFD EG與 FH平行嗎?為什么?
北師大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一、知識導航
1、主要概念:變量是 ;自變量是 ;因變量是 。
2、變量之間關系的三種表示方法: 。
其特點是:列表:對于表中自變量的每一個值,可以不通過計算,直接把 的值找到,查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變化的全貌,不易看出變量間的對應規(guī)律。
關系式:簡明扼要、規(guī)范準確;但有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很難或不能用關系式表示。圖像:形象直觀??梢孕蜗蟮胤从吵鍪挛镒兓倪^程、變化的趨勢和某些特征;但圖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圖像確定因變量的值欠準確。
3、主要數(shù)學思想方法:類比和比較的方法(舉例說明);數(shù)形結(jié)合和數(shù)學建模思想(舉例說明)。
二、學習導航
1、有關概念應用
例1下列各題中,那些量在發(fā)生變化?其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各是什么?
① 用總長為60的籬笆圍成一邊長為L(m),面積為S(m2)的矩形場地;
②正方形邊長是3,若邊長增加x,則面積增加為y.
2、利用表格尋找變化規(guī)律
例2 研究表明,固定鉀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產(chǎn)量與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關系:
施肥量
(千克/公頃)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產(chǎn)量
(噸/公頃) 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時比較適宜?
變式(湖南)一輛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從靜止到起動10秒后的速度經(jīng)測量如下表:
時間/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速度/米/秒 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
①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因變量?
②如果用t表示時間,v表示速度,那么隨著t的變化,v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③當t每增加1秒時,v的變化情況相同嗎?在哪1秒中,v的增加?
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車行駛的速度的上限為120千米/時,試估計大約還需要幾秒小汽車速度就將達到這個上限?
3、用關系式表示兩變量的關系
例3.、①設一長方體盒子高為10,底面積為正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體積v與底面邊長a的關系。②設地面氣溫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氣溫下降6℃,求氣溫與t高度h的關系。
變式(江西)如圖,一個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則活動窗扇的通風面積A(平方米)與拉開長度b(米)的關系式是: .
4、用圖像表示兩變量的關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國內(nèi)地發(fā)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圖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內(nèi)地新增確診病例數(shù)據(jù)走勢圖(數(shù)據(jù)來源:衛(wèi)生部每日疫情通報).從圖中,可知道:
(1)5月6日新增確診病例人數(shù)為 人;
(2)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確診病例人數(shù)為 人;
(3)從圖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確診病例總體呈 趨勢.
例5、(陜西) 星期天晚飯后,小紅從家里出去散步,下圖描述了她散步過程中離家的距離s(米)與散步所用時間t(分)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依據(jù)圖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紅散步情景的是( ).
A.從家出發(fā),到了一個公共閱報欄,看了一會兒報,就回家了
B.從家出發(fā),到了一個公共閱報欄,看了一會兒報后,
繼續(xù)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從家出發(fā),一直散步(沒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從家出發(fā),散了一會兒步,就找同學去了,18分鐘后才開始返
變式 (成都)右圖表示甲騎電動自行車和乙駕駛汽車沿相同路線行駛45千米,由A地到B地時,行駛的路程y(千米)與經(jīng)過的時間x(小時)之間的關系.請根據(jù)這個行駛過程中的圖象填空:汽車出發(fā) 小時與電動自行車相遇;電動自行車的速度為 千米/時;汽車的速度為 千米/時;汽車比電動自行車早 小時到達B地.
三、一試身手
1、(貴陽)小明根據(jù)鄰居家的故事寫了一首小詩:“兒子學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車站,兒子到后細端詳,父子高興把家還.”如果用縱軸y表示父親與兒子行進中離家的距離,用橫軸 表示父親離家的時間,那么下面的圖象與上述詩的含義大致吻合的是( )
2、在一次蠟燭燃燒實驗中,甲、乙兩根蠟燭燃燒時剩余
部分的高度y(厘米)與燃燒時間x(小時)
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請根據(jù)圖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根蠟燭燃燒前的高度分別是 ,
從點燃到燃盡所用的時間分別是 ;
(2)燃燒多長時間時,甲、乙兩根蠟燭的高度相等(不考慮都燃盡時的情況)?在什么時間段內(nèi),甲蠟燭比乙蠟燭高?在什么時間段內(nèi),甲蠟燭比乙蠟燭低?
3、(2006宿遷課改)小明從家騎車上學,先上坡到達A地后再下坡到達學校,所用的時間與路程如圖所示.如果返回時,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變,那么他從學校回到家需要的時間是( )
A.8.6分鐘 B.9分鐘
C.12分鐘 D.16分鐘
4、某機動車出發(fā)前油箱內(nèi)有油42l,行駛?cè)舾尚r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與行駛時間t(L)之間的關系如圖8 所示.
回答問題:(1)機動車行駛幾小時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還有 ,車速為 ,
若要達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夠用?并說明原因.
5、在一次實驗中,小明把一根彈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懸掛物體,下面是測得的彈簧的長度y與所掛物體質(zhì)量x的一組對應值.
所掛質(zhì)量
0 1 2 3 4 5
彈簧長度
18 20 22 24 26 28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當所掛物體重量為 時,彈簧多長?不掛重物時呢?
(3)若所掛重物為 時(在允許范圍內(nèi)),你能說出此時的彈簧長度嗎?
6、小明在暑期社會實距活動中,以每千克0.8元的價格從批發(fā)市場購進若干千克瓜到市場上去銷售,在銷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價0.4元,全部售完.銷售金額與售出西瓜的千克數(shù)之間的關系如圖9所示.請你根據(jù)圖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問題:
(1)求降價前銷售金額y(元)與售出西瓜 (千克)之間的關系式;
(2)小明從批發(fā)市場共購進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這次賣瓜賺子多少錢?
7、如圖中的折線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長途電話所需要付的電話費y(元)與通話時間t(分鐘)之間的關系的圖象.
(1)通話1分鐘,要付電話費多少元?通話5分鐘要付多少電話費?
(2)通話多少分鐘內(nèi),所支付的電話費不變?
(3)如果通話3分鐘以上,電話費y(元)與時間t(分鐘)的關系式是 ,那么通話4分鐘的電話費是多少元?
8、如圖是某水庫的蓄水量v(萬米3)與干旱持續(xù)時間t(天)之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水庫原蓄水量為多少萬米3?持干旱持續(xù)時間10天后,水庫蓄水量為多少萬米3?
(2)若水庫的蓄水量小于400萬米3時,將發(fā)生嚴重干旱警報,請問:持續(xù)干旱多少天后,將發(fā)生嚴重干旱警報?
(3)按此規(guī)律,持續(xù)干旱多少天時,水庫將干涸?
9、(成都市)某移動通信公司開設了兩種通信業(yè)務,“全球通”:使用時首先繳50元月租費,然后每通話1分鐘,自付話費0.4元;“動感地帶”:不繳月租費,每通話1分鐘,付話費0.6元(本題的通話均指市內(nèi)通話),若一個月通話x分鐘,兩種方式的費用分別為 元和 元.
(1)寫出 、 與x之間的關系式;
(2)一個月內(nèi)通話多少分鐘,兩種移動通訊費用相同?
(3)某人估計一個月內(nèi)通話300分鐘,應選擇哪種移動通信合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