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事物類(敘事中寫景狀物)記敘文,此類文體特點有三:依據(jù)游覽順序敘事,敘事中突出主要景物,情景交融?!而B的天堂》的教學實錄,小編也是為大家來了,還在等什么,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文本解讀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這是一篇記事敘物類記敘文,敘述了“我們”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的經(jīng)過。每次,作者都是按照“我們”的游覽經(jīng)歷依次展開。第一次:吃過晚飯(時間),“我們”(人物)走過一段石子路,到了河邊,陸續(xù)跳上一只小船,劃船向河中心移去。漸漸逼近榕樹,“我”看清它的真面目。最后,我們離開榕樹(地點、事情經(jīng)過)。第二次:第二天清晨,“我們”從學校出發(fā),經(jīng)過“鳥的天堂”,看到許許多多的鳥。最后,我們向高塔下面的鄉(xiāng)村劃去。
第一次游覽,作者具體生動地描繪了生命力旺盛的榕樹。先寫遠看“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及感受“樹葉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接著寫近觀“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枝繁)”、“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根深)”、“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茂)”及感受“真是一株大樹”、“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所見”與“所感”、“實寫”與“虛寫”結(jié)合,榕樹之茂盛躍然紙上,同時給予讀者身臨其境之感。
2、詳略得當,動靜結(jié)合。
第一次游覽行程,作者寫得較為詳細。第一自然段開篇即交待時間及當時自然環(huán)境“熱氣已經(jīng)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給予讀者祥和靜謐之感,隱約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即將游覽鳥的天堂時那份喜悅、興奮之情。
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將行程前半部分經(jīng)過交待清楚。體現(xiàn)事情發(fā)展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支撐敘事發(fā)展的是體現(xiàn)“我們”動作的一系列動詞“走過、到了、跳上、一撥、劃”?!耙驗閯釉~在敘事中的作用非常強大”(王開嶺語)。
第三自然段再次進行自然和細節(jié)環(huán)境描寫,借以襯托人物歡快心情。第一次游覽行程,作者敘述較為詳細,重點寫了榕樹之茂盛。描靜態(tài)之景,抒愉悅之情,作者多用長句。
第二次游覽行程,作者寫得較為簡略,除了詳寫船泊樹下詳觀“鳥的活動”場面,其他經(jīng)歷一帶而過。描動態(tài)之景,抒興奮之情,作者多用短句。作者主要從兩個方面描繪清晨“鳥的天堂”壯觀、熱鬧場面:一是鳥的叫聲越來越響亮,“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最后“到處都是鳥叫”。一是鳥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展示出各種各樣姿態(tài)?!拔覀儼咽忠慌?,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我們繼續(xù)拍掌……到處是鳥影”、“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
與鳥兒叫聲、數(shù)量變化相對應的是作者心情變化:越來越興奮。
3、語言樸實,用詞準確
敘事化的語言,如話家常,娓娓道來。語言雖樸實,但因為是發(fā)自作者內(nèi)心真實情感地自然流露,所以很多語言富有張力,讀起來意味無窮。如“三支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等,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句子俯拾皆是。
同時,作者通過準確用詞,生動而又精準地表達了參觀時細膩感受。
(1)“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p>
“逼近”較之于“靠近”,主動意味更強,更能體現(xiàn)作者內(nèi)心渴望一睹榕樹真面目的急切之情。同時,較之“靠近”,在距離上感覺“逼近”離事物更近一些,為什么會給人感覺更近一些,榕樹的高大所給予觀者的壓迫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p>
“展”舒展、展開;“示”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較之于“展現(xiàn)、顯示”等詞語,“展示”詞語更能顯示出榕樹的生命活力,主動意味更強。
(3)“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里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邦潉印比绻兂伞坝縿?、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tài)準確地刻畫出來?!八坪酢㈩潉印眰魃竦匕旬敃r作者的感受、聯(lián)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tài),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4)“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p>
“樹葉真綠得可愛?!薄澳歉杪曊婧寐??!?/p>
三句中第一個“真”是“本來”、“客觀事實”之意。而后三個“真”則有“的確、很、非?!敝?,兒童話、口語化的語言運用,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驚訝、興奮、喜愛之情。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p>
作者采用排比句式及短句運用,真切地表達了激動不已之情。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此時作者會有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張大嘴巴、手指著鳥兒、目光留戀于所見到的每一只可愛的鳥兒,句中逗號的使用,也很好地傳達了這一心情,試想,如果改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還會有這樣的意味嗎?
二、支架設(shè)計
閱讀教學,老師對文本豐富的解讀是前提,然后,從中選取“可教的東西”。如何選取,一要關(guān)注文體,準確辨識其文體類別,依循文體特征教學。二要關(guān)注課程年段目標,能夠結(jié)合“這一篇”特點,將課程年段目標分解細化到篇章、課時目標中去,最終通過篇章教學豐富并提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語文經(jīng)驗。
本文是一篇事物類(敘事中寫景狀物)記敘文,此類文體特點有三:依據(jù)游覽順序敘事,敘事中突出主要景物,情景交融。我把它放在五年級教學,結(jié)合《課標》高段要求,實際教學中,我選擇了如下教學內(nèi)容,并設(shè)計相應支架:
1、內(nèi)化作者兩次游覽敘述順序,嘗試遷移運用。達成此目標支架及言語實踐活動設(shè)計:
下面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說說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經(jīng)過,畫出關(guān)鍵詞句,并簡要介紹。(瀏覽概述)
↓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巴金爺爺在寫這兩次游覽經(jīng)過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讀圈畫批注)
↓
暑假中,你去過哪兒游玩嗎?能夠像屏幕上一樣,列出自己的游覽線路圖嗎?(編列提綱介紹)
任何知識、經(jīng)驗只有通過主體工具性實踐,才能內(nèi)化到身心層面,形成素養(yǎng)。本支架首先從文本整體、事件過程入手,引導學生瀏覽課文,提取信息,梳理文路。接著通過概述,“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兩次游覽經(jīng)過”。設(shè)計口語交際話題,使概述有了交際對象,在虛擬的言語情境中,更有利于激活學生言語思維,重組語言,嘗試精準表達。進而熟悉文路,主動建構(gòu)事物類文體表達脈絡(luò)。
這一層次都是基于文本內(nèi)容層面的復述性理解。
接著,統(tǒng)整文本內(nèi)容及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比較“作者寫這兩次游覽經(jīng)過的異同”,在比較中領(lǐng)悟作者“動靜結(jié)合、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的表達手法,對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做出解釋與評價。
最后,激活學生生活經(jīng)驗,遷移運用,嘗試編列游覽路線圖。實際生活中,學生不缺乏閱讀經(jīng)驗,也不乏生活積累。但是實際教學中,我們老師缺少“聯(lián)結(jié)”意識。閱讀教學理應擔起此任,發(fā)現(xiàn)二者的“榫接點”,通過聽說讀寫等言語實踐活動遷移運用,最終促進學生與“這一篇”所蘊藏的“這一知識點”的聯(lián)結(jié)。這一層次是基于遷移運用層面的對文本做出創(chuàng)造性理解。
細讀品味,誦讀內(nèi)化。
樹
默讀5——8自然段,圈畫批注:榕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
誦讀展示,相機點撥。
↓
作者初次見到大榕樹,心情怎樣?誦讀展示,相機點撥。
鳥
默讀11、12自然段,圈畫批注:清晨,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
誦讀展示,相機點撥。
↓
體會作者心情變化,誦讀展示,相機點撥。
細讀品味支架設(shè)計注意三點:
一是從整體閱讀入手,放手讓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獲得閱讀初感。二是由讀“景”(榕樹的茂盛、鳥兒活動的熱鬧)到悟“情”(作者的興奮、激動)過渡。三是相機點撥,點撥在他們“感覺和理解的盲點”上,將“已知轉(zhuǎn)化為未知”,“讓他們恍然大悟”。如作者由遠及近觀察榕樹的視角變化、“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句中逗號運用所體現(xiàn)的觀者內(nèi)心情感等等。感情誦讀指導還可選擇最能體現(xiàn)文本主旨情感、表達生動形象處,遵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原則,選擇上述中的一點或若干點指導學生讀進去、悟得到、誦出情。
三、教學實錄
板塊一:激活初讀經(jīng)驗 導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生讀題)
師: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哪些人,什么事情?
生: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我們兩次參觀鳥的天堂經(jīng)過”。
師:這里的“參觀”一詞還可以換成——
生:游覽,“我們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經(jīng)過”。
生:觀賞,“我們兩次觀賞鳥的天堂經(jīng)過”。
板塊二:瀏覽提取 概述經(jīng)過
師:下面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說說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經(jīng)過,畫出關(guān)鍵詞句,并簡要說說。
【生瀏覽圈畫,完成游覽路線圖:
吃過晚飯:(走過一段石子路)——(到了河邊)——(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逼近榕樹)——(離開榕樹)
第二天清晨:(從學校出發(fā))——(經(jīng)過“鳥的天堂”)——(向著高塔下面的鄉(xiāng)村劃去)】
師: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能夠根據(jù)游覽路線圖,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的經(jīng)過?
(指名概述)
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巴金爺爺在寫這兩次游覽經(jīng)過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默讀思考,圈畫批注)
生:兩次游覽,都在榕樹下“泊了片刻”。
師:也就是說,兩次游覽,作者都把“鳥的天堂”做為——
生:重點來寫。
師:你很會發(fā)現(xiàn)。
生:老師,作者第一次游覽沒有看到鳥,第二次看到了鳥。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不同。第一次沒有看到鳥,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樹。
師:一次看到樹,一次看到鳥。
生:兩次游覽,作者都是按照游覽經(jīng)歷來寫的。
師:你能夠借助我們剛才的游覽線路圖來發(fā)現(xiàn),很會讀書。作者寫這兩次游覽經(jīng)過又有什么不同嗎?
生:第一次寫得很詳細,第二次只是寫了鳥兒們的活動,其他寫得很簡單。
師:雖然兩次都是寫游覽鳥的天堂經(jīng)過,但是一次重點寫樹,一次重點寫鳥;一次詳細寫,一次簡略寫。所以我們讀起來仍然興味盎然。
師:暑假中,你去過哪兒游玩嗎?能夠像屏幕上一樣,列出自己的游覽線路圖嗎?
(生思考,列線路圖)
師:誰來交流一下?
生:暑假里的一天,我們從新沂汽車南站做公交車,經(jīng)過唐店,到達馬陵山。游馬陵山,我們先進山門,登上五華頂,鉆藏兵洞,最后劃船游覽三仙湖。
師:游覽經(jīng)過講述得條理清晰,尤其是“登、鉆”等幾個動詞用得準確。能說說如果讓你來寫這次游覽經(jīng)歷,你會詳細寫什么地方?
生:藏兵洞。
……
板塊三:細讀品味 內(nèi)化語言
樹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去欣賞鳥的天堂吧!首先去領(lǐng)略一下榕樹的風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至第8自然段,邊讀邊體會:榕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圈畫關(guān)鍵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讀,圈畫批注)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榕樹很大?!皬脑谝粋€地方,河面變窄了”讀出來,因為榕樹很大,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所以“河面變窄了”。
師:你很會讀書,關(guān)注到這個細節(jié)。
生:榕樹很茂盛。從“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讀出來。
……
師:剛才同學們都用心去感受了,下面能夠通過讀,把你感受到的榕樹告訴大家嗎?
(指名讀,讀完第五自然段,老師相機點撥)
師:這是作者在——
生:遠觀。
師:下面的第7、8自然段是作者——
生:近觀。
(生讀到“我有機會……不可計數(shù)”一句,師相機點撥)
師:這句寫的是榕樹的——
(生齊答:枝,師相機板書)
師: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這棵榕樹枝干特點——
生:多。
師:可以,還可以——
生:密。
師:枝密,也不錯,還可以——
生:繁。
師:枝繁,更準確了。
(師板書:枝繁)
(生讀“枝上又生根……伸進泥土里)
師:這句寫的是——
生:根。
師: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從這句話中的“直垂、伸進”兩個動詞,你能夠用一個字概括根的特點嗎?
生:多。
生:深。
師:你覺得哪一個字更能讓你感受到榕樹的生命力旺盛?
生:深。
(師板書:根深)
(生讀第八自然段,師相機點撥概括:葉茂)
師:巴金爺爺生平第一次見到這樣“枝繁根深葉茂”的大榕樹,心情怎樣?
生:興奮、激動、高興……
師:自由讀讀第7、8自然段,體會一下。
(生自由練讀)
師:下面,老師只讓你們讀一句話,看誰能夠讀出作者這種心情?哪句話?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不是。這句話三個詞,六個字,就是“真是一株大樹”一句。此刻,假如你就是巴金爺爺,我是同船的伙伴,你回抓住哪個詞語來讀告訴伙伴?為什么?
生:“大樹”,因為“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師:能夠聯(lián)系上文來讀書,究竟有多大,課前老師查閱了資料,樹蔭面積達到20畝,比我們學校的國旗廣場還大。
師:能夠抓住這個詞語讀讀嗎?
(生讀,注意突出“大樹”一詞)
生:還可以抓住“真是”一詞讀,因為當伙伴們說是一株榕樹時,我還是半信半疑的。
師:讀讀!
(生讀,注意突出“真是”一詞)
生:還可以抓住“一株”讀,因為當初“我”以為那是“許多株”。
(生讀,注意突出“一株”)
師:如果在句后加上一個語氣詞,你會怎么讀?
生:真是一株大樹喲!
……
師:如果在句前加上一個語氣詞,你會怎樣讀?
生:哇,真是一株大樹!
……
生:老師,這句話后面可以加上感嘆號讀。
師:老師也很贊成你的意見。
鳥
師: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同欣賞了茂盛的大榕樹,下面我們再去看看這鳥的天堂中小精靈們的活動場面吧!自由讀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清晨,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畫出關(guān)鍵詞語,寫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讀圈畫批注)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鳥非常多,從“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能夠讀出來。
……
師:能夠邊讀邊想象眾鳥紛飛、百鳥爭鳴的情景嗎?
(生自由讀)
師:老師檢查一下看看你們想象到畫面沒有。不過,老師不讓你們讀,讓你們說。誰能根據(jù)提示說說?
【多媒體出示:我聽到的:起初( ),后來( ),最后( )。
我看到的:我們把手一拍,( )。我們繼續(xù)拍掌,( )。我注意地看著,( )?!?/p>
(生自由說后,指名說)
師:聰明的同學讀了“我聽到的”,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
生:鳥的叫聲越來月響亮。
師:讀了“我看到的”呢?
生:鳥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
師:隨著鳥的叫聲越來越響亮、鳥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作者的心情呢?
生: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
師:能夠讀出作者這種越來越興奮的心情嗎?
(生大聲練讀)
師:下面聽老師讀一句話,請你邊聽邊想象:此刻,作者在干什么?
(師加上動作表情示范讀“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句)
生:我仿佛看到作者正在用手指著看到的一只一只的鳥兒。
生:我好像看到作者驚訝地張大嘴巴。
師:老師把這句話中的逗號變成頓號讀讀,你覺得行嗎?
(師范讀“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生:不行。這樣讀非???,感受不到作者看到眾鳥紛飛是激動的心情。
生:不行,用逗號,更能感受到作者眼睛舍不得離開看到的每一種鳥。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
板塊四:自主選擇 背誦積累
師:看,就從這一個小小的標點中,我們就能讀出這么豐富的意味,這就是名師大家文章的經(jīng)典所在。課后,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寫樹或?qū)戻B的段落,有感情地背誦下來。同時,可以上網(wǎng)搜索巴金爺爺?shù)摹逗I先粘觥纷x一讀。
下課!
對實習老師的工作評語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教師期末評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