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2022年端午節(jié)有三天假,可以我們知道端午節(jié)正式下半年的開始階段,很多地方都不能給員工放假,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端午節(jié)加班是三倍的工資嗎,是三天三倍還是一天三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2022端午節(jié)是三倍工資嗎_端午節(jié)加班費怎么算,希望對你有用!
目錄
2022年端午節(jié)加班工資怎么算
端午節(jié)的由來
粽子來歷的民間傳說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
2022年端午節(jié)加班工資怎么算
端午小長假,也有不少人會加班,那加班工資應該怎么算?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用人單位在__月__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__月__日、__日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選擇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shù)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時,勞動合同對工資有明確約定的,按不低于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對工資沒有明確約定的,按集體合同約定執(zhí)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收入的70%確定。
返回目錄>>>
端午節(jié)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返回目錄>>>
粽子來歷的民間傳說
據(jù)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后,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qū)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并告訴他以后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區(qū)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xiāng)民,鄉(xiāng)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這個神奇的傳說,最先被梁朝文學家吳均寫成一篇志怪小說,收在《續(xù)齊諧記》里。說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來又成為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節(jié)日食品,至于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種說法是給屈原吃的,另一種說法“作此投江,以飼蛟龍?!币簿褪钦f專門用粽子來喂蛟龍,以免它傷害屈原的身體。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返回目錄>>>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粽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種祭祀用食品。粽子的來歷是什么?你或許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和紀念屈原有關,但是你知道吃粽子的來歷是何時開始的嗎?而粽子為什么要用葉子包起來嗎?人們?yōu)槭裁匆阳兆尤拥剿锩嫒?其實這些由來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