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中,技巧是取勝的關(guān)鍵, 辯論場上,常常是唇槍舌劍,寸理必爭,何人取勝不僅決定于闡述的道理,也在于所運用的論辯技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辯論中常用的反駁方式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辯論中常用的反駁方式
一、以理服人
正面反駁這是最常用的反駁手法.它是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簡單的邏輯推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這種方法適用于己方準備充分而對方又未加以充分證明的觀點.正面說理反駁由于頗費口舌,在辯論場上只宜用于與辯題最緊密相關(guān)的論點上,請看一例:論題:體育比賽應該引進電腦裁判.
價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當電腦裁判滿懷自信步入賽場后,過分地強調(diào)準確,將嚴重弱化體育比賽的觀賞性和參與性 ……
正方二辯: …… 觀賞的是什么?是一種體育美,美的基礎是什么?是真.公平就是對真的一種保證.如果連公平都得不到保證,欣賞性從何而來? ……
正方二辯用了兩個簡潔的設問和一個反問就把體育比賽的觀賞性與體育比賽的真實性之間的關(guān)系講得清楚明了,使對方觀點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圓滿地完成了反駁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簡潔是正面說理反駁致勝的關(guān)鍵.
二,針鋒相對,以牙還牙
辯論場上,倘若對方辯友妙語連珠,千萬不要慌張.針鋒相對的思想就是讓觀眾把給對方辯友的掌聲加倍償還回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對方精彩的言辭引導下,立即找到一個相似的卻對己方有利的事實出來,回敬之,則給人技高一籌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駁,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論題:信息戰(zhàn)能取代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
階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我請問對方辯友:在取得信息優(yōu)勢之后,就一定能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嗎?難道說,為了信息戰(zhàn)的火眼金睛,就不要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的金箍棒了嗎?
(掌聲) ……
正方三辯:金箍捧當然可怕,但卻阻擋不了唐三藏緊箍咒的信息流.
(熱烈的掌聲) ……
這樣反駁不在于展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而在于表現(xiàn)辯手臨場的機智.要想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辯手要在平時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做到在對已不利時保持冷靜與樂觀.當然,這樣的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一來給人跑題的印象,二來有嘩眾取寵之嫌.
三,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這一招與前一招一樣,都是借對方之力攻其自身.所不同的是,前面以牙還牙是借對方語言的魅力.而這一把順水推舟是借對方邏輯的力量.說白了,就是用對方的論據(jù)證明我方的論點.
辯題:信息戰(zhàn)能取代傳統(tǒng)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一辯: …… 面對鋪天而來的軟件炸彈、邏輯炸彈,親愛的對方辯友難道還能對著敵人說: " 親愛的敵人啊,我們的祖宗家法不可變,讓我們打一場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吧 !" 你知道敵人在哪嗎?
反方三辯:而對方辯友所說的威力無比的軟件炸彈、邏輯炸彈不正說明信息網(wǎng)絡不可靠,所以我們不能把國家安全系于 " 信息戰(zhàn) " 這一根繩上嗎?(掌聲)
正方一辯本來是想說有了信息戰(zhàn),傳統(tǒng)的武力戰(zhàn)英雄再無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辯那兒,卻得出信息網(wǎng)絡不安全,不能單純依靠之的結(jié)論來.搞得正方一時無語以對.
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關(guān)鍵在于透徹的邏輯分析.如果我們能設計一個二難問題,也就可以 " 順水推舟 " 了.反方三辯用的實際就是一個二難問題:如果信息戰(zhàn)沒什么威力,那么從戰(zhàn)爭選用最有效的手段出發(fā),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顯然不會被淘汰;如果信息戰(zhàn)威力強大,而它又是一場網(wǎng)絡之爭,那么從防御的角度來看,單純依賴網(wǎng)絡本身又是危險的,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還是不會被淘汰.經(jīng)過這樣的邏輯設計之后,反方當然可以 " 將計就計 " 了.
四,巧作類比,一針見血
在很多情況下,單純的說理正面反駁枯燥無味,而且艱澀冗長.而運用類比,既能活躍氣氛,又能使反駁生動形象,易于理解.讓我們一起欣賞一個實例:
辯題:信息戰(zhàn)能取代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二辯,請問未來戰(zhàn)爭的制高維是什么? ……
反方四辯:信息 ……
…………
正方三辯: …… 高位勢支配低位勢,高層次決定低層次,對方辯友既然已經(jīng)承認未來戰(zhàn)爭的制高維是信息,也就是說,對方辯友也承認:信息就是未來戰(zhàn)爭的主導了?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的邏輯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層,不要下面的基礎、(掌聲)
反方二辯短短一句語,就把正方精心設計的圈套,這不能不說是類比的功勞.類比反駁簡單好用,但要注意: ① 類比的兩對象要相似性強,免得觀眾、評委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反應不過來. ② 類比的格調(diào)要高,切忌想到什么就比什么,以免起反作用. ③ 類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則毫無效果.
五,迂回進攻,抓住主線
辯論場上處處講究主動,如果只為反駁而反駁,就必然會顯
得被動,處處跟著對手跑,即使反駁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樣才能既有力地駁斥對方,又不知不覺地把對方牽到對我方有利的領(lǐng)域中討論呢?意識到對方在說什么,我方說什么才有利是首先應當做到的,頭腦清醒、反應敏捷的辯手這會兒就會有上佳的表現(xiàn).
辯題: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適用于電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四辯:事有不能與不為之別.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適用于電腦,對對方辯友而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何能而不為呢?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優(yōu)美的詞句,如果拿到電腦上讓它去分詞,它如何能也,為也呢?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在這個辯題中,正方顯然在感情上占優(yōu)勢 , 所以正方有希望籠而統(tǒng)之打 " 煽情戰(zhàn) " ;但反方在具體的技術(shù)事實上占優(yōu)勢,所以反方希望談具體的技術(shù)細節(jié).依據(jù)這種思路,反方三辯找到一個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駁了對方,又回到了 " 分詞 " 這一具體技術(shù)領(lǐng)域,可謂一箭雙雕.
六,未雨綢繆,先發(fā)制人
一般情況下,反駁在后,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這里,我要介紹的一招是反駁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論點了,在你發(fā)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這個論點駁得體無完膚,當你再抬出這個論點時,已如吃現(xiàn)成飯般索然無味.
在電腦大賽電視論辯賽總決賽的大決賽中,一、四辯陳詞采用了多媒體圖像支持,使得觀眾能邊聽陳詞,邊看事先準備好的圖像資料.大決賽的辯題是:電腦的智能化可能導致人腦的簡單化.我們(華中理工大學隊)作為正方料定對手會把人腦的簡單化定義為大腦結(jié)構(gòu)的退化以及功能的喪失.而我方則將人腦定義為意識與物質(zhì)的統(tǒng)一體, ?quot; 內(nèi)宇宙 " ,將人腦簡單化定義為:思維的單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虛無化等等.為避免概念上的爭論不休,我們冒險采用了 " 先發(fā)制人 " 的戰(zhàn)術(shù),在多媒體光碟中,我們事先做了這樣的圖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 " 人腦就是這個嗎? " 下面一幅是人腦的結(jié)構(gòu)圖.當我們一辯陳詞結(jié)束后,我們欣喜地看到對方一辯陳詞過程中的圖像里,果然有 " 人腦就是 ……" 下面也是一張人腦結(jié)構(gòu)圖.由于聲像要配合,對方一辯也不敢擅改辯詞.這樣一來,對“脫離人腦的社會性本質(zhì)談人腦” 的致命弱點,在其一辯中就已暴露無遺,我方從此掌握先機,處處主動.
上面,我介紹了我隊使用 " 反駁在先 " 的實例,可以說這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原因是: ① 我們賽前透徹地分析了辯題,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 ② 賽制決定了一、四辯不能隨意修改辯詞,看似死的東面被我們活用了. ③ 我方立論圓滿,大家易接受.否則會弄巧成拙,讓對方后發(fā)制人.注意了這三條,大家也可以放心運用 " 反駁在先 " 的 " 絕招 " 了.
七,排炮齊射,氣勢磅礴
辯論場上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是,一方先把時間耗完.那么另一方如何把握這個有利時機呢?這個時候,經(jīng)歷了整場自由辯論,能說得清的道理早已說清,觀眾也已疲憊.所以此時重要的是氣勢,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駁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瑣辯理.請看下面反方是如何進“缺席審判” 的:
辯題:信息戰(zhàn)取代傳統(tǒng)武力戰(zhàn).
階段:自由辯論之 " 缺席審判 " .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孤立地看戰(zhàn)爭,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動因要采用不同的作戰(zhàn)方式.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一廂情愿地看戰(zhàn)爭,認為只許你打我,不許我打你.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靜止地看戰(zhàn)爭,殊不知不同的戰(zhàn)爭進程也有不同的戰(zhàn)爭方式呀!
反方二辯:對方群友片面地看戰(zhàn)爭,看不到信息戰(zhàn)也是脆弱的呀 !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脫離條件地看戰(zhàn)爭,認為索馬里人也可以打一場信息戰(zhàn).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簡單地看戰(zhàn)爭,居然認為一個信息戰(zhàn)可以包打天下.
反方利用最后的機會.輪番轟炸,幾位辯手心有默契,統(tǒng)一采用 " 對方辯友某某地看戰(zhàn)爭 " 的方式,氣勢磅礴,臨場產(chǎn)生了具有震撼力的效果.這比起拿起卡片干巴巴地念一番,消耗時間了事要強得多.我們形象地把這樣的 " 缺席審判 " 稱之為 " 打排炮 " .自由辯論若處弱勢,排炮可以力挽狂瀾;自由辯論若已占優(yōu)勢,排炮更能摧枯拉朽.當然,打排炮時也要注意不要太兇,給人得理不饒人的感覺.也要做到言之成理,不要使人覺得在 " 扣帽子 " .
一場辯論賽能否獲勝,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反駁是否有力.辯論是思維的搏斗,反駁則是交鋒的藝術(shù).所謂 " 兵無定勢,水無常形 " ,或以退為進,或以攻為守;或正面迎擊,或迂回包抄 …… 都需依據(jù)辯場形勢巧作安排.本文只想拋磚引玉,真正思維的火花還得朋友們自己在辯論場上去碰撞 .。
四辯稿怎么寫
明確定位
首先作為一個最后才表演的人,四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這就像寫作文不能跑題一樣,只有明確自己的定位,四辯才能在準備環(huán)節(jié)不至于跑偏。通常來說人們認為四辯可以由六個字來概括——總結(jié),反駁,升華。這六個字很容易理解,不過我在此基礎上還要再加上六個字的具體手法——渲染,曲解,氣勢。
一四辯的差異
一辯與四辯在賽前準備的實質(zhì)論點是相同的,但是兩者的具體表現(xiàn)方法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四辯最大的差異就是,一辯登場就在一開場,在開場之后所有比賽的時間都是在圍繞著一辯論點開始的。一辯的陳詞覆蓋并影響了整場比賽,但是也由于時間的充足會遭受到對方整場比賽的反駁與攻擊。所以一辯的陳詞一定要嚴謹而簡單,不能有太大的爭議性給對方話柄。而等到四辯表演的時候比賽已經(jīng)要結(jié)束了,所以全場的人除了四辯以外全都不能再發(fā)言了。四辯的陳詞所能影響的范圍比較小,但是也是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你的任何言論都不會遭到對手的反駁。即便是先發(fā)言,對方也不可能用極短的語言把事情解釋清楚。所以我才提到了那六個字。
形象工程
那么經(jīng)過我上邊的解釋,四辯的定位就很明顯了,實際上就是隊伍最后的形象工程,一部分的任務是讓隊伍站上制高點,另一部分的任務就是往對手身上潑臟水。請記住,辯論賽是比賽而不是辯論真理,真正辯論真理是有主持人限定具體實際問題的,而不是這種時間很緊張的自由辯論。所以賽制與命題無疑是鼓勵選手使用各種技巧,包括抹黑對手。
總結(jié)曲解與反駁
總結(jié)之后才能曲解,有曲解自然就形成了反駁。曲解分為現(xiàn)場反應與提前準備兩個部分,有一些有預謀的曲解是提前可以準備好的。為什么要曲解?理由很簡答,第一,你沒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解釋,而且有些事情也根本解釋不清楚 ;第二,一個真正復雜的話題怎么可能在那么短那么亂的比賽里說清楚?觀眾是沒辦法消化那么多東西的,所以這時候給別人一個適當?shù)囊龑Ь蛣龠^了一萬個反駁。曲解的技巧我會以后細談。
渲染與升華
渲染提升氣氛,而升華需要氣氛。四辯的最大武器就是時間,而渲染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讓觀眾在理性與感性混雜的感覺中,一定程度被感情所驅(qū)使。我們可以說一些空泛而不實際但是人們期望的話,空泛意味著美好,不實際是因為時間所限無法反駁,期望意味著別人的認同和道德或其他上的制高點。但是要注意程度,不能太過。
氣勢
為什么我在最后會提到氣勢,這是因為在這種時間緊張信息量極大的比賽中,人們的忘性是很大的。當一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之后,也許人們就忘記他說了什么了,可不管內(nèi)容忘記了多少,那種氣勢是會在潛意識里影響觀眾的判斷。所以相比一辯稿,四辯的語言要更具感染力,煽動力,還有“我們是正確的”這種氣勢和氛圍。
辯論的方法技巧
其一,以慢待機 后發(fā)制人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zhàn)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zhàn)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后發(fā)制人,戰(zhàn)勝論敵。如在例子中,丘吉爾在時機不成熟時,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機。在討論首相人選的關(guān)鍵時刻,以沉默表示反對,最終贏得了勝利。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于以劣勢對優(yōu)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zhàn)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里的“慢”并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如在例子中,丘吉爾面對張伯倫的追問,裝聾作啞,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假癡不癲的緩兵之計。在這一種韌性的相持中,張伯倫一方終于沉不住氣了,丘吉爾以慢施謀終于取得了勝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shù)。論辯中唇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diào)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溫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
總之,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guān)系。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可制怒?!奥笔且环N韌性的戰(zhàn)術(shù),“慢”是一場持久戰(zhàn),“慢”是舌戰(zhàn)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