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社交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說話藝的高低。有人說,是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此言極是?,F(xiàn)今,口才能力已成為現(xiàn)人必備的重能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辯論口才的基本要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口才溝通基本的要素
(一)說話者.
信息發(fā)送者,也就是信息論模型中的信源。說話者的文化背景、知識結(jié)構(gòu)、經(jīng)歷經(jīng)驗、性別、職業(yè)、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其傳遞信息內(nèi)容的差異。
(二)聽話者.
聽眾,即接受信息的一方(信宿)。說話者的目的是將信息傳遞給聽話者,并且希望獲得某種回應。和說話者一樣,聽眾之間是具有差異的,包括語言、文化、知識結(jié)構(gòu)、性別、年齡、職業(yè)、經(jīng)驗、興趣愛好等。對于一個好的說話者來說,這些差異都是他在傳遞信息之前所必須考慮的,從而影響他對說話內(nèi)容、方式的設計。
在具體的溝通過程中,聽話者與說話者的角色不是的,而是不斷地變換位置。他們都是溝通的主體。
(三)信息.
信息是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溝通的客體。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必須通過語言符號、態(tài)勢語符號等(信號)來傳達。
這些信息由說話者篩選、組織、傳遞并被聽眾所接受、理解。說話者把思想和情感轉(zhuǎn)化成人們所能理解的語言和態(tài)勢語的過程即為編碼;聽話者把語言、態(tài)勢語轉(zhuǎn)化為其所接受的思想和情感的過程即為解碼。
編碼過程的好壞,取決于說話者將說話的內(nèi)容與形式協(xié)調(diào)一致的能力。拙劣的說話者可能運用了不恰當?shù)恼Z言、聲音、動作,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與他想要表達的本意相差很遠,甚至恰恰相反。解碼過程的效果,一方面取決于說話者的編碼能力,另一方面受到聽話者接受、理解能力的影響。信息編碼和解碼的過程是口才溝通的核心。由于聽話者的解碼能力是說話者所無法控制的,所以提高說話者的編碼能力,是增強溝通效果的主要方法。
說話者、信息、聽話者是口才溝通基本的三個要素。
(四)媒介.
傳遞任何信號,都必須有運載工具——信道,即口才溝通中的媒介?;镜膫鞑ッ浇槭锹暡ê凸獠?。隨著人工制作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認識其特性并學會熟練地運用它們,對于說話者來說越來越重要了。這些傳播媒介包括話筒、擴音設備、廣播、電視或者網(wǎng)絡,還有各種各樣的直觀道具等。
由于媒介對信號會產(chǎn)生影響,所以即便不考慮編碼和解碼的偏差,說話者發(fā)送的信號和聽話者接受到的信號也很難達到完全一致。
(五)場景.
場景又稱背景,是溝通發(fā)生的時間與地點。任何溝通總是在一定的場景下發(fā)生的。場景包括某一具體的場景,也包括社會歷史場景。不同的場景會對溝通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說話者必須具有根據(jù)場景的變化而改變溝通策略的能力。
不同的溝通需要,對場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私密性很強的談話與公眾演講對場景的要求顯然是截然不同的。場景有時可以由說話者選擇,有時則不能。
(六)干擾.
干擾可能是來自外部的一些刺激物,如噪音、遲到者,也可能來自溝通主體的內(nèi)部,例如身體某部位突然不適、思想開小差等。干擾會影響說話者,也會影響聽眾,從而阻礙信息的順利傳播。消滅干擾是不可能的,成功的說話者能夠很好地對付各種干擾,減少它們的影響。
(七)反饋.
反饋本來是電子工程學的概念,這里借指說話過程中聽話者對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在溝通過程中,說話者把信息傳遞給聽眾,聽眾接受信息后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反應,這種反應信息又被輸送給說話者,并對說話者的信息再輸出發(fā)生影響,這就是溝通中的信息反饋。反饋的形式包括語言形式和非語言形式,如喝彩聲、噓聲、鼓掌、搖頭、起身離開會場的行為等。
有經(jīng)驗的說話者在溝通過程中,會留心聽眾的各種反饋,以確定聽眾是否在注意聽,是否理解了講話的內(nèi)容,是否贊同自己的觀點,并據(jù)此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講話,從而牢牢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辯論口才溝通的要素
聽話能力:聽是一個“接受意思、留心意思并確定聽覺和視覺刺激物意思的過程“。據(jù)統(tǒng)計:人們在溝通中41%-60%甚至更多的時間用于聽。影響聽話能力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很多人不重視聽,二是聽很容易受外界干擾,三是沒有掌握聽的技巧。
心理素質(zhì):口才表達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如自信、果斷、熱情等。說話者對自我情緒和感情的調(diào)節(jié)控制。對聽眾心理的把握。
人際交往意識: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人格魅力:學會做人,學會尊重別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鬃诱f:有言者不必有德,有德者必有言。
體態(tài)表達能力:人的情感表達有三部分構(gòu)成“7%語氣詞+38%聲調(diào)+55%體態(tài)。
堅持準則:準確性原則,適度原則,自然原則。演講以講為主,演為輔。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聽覺和視覺。
聲音清晰:倘若自己聲音十分洪亮,可是說話時像唱周杰倫的歌一樣含糊不,那要想別人為己的言語喝彩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說話不一定要像播音員樣字都咬準,但也一定要個音節(jié)都清可辨。
善于應變:采取效的說服技巧更容易成功,在工作中善于贊美他人,從稱贊和讓對足開始著手,站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強調(diào)彼此相同的目標。
辯論口才有效表達的五大要素
一 信息應當直接
有效自我表達的首要條件,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這意味著你并非想當然地認為人們了解你的所思或所求。
“不直截了當”會讓你付出巨大的情感代價。有些人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溝通,但害怕這樣做。相反,他們卻試圖去暗示,或告訴第三方,希望最終能傳到對方耳里。這種拐彎抹角的做法是有風險的。暗示常常會被誤解或忽視。
二 信息應當即時
如果你痛苦或生氣,或需要改變什么,延誤溝通會惡化你的感受。你的憤怒可能會郁積在心里,受挫了的需求可能會變成你心里長久的隱痛。你沒有及時表達的.情懷會在日后以微妙的或暗中較勁兒的方式表達出來。
有時候,沒表達出來的感情像一個脹滿的氣球,稍稍一刺就會爆炸,傾瀉出長期積累的憤怒和不快,這樣的大發(fā)脾氣會使你的家人和朋友疏離,迅速及時的溝通不僅能及時反饋增加了人們知道你的需求并相應調(diào)整其行為的可能性,更能增加了親密感,與大家分享了你現(xiàn)時的反應,即時溝通更令人感動,因而有助于鞏固你們的關系。
三 信息應當清楚
清楚的信息完整而準確地反映了你的思想、情感、需要和觀察。你沒有遺漏任何東西,也不用含糊或抽象的話來蒙人。有的人不敢說出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說話時使用含糊不清的理論術語。一切都用“感情共鳴”或心理學解釋來說明。確保信息清楚有賴于你的意識,你必須知道自己觀察到了什么,以及你有怎樣的反應。你在外界的所見所聞很容易與內(nèi)心的所思所感相混淆。要清楚地表達自我,就要花足夠的工夫去區(qū)分這些要素。
四 信息應當直率
直率的信息是指說出來的目的與真實的溝通目的是一致的。偽意圖和潛臺詞會破壞親密關系,因為它們使你處于一個操縱別人而非平等待人的位置。當你的信息能直率地表達出來,你的真誠實意會打動對方。
要做到直率,還意味著你要講出事實真相,要說明你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如果你真的很生氣,并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就不要說你累了,想回家。不要因為你的配偶說你愛發(fā)火,就說自己得了抑郁癥。說謊會切斷你和別人的關系,當你為了保護自己而撒謊,就與直率背道而馳了。
五 信息應當具有激勵性
具有激勵性是指讓對方能聽下去,不至于掉頭而去。問問自己:“我希望別人懷著戒備心聽我講話,還是準確地把握我的信息?我的目的是貶損別人,抬高自己,還是溝通?”
鼓勵性的溝通意味著避免玩“輸/贏”和“對/錯”的游戲。這種游戲是一方或雙方都想“贏”,或者想證明另一方“輸”,而不是雙贏和理解。你的溝通意圖會將你引向預期的結(jié)果。真正的溝通導致理解和接近。而“輸/贏”游戲制造沖突和疏遠,多問自己:”我是想贏還是溝通?我是想證明自己正確還是想互相理解?”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防范心理很強,老想批評對方的話,那就證明你的輸/贏綜合癥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