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豐富多彩?;Z族是云南省人口較少的民族,他們在信仰、服飾、和飲食等方面都有著特色的習(xí)俗。
飲食習(xí)慣
基諾族習(xí)慣于日食三餐,以大米為日常主食,雜以玉米、瓜豆等?;Z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yǎng)家畜或做烤酒。喜吃青玉米。早餐通常把糯米飯用手捏成團吃,午餐多把米飯用芭蕉葉包好帶到地里隨時加鹽和辣椒食用,也有直接把米帶上山,就地砍竹筒、采集野菜,把米和菜放在竹筒里烤熟而食。晚餐除主食米飯外,還備有一些菜肴,其中有瓜豆及隨時采集和獵獲的山菜野味,家庭飼養(yǎng)的畜禽只在婚喪禮祭時才能宰殺,平時肉類多來源于狩獵所獲。
基諾族喜酸、辣、咸口味,尤其喜酸。酸筍是主要的家常菜。把格里羅果搗爛后加辣椒、鹽成為每餐必備的調(diào)料?;Z族的烹調(diào)方法主要是烤、煮、炒。竹筒烤飯、酸筍煮狗肉、苦刺果煮牛肉、火燒飛螞蟻、烤蜘蛛、竹鼠煮稀飯、芭蕉葉燒肉、金條肉都是基諾族最具特色的風(fēng)味佳肴?;Z族普遍喜好飲酒,民間有不可一日無酒的說法。所飲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釀制。在釀制過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鎖梅葉等植物,酒呈淺綠色,帶有一種植物的自然香味,有健脾強身之功效?;Z人多喜喝老葉茶,喝茶時一般都將老葉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湯濃才飲用。
在毛俄、茄瑪?shù)日牟糠只Z族婦女中,還有一種食用當(dāng)?shù)靥赜械哪z泥的習(xí)慣。有的老年婦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適。研究表明,這種膠泥中含有少量人體必需的銅、鐵、鈣、鋅等元素。
日常
服飾:
基諾男子通常上穿無領(lǐng)無扣對襟黑白花格麻、布褂,上衣背面正中縫上一塊方形紅布,上繡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一說是孔明的八卦圖案),下身著白色或藍色寬大長褲或短褲,扎寬布腰帶。女子上身穿無領(lǐng)鑲繡對襟雜色小褂,下系鑲紅邊黑色前開合短裙,現(xiàn)在也有改穿長裙的。
建筑:
基諾村寨喜建于平緩向陽的小山坡上。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欄式”竹樓,貌似孔明帽,相傳建房式樣是孔明教的。竹樓由木架支撐,用粗木做梁、柱,連榫為架,不用金屬連接。樓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鋪成,將茅草編成草排覆蓋在樓頂上
信仰文化
基諾族除具有一定的祖先崇拜和對諸葛孔明尊奉外,最具特色、占主要地位的宗教觀是萬物有靈思想。
基諾族認為山有山神,地有地神,寨有寨神,谷有谷神。每年祭祀的活動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慶豐收,生兒育女、天災(zāi)人禍都要祭祀神靈。
一年中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特懋克” 節(jié)時的祭太陽鼓。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圣的祭器和樂器,一般有兩面,分公鼓和母鼓。他們視太陽鼓為神靈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陽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祭祀活動還有“喏嫫洛”祭創(chuàng)世神阿嫫杳孛和“好希早”節(jié)時祭祀祖先。還有叫谷魂、“祭大竜”、“祭小竜”等十多種。
祭祀活動均有特定的規(guī)矩,一般要殺豬、殺狗。狩獵祭要按獵獲物的大小、兇猛程度分為三個等級,祭祀的規(guī)模也根據(jù)等級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所有獵物必須在祭祀后才能食用。大的宗教活動由“卓巴”、“卓色”主持,全寨人參加,并由不脫產(chǎn)巫師“白臘跑”和“莫培”念經(jīng)。
基諾族的巫師有一套獨特的占卜術(shù),且巫醫(yī)并行,能用草藥治病。巫師既是熟知習(xí)慣法和歷史掌故的人,又多為著名的歌手,同時又是長篇史詩的口傳人,實際上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伊朗的民俗風(fēng)情文明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基諾族風(fēng)俗文明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