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一個具有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較為散也比較弱勢的民系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客家人結(jié)婚風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有趣的客家人結(jié)婚習俗
1.說親
男孩長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尋訪適當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說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齡、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進一步相親,謂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則婉辭謝絕。所謂“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請幾位至親內(nèi)戚前往男方觀看郎貌,了解家遷,男設(shè)宴款待并贈送禮品。過去女兒本人不去。經(jīng)同意,女方將女兒出生年、月、日、時,俗稱“時辰八字”寫在紅帖上送往男家,謂“送庚”。男家將“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內(nèi)諸事順遂,則進一步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認為“合”,婚姻就算定了。有的女方家中同樣辦理。所以舊時男女青年終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算命先生來決定,有的還受門第條件的限制,因此,“先結(jié)婚后戀愛”者居多,同床異夢者也不少。
2.送定(札定)
說親合適后,女方提出條件,聘金若干,豬、酒、雞、魚若干,桔餅、糖果若干,農(nóng)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則提出要嫁妝若干,由媒人在男女雙方間調(diào)和講定。農(nóng)村往往用書面形式,稱“寫婚約”或“寫合婚字”,正面寫“文字厥祥”,底面寫“天作之合”,由雙方家長及媒人親房簽字畫押,各執(zhí)一份。寫字時要由男方備辦盛宴。在城關(guān)則由男方送桔餅、糖果并布料、鞋襪、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給男方。有的還由男家請一二桌“訂婚酒”。從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過節(jié),男方要送禮物給女方,直到結(jié)婚為止。
廣東梅縣一帶的客家人,除了一般需送的禮品外,還要送一公一母兩只“兔子”?!巴米印笔怯秘i肚翻個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給男方一只母的。俗謂“過了兔子禮即可吐子吐孫”。
3.報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擇定“斗床”和接親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報日子”,一般要在結(jié)婚一個月以前,同時男方將聘金送給女方??图胰藢ζ附鸬奈矓?shù)喜歡用“九”,圖其諧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時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貴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稱“探子探孫”。男方要做許多大肉圓送給女方分贈親朋好友,以示結(jié)緣。
4.盤嫁妝
嫁妝豐厚儉樸相差很大。舊時一般人家嫁女的妝奩有五色衫褲、梳妝臺、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貴人家則加綾羅綢緞、被褥毛毯、金銀手飾等,招搖過市,極盡炫耀。送嫁妝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給予紅包。嫁妝送到后,男家宴請親朋“看嫁妝”。盤嫁妝的時間在日間,具體日期各地不同,城關(guān)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鄉(xiāng)間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客家女兒出嫁時父母必鄭重其事地把一些諧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等,逐樣用紅繩或紅布條捆扎,作為陪嫁,以表示對女兒女婿的美好祝愿。更有趣的是客家還有用“長命草”為陪嫁的習俗。長命草為一株野草,用紅繩扎好,陪嫁到夫家,掛在洞房床頭竹籃里,第二天栽于菜園中,以示扎根。
5.接親與送親
接親也稱迎親,舊時多在日間進行,現(xiàn)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間要備豬頭、雞公、魚及香燭、喜炮聲中到女方家中接親?!拔沂腔ㄞI抬到夫家的!”這是舊時婦女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俗話說:“破扇子扇扇也有風,破轎子坐坐也威風?!蓖ソ佑H的人要雙數(shù)。女方家中看到接親人員前來要將大門關(guān)住,待接親者連放三次鞭炮以后,接過蠟燭火種,才開門恭迎。女方要備辦酒宴款待接親者,謂之“無塊席”,婿郎、陪客稍微動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為之梳妝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雙數(shù),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親友。出門時,女方父母應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門時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門外等待。入門時,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應回避,到拜堂時相見,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邕M大門檻時,由廚子宰殺一只公雞,叫“攔門雞”。一些鄉(xiāng)間習俗在門檻下放一把斧頭,新娘踏著米篩進入新房。
一些一些地區(qū)的客家人在迎親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轎車后面有個人拖著一條寓為百子千孫的榕樹枝。當花轎在路上遇上別家的的花轎時,便按俗規(guī)互相調(diào)換樹枝,雙方回祝多子多孫,俗稱“換青”。然后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樹枝拋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樹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則互換紅花。
6.拜堂與吃面碗雞、交杯酒
這是這是結(jié)婚姻最后的儀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畢同入洞房,洞房內(nèi)點紅燭,桌上放著煮熟的雞、面條和兩個雞蛋,新娘新郎共同進餐,吃交杯酒。這是新入門第一次與新郎進食,需選吉時。新床上放的東西有講究,城關(guān)一般是放四個柚子,上貼喜字,“柚子”與“有子”諧音。鄉(xiāng)間放一個紅斗,裝滿白米,還有尺秤、算盤、剪刀之類,象征婚后生活富裕,會劃會算;另有一盞紅燈,取“添丁”之意.
7.鬧洞房
鬧洞房不屬結(jié)婚儀式,或有或無。一般在賓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親友進新房與新郎新娘逗樂,要新人說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紅花(紅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顆糖果,唱歌跳舞等。過去還有“坎壓油堆”的陋習,就是一個個壓到新娘身上。這種現(xiàn)象多少帶有人類早期野蠻群婚的遺風,現(xiàn)已革除。過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狹窄,鬧房改在廳堂舉行。鬧房連續(xù)三天,這三天內(nèi)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參加。客家鬧房,還受一種觀念的支配,認為越鬧越吉祥。廣東客家人鬧洞房的習俗中特別突出說四句,以吉祥、祝福、禧戲的語言構(gòu)成押韻四句詞,貫穿著整個鬧房過程,典雅、風趣。如有的說四句道:月光光,看新娘,新娘肚屎圓丁當,今朝下種子,明年八月生出桂子滿天香。這類既帶嬉戲又含祝福的四句詞常引人拜腹大笑。
8、圓房
臺灣的客家人最風趣,圓房之時,新郎新娘剛剛躺下,床底下就會傳出公雞“喔!喔喔!”的叫聲,母雞“咯咯蛋”的報生聲。原來是在姑娘談定婚姻事后其母親精心地為其喂養(yǎng)一對雞,隨她出嫁之日作為“帶路雞”來到男家,直送洞房婚床底下。雞叫后,新郎會問新娘:“床下怎么有雞叫?”新娘告訴他:“天快亮了,公雞啼明,雞下蛋了?!毙吕上破鸫矄我豢?,床底下母雞真的下了個大雞蛋了。新郎觸景生情,緊緊地抱著新娘高興地說:“果然不錯,生了!生了!好兆頭,我們也會生的!”此俗俗稱“圓房催生”。
不少地舊俗還有圓房驗貞之陋俗。南方特別是廣東一帶,在三朝回門時隨送燒豬以示新娘貞節(jié)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為此而感到驕傲。?!俺詿i”成了新娘子是否貞節(jié)的代名詞。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門,女方父母翹首盼望,在看到隨來的“燒豬”時才放下那顆久懸著的心。女兒是守身如玉的處女,婿家已表示對她滿意了,父母才為女兒終身有托而感到欣慰。對此舊俗,有嶺南雜詠一首云:閭巷誰教臂印紅,洞房花影總朦朧;何人為定青廬禮,三口燒豬代守宮。
9、請三朝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設(shè)宴席請女兒、女婿。女兒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當眾脫去紅衫,改穿普通新衣裳。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無論遠近都要趕回夫家,有的鄉(xiāng)間,娘家過幾天邀一些親戚(婦女)至女兒家中做客;有的結(jié)婚滿月時,做母親的請女兒回家做滿月酒。男女親家各擇定日期,設(shè)盛宴互相請酒,謂之“上門”。這些喜慶的余音,可以加強兩家之間的往來。
結(jié)婚宴請賓客,俗稱“喜酒”,禮節(jié)甚為隆重,尤其過去娶親更甚?;檠缭O(shè)于廳堂,桌位分尊卑。左上為首席,右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賓客按尊卑、遠近、長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賓客,新郎須一一到他面前恭請并帶到規(guī)定的席位,奉獻碗筷。嫁女宴席則由新娘家長禮請賓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為上賓,坐首桌首席。女方來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們來了,要在門前放鞭炮迎接,他們未到席,不能開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執(zhí)壺,斟酒從母舅開始。農(nóng)村娶親可以不請客,而嫁女不請則會被親友責怪,因為男家送了大量的雞酒魚肉給女家。喜宴除供給客人飲食外,都要讓客人帶點回家,讓家里人分享,甚至讓鄰居分享,所以過去城里請酒要大盤大碗,讓客人帶些回去。
結(jié)婚習俗
一:議婚,所謂的議婚從字面也不難理解就是商議婚事,客家人都是有媒妁之言的說法,客家人家中的女兒成年就要做些東西送給親朋好友示意自己的女兒已經(jīng)長大成人,這樣有想要結(jié)婚的男人就會托媒人到家中來提親。雙方都會給媒人兩個孩子的生辰八字,測算如果說是相合的話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商議聘禮和訂婚。
二:訂婚,客家人的訂婚是男方擇良辰吉日請媒人帶上雞鴨魚肉以及喜炮花燭,首飾、衣服以及禮金等等送到女方的家中,這就是下聘禮。雙方的父母可以商定好娶親的日子,男方要提前幾個月用紅貼寫婚書送到女方家中。從這個時候開始,男方就要進入緊張的婚禮前的準備,女方的話則是要忙著準備嫁妝。
三:迎親,迎娶新娘子當天都是要有新郎官親自去迎接的,女方出嫁的前一天要將嫁妝送到男方的家中,包括衣服、箱子、日常用品等等。迎親實際上與其他民族都是一樣的,要單數(shù)去雙數(shù)回來。新娘子接回就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要為公公婆婆奉茶,接受公公婆婆的紅包。
結(jié)婚的流程
一、下聘禮
如果男女雙方“年庚八字”匹配,男家就要下聘禮,請女方的父母、女方至親、媒人、寫字先生、叔伯等人到酒樓商定一些結(jié)婚的事宜,商量好以后由寫字先生,全部寫好,由雙方父母按下指模,有點像按手印,怕以后反悔,這樣這門親事就算“八字有一撇”,迎親前幾天,男家會按照“文定”里的要求,把禮品禮金之類的送到女方家,一般會有11人以上,挑著擔前往女方家,將雞、鴨、谷物、酒及禮物清單等一同呈上給女方家里,讓女方收下。
二、準備嫁妝
女方在“文定”之后,就要開始準備嫁妝了。嫁妝一般是一些生活用品。嫁妝的多少,取決于兩方面,一是男方送的聘禮,二是女方家庭經(jīng)濟情況,男方聘禮給的多,女方家富裕,這嫁妝自然就多,反之則少些。出嫁的前幾天,村中的女伴和少婦會到待嫁姑娘的閨房,話別、教新娘學唱“哭嫁歌”、協(xié)助姑娘穿衣打扮。
三、迎親
舊時客家人,會為迎親仔細挑選好日子(不過現(xiàn)在也不例外),因此,迎親一定會提前準備好。迎親的隊伍媒人領(lǐng)頭,后面帶著挑著筐的人,她一頭挑著一對雞,叫“帶路雞”(通常一公一母),一頭是一壇自家釀的米酒。娶親的人數(shù)去的時候是單數(shù),回來的時候包括新娘在內(nèi)要為雙數(shù),這叫好事成雙。客家傳統(tǒng)婚禮會有樂隊,一行人吹吹打打一路一直到女方家。
四、回門
女方來了男方家,婚禮并真正的沒有結(jié)束,為了報娘家養(yǎng)育之恩,新人在婚禮后會有一個回門儀式,這也是婚禮的最后一步了。在客家人的婚禮中,新人回門先由新娘娘家人派來一男一女,過來接新婚夫婦回娘家,同時送去一只燒乳豬。新女婿第一次見岳父岳母,新婚夫婦要準備一些糖果分發(fā)給那里的小孩。父母會送一些禮物給女兒。這樣,新婚大禮才算真正完成。
福建結(jié)婚風俗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客家人結(jié)婚風俗禮儀
下一篇:義烏婚嫁風俗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