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發(fā)郵件將會越來越頻繁,所以把握郵件禮儀是職場新式禮節(jié)的必修課,那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職場電子郵件禮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郵件
一、關于主題主題是接收者了解郵件的第一信息,因此要提綱挈領,使用有意義的主題行,這樣可以讓收件人迅速了解郵件內(nèi)容并判斷其重要性。 1、一定不要空白標題,這是最失禮的; 2、標題要簡短,不宜冗長,不要讓Outlook用“…”才能顯示完你的標題; 3、標題要能真反映文章的內(nèi)容和重要性,切忌使用含義不清的標題,如“王先生收”; 4、一封信盡可能只針對一個主題,不在一封信內(nèi)談及多件事情,以便于日后整理; 5、可適當用使用大寫字母或特殊字符(如“!”等)來突出標題,引起收件人注意,但應適度,特別是不要隨便就用“緊急”之類的字眼; 6、回復對方郵件時,可以根據(jù)回復內(nèi)容需要更改標題,不要“RERE”一大串。 二、關于稱呼與問候1、恰當?shù)胤Q呼收件者,拿捏尺度。郵件的開頭要稱呼收件人。這既顯得禮貌,也明確提醒某收件人,此郵件是面向他的,要求其給出必要的回應;在多個收件人的情況下可以稱呼大家、ALL。 如果對方有職務,應按職務尊稱對方,如“x經(jīng)理”;如果不清楚職務,則應按通常的“x先生”、“x小姐”稱呼,但要把性別先搞清楚。 不熟悉的人不宜直接稱呼英文名,對級別高于自己的人也不宜稱呼英文名。稱呼全名也是不禮貌的,不要逮誰都用個“Dear x”,顯得很熟絡。 2、E-mail開頭結(jié)尾最好要有問候語。最簡單的開頭寫一個“HI”,中文的寫個“你好”;結(jié)尾常見的寫個BestRegards,中文的寫個“祝您順利”之類的也就可以了。 俗話說得好,“禮多人不怪”,禮貌一些,總是好的,即便郵件中有些地方不妥,對方也能平靜的看待。三、關于正文1、E-mail正文要簡明扼要,行文通順。E-mail正文應簡明扼要的說清楚事情;如果具體內(nèi)容確實很多,正文應只作摘要介紹,然后單獨寫個文件作為附件進行詳細描述。 正文行文應通順,多用簡單詞匯和短句,準確清晰的表達,不要出現(xiàn)讓人晦澀難懂的語句。最好不要讓人家拉滾動條才能看完你的郵件,千萬不要學唐僧。2、注意E-mail的論述語氣。根據(jù)收件人與自己的熟絡程度、等級關系;郵件是對內(nèi)還是對外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恰當?shù)恼Z氣進行論述,以免引起對方不適。 尊重對方,“請、謝謝”之類的語句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
電子郵件可輕易地轉(zhuǎn)給他人,因此對別人意見的評論必須謹慎而客觀?!班]件門”就是深刻的教訓!3、E-mail正文多用1234之類的列表,以清晰明確。如果事情復雜,最好1、2、3、4的列幾個段落進行清晰明確的說明。保持你的每個段落簡短不冗長,沒人有時間仔細看你沒分段的長篇大論。 4、一次郵件交待完整信息。最好在一次郵件中把相關信息全部說清楚,說準確。不要過兩分鐘之后再發(fā)一封什么“補充”或者“更正”之類的郵件,這會讓人很反感。 5、盡可能避免拼寫錯誤和錯別字,注意使用拼寫檢查。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如果是英文E-mail,最好把拼寫檢查功能打開;如果是中文E-mail,注意拼音輸入法帶給你的弱智同音別字。 在郵件發(fā)送之前,務必自己仔細閱讀一遍,檢查行文是否通順,拼寫是否有錯誤。 6、合理提示重要信息。不要動不動就用大寫字母、粗體斜體、顏色字體、加大字號等手段對一些信息進行提示。合理的提示是必要的,但過多的提示則會讓人抓不住重點,影響閱度。 7、合理利用圖片,表格等形式來輔助闡述。對于很多帶有技術(shù)介紹或討論性質(zhì)的郵件,單純以文字形式很難描述清楚。如果配合圖表加以闡述,收件人一定會表揚你的體貼。 8、不要動不動使用“:)”之類的笑臉字符,在商務信函里面這樣顯得比較輕佻。Business E-mail不是你的情書,所以“:)”之類的最好慎用。只用在某些你確實需要強調(diào)出一定的輕松氣氛的場合。
四、關于附件1、如果郵件帶有附件,應在正文里面提示收件人查看附件; 2、附件文件應按有意義的名字命名,不可用外星人才看懂的文件名; 3、正文中應對附件內(nèi)容做簡要說明,特別是帶有多個附件時; 4、附件數(shù)目不宜超過4個,數(shù)目較多時應打包壓縮成一個文件; 5、如果附件是特殊格式文件,因在正文中說明打開方式,以免影響使用; 6、如果附件過大(不宜超過2MB),應分割成幾個小文件分別發(fā)送
郵件禮儀
一、標題要提綱挈領,切忌用詞含糊不清
添加郵件主題是電子郵件和信箋的不同之處,在主題欄里用短短的幾個字概況出這跟個郵件的內(nèi)容,便于收件人衡量郵件的輕重緩急,分別處理。
尤其是回復的信件,要注意添加,或者更換郵件的主題,最好寫上來自X公司,年,月,日等方便對方一目了然和便于儲存。
二、忌不寫稱呼
許多人寫郵件一上來就直接說事情,給人的感覺是你應該知道我是誰;有時至多用個你好這些都是不禮貌的做法。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對方有職位要稱呼職位(姓氏+職位);如果不清楚職位,可用姓氏+先生/小姐。當然十分熟悉的情況下,可以用雙方都習慣的稱呼方式,而這種情況僅限于非正式郵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用您好比用你好更有禮貌,除非確定自己是上級或長者。
三、忌亂用稱呼
比較忌諱的是有些人管所有人都叫經(jīng)理。普通員工當然高興了。但是會冒犯比經(jīng)理職位高的人。
通常稱呼他人可省去副字,但盡量不要跳級,更不可給人降級,例如對方是副經(jīng)理,可以稱呼姓氏+經(jīng)理;但不要稱呼姓氏+總;而如果對方是副總裁,則不可稱呼對方為經(jīng)理或總經(jīng)理。
四、忌全文使用英文大寫字母
這樣寫郵件太強勢,甚至暗示寄件人懶得使用標準的文法,這還是種文字溝通方式,遵守尺度的文書規(guī)范是一種職業(yè)禮貌。
五、理清回復的內(nèi)容
比如有位女士收到過這樣一封郵件,其中包括了輾轉(zhuǎn)收送的十二個人之姓名,他其實沒有必要知道這些訊息。
留意回答題目的技巧,當回件答復題目的時候,最好只把相關的題目抄到回件,然后附上謎底。也不要僅僅以“是的”二字回復,那樣太生硬了。而且讓讀的人摸不著頭腦。
六、忌人名不排序
收件人(包括抄送人)若為一個以上,不論在郵件地址位置,正文位置,還是附件內(nèi),均需要排序。
最講禮儀的方式是按照職務高低排序,同樣職位按姓氏字母順序排,不了解職位時可以按照字母順序排,但重要郵件不建議這樣做,尤其是重要客戶。
七、忌不分段
有的人整篇郵件從頭至尾寫成一大片,象小說一樣,給人眉目不清晰的感覺,不想看下去,從而自然影響處理的效率。
推薦的方式是,盡量在一個顯示頁面完成全文,一段一個核心意思,然后空行寫第二段;如果說的事項較多,建議加上序號,但一次最好不超過三項,否則不容易記住。
當然,如果能根據(jù)收件人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字號大小、字體樣式等,則為最佳。例如對方均是五十多歲的領導,可以適當調(diào)大字號,以便對方閱讀,從而也提高了回復效率。
養(yǎng)成良好傳送習慣
1、注明送信者及其身分
除非是熟識的人,否則收信人一般無法從賬號解讀出發(fā)信人到底是誰,因此標明發(fā)信人的身分是電子郵件溝通的基本禮節(jié)。有許多人將自己的身分設計成一個附著檔案,每當發(fā)信出去時,此檔案也將自動地貼附該訊息后面。我們希望針對"身分設計"強調(diào)兩點注意事項:(1):"身分設計"應充分代表發(fā)信者自己,無論是引用文學名作詞句或以圖繪表示,都必須真實且充分地反映自己。有些人的身分設計為:&%^$&(^)@C.Y>Liang,讀來不免讓人感覺他或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2):切勿過度裝飾自己的"身分設計",例如引用名作太多或圖繪太華麗等等均會妨礙電子郵件的正常溝通效益。
2、遵守一般法律規(guī)定
進行網(wǎng)際溝通時,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亦須遵守。因透過計算機系統(tǒng),要擷取、復制或篡改他人作品是相當容易的,因此在網(wǎng)際空間中對于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引用或改編他人文字或圖繪作品時,須要對原作者與原作品的出處詳加注明,以示尊重。
3、勿任意或無心地浪費頻寬
傳送冗長文字與大型圖繪均會占用大量的頻寬,造成網(wǎng)絡塞車。為避免浪費網(wǎng)際空間使用者的寶貴時間,應謹慎考慮傳送訊息容量的大小。
4、小心附件功能的使用
在若干電子郵件系統(tǒng)中,由于「附件」功能的缺乏或不成熟,會造成使用者無法順利閱讀文件。使用者經(jīng)常會因不便而直接去除來函,以致喪失溝通功能。如果附件內(nèi)容不長時,請直接撰寫于信件中。若一定要使用附件功能,也須注明附件的撰寫軟件,例如:"本信附件內(nèi)容撰寫軟件為Word 6.0 for Windows"。
5、勿重復傳送同一訊息
勿一再傳送相同的訊息給相同的對象,這不僅會使網(wǎng)絡超載而降低傳輸速率,同時占用他人的信箱容積。此外,傳送電子信件時也須注意,不要分別發(fā)送相同的訊息給多個組群(group),因為有不少網(wǎng)絡使用者同時隸屬于幾個不同的電子郵件組群,如此一傳送,這些使用者勢必會重復收到相同的訊息。若要傳送郵件給多個組群,請一次傳送完畢。
6、定期檢查計算機系統(tǒng)的時間與日期之自動標示
電子郵件傳送時會以所用計算機的設定日期與時刻來標示信發(fā)送的時間,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或窘態(tài)發(fā)生,使用者須定期檢查計算機系統(tǒng)時間與日期之設定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