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農歷的二月二被稱為龍?zhí)ь^。然而作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龍?zhí)ь^有什么風俗呢?這次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龍?zhí)ь^有什么風俗,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龍?zhí)ь^有什么風俗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
龍?zhí)ь^的歷史發(fā)展
龍?zhí)ь^有什么風俗
1:引錢龍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有引錢龍的習俗。二月二日這天一大早,人們便從井里河里挑回水來。等水缸滿后,用簸箕盛灶灰從大門外曲曲折折撒進院內,直到水缸,再繞水缸撒一圈。人們對這一活動寄托著兩個愿望:一是引回了“錢龍”,象征著有錢、富貴,這一年生產興旺發(fā)達,生意興隆昌盛。二是認為引回了龍,蛇蝎百蟲都不敢出動了。那時候由于醫(yī)療條件差,“百蟲”肆虐,疾病流行,人們以軀百蟲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體健康。
2: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但每到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無論老少,都要理發(fā),稱為“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理發(fā)的說法,從過年時剃的頭,到二月二日大體上是一個多月,頭發(fā)又已長長,正是剃頭的時候,人們把剃頭說成是剃龍頭,加上一個“龍”字,以取吉利。據說在這一天剃頭,可以使人健康,像龍一樣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騰飛,將來必能飛黃騰達。
3:畫倉子
有句諺語是“二月二,龍?zhí)ь^,大囤滿,小囤流?!痹邶堫^節(jié)這一天,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畫倉子”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在打谷場或庭院里畫倉子。畫倉子的習俗是為了祈禱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糧食滿倉。有的地方還用紙剪成雞或貓,用松樹明子煙熏后,貼在墻上,取意雞吃蟲子,貓捉老鼠,以避蟲、鼠破害糧食。
4:照房梁
俗語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鞭r歷二月二,天氣逐漸轉暖,民間傳統(tǒng)習俗,講究在這天打掃房舍,清潔衛(wèi)生,驅逐害蟲,故有“二月二,熏蟲兒”的說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這天,點著過年祭祀時剩下的蠟燭,照射房梁和墻壁,以驅逐蝎子、蜈蚣等蟲子。將要復蘇的蟲兒,被蠟光晃照后,會自動掉下來,即可驅滅,以達到消災防病,保證健康之目的。
5:照房梁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習俗。
在民間,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個雞皮鶴發(fā)、老態(tài)龍鐘的長者、他身穿土色長袍,手持拐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戶產在土地神龕前擺上各式供晶,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為土地神祝壽,祈求土地神在大門口或村口看管惡鬼和虎狼嚴禁進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還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間禾苗茁壯成長,秋后五谷滿倉。
6:忌動針
婦女們不淪有多么緊要的針線活,但在二月二這大不作針線活,說這天龍?zhí)ь^,動針會傷龍的眼睛,為了避傷龍的眼睛,這天就免作任何針線活了。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間二月二的應節(jié)活動亦豐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畬民二月二開展“盤歌”活動;四川中部一·帶還多在二月二這天“迎富”等等。縱觀二月二的各種民間活動,多數和龍相關連,且?guī)в休^強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學技術逐步普及,戰(zhàn)勝天災、疾病的能力增強,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龍的人恐怕是沒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減輕,這個節(jié)的不少習俗也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但打掃房舍、清潔衛(wèi)生仍有積極意義。
7:忌動針
這天龍?zhí)ь^,所以炒的豆子叫“龍眼豆”。炒“龍眼豆”最標準的就是有一種黑色、圓形的大豆,上邊還分布著褐色的圓圈,和眼珠相似,這是孩子們最歡迎的。但大部分人家沒有這種豆子,于是便炒一般的大豆、蠶豆、豌豆等。
還有的地方有“祭百蟲”的習俗。即把陳年的糧食磨成粉,捏成各種動物和水果的形狀,蒸熟之后插于青竹竿上,送到田邊或祖墳祭祀百蟲之神,使百蟲不再損害莊稼。
<<<返回目錄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
生發(fā)之象、吉祥如意
《春秋命歷序》曰:“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于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痹缭谶h古時期古人就已經能“觀象授時”,定天之象、法地之儀,并確定了星宿天象、干支及二十四節(jié)氣。 詞典《爾雅》中有云: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角之見于東方也,物換春回,鳥獸生角,草木甲坼。它的意思是在萬物復蘇的春天,東方蒼龍的角宿每到傍晚將從東方升起。
神話著作《山海經》中說,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也就是經常招來風雨。由于想象中的龍能騰云駕霧,于是相信龍能給人帶來祥瑞。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
《說文解字》中解釋“龍”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曰龍?zhí)ь^,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謂之熏蟲兒,謂引龍,沖、蟲不出也?!?/p>
《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jié)也。今人呼為龍?zhí)ь^。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
《大同府志》:“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錢獻生,謂之‘扶龍頭’。提壺汲井水注之,曰‘引龍頭’。”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返回目錄
龍?zhí)ь^的歷史發(fā)展
唐時期
唐時期仍未出現(xiàn)龍?zhí)ь^的節(jié)俗記載。唐朝人把二月朔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據《唐書》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jié)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節(jié),二月沒有節(jié),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二月一為中和節(jié)(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務本。德宗十分贊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稱三令節(jié)。
宋時期
宋代時在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動,但與“龍”無關。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嘗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并沒有和“龍?zhí)ь^”聯(lián)系在一起。
元時期
到了元時期,二月二就明確是“龍?zhí)ь^”了?!段鼋蛑尽吩诿枋龃蠖汲堑娘L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zhí)ь^”。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傊缘氖澄锒家札報w部位命名。
明時期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關于龍?zhí)ь^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jié)俗,故稱龍?zhí)ь^日。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jié),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jié),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jié)。”明時期還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zhí)ь^,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
<<<返回目錄
2022龍?zhí)ь^有什么風俗相關文章:
★ 2022立春的俗語有哪些
★ 2022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優(yōu)秀作文
★ 2022年春節(jié)叫過大年的由來
★ 小年的來歷與傳說
★ 2022春節(jié)繪畫作品一等獎
★ 2022除夕朋友圈文案
★ 除夕和春節(jié)的區(qū)別
★ 2022端午節(jié)初中作文600字精選5篇
臘八節(jié)有什么禁忌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灶王爺供奉什么食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