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湖北武當山導(dǎo)游詞范文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huán)拱之中。據(jù)《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fā)生在這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隆中導(dǎo)游詞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古隆中導(dǎo)游詞1

各位嘉賓,大家好!

今天我們游覽歷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們這次三國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zhàn)場。希望我的導(dǎo)游能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三國歷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導(dǎo)游能使大家玩得高興、玩得開心。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fā)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fā)生在襄樊。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處,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度龂萘x》中對隆中是這樣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在顧茅廬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之地。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筑。它們是:三顧堂、草廬亭、草廬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巖、老龍洞、半月溪、小虹橋、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稱為“隆中十二景”。這些建筑記載著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guān)傳說。 諸葛亮,字孔明,山東瑯琊陽都人(今山東沂水縣人)。父母早亡,從小便隨叔叔投靠荊州刺史劉表。叔叔逝世以后,諸葛亮就在隆中蓋了幾間草房住下,他“晝勤四體,夜誦經(jīng)書”,躬耕自食。古隆中內(nèi)有數(shù)十畝“躬耕田”,據(jù)說便是諸葛亮當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巖,相傳諸葛亮在勞動之余喜歡詠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諸葛亮的活動,漸漸引起了荊州有識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識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陽名士龐德公品評諸葛亮為“臥龍”,蟄伏的蛟龍一旦騰飛,前途將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雖然隆中有人說“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黃承彥的女兒叫黃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僅不丑,而且聰明、貌美,是一個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僅是諸葛亮的賢內(nèi)助,而且在諸葛亮的千秋功業(yè)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帶著關(guān)羽、張飛,三顧隆中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統(tǒng)一天下的良策。這就是千古傳名的三顧茅廬。三顧茅廬的遺址,就在“三顧堂”上。它是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勝跡的主體部分。 劉備的“三顧”和平等、坦誠相待,使諸葛亮改變了“茍求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初衷,當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劉備集團的施政綱領(lǐng)。那就是取荊州,占益州,聯(lián)東是,抗曹操,三分天下,進而統(tǒng)一中原的戰(zhàn)略方針。真可謂:“未出茅廬,先分天下?!? 從此,諸葛亮離開了隆中,為實現(xiàn)他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施政綱領(lǐng),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諸葛亮過人的才智、膽略,才使劉備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政權(quán),劉備曾欣喜地對關(guān)羽、張飛說:“我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p>

諸葛亮一生的業(yè)績,在《三國演義》中被渲染得極其生動、壯麗,甚至帶上了幾分神話色彩,深受海內(nèi)外人士的崇拜,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經(jīng)濟界掀起了一陣《三國演義》熱,成書的專著、專輯有《三國的人際關(guān)系學》、《三國的智慧》、《三國——商業(yè)學的寶庫》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鑿鑿地說,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就善于運用諸葛亮的謀略,才使松下電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們有何感想? 由于積勞成疾,諸葛亮于五十四歲壯年病逝,安葬在漢中定軍山(現(xiàn)在的陜西省敏縣南部)。詩圣杜甫曾寫有一首詩追悼諸葛亮,其中有這樣幾句: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這是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fā)生過不少爭議。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于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不少筆墨官司?!奥≈信伞币浴堵≈袑Α分奥≈小睘樽C,“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

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知府時,這場爭論更達到了高潮。南陽人認為:襄陽人來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xiāng),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wěn)。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xiāng)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xiāng)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xiāng)。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tài)。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tài),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lián):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此聯(lián)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么,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于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于南陽”。明代以后,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賓,俗話說:到當陽拜關(guān)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長智慧。希望各位嘉賓在參觀隆中后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智計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況就介紹到這兒。下面請大家跟我參觀隆古十二景,現(xiàn)場我再作講解。謝謝大家!

古隆中導(dǎo)游詞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襄陽##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dǎo)游講解服務(wù),我身旁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有著5年的駕駛經(jīng)驗,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們的旅游大巴,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給大家?guī)硪欢蚊篮枚钟淇斓穆猛?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吹牛?!度龂萘x》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fā)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fā)生在襄陽。按照行程,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10、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襄陽古隆中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隆中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因“山有隆然而起”得名,《三國演義》中對隆中是這樣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所在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地。俗話說,到當陽拜關(guān)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長智慧。希望各位朋友在參觀完隆中后到能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智計百出。說著說著,我們的旅游大巴已到達隆中景區(qū)了,請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依次下車。

現(xiàn)在各位看到的便是古隆中牌坊,它是由清朝光緒20__年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qū)的標志。石牌坊高約6米,長約10米,正面大門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是高度贊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yè)績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著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著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F(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與之相提并論。兩邊柱子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高度贊揚了諸葛亮接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走過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橋。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說:“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jù)說,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著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和隆中一樣著名于世了。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回,不由得你會不假思索劉備那種“求賢若渴的精神”。大家可以在橋上感受感受這種意境。

走過小虹橋,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xiàn)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著“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cè)設(shè)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nèi)塑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像,是人們憑吊祭祀的地方。

武侯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人們?yōu)榱思o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jù)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里拴過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nèi)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

離三顧堂不遠處的那個六角形廬亭就是草廬,這里是諸葛亮與他的親朋師友經(jīng)常聚會的地方。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說:“臥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睋?jù)史書記載,他寫詩的時候草廬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大山包,而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六角形廬亭為后人所建。

遠遠看去那個最高最雄偉的建筑就是騰龍閣,騰龍閣依山取勢,拔地擎天,決定巍峨,飛檐壯麗,雄偉而蘊含秀美,古雅而透出清新。騰龍閣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標志性景觀建筑,閣高44米,建筑面積1108平方米,上下十層,寶形訪漢建筑外形,閣內(nèi)各樓層分別陳列有歷代贊頌諸葛亮的詩文,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長歷程及他在襄陽的社會關(guān)系,三國主要人物雕像或畫像?,F(xiàn)在大家就隨我一起登上這最高峰吧。每一層樓都能領(lǐng)略到孔明智慧,登上塔頂,徐徐清風拂面,遠山近水盡收眼底,襄陽市區(qū)全景一覽無余。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令人難忘的,我們的隆中之行到此就結(jié)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在這里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最后,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順心,有緣我們下次再見......

古隆中導(dǎo)游詞3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襄樊游覽觀光!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zhàn)場——古隆中

隆中風景區(qū)位于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群山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襄樊市近郊文物風景區(qū),總面積十二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屬的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型如臥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蔥蔥,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澗小溪流水潺潺。諸葛亮17歲隨叔父諸葛玄從山東到襄陽,隱居隆中長達20__年。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都發(fā)生在這里。隆中諸葛亮故居是諸葛亮的重要紀念地之一。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旗山旋峙,現(xiàn)有三顧堂、武侯祠、三義殿、草廬亭、抱膝亭、六角井、野云庵等,還有躬耕田、小虹橋、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等名勝古跡。近年來又興建了吟嘯山莊、漢文化景區(qū)、龍泉居等旅游風景點。

歷史沿革

隆中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公元197年――220__年)躬耕讀書的成才之地。公元220__年,劉備在徐庶的推薦下,親自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住的草廬,敦請諸葛亮出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于千古奇策《隆中對》對三國形勢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而孕育和提出這一千古奇策之地就在隆中,這就使隆中成為三國史上的重要地方,成為后世緬懷先賢、紀念先賢的重要名勝地,歷朝歷代都得到保護、維修和建設(shè)。

(一)西晉

西晉統(tǒng)一全國后,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guān)諸葛亮其人其事。晉永興年間(公元320__年――公元320__年),駐守襄陽的鎮(zhèn)南將軍劉弘來到隆中憑吊諸葛亮故宅,觸景生情,遂命陪他一起到隆中的鎮(zhèn)南參軍李興寫了一篇《祭諸葛丞相文》,這便是有史記載以來襄陽隆中第一塊紀念諸葛亮的碑文。這篇碑文最早見于晉王隱《蜀記》。

(二)東晉

東晉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已得到重修,并興建了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撰寫了一篇《諸葛武侯故宅銘》。他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贊揚諸葛亮是“達人”(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偉匠”(偉大的人)。 (三)南北朝至隋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里,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庇州d:“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p>

唐代,隆中諸葛亮故居的名聲有了很大提高。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治所在襄陽)李景讓維修隆中武侯祠,并立“蜀丞相武鄉(xiāng)忠武侯諸

1

葛公碑”,碑文由李景讓撰,無名氏篆額、碑的背面刻有唐代進士、中書舍人(朝廷內(nèi)負責撰擬詔旨的高級屬官)孫樵寫的《刻武侯碑陰》碑文。碑文收錄于《唐文粹》卷55中,碑文表達了人們對諸葛亮在治理蜀國期間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忘我犧牲精神的無限崇敬,紀錄了后世人民群眾永遠懷念諸葛亮的盛況。碑文說:“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于民如此而久也?!边@塊碑直到南宋時還完好地保存在隆中。南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載:“唐蜀丞相諸葛公碑,大中三年(應(yīng)為大中十年――引者注)李景讓撰,今在隆中?!?/p>

(四)五代

五代時,隆中又增建“武靈王學業(yè)堂”。據(jù)《輿地紀勝》載,在隆中臥龍山有諸葛亮當年的讀書之所,故建“學業(yè)堂”。五代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武靈王學業(yè)堂竣工,并刻碑紀其事。碑文由天福間襄州節(jié)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撰寫?!稄?fù)齋碑錄》載:“《臥龍山武靈王學業(yè)堂記》,李光圖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天福三年七月記”。 (五)宋代

宋代,隆中規(guī)模又有所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贊頌和所見所聞。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公元1037年――1120__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從湖北荊門去開封,路經(jīng)襄陽游隆中,寫下了著名詩篇《隆中》詩:“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沼囹牝眼E,使我寒涕垂?!痹娭惺①澫尻柭≈须m是山野之鄉(xiāng),卻培育了諸葛亮這樣的“萬乘師”人才。

(六)清代

清代隆中經(jīng)過多次維修,并有所擴建,主要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鄖襄觀察使蔣興芑重修;康熙五十九年(1720__年)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chǔ)上重建武侯祠廟;并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雍正七年(1720__年)襄陽府事尹會一重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憲大夫、湖北分守安襄鄖道兼理水利事務(wù)李敏學重修;光緒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廣總督裕祿和湖北提督程文炳重修,另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七)民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蔣介石到隆中。襄陽地方政府修筑自襄陽城至隆中的公路,征集民工13000人,開挖土石方23000立方米,修橋三座,涵洞三處。蔣介石為隆中題寫了匾額、楹聯(lián),舉行祭祀儀式,拔款維修隆中古跡,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臺等,并立碑作記。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古隆中的保護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先后多次對武侯祠、三顧堂、野云庵、三義殿進行了維修或翻修,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1984年新建了吟嘯山莊、老龍洞景區(qū)建筑群。1987年重建了隆呂書院,修復(fù)了諸葛草廬。胡耀幫、李先念、趙紫陽、李鵬、萬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陸定一等先后游覽隆中,并留名、題詞或撰書楹聯(lián)。1964年郭沫若為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yè)自見,蓋時會使然。茍?zhí)樟铍H遇風云,未必不能例桃花源實現(xiàn)于世。如武侯終身隱逸致力于詩,諒亦不遜于陶令

2

也?!?994年1月10日,國務(wù)院“國函〔1994〕4號”文件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11月20日,國務(wù)院“國發(fā)〔1996〕47號文件”,公布隆中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古隆中風景區(qū)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qū)里參觀。

主要景點:

(一):古隆中牌坊

大家請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個景點,它是在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為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qū)的標志。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在正面大門上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贊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yè)濟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著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著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F(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論。兩邊柱子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贊揚了諸葛亮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二)小虹橋

過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橋了。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說:“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边@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jù)說,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著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著名于世了。

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三)武侯祠

繞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xiàn)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cè)設(shè)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nèi)塑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樹,據(jù)說為明末時植,每年盛花季節(jié)清香撲鼻。中設(shè)庭院。祠內(nèi)所陳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的銅戰(zhàn)鼓。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zhàn)鼓。

武侯祠外古樹參天,松柏滴翠,祠內(nèi)庭院錯落,淡雅幽靜。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著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廳、西廳、后廳分別陳列著“諸葛亮生平簡介”,后廳里還存放著一尊諸葛武侯塑像,是人們憑吊祭祀的地方。

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

3

(四)三顧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jù)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里拴過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nèi)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

三顧堂內(nèi)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的塑像。門前的三棵古柏,相傳是劉、關(guān)、張掛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現(xiàn)存的為后人所栽,當無可置疑。

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說:“臥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身應(yīng)營星隕,心期國祥長。老臣猶有像,炎漢已無光。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彼麑懺姷臅r候,草廬當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個由后人建造的六角形廬亭,覆蓋紅、綠、黃三色琉璃瓦,多少彌補了當年草廬的情趣。

踏進大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院內(nèi)花木清幽。兩旁廊壁上砌嵌著數(shù)十塊石碑,分別刻有隆中全景圖、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后出師表》和《隆中對》,還刻有一些古人詩詞,以示孔明一生功業(yè)

好,游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古隆中導(dǎo)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游覽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襄陽古隆中。我叫楊瑞琪,大家都叫我楊導(dǎo)吧,希望我的導(dǎo)游能讓大家玩得開心。

襄陽古隆中是1994年經(jīng)國務(wù)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經(jīng)國務(wù)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群山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區(qū)。風景區(qū)里有隆中山,大旗山,小旗山……隆中山主峰海拔306米,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蔥蔥,山下泉水小溪,流水潺潺。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爆F(xiàn)在有三顧堂,草廬亭、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巖、彩虹橋,武侯祠等眾多名勝古跡。

襄陽古隆中之所以聞名天下,是因為它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此隱居讀書躬耕,劉備“三顧茅廬”以及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的地方。諸葛亮在此躬耕,十年期間,他發(fā)奮讀書,廣交士林,密切注視著天下形勢,自比管仲、樂毅,最終成為三國時期一位杰出政治家、軍事家。

下面請大家細細游覽,在游覽的過程中,不要亂扔垃圾,亂涂亂畫,請大家做一個文明的游客,好嗎?

古隆中導(dǎo)游詞5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我和妹妹到三國名城湖北省襄陽市古隆中景區(qū)游玩。

早晨,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乘巴士到達諸葛亮故居,首先看到的是古隆中牌樓,上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唐代詩圣杜甫在《蜀相》一詩中對諸葛亮一生功績的經(jīng)典評價。之后順著林間小道,一路上山,依次看到武侯祠、三顧堂和諸葛草廬,我和媽媽還一起登上了最高的騰龍閣。

武侯祠是后人為紀念諸葛亮建的祠堂,許多游客在這里焚香燒紙,供奉孔明先生。三顧堂是后人為紀念劉備三顧茅廬在原址上新建的,門外有三匹銅馬,院中站著兩人,一人手捋胡須,是美髯公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一人手持丈八蛇矛,怒目圓睜,便是張飛張翼德。堂中劉備諸葛亮對坐,正在談?wù)撎煜麓笫?,這正記錄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的情景。諸葛草廬是幾間非常簡陋的茅草屋,也是青年時期諸葛亮在隆中耕讀學習的地方。騰龍閣建在臥龍崗的最高處,從頂層可以俯瞰古隆中全景。

爸爸告訴我,古隆中是諸葛亮青年時期居住的遺址。諸葛亮在這里生活了十年,結(jié)交了水鏡先生、龐統(tǒng)、徐庶等良師益友,后因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被其誠心所動,出山輔佐,幫劉備燒博望、燃新野、戰(zhàn)赤壁、借荊州、取西川、平巴蜀,成就三分大業(yè)。

我非常喜歡三國故事,尤其對博學多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十分欽佩,我也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221381
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