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tǒng)稱,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很多游客慕名來參觀,導游要給游客詳細介紹康百萬莊園的歷史典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南康百萬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河南康百萬導游詞1
康百萬莊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筑窯洞,四周修寨墻,瀕河設碼頭,集農(nóng)、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大??偨ㄖ娣e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qū)、寨下住宅區(qū)、南大院、祠堂區(qū)、作坊區(qū)、菜園區(qū)、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qū)等十余部分,全莊園由19部分組成,占地240余畝,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體的恢弘建筑群,被稱為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莊園始建于明朝中葉,明清之初,初具規(guī)模。在建造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溝、張溝等明代樓院,龍窩溝、寨上主宅區(qū)、南大院、棧房區(qū)、店鋪、飼養(yǎng)區(qū)、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輔以碑樓、牌坊、花園等輔助建筑,從而形成了一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的大莊園。
康百萬莊園龐大的建筑群僅有一個入口。沒有知情認路人帶領(lǐng),陌生人極難找到出口,莊園中的路彎彎曲曲宛如迷宮。與絕大部分有錢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莊的建筑風格別具風采。莊園的大門入口可以與古代的城門媲美,入口兩側(cè)均有主墻相依。門里還有一個仿照北京長城的了望臺而建的居高臨下的觀景臺。進入門里,拾級而上便來到觀景臺。
棧房區(qū)是康家的商務總部,它靠近主宅區(qū)和碼頭,是康家數(shù)百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核心部分。這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無處不在的匾額楹聯(lián),而這些匾額充分的展現(xiàn)出了豫商的文化氣息,也顯出了主人的身份與品位。其中有一副楹聯(lián)是這樣寫的:心術(shù)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于子孫,教育康家子孫們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觀是在普通生活區(qū)。生活區(qū)有一處書法雕刻集中的窯洞。此窯洞在院子的最西頭,洞內(nèi)兩側(cè)共有16塊與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著贊揚莊園主人的詩篇,風格迥異的中國書法在此各顯風采。
河南康百萬導游詞2
青山碧水環(huán)繞,豫商文明相隨。在河圖洛書的發(fā)源地,在蘊育中原古文化的交匯處,在沿黃鄭、汴、洛三點一線的旅游線路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閃光,它就是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鞏義市康百萬莊園。該莊園20__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康百萬莊園是一座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 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勢,環(huán)境優(yōu)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雖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處于河南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之間,距鄭州70公里,距洛陽60公里,距連霍高速鞏義出口4公里,鞏義市內(nèi)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達,交通便利。
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創(chuàng)業(yè)于明代,漸興于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后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魯、陜?nèi)?,船行洛、黃、運、沂、涇、渭六河,良田雙千頃,財富無以計數(shù)?!邦^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 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是其真實寫照。
或許有人會問:康百萬是誰?“康百萬”不僅僅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 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tǒng)稱?!翱蛋偃f”靠河運發(fā)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shù)次欽加知府銜。其中,有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有開辟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yè)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莊園主康應魁,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莊園主康道順,有接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宮回鑾的十七代莊園主康建德??尤以1920__年花巨資建行宮、架浮橋、修御道,迎接兩宮并貢獻大量白銀,受慈禧太后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家族為了體現(xiàn)其身份,大興土木,建造了龐大的地主莊園。全莊園由19部分組成占地240余畝,莊重氣派、華麗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體的恢弘建筑群,被稱為十七、 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是建筑的代表。莊園始建于明朝中葉,明清之初,初具規(guī)模。在建造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溝、張溝等明代樓院,龍窩溝、寨上主宅區(qū)、南大院、棧房區(qū)、店鋪、飼養(yǎng)區(qū)、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輔以碑樓、牌坊、花園等輔助建筑,從而形成了一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氣勢宏偉的大莊園。如今,雖已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雨滄桑,但拂去歷史煙塵,透過時空隧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飛檐翹角、青瓦高墻,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而且還代表著一段血脈相連的沿承和一個區(qū)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目前康百萬莊園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主宅區(qū)、棧房區(qū)、南大院、祠堂區(qū)等十部分,建筑面積64300平方米。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的是寨上主宅區(qū),這部分是整個莊園的19部分之一。這個建筑群,它 座落在邙山的半腰,從對面的遠處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邊的一朵蓮花;從高處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飲水洛河的萬年龜。就我們平時所講的“風水”上來說,又有“金龜探水”之意,大龜在古代的時候又叫鰲,據(jù)說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區(qū)也是要“獨占鰲頭”,人財兩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不斷,居險設寨則更有實際意義。
康百萬莊園的建筑風格既有別于晉商大院、幫會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別墅、戲樓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tǒng)文化選址,臨街建樓房,靠山筑窯洞,濱河設碼頭,據(jù)險壘寨墻,既保留 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筑的特點,門類齊全、布局合理、設計精巧、獨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樸幽雅與北方之粗獷厚重于一體,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體,被譽為中原藝術(shù)的奇葩。
至于“康百萬”輝煌的一段歷史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在1920__年的時候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
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20__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回鑾北京的時候,路過我們鞏縣,由于當時我們河南鬧饑荒,財政虧空,當?shù)氐闹?,無力接待,于是呢,就讓康家出資迎駕兩宮,由于他們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是走水路還是旱路,因此做了兩手準備,一呢在東黑石關(guān)修建了一座行宮,并在洛河上駕起了一座浮橋,另外,又在鞏縣的洛河邊上建造了五艘龍船,為了停泊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窯灣村北洛水東岸建船塢五座,俗稱龍窯,由于當時洛河發(fā)大水,慈禧沒有走水路,因此到我們鞏義之后,
只在這座行宮里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之間,康鴻猷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因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揚天下了。
康百萬莊園不僅以其古建特色見長,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們稱道,其無處不在的細節(jié),讓宏大的莊園更韻味十足。遍布莊園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shù)構(gòu)件,刀法細膩、工藝純熟、內(nèi)容繁多、形神兼?zhèn)?,其中不乏“拜師求讀”、“尊老愛幼”、“立志成才”、“五子奪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圖案,它們不僅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jié)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康百萬家族的雕刻工藝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見的一些圖案,每一件對都康家子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莊園內(nèi)展出的康家當年使用過的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再現(xiàn)了奢華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蛋偃f莊園作為歷史特定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藝術(shù)內(nèi)涵,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區(qū)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百萬莊園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shù)價值,歷來被海內(nèi)外專家所重視。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李傳澤稱該莊園是“全國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諸多專家在游覽之后稱其位“傳統(tǒng)建筑 之瑰寶,民間藝術(shù)之典范”。
康百萬莊園,它是歷史留下的一個符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家族滄桑歷史的見證!
河南康百萬導游詞3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tǒng)稱,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應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廷鎮(zhèn)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fā)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數(shù)計,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盛極一時??蛋偃f靠河運發(fā)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shù)次欽加知府銜。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劉、西張、中間夾個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萬莊園、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作為三大莊園之首對外開放,轟動河南,聞名全國。
康百萬莊園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tǒng)文化選址,靠山筑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jù)險壘寨墻,建成了一個各成系統(tǒng)、功能齊全、布局嚴謹、等級森嚴的集農(nóng)、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shù)的奇葩。全莊園由十九部分組成,占地240余畝,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主宅區(qū)、棧房區(qū)、作坊區(qū)、南大院、祠堂區(qū)等十大部分、33個庭院、53座樓房、97間平房、73孔窯洞,共571間,建筑面積64300平方米。20__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康百萬莊園為我們提供了研窮封建社會地產(chǎn)階級的發(fā)家史料,也給我們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實物資料,它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shù),倍受各界朋友青睞。
河南康百萬導游詞4
我們現(xiàn)在游覽的景點是康百萬莊園?;蛟S有人會問:康百萬是誰?“康百萬”不僅僅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tǒng)稱。“康百萬”靠河運發(fā)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shù)次欽加知府銜。其中,有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有開辟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yè)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莊園主康應魁,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莊園主康道順,有接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宮回鑾的十七代莊園主康建德……尤以1920__年花巨資建行宮、架浮橋、修御道,迎接兩宮并貢獻大量白銀,受慈禧太后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莊園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蛋偃f莊園是一座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勢,環(huán)境優(yōu)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雖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該莊園20__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目前康百萬莊園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主宅區(qū)、棧房區(qū)、南大院、祠堂區(qū)等十部分,建筑面積64300平方米。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的是寨上主宅區(qū),這部分是整個莊園的19部分之一。這個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從對面的遠處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邊的一朵蓮花;從高處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飲水洛河的萬年龜。就我們平時所講的“風水”上來說,又有“金龜探水”之意,大龜在古代的時候又叫鰲,據(jù)說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區(qū)也是要“獨占鰲頭”,人財兩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不斷,居險設寨則更有實際意義。
莊園內(nèi)展出的康家當年使用過的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再現(xiàn)了奢華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蛋偃f莊園作為歷史特定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藝術(shù)內(nèi)涵,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區(qū)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河南康百萬導游詞5
“留余匾”是“康百萬莊園”珍藏的中華名匾之一,“留余匾”長1.65米,寬0.75米,是用黃楊木雕刻而成的,懸掛于康百萬莊園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廳內(nèi)?,F(xiàn)懸掛于康百萬莊園主宅區(qū)一院過廳內(nèi),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也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傲粲唷必以煨酮毺兀嗡埔幻嬲归_的上凹下凸型旗幟。上凹意為:上留余于天,對得起朝廷;下凸意為:下留余于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
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后悔者。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余’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shù)語,并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 時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題。”
翻譯成現(xiàn)代文,大意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銘》中說:“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盡以還給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祿得盡以還給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財物占盡以還給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盡以留給子孫后代?!贝蟾爬咸鞝敺磳ω澋脽o厭,做事過份。因為太過份了,沒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隱士高景逸說過:“遇事讓人一步,自然有周轉(zhuǎn)的余地;遇到財物放寬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樂趣。” 坦園老伯把“留余”二字題于匾額,掛在堂上,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銘》來告誡他的后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