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 ,占地約二十一公頃。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園聚景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
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1
各位團友,在西湖眾多的花草樹木中,最能夠體現(xiàn)其萬種風(fēng)情的是什么樹,我認為應(yīng)該是柳樹。它給西湖平添了幾分嫵媚,成為西湖中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我們或許已在白堤上看到了垂柳依依、桃花灼灼的景觀,現(xiàn)在我將帶大家去游覽一個以柳樹而著稱的公園——柳浪聞鶯公園。
“柳浪聞鶯”是南山風(fēng)景線上離市區(qū)最近的一個公園,也是西湖舊十景之一。柳樹是公園的主景。這里地處西湖南岸,匯集了春柳500株。這些垂柳,以景寓意。我們進了公園,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柳樹,公園南面桿彎枝斜的那種,微風(fēng)吹拂時,左右搖曳,像貴妃醉酒,稱為“醉柳”;臨湖而蹲的那種,雙枝俯垂湖面,遠望如西施浣紗,名“浣紗柳”;聞鶯館附近樹桿特矮、枝葉茂密的那種,酷似雄獅的頭部,叫“獅柳”。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公園的大門,上面懸掛著一塊“柳浪聞鶯”的門匾系當(dāng)代作家周而復(fù)的手筆。南宋時,這里曾經(jīng)是皇帝的御花園,稱“聚景園”。1949年前,整個園景只剩下錢王祠一隅之地。現(xiàn)在的柳浪聞鶯是1951年開始逐修起來的,如今已擴建成為占地2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園了。下面我們就進內(nèi)去游覽。公園內(nèi)部,又根據(jù)不同景目,劃分為聞鶯園、友誼園、聚景園和南園等四個各具特色的園林。除南園還在規(guī)劃之外,聞鶯園、友誼園、聚景園都已初具規(guī)模。
我們先去聞鶯園參觀。人們游“柳浪聞鶯”,總愛到聞鶯園的聞鶯館坐坐。那里是公園的中心,也是公園的主景。大家看前面這座亭廊相接、曲折有致的建筑就是聞鶯館。它的北面,是建筑別致的科技畫廊;南側(cè)是綠樹環(huán)繞的露天舞臺,每到夏天,公園開辟“夜花園”,夜游這里成為游人消暑納涼的好去處,人們就在這個露天舞臺上即興表演節(jié)目。在舞臺和草坪之間,有水池相隔;沿湖邊,是一座新建的“柳浪橋”,它與對面的柳浪鶯碑亭遙相呼應(yīng)。這里前后都是寬廣的草坪,外景開朗。透過柳絲,我們可以看見左面是蘇堤、三潭印月,右面是湖濱公園,正面是孤山、葛嶺。在這里遠望湖山秀色,近聽枝頭鶯囀,真是妙趣無窮。
看完了聞鶯館,接下去我們?nèi)ビ斡[后面的友誼園。友誼園由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坪和一組造型美觀的建筑構(gòu)成。友誼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面這座矗立在櫻花叢中的“日中不再戰(zhàn)”紀念碑。大家隨我走近前去觀賞。這座由米黃色花崗石制成的紀念碑,碑高3。1米,于1963年12月落成。正面鎦金碑文,系日本國岐阜市前市長松尾吾策所書。不久前,對這座紀念碑又進行了拓建,把原來的碑座臺基升高,四周嵌種了各種花卉,使整座紀念碑簇擁在鮮花叢中。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但也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歷史。就以柳浪聞鶯公園來說,在日軍侵占時期,這里曾被劃為禁區(qū),成了槍殺中國人民的屠場。日本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的災(zāi)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中日兩國人民在這里共同建立了這塊碑,是有其特殊意義的。它反映了中日兩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共同愿望。1979年2月21日,杭州市和岐阜市又結(jié)成了友好姐妹城市。日益增進的情誼,將如碑前爛漫的櫻花,開得更加絢麗。紀念碑旁新建的建筑是友誼館和鴿亭,它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和平與友誼渲染的氛圍。
從友誼園出來,我們最后去參觀一下聚景園。它原是南宋的御花園,聚景園即舊錢王祠,現(xiàn)在已改建為一座精巧優(yōu)美的室內(nèi)園林,園內(nèi)有玲瓏奇巧的假山,還有泉池、漏墻、亭軒臺榭。根據(jù)規(guī)劃,這里將逐步恢復(fù)南宋聚景園中的含芳、瀛春、瑤津、寒碧等景目,使其成為江南園林的佳絕之處。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錢王祠內(nèi)。這里原有蘇東坡所書的表忠觀石碑四塊,幫錢王祠又稱“表忠觀”。現(xiàn)在的表忠觀石碑,是在明嘉靖年間,由當(dāng)時杭州知府陳柯重新易石摹刻的。
錢王祠是祀五代吳越王錢鏐的祠廟。它本是錢鏐的故苑。錢鏐是臨安人,先前以販鹽為業(yè)。唐朝末年,黃巢舉行農(nóng)民大起義,并進軍杭州。唐朝鎮(zhèn)將董昌組織地主武裝,任用錢鏐為偏將迎擊起義大軍。錢鏐設(shè)伏兵擊退了農(nóng)民義軍的先鋒部隊,以后就以軍功逐漸升遷至節(jié)度使。此后又依靠武力,擴展地盤,以杭州為都城,建立了吳越國。號為吳越王,雄據(jù)一方。錢鏐雖然鎮(zhèn)壓過黃巢起義,但他治理杭州卻是有功績的。他曾大興水利,設(shè)置兵士千人,專門從事西湖的疏浚工作。他又修筑了錢塘江海塘,防止潮患。因其有功于民,故后人就以其故苑改建為祠廟紀念他。
參觀完錢王祠,柳浪聞鶯公園的游覽就基本結(jié)束了。出了聚景園,我們再望一眼湖岸長堤上的垂柳,仿佛為這座公園張掛起了一道綠色的帳幔,真有“柳引游人入畫屏”的意境。在那望不盡的濃蔭深處,時而又傳來嚦嚦鶯啼。各位團友,身臨此情此景之中,是否覺得真的已經(jīng)進入人間天堂?
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2
南宋時期,它的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改名為“散景園”,其南側(cè)一帶,被辟為隨蒙元鐵騎南下遷居杭州的回民墓地,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后葬此,這里又俗稱回墳;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yīng)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dāng)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
清初,更是一派凄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地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清中期逐步恢復(fù)柳浪聞鶯舊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樸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qū)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干脆稱那里為墳山窠。
張岱的《西湖夢尋》中說道過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為豐樂樓。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諸郡,時歲豐稔,建此樓以與民同樂,故名。門以左,孫東瀛建問水亭。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堤之東盡為三義廟。過小橋折而北,則吾大父之寄園、銓部戴斐君之別墅。折而南,則錢麟武閣學(xué)、商等軒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貞殿撰、陳襄范掌科各家園亭,鱗集于此。過此,則孝廉黃元辰之池上軒、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園,比閭皆是。今當(dāng)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礫齊肩,
蓬蒿滿目。李文叔作《洛陽名園記》,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亂。誠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宮離黍,荊棘銅駝,感慨悲傷,幾效桑苧翁之游苕溪,夜必慟哭而返?!?/p>
其中的“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敝?,應(yīng)是指靠近西湖岸邊的鬧市區(qū),這一帶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過所說的三義廟卻無從考證,應(yīng)和劉、關(guān)、張有關(guān)了。但下面張杰的《柳洲亭》中“誰為鴻濛鑿此陂,涌金門外即瑤池”。所說的涌金門即在柳浪聞鶯之東應(yīng)是正確的。此亭早已不見了蹤跡,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書"柳浪聞鶯"四個大字,2010年再去探訪西湖的時候,卻不知道移到何處去了。
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3
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qū)。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梅花等異木名花。南宋時,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當(dāng)時園內(nèi)有會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橋和學(xué)士橋。清代恢復(fù)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清代恢復(fù)柳浪聞鶯舊景?,F(xiàn)為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占地約二十一公頃。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樸實。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是欣賞西子濃妝淡抹的觀景佳地,臨水眺望,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jié),萬樹柳絲迎風(fēng)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這里的柳浪聞鶯公園,四個友誼、聞鶯、聚景、南園景區(qū),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樸實。柳浪下拍打著著紫楠、雪松、廣玉蘭、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異木名花。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zhàn)”紀念碑,聳立在日本櫻花的雪海之中,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征。園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
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4
西湖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在這顆璀璨的明珠里有十個美麗的風(fēng)景點,就是西湖十景。暑假里,媽媽帶我去西湖十景之一—柳浪聞鶯公園游玩。
柳浪聞鶯位于西湖東南岸,位列西湖十景之五。進入園林后,我發(fā)現(xiàn)整個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樸實。柳浪聞鶯分為四個景區(qū),分別是: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園內(nèi)有芳殿和三堂、九亭、學(xué)士橋和柳浪橋。清代恢復(fù)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我們先去友誼景區(qū),在那有許多花草樹木,比如說月季、玫瑰花,松樹,各種各樣的花、樹多得數(shù)不清,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紫楠和雪松。美麗的紫楠多像一個個站得筆直筆直的士兵。雪松的葉子多得數(shù)不清,樹干也筆直筆直的。友誼景區(qū)真美啊!
出了友誼景區(qū),我們來到了聞鶯景區(qū)。景區(qū)里種植了許多的廣玉蘭,廣玉蘭可香了,一陣微風(fēng)吹過來,廣玉蘭的香味撲面而來,空氣里彌漫著一陣淡淡的清香。
看了廣玉蘭,我們來到了聚景園區(qū),剛進大門,一幅如碧浪般的巨大柳簾映入眼簾,眼前一片明麗,頓然讓人神清氣爽,千萬條柳絲如綠色的絲帶,隨風(fēng)飄動,如波似浪,如煙似霧,如詩如畫,令人心馳神往,林間不時有一兩聲鳥鳴聲,真有一點神游仙境的感受。
出了聚景園區(qū),我們來到了南園景區(qū),那里有許多的異木名花,比如說:月季……,最有特色的就是四季海棠。她在四個季節(jié)都能開放,花瓣層次不一,密密麻麻的,散發(fā)著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她一眼。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柳浪聞鶯!不光是柳浪聞鶯,其他的西湖十景也一個個讓人流連忘返,這些美麗的風(fēng)景合成了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西湖。
杭州柳浪聞鶯導(dǎo)游詞5
柳浪聞鶯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公園,位于西子湖畔。今天早上,我又一次去了那里。
天還很早,這里已經(jīng)有很多的人了。西湖若隱若現(xiàn),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用一層輕柔的面紗把自己裹著。公園里的柳樹姑娘隨風(fēng)舞蹈,優(yōu)美的舞姿令人心醉。鳥兒在天空中“嘰嘰喳喳”地叫著,這大概就是“柳浪聞鶯”名字的由來吧!
當(dāng)太陽公公升上來,西湖掀開了自己的面紗,柳樹姑娘更美了,鳥兒也唱得更歡了。柳浪聞鶯不斷地迎來一批又一批的新客人:有的是情侶,有的是一家人,還有的是春游的師生……
這時,從湖面上吹來一陣風(fēng),使人神清氣爽。看著眼前一株株垂柳,我不禁想起唐朝大詩人賀知章寫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詩句。
那群六十多歲的老爺爺,一個個神采飛揚,一點都不輸年輕人,你看看他們玩的項目就好了。他們有的在輪滑,有的在玩溜溜球,有的在打太極拳……輪滑 的老爺爺最出色,在那些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路面上一點都不害怕,不時還用高難度的動作表現(xiàn)給大家看,引得圍觀的人,喝彩不斷,真厲害!
一群充滿活力的老奶奶正跳著秧歌舞。你看,她們左手拿著扇子,右手不停地轉(zhuǎn)動著手帕,鮮艷的服裝隨著她們的手腳不停地炫動,真酷啊!
幾個小朋友在公園里玩捉迷藏的游戲,一顆顆柳樹成了他們最好的道具。
柳浪聞鶯有了大家的參與,更加充滿生機,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