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城固縣博望鎮(zhèn)饒家營村,在張騫墓園區(qū)的基礎上于1983年5月建成.占地面積24畝.陳列面積7130平方米。隸屬城固縣旅游文物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騫紀念館導游詞最新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張騫紀念館導游詞1
張騫紀念館是依托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之墓而建的陵園式人文景觀。早在1956年8月。張騫墓就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5月,城周縣人民政府成立“張騫墓文物管理所”.作為張騫墓的專門保護機構(gòu).并正式開始運營.1990年更名為“張騫紀念館”。1996年,“張騫紀念館”被陜西省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級景區(qū).2006年5月.張騫紀念館的主體文物“張騫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中國及中亞五國聯(lián)合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張騫墓被確定為而成功進去《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張騫紀念館的建筑布局分為東西兩區(qū).東區(qū)由接待、展覽、陵園三部分組成,其建筑為三進四院、左右對稱的仿漢古建群。西區(qū)以展示西域諸國的地貌、建筑,風情、文化等內(nèi)容,為園林休閑區(qū)。
陵園整體以獻殿為中軸,對稱分布。進入正門是寬約12米的甬道。
東西兩側(cè)各有長約20的文化長廊,布置有介紹城固當?shù)厝宋娘L俗的精美照片。
闕式大門青磚筒瓦,古樸大方,兩闕相對,飛檐斗拱,再現(xiàn)了兩漢宮闕的建筑特色。
張騫墓坐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對漢代石虎雕工粗獷,姿態(tài)雄偉,格局大方。百姓緬懷張騫,賦予石虎以神話色彩:傳說他們是張騫泛搓時所得天宮織女的一對支機石。解放前,這一對石虎一直是當?shù)匕傩斩\病乞嗣求雨的神靈。
獻殿內(nèi)置著名書畫家張重光所繪大型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鑿空圖”。東西配殿為展室,分別推出“張騫生平偉績”展覽和具有鮮明陜南特色的民間藝術(shù)展覽。
“張騫生平偉績展”是該館的主要陳列展覽此展覽主要運用圖片、文字、沙盤、拓片等手段來展示張騫偉大的一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張騫出使西域在中西文化經(jīng)濟交流中的深遠意義。
張騫紀念館導游詞2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我是導游袁浩嵐,大家可以叫我袁導。我很榮幸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們將去參觀城固縣的張騫紀念館。
張騫,城固縣人,他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是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兩次出使西域,歷盡千辛萬苦,建立了西漢與新疆等地各民族的聯(lián)系,為我多民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它“鑿空萬里”打開了中西通道,使中國與西亞及歐洲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促進了中、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在中外關(guān)系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元朔六年病卒,歸葬故里——白崖村北四公里處的饒家營村。當我們走進張騫紀念館的大門,繞過售票廳,就來到張騫的雕像前,這尊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張騫手持節(jié)杖,威風凜凜的挺立在這里,一動不動。
這尊雕像的下面是以黑色大理石為基座的,上面刻著有關(guān)張騫的簡介,朋友請隨我到大殿看看,大殿兩側(cè)的對聯(lián)“一使勝千軍,兩出惠萬年”由張保慶題寫,門的頂部懸掛著“大漢之魂”的橫匾。獻殿的墻上是兩幅油畫,一幅是《張騫出使西域圖》,描繪的是漢武帝向張騫授節(jié)杖的情景,節(jié)杖是由竹竿所制,紅色的是赤色的牦牛尾,節(jié)杖比使者的性命還要重要。另一幅是《鑿空圖》,描繪的是西域人民熱烈歡迎張騫的情形。
再往后就是石虎亭與張騫墓,張騫墓風景優(yōu)美,有大柏樹、花草、小鳥,還有一些古怪的石頭。張騫墓,座北向南,南北長25米,東西寬20米,略呈長方形,墓頂狀如覆斗,古柏籠罩,四季蒼翠,前豎碑三通。張騫紀念館被國家評為AA級旅游景點,是一個美麗的旅游地方。
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中午十二點在大門口集合,請保管好隨身物品,不要亂扔垃圾。
謝謝大家!
張騫紀念館導游詞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我是導游小嵐,我很榮幸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們將去參觀城固縣的張騫紀念館。
張騫,城固縣人,他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是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兩次出使西域,歷盡千辛萬苦,建立了西漢和新疆等地各民族的聯(lián)系,為我多民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它鑿空萬里打開了中西通道,使中國和西亞及歐洲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促進了中、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在中外關(guān)系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
元朔六年病卒,歸葬故里白崖村北四公里處的饒家營村。當我們走進張騫紀念館的大門,繞過售票廳,就來到張騫的雕像前,這尊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張騫手持節(jié)杖,威風凜凜的挺立在這里,一動不動。
這尊雕像的下面是以黑色大理石為基座的,上面刻著有關(guān)張騫的簡介,朋友請隨我到大殿看看,大殿兩側(cè)的對聯(lián)一使勝千軍,兩出惠萬年由張保慶題寫,門的頂部懸掛著大漢之魂的橫匾。獻殿的墻上是兩幅油畫,一幅是《張騫出使西域圖》,描繪的是漢武帝向張騫授節(jié)杖的情景,節(jié)杖是由竹竿所制,紅色的是赤色的牦牛尾,節(jié)杖比使者的性命還要重要。另一幅是《鑿空圖》,描繪的是西域人民熱烈歡迎張騫的情形。再往后就是石虎亭和張騫墓,張騫墓風景優(yōu)美,有大柏樹、花草、小鳥,還有一些古怪的石頭。張騫墓,座北向南,南北長25米,東西寬20米,略呈長方形,墓頂狀如覆斗,古柏籠罩,四季蒼翠,前豎碑三通。張騫紀念館被國家評為AA級旅游景點,是一個美麗的旅游地方。
張騫紀念館導游詞4
張騫紀念館位于距縣城3公里處的博望鎮(zhèn)饒家營村,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是依托漢博望侯張騫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觀。館內(nèi)林木蔭翳,花草繁茂,隨處可憩可游,有張騫遺冢、漢代石虎、雙面石碑、仿漢闕樓、仿古大殿等景觀。
張騫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錄。
張騫,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墓地在縣城西2.3公里處饒家營村,現(xiàn)為張騫紀念館,屬陜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騫墓座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對漢代石虎雕工粗獷,姿態(tài)雄偉,格局大方。
百姓緬懷張騫,賦予石虎以神話色彩:傳說他們是張騫泛搓時所得天宮織女的一對支機石。解放前,這一對石虎一直是當?shù)匕傩斩\病乞嗣求雨的神靈。
陵園整體以獻殿為中軸,對稱分布。獻殿內(nèi)置著名書畫家張重光所繪大型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鑿空圖”。東西配殿為展室,分別推出“張騫生平偉績”展覽和具有鮮明陜南特色的民間藝術(shù)展覽。闕式大門青磚筒瓦,古樸大方,兩闕相對,飛檐斗拱,再現(xiàn)了兩漢宮闕的建筑特色。
1986年與1993年,兩屆“張騫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這里召開,大力弘揚張騫“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今,城固每年舉辦一次張騫文化藝術(shù)節(jié)。
張騫紀念館導游詞5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我是導游小李,下面由我來介紹一下張騫紀念館。
博望侯張騫的故里在城固縣。他的紀念館和他的墓冢建在一起。城固縣距漢中市30公里,紀念館在縣城西北四公里處。遠遠就望見高大的古柏,郁郁蔥蔥。 西安交通大學漢代壁畫墓 墓葬位于西安市東郊西安交通大學校園東部,基建時發(fā)現(xiàn)。1987年5月一9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學聯(lián)合進行了發(fā)掘。
墓坐北朝南,平面近“A”形,由斜坡墓道、東、西耳室和主室三部分組成。斜坡墓道位于主室
南面正中,長12.5米,僅發(fā)掘了5米,墓道平面呈長方形。墓道北段北距主室1米處有東西耳室,耳室平面為長方形,長2米余,寬1.1米左右,用長方形條磚券砌而成。主室位于墓道北端,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進深4.55米、東西寬1.84米、高3.25米,系用長條磚、楔形磚、子母磚砌筑而成。主室封門原有兩道,最里一道是木質(zhì)門,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有木門坎、框的朽灰痕跡。最外一道是用長條磚橫臥砌成的。由于墓室早年被盜,遺留文物不多,有銅器、鐵器、陶器、玉器、蚌器及建筑材料等、陶器有釉陶壺、奩、倉及彩繪罐、球等。銅器有“昭明”銅鏡一枚,大、小五銖錢百余枚,還有漆器飾件、車馬飾件及兵器等。玉器主要是塞堵死者七竅所用的玉器,鐵器有斧、棺釘?shù)取?/p>
此墓發(fā)現(xiàn)的主要收獲,是在主室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保存較為完好、色彩斑斕的壁畫。壁畫內(nèi)容可分為兩大
部分:第一部分為墓室頂部及后壁上部,第二部分是在墓室四壁下部,主要界隔是以繪制在四壁的紅
色菱花形紋帶為界。上部主要是表示天空,下部主要是表示山川的。墓室頂部有兩個同心圓圈,兩圓
圈之間的空間中,繪有二十八宿星辰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像。星辰大多數(shù)是白色,外邊
有黑色輪廓線,僅一顆星為紅色。星與星之間用直線聯(lián)系,各自成組。另外,每組星又同時配一人物、動物或飛禽,用以說明各星的名稱和意義。在星辰圈中,墓室頂部南邊繪太陽(金烏),北邊繪月亮(蟾蜍、玉兔)。整個墓頂部繪滿了云氣,云氣間填繪著很多只各具姿態(tài)的仙鶴,后壁上部是一幅導引圖。
第二部分是在云氣間填繪很多虎、鹿、天鵝、山雞、鶴等走獸飛禽。壁畫用色豐富,計有朱紅、石青、石綠、青藍、白、黑等色。經(jīng)分析全是礦物質(zhì)顏料。繪法主要是采用先平涂、后勾勒的“沒骨”繪畫技法。顏料配制方面是采用飄浮、研磨、取頭青、二青等的傳統(tǒng)國畫做法。
由出土文物、壁畫風格和表現(xiàn)內(nèi)容等方面分析,此墓的時間為西漢晚期。
在中國的歷史上,張騫是一個值得大寫特寫的人,。他是歷史上走出華夏地盤帶有明確外交任務的第一個外交部長,也是帶著中國特產(chǎn)絲綢、開拓絲綢之路、與外國進行以物易物貨物貿(mào)易的第一個外貿(mào)部長:他是中國歷史上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打開國門、從外國引進大量物種的科學家,也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藝術(shù)家:他是深入不毛、走過天山、翻越過帕米爾高原、探索過瀾滄江大峽谷的探險家、地理學家,也是代表漢朝訪問過幾十個國家的親善大使:他是和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者進行過面對面斗爭的軍事家,也是在華夏大地上建立過有史以來第一個外來物種大規(guī)模引種訓育基地的農(nóng)業(yè)科學家。
一對十幾米高的石旗桿矗立在宏偉的漢代建筑風格的大門兩邊。進門是紀念館,紀念館后面就是陵墓。墓冢掩映在古柏翠竹之間。古柏很粗,幾人才能合抱。墓前兩側(cè),供奉著一對大型石翼獸(當?shù)卮迕袼追Q“石虎”)。石翼獸和石旗桿是漢代流傳下來的原物,極具考古和研究價值,十分珍貴。墓前有好幾道大型石碑,較有名有兩塊:一塊是清代學問家畢沅所題之碑,一塊是西北聯(lián)合大學所題之碑。畢沅在陜南作過官,而西北聯(lián)合大學對張騫墓進行過發(fā)掘。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由平津遷移到漢中城固縣,組成了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校址在城固縣小西門外,即現(xiàn)在的城固一中院內(nèi)。(當時還有一個西南聯(lián)大,在昆明。)時局雖然動亂,但是在許壽裳、黎錦熙、徐誦明、李蒸、何士驥等教授的主持下,還是對張騫墓進行了發(fā)掘。但挖掘工作只進行了外圍清理,尚未進入墓室,就被張騫后裔所阻止,只有少量文物面世?,F(xiàn)在墓前西北聯(lián)大所立之碑,正面碑文《增修漢博望侯張公墓道碑記》,由黎錦熙書寫;碑背面《漢書張騫傳》由許壽裳書寫。黎錦熙是當代著名語言文字學者,他在碑刻中,使用了新式標點符號,這在碑文中是第一次。許壽裳是文學家,魯迅的摯友。今日我們撫摸著他們的文字,思想起風起云涌的年代,不無滄桑之感。
1944年,國民黨在漢中駐軍的一名王師長為其母做壽,以打靶為名,派軍隊將張騫墓包圍,從墓西側(cè)挖開一個高四尺、寬三尺的大口子,進入墓穴,盜走何物,沒有記載?,F(xiàn)場扔下一只一尺多長黑幫白底的靴子,被農(nóng)民拾起供在附近廟里,但不到半天就風化了。
附近村民對張爺信奉備至,磕頭燒香的絡繹不絕。一位中年人告訴我們:每年廟會,陵園內(nèi)樹木花卉、竹林植物上,拴滿了村民們用來祈福免災的紅絲帶、紅綢子、紅毛線。張騫長眠在這里已經(jīng)一千九百多年了,還在保佑著一方百姓。
陵園很小,紀念館內(nèi)可供參觀的東西亦不多。一位老者說,縣城西十幾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叫“古城”,是張騫晚年頤養(yǎng)的去處,可以看看。我們立即驅(qū)車前往。的確不遠,就在108國道旁邊。村子很大,四周有土城圍子,像城墻,墻下有護城河遺跡。資料上講,此地原叫“胡城”,也叫“胡姬城?!睆堯q出使西域回來,與胡妻俱還漢中。帶回來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樂譜,經(jīng)常教習演練“胡樂”。晉代曾在這里出土過十二枚編鐘。地下應該還有文物埋藏。由于沒有保護措施,“胡城”已淪為村居了。
縣城火車站附近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心有一座張騫手持漢節(jié)的大型雕塑。有十幾米高,是現(xiàn)代人的作品。當年從這里走出去的農(nóng)家孩子,可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恩澤千秋、惠及萬代的一代偉人。
關(guān)于張騫墓前的兩只石翼獸,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說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夏等國,并探索黃河源頭。他(從黃河)乘槎(坐船)逆水上行一月多,到了一個地方,只見城郭繁華如內(nèi)地州府,見一女子在室內(nèi)織布,又建議丈夫牽牛在河邊飲水。張騫在河邊拾了兩塊石頭,回來拿給博學家東方朔辨認,東方一看,大吃一驚說,此乃天上織女支機石也!才知道他到過的地方是天上,見過的人就是牛郎和織女。后來演化為墓前的兩個石翼獸就是侄女的支機石。此事唐以后多有詩人歌詠之。以至乘槎、星槎、浮槎等詞,竟成了外交、出使的同義語。同時也有了“黃河通天”之說。
城固縣還有漢太尉李固墓,因時間不允許。就此作罷。
張家界導游詞范文介紹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張騫紀念館導游詞最新范文
下一篇:張公洞導游詞最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