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江樓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獅子山巔,是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主體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外觀4層暗3層,共7層,巍峨壯觀、氣勢磅礴。閱江樓內以明文化為主題,分“統一、開放、發(fā)展”三大主體,分別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圖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江樓導游詞最新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閱江樓導游詞1
大家看到的這座樓臺就是閱江樓風景區(qū)的主景點閱江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閱江樓給建起來,但都沒建成!然而,經過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紀開頭的20_年完成了,新建的閱江樓高52米,面積為5000平方米。整座樓成”l型,主翼均可閱江。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樓內從底部到頂部可分三層,加上中間夾層共有六層。但外看為四層。樓內有電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樓內的結構,陳設,壁面等,請到樓參觀。
歡迎大家到到獅子山閱樓江樓觀。
首先來到的是底層,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椅,一壁,一匾。
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龍椅”,雖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等優(yōu)質紅木制成,重量超過了千斤。龍椅靠背上雕著九條龍,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在國內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這樣的交椅。
那么坐這把交椅的就當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大家看到,龍椅背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鏤刻著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在東側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閱江樓記》。
大家再看這幅巨型瓷畫。它寬有8米,高12.8米,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景德鎮(zhèn)瓷畫。畫面反映了1405年到達1433年間鄭和七個下西洋的這段歷史。大家知道,鄭和是我國明代的偉大航海家,他曾七次率領船隊,到過亞,非三十個國家和地區(qū)。
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每次下西洋船隊有大小船只200余艘,有官員,旗軍,勇士,水手,通事,買辦,火長,醫(yī)士,工匠,珠算等27000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航海事業(yè)的杰出貢獻,是永遠值得驕傲的一個亮點。
屋頂有一個蟠龍藻井”。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龍身由24k黃金裝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黃金,極具皇家氣派。
這個叫百獅臺”,是鎮(zhèn)樓之寶,用純紅木制成的,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紅木珍品。這一套紅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計刻有100只獅子。
現在看到的是一塊蘇繡屏風,上面繡的是江南四大名樓”。它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塊蘇繡屏風。
站在樓西走廊上,我們可以看到長江的轉彎處,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東,角度達到130度。
閱江樓導游詞2
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位于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朱元璋稱帝后,于公元1374年,再次登臨盧龍山,感概萬端,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聳入云的樓閣,于是,他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其文氣勢磅礴,縱橫捭闔,又因盧龍山“一峰突兀,凌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獅子的別名)之狀,”故將其名賜改為獅子山。是年春天,朱元璋又令群臣撰寫《閱江樓記》一百余篇,其中以大學士宋濂所撰寫至為上乘,并被載入《古文觀止》,與朱元璋的《閱江樓記》一道流傳于世。朱元璋為閱江樓建造了“平砥”,但因種.種原因終未建成。
“一江奔海萬千里,兩記呼樓六百年”。這副絕妙的對聯,是南京閱江樓六百年風雨滄桑的真實寫照。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大江滾滾東去,一覽無余,仿佛鄭和下西洋以來六百年煙雨盡收眼底。閱江樓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年鄭和龐
大的船隊就是從南京下關龍江出水,浩浩蕩蕩地從這里駛向太倉劉家港起錨地。
閱江樓風景區(qū)總面積31公頃,其中水面占1/3,陸地占2/3,綠化覆蓋率達85%。景區(qū)有閱江樓、玩咸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墻、地藏寺、五色土、靜海寺等30余處歷史遺跡,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全國知名旅游勝地。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閱江樓以明文化為主題,分“統一、開放、發(fā)展”三大主體;分別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圖等。景區(qū)內還有瓷畫《鄭和下西洋全圖》、《江南四大名樓》雙面繡、《閱江樓記》漢白玉雕刻、閱江樓鼎、獅嶺閱江浮雕等5個“全國之最”,立意新穎,工藝精湛,獨具特色,充分體現了閱江樓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
閱江樓導游詞3
建閱江樓的初衷,始于600多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閱江樓,并以閱江樓為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閱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三篇文章。朱元璋還動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獅子山頂修建了建樓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朱元璋在寫了樓記、打了地基后又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并在他的《又閱江樓記》中說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夢給他,告誡他不要急于建閱江樓;二是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后,覺得應該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閱江樓這事應該緩一緩。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集中財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鳳陽的城墻,后來連中都鳳陽的城墻也因耗費巨大而停建了。
2001年建成此樓,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許多的古代資料缺失和現代建筑規(guī)范、工藝的差別,新建的閱江樓沒有使用傳統的木結構,而是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來代替,讓這座名樓缺失了一絲古韻。
閱江樓風景區(qū)創(chuàng)下五個全國之最
1、石獅子———這是中國最大的一對雄獅,高4。8米,重約30噸,用蘇州金山石整塊雕刻而成,風格為明太祖時期,并按照盱眙縣明祖陵的守門獅子刻制。兩只雄獅,氣勢雄渾,具有皇家氣概。
2、漢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由當代書法家抄寫,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寫的《閱江樓記》,被選入《古文觀止》。漢白玉從北京房山開采出來,高律3。1米,寬4。8米,重15噸,是全國最大的漢白玉碑刻。
3、閱江樓鼎———是全國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噸,鼎上刻篆字:“獅夢覺兮鬣張,子孫驕以炎黃,山為挺其脊梁,閱萬古之長江,江赴海而浩湯,樓排云而慨慷,鼎永鑄茲堂堂?!边@七句話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念,就是“獅子山閱江樓鼎?!?/p>
4、鄭和下西洋瓷畫———這是中國最大的瓷畫,高12.8米,寬8米。壁畫背后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作品。
5、青銅浮雕——是全國最大的青銅浮雕,高2米,寬8米,由雕塑大師吳為山作。閱江樓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閱江樓導游詞4
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
鐘樓三層大廳正中,裝飾著中國最大的景德鎮(zhèn)巨幅瓷畫鄭和下西洋。畫高十二點八米,寬八米,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色彩斑斕,氣勢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歷史,其中有建造寶船、科學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貿、文化交流等盛況,以及西洋各國的風土人情。
巨幅瓷畫上還反映了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立“天妃宮牌”,為鄭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廳內有一條復制的鄭和寶船和一個銹跡斑斑的巨大鐵錨,這兩件實物,生動具體地證明了南京是鄭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在閱江樓的二樓,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期間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幾位的就是鄭和所經歷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時還展示了明朝的燦爛文化,有明朝版圖、名家書畫、科學技術,詳盡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先進的科學文化。
閱江樓內部布局,圍繞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兩代帝王的政治主張展開。底層,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龍椅”,雖是仿制品,但選上等優(yōu)質紅木制成,重量超過千斤。龍椅靠背上雕有九條龍,刻工精細、形象生動。東側的一匾,“治隆唐宋”,為康熙所書。二層有一船、一畫,明朝永樂帝朱棣,取消海禁,擴大貿易、文化交流,當時南京下關地區(qū)是座造船廠,船廠打造了許多船,最長的船,長一百三十八米,寬五十六米,航行時有九桅十二帆,載重量七千噸,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這幅巨型瓷畫,畫面反映了一四〇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這段歷史。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詳細描寫了航海家鄭和按照永樂皇帝的旨意建造寶船,到西洋各國宣傳中華文明的盛況。畫面還反映了永樂皇帝敕建“靜海寺”、“天妃宮”并親賜“天妃宮碑”,撞響靜海寺鐘聲,以祭奠這位保護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閱江樓的頂層可觀蟠龍藻井。屋頂盤踞的金龍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龍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黃金,用江寧金箔制作工藝制作。這座樓內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純金,所以顯得特別金碧輝煌。
閱江樓導游詞5
俗話說:“吳楚名樓今則四,水天明月古來雙?!边@四名樓就是:黃鶴樓、閱江樓、岳陽樓和騰王閣。今年暑假我有幸參觀了四大名樓之一的閱江樓。
據史料記載,明朱元璋平定江山,定都金陵,寫下了名篇《閱江樓記》,但后來卻有記無樓,現在看到的閱江樓是南京市政府近年來才修建而成的。閱江樓座落在獅子山頂上,拾級而上便來到閱江樓腳下,這是座古全木典式的樓閣巍然聳立著。紅柱子,灰墻磚,朱色的門,琉璃的飛檐,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十分壯觀。
走進底層大廳,里面寬敞明亮,廳的正下方,一張金色的雕花蛟龍椅放在中央,椅子前面放著4只精致的鼎。金色的底上刻著纏在一起的青色雙龍,這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征。廳的正上方是金色榜書朱元璋的《閱江樓》全文,占據了北面墻壁,恢弘氣派。一屢屢陽光透過一扇扇窗欞灑落在紅色的地毯上,恍惚中仿佛回到了遙遠的古代。
順著木樓拾級而上,來到第二層,一下子就被它內部精湛的建筑技藝折服。木欄上雕刻著各種奇特的圖案。有纏繞在一起的蛟龍,有威武的獅子,有怪模怪樣的麒麟,精細得連鼻子、眼睛、胡須都刻得一清二楚。橫梁上畫著精美的圖案。有西湖美景、陵園風光、圓明園遺址、萬里長城等。圖案繁多,色彩明艷讓人目不暇接。
順著階梯來到了頂層,放眼望去,只見滔滔江水滾滾向東流著。江上、游船、客輪穿梭似的來來往往,時而發(fā)出幽遠的長笛聲。長江大橋橫跨江面,高大橋頭堡矗立在大橋南北兩頭,縱橫交錯的立交橋,呼嘯而過的火車、高樓大廈,盡收眼底,此乃閱江樓得名之原由。一陣風吹來,飛檐上碗口般大的銅鈴,發(fā)出清脆的“叮叮當當”聲,真是賞心悅目。
此情此景,正如古詩所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岳陽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閱江樓導游詞最新范文
下一篇:月牙泉導游詞范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