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浙江省轄地級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文化和生態(tài)旅游城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范文介紹,供大家參考學習。
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1
紹興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于北緯 29°13′35″至30°17′30″、東經(jīng) 119°53′03″至121°13′38″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qū)面積2942平方千米。
紹興市全境處于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huán)繞、盆地內(nèi)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呈“山”字形。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積分配上,則表現(xiàn)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最高點為位于諸暨境內(nèi)海拔1194.6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qū),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臺地。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較單調(diào),但地下空間比較復(fù)雜,發(fā)育了分布較復(fù)雜的淤泥層、軟土層和硬土層,為地表建筑提供了多樣的建設(shè)基礎(chǔ)。
地質(zhì)上,境內(nèi)以縱貫市域的江山—紹興深斷裂(柯橋區(qū)平水鎮(zhèn)至諸暨市璜山一線)為界,西北部和東南部分屬揚子準地臺、華南褶皺系這兩個一級構(gòu)造單元,分屬江南(西北區(qū))和華南(東南區(qū))兩個地層區(qū)。由于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大量的地質(zhì)活動,留下了豐富而比較齊全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境內(nèi)的西北區(qū)自中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發(fā)育較齊全,有大量沉積層出現(xiàn);東南區(qū)以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層為主,火成巖發(fā)育,地層缺失較多。
紹興市全境地質(zhì)構(gòu)造屬于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個地質(zhì)時期,在境內(nèi)大部分都有露頭。紹興市境內(nèi)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臺地五種地表地貌。
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紹興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____。
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群星璀璨的“名士之鄉(xiāng)”,——紹興。
其橋的數(shù)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
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chǎn)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于世,自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xiāng)”。古即為游客向往的游覽勝地。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紹興出名人,是、陸游、蔡元培、秋瑾、魯迅、周恩來、竺可楨、馬寅初等名人的故鄉(xiāng),毛___稱紹興為“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七絕兩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紹興素有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名士之鄉(xiāng)以及戲劇之鄉(xiāng)之稱。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同時他是一座名副其實地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被稱作“東方威尼斯”。 紹興有6個縣市區(qū):分別是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qū),總面積為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杭州16596平方公里,紹興的兩倍。人口870萬,紹興的兩倍)。那么我們就再來說說市樹和市花,那么紹興的市花是蘭花,紹興也是全國最大的蘭花養(yǎng)殖基地,主產(chǎn)于紹興縣漓渚、棠棣一帶。紹興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開始種植了,在世界來說也是最早的了。在紹興,很多人都是靠種植蘭花富裕起來的,近年來,蘭花銷售行情非常好,有的一盆竟可賣到上百萬。紹興還有非常有名的藝術(shù)培訓(xùn)中心就叫小蘭花藝術(shù)培訓(xùn)中心。那么我們紹興的市樹就是香樟了,香樟在南方,我們是用來做女孩子嫁妝用的箱子,所以女兒出生的時候都要種的。
紹興為什么叫紹興呢?
紹興古稱越,春秋的時候是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在這里建都,臥薪嘗膽。秦漢的時候是會稽郡,到了隋朝叫越州。到了南宋的時候,趙構(gòu)皇帝被金人所逼,一路難逃,到江浙一帶。改了年號為“紹興元年”,取"紹祚中興"之意,之后趙構(gòu)就定都在臨安,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杭州,當時紹興就是南宋的陪都。我們一開始就說紹興素有水鄉(xiāng)、橋鄉(xiāng)、酒鄉(xiāng)、書法之鄉(xiāng)、名士之鄉(xiāng)以及戲劇之鄉(xiāng)之稱。說到這個水鄉(xiāng),紹興境內(nèi)內(nèi)河湖縱橫,在紹興水域面積占了總面積的20%之多,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紹興的母親河鑒湖。坐在紹興的烏篷船去感受紹興的水文化。 說到水,就一定有橋了。在紹興可謂是“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現(xiàn)在紹興一共有10610座橋。幾乎每座橋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紹興的酒可謂是家喻戶曉啊,是中國八大名酒(茅臺酒、汾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西鳳酒、古井貢酒、董酒。)之一,紹興老酒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就以此佳釀獻給吳王,傳說中吳的軍隊狂飲此酒。
我們紹興還有一條河和酒有關(guān),就是在我們城內(nèi)的投醪河(投醪出征的故事)。紹興老酒以精白糯米和麥曲為主要原料,紹興酒素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素稱老酒。那么我來問問大家,一瓶紹興黃酒買回家是五年的,在家再放五年是幾年?其實酒齡指的在酒窖里的年齡,出了酒窖拿出壇子裝入酒瓶就不能算酒齡了(和紅酒相比較)。關(guān)于這個酒,小__可以跟大家說說這個紹興的地方風俗。家里生了兒子,要釀一壇酒,放進酒窖封存,等到兒子長大一舉高中時,拿出招待賓客,稱之為狀元紅。家里生了女兒,也要釀一壇酒,等到女兒出嫁時拿出來招待賓客,這個酒就稱為女兒紅。如果女兒比較年長還沒出嫁,那此酒就叫花雕(一朵美麗的花即將凋謝),如果到很老了,還沒嫁出的,此酒叫太雕(成為了老太婆,酒還沒喝)。所以朋友們?nèi)绻诮B興想喝老酒或者買老酒,從不同的名字,就知道酒的年齡了,當然如今的太雕不可能有四五十年,但最起碼有五年以上,比花雕女兒紅酒齡長。
說到紹興的名人,真的是很多,所以這里名人故居也很多。毛主席一首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有魯迅,王羲之,蔡元培,周恩來,大禹,陸游等等。而且啊我們紹興的女子課一點不比男子差的,特別出眾的有五個,我們稱她們?yōu)榻B興有五女,大家猜猜是哪五女?對了,分別是美女西施,才女唐婉,孝女曹娥,俠女秋瑾,情女祝英臺 (不知道的展開故事,美女西施,也可以展開,4大美女分別對應(yīng)“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一美女西施 西施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她就是紹興諸暨人。
據(jù)說西施其實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姑,長的非常漂亮,家里是種桑養(yǎng)蠶的,經(jīng)常去河邊浣紗,魚兒看到她的美艷,忘記游動,沉到了水底。其實啊,壓根不是那么回事,據(jù)后人考證,西施有非常嚴重的腳氣,每次去河邊浣紗,都要脫掉鞋子洗腳,因為她的腳太臭,可憐的魚兒是給熏暈過去了才沉到水底的。西施可以說是越國的功臣,當時越國想要滅吳國,采用了很多的計謀,其中一計就是美人計,一舉把吳國滅亡。 二才女唐婉 唐婉,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表妹,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二十歲與唐婉結(jié)合。婚后他們感情非常好,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陸游的母親雖然經(jīng)常抱怨和訓(xùn)斥她,但也還是能夠容忍的。但有件事情是她無法容忍的:唐婉婚后數(shù)年未育。她不愿意讓兒子因為這個女人而絕了后,兩人終究被迫離婚。兩人都有嫁娶,一日陸游去游覽沈園,正巧遇到唐婉夫婦也在園中。雙方很尷尬。唐婉的后夫知道他們兩人情緣未了,就主動為他們安排一個單獨談話的機會。 于是寫下了《釵頭鳳》。唐婉后來因為積郁成疾,30歲就去世了。 三孝女曹娥 曹娥上虞人。曹娥的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親的尸體?!焙笕藶榧o念曹娥的孝節(jié),改舜江為曹娥江,并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四俠女秋瑾 秋瑾,人稱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于福建廈門,提倡男女平等,想要沖破封建禮儀的束縛,是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qū),1907年7月15日從容就義于浙江紹興軒亭口。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秋風秋雨愁煞人,是她一生的寫照。孫中山對秋瑾都有很高的評價——鑒湖女俠,還親筆題寫了“巾幗英雄”。 五情女祝英臺 梁祝的愛情故事。祝英臺為情所困,既然地上難成連理枝,便去天上化作了比翼鳥。祝家莊祝員外的女兒,未必會得到同情。馬文才堂堂大款,梁山伯一介書生,肚里的文字總不及身上錢多,寒門怎比得豪門,而祝小姐的芳心所屬不能被父母之命所搖動,追求個人選擇的自由。她結(jié)果只能在梁山伯墳?zāi)沟牧芽p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幻成一雙蝴蝶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清高與自在。 同時紹興還是一個戲劇之鄉(xiāng),越劇出自紹興,紹興需要越劇。而紹興人對越劇的癡迷也是紹興城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資源。以越劇展演來弘揚民族文化,借經(jīng)典越劇薈萃提升紹興的文化品位,通過打造越劇展演品牌亮出紹興的文化名片。
紹興的文化遠遠不至這些,還有三烏文化(烏干菜、烏氈帽、烏篷船),紹興師爺。說到紹興的三烏文化,就是烏氈帽,烏篷船還有烏干菜了 我們先來說說烏氈帽,在紹興城鄉(xiāng)間,特別是農(nóng)村,許多男子頭上都戴頂烏氈帽,即使在異鄉(xiāng),你只要憑他頭上烏氈帽子,就能判斷出他是紹興人?,F(xiàn)在大家在景區(qū)也可以看見,很多工作人員都有帶著。烏氈帽是紹興人的一個鮮明標志。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曾出現(xiàn)過許多頭戴烏氈帽的農(nóng)民形象。形如三大碗,里外烏黑,毛氈厚實;貼切硬梆的紹興烏氈帽,早在清朝已很盛行了。關(guān)于它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那是很久以前,有個獵人在山洞里打死了一只老虎。在背下山時,發(fā)現(xiàn)虎背上有一塊被血肉粘連著的毛氈。原來這是老虎平時捕吃了豬羊后剩下的牲畜毛,由于棲息受壓而成了餅樣的氈子。獵人用熱水把這氈沖洗干凈后,攤于草上用鵝卵石壓按水分,數(shù)日后,干燥的毛氈成了碗形,獵人便拿它作帽子戴在頭上,很感舒適暖和。于是,后人傳言,老虎是制造氈帽的“祖師”?,F(xiàn)在生產(chǎn)烏氈帽的主要原料是羊毛。 接著說說烏篷船,烏篷船是紹興水鄉(xiāng)獨特的、靈巧的、水上交通工具,船因為篾蓬漆成黑色而得名。烏篷船船身狹小,船底鋪以木板,即使有滲漏,船艙也不會沾濕。船板上鋪以草席,或坐或臥,可以隨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險。我們這個奧運冠軍孟關(guān)良就是從小劃著烏篷船的。
三烏的還有一個烏,就是烏干菜了。烏干萊 白米飯”是紹興流行的一句俗話,說明了人民對烏干菜的喜愛,烏干萊又叫霉干菜,因為顏色黑故稱烏干菜。因為價廉物美,吃了開胃,夏天可以做湯的作料,所以在民間幾乎家家腌制,常年食用。相傳以前有個聰明的姑娘名叫培紅,從小在財主家做丫鬟,地主刻薄。給丫鬟和長工們總吃黃菜爛葉,培紅看到長工們吃的愁眉苦臉,難以下咽,十分難過,于是暗地里把那些菜用鹽加以腌制,果然味道鮮美很多。有一天,正當大家吃的津津有味時,被財主發(fā)現(xiàn)了,他感到奇怪,拿來一嘗,味道不同尋常,要培紅也做一碗送去。培紅就用沒腌制的黃菜蘭葉做了送去,財主一嘗,又苦又咸,頓時怒氣沖沖,破口大罵,并拿起碗砸下培紅,正中太陽穴,流血身亡。長工們聞訊趕到,一擁而上,打死了財主。后來人們?yōu)榧o念著善良的姑娘,于是就將這種腌制的菜叫培紅菜,曬干了就是霉干菜。烏干菜加淡筍,經(jīng)過加工,稱“筍干菜”,用它蒸豬肉,是一道典型的紹興家鄉(xiāng)菜——“霉干菜蒸肉”。是周恩來生前特別喜歡吃的家鄉(xiāng)菜。
說完三烏,我們來說說三缸,就是酒缸,醬缸,染缸。那么的幾個就是之前有說到的酒文化和烏干菜,染缸為什么有名呢?在紹興有我國最大的輕紡城。 接著說說紹興的師爺,師爺,是明清時代地方官署中無官職的佐理人員。清代有句俗諺說:“無紹不成衙?!薄敖B”,指紹興籍的師爺和書吏,其中又特別強調(diào)紹興籍師爺。紹興現(xiàn)在還有一檔晚間節(jié)目就是紹興師爺,全程都是用紹興話講的,收視率也是非常好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小鐘到時也教大家?guī)拙洹?/p>
好了說了這么多了,我們還是回到現(xiàn)代來哈~我們來看看紹興的交通,交通非常的便捷,紹興與所屬各縣(市)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到達離紹興最遠的旅游景點行程時間不超過二個小時。毗連杭州、寧波機場,距杭州機場僅30公里。
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3
作為紹興人我那是一臉的自豪,因為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到處都洋溢著文化的溫馨,浸潤著歷史的厚重,流露著特有的紹興情懷。
紹興的風景秀美,綠樹守護著幽靜柔美的小道,青草石塊相映成趣,溪流蜿蜒,迎接著天下游客的到來。在魯迅故里《吶喊》《彷徨》,在沈園黯然神傷,在青藤書屋扼腕嘆息,在蘭亭曲水流觴,一壺花雕,幾粒茴香豆,一碟臭豆腐,微醺中,我們仿佛看到了魯迅、徐渭和唐婉在向我們緩步走來,每一個景點都是那么令人流連忘返、思緒翩躚。
而比景色更美的是我們濃濃的紹興情懷。“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從山陰會稽到現(xiàn)在的紹興,變化不可謂不大,但不變的是那份情懷。紹興的居民都很平和,過著一種慢生活。倘若一旦國家危難,俠義之士必定揭竿而起,鑒湖女俠秋瑾,革命先烈徐錫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紹興人自有一份剛烈。紹興人含蓄、內(nèi)斂而又不乏傲骨和俠義,這份獨特的氣質(zhì)沉浸在血脈里,傳承不變。
作為一個紹興人,我還從小浸潤在紹興人的善意和溫暖中。
我們小區(qū)的車庫中,開著一個小小的理發(fā)店。店很小,沒有什么高大的設(shè)施,就是理發(fā),開店的叔叔手藝很好,幾分鐘就能理好一個頭。我爸爸是一個不愿意浪費時間的人,總是不愿意排隊,每次都把我一個人留在理發(fā)店。等到時間差不多再來,理發(fā)的叔叔總是很貼心的把電視遙控遞給我,如果我先理好頭發(fā),爸爸還沒來,叔叔總是說:“你先回去,這點小錢算不了什么,下次一起給,忘了也沒有關(guān)系。”“天這么黑,你害不害怕,要不要我送你回去?”這就是我們紹興人令人溫暖,令人動懷的紹興人情味。紹興人身上那股濃濃的人情味就像紹興的黃酒一樣,歷久彌香,令人沉醉。
紹興是我的家鄉(xiāng),它是一座文化之城,也是一座韻味之城,我為紹興而自豪,也為我出生在紹興而驕傲,在我的心中紹興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4
紹興是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古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飛來山、臥龍山、天打崗、甘霖……這些名勝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呢.比如飛來山是鐵拐李用來壓住那家“黑心”肉鋪的,天打崗是老天打死蛇精的地方……
紹興也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古往今來,名人踴躍:有刻苦學習,對東漢行書大家王羲之;有多才多藝,智慧非凡的徐渭;有民國時的中流砥柱-----蔡元培;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瑾;有不畏犧牲,毅然起義的烈士徐錫麟;還有我國的開國總理革命家周恩來......他們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創(chuàng)世名人,令世人敬畏。
聽外公說,在改革開放以前紹興雖然有著千年的歷史,但還是破落不堪的:低矮潮濕的老平房;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居然是城市的要道,馬路上根本沒有汽車,能騎上自行車就說明家庭條件很不錯了;飯桌上也只有“三菜”—青菜、咸菜和干菜,甚至連溫飽問題也不一定能解決。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紹興人民用非凡的智慧,勤勞的雙手,在辛勤的勞動下,紹興的經(jīng)濟水平一下子突飛猛進。挺拔嶄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四處延伸,大大小小的汽車在整潔有序的馬路上穿梭不斷,絡(luò)繹不絕,至于自行車嘛連小孩子都會騎;飯桌上不是魚蝦就是雞鴨……真是今非昔比,滄海桑田啊。
最近幾年,政府還組織人員修建名勝古跡:臥龍山在新越園的襯托下,變得更加綠樹蔥蘢,生機盎然;環(huán)城河在人們的美化下,變得更加波光粼粼,清澈見底了;蕺山寶塔在燈光的輝映下,變得更加古色古香,熠熠生輝了……
紹興,你不但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你還在茁壯成長,蒸蒸日上,帶著美好的未來在藍天碧空下自由飛翔。
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5
紹興歷史悠久,物產(chǎn)豐富,有著“文物之邦、魚米之鄉(xiāng)”等美稱,是我國歷史文化古城之一。紹興,白玉長堤路,烏蓬小畫船;紹興,鏡湖水如月,耶溪花似雪。紹興好,名人輩出,有“臥薪嘗膽、復(fù)國興邦”的越王勾踐,有“三過家門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文壇巨匠”魯迅,有“文學泰斗”蔡元培等名人,足以讓古城紹興有著文化底蘊。
百聞不如一見。這不,我趁著今年的寒假來到了古城紹興。來到紹興,一踏地,便聞到一股濃濃的書香味,使人感到完全陶醉其間的夢幻般感覺。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起身前往魯訊的故里。啊!到了!到了!魯訊的故里到了,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訊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文學學、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漸漸變得清晰起來……我們迎著人流,首先步入了魯訊紀念館。紀念館的建筑與河水縱橫交錯,內(nèi)外空間互相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圣、充滿靈氣又獨具紹興水鄉(xiāng)風情的現(xiàn)代展館。而館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尊大型青銅坐像。坐在花叢中的魯訊表情自然,儀態(tài)端莊,嚴肅又不缺乏親切,眉毛之間似藏著無限的深思。展館的陳列廳內(nèi)訴說了魯訊這一生坎坷而艱難的人生……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陣陣波浪,為魯訊的一生感慨。走出紀念館,不覺已是冷颼颼,刮起了風。“賣臭豆腐了!”各路游人禁不住駐足停留,也來了幾盒。我又打開了思路:魯訊當年會不會也吃這臭中有香的臭豆腐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訊故居。跨進高高的門檻,從側(cè)門走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到了魯訊的主房、廚房、百草園?!家灰怀尸F(xiàn)在我們的眼前。每到一個個地方,都到離這兒的宗師近了一步。其實,令我印象最深,我最想去的就是“三味書屋”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這便是聞名已久的“三味書屋”了。別看這屋中陳列有幾張簡簡單單的木桌椅,這可是聞名已久的魯訊先生幼時讀的私塾。正中央是老先生坐的桌椅,四周臨窗是為學童而設(shè)的,左邊最里面靠墻拉著紅線的,是魯訊先生讀書時坐的。我仿佛看到了幼時的魯訊先生在如饑似渴地讀書,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在班里念書名列前茅,所以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游魯訊故居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韶山故居導(dǎo)游詞優(yōu)秀范文
上一篇:紹興概括導(dǎo)游詞范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