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灣位于無錫市濱湖區(qū)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的山水之間,“拈花灣”的命名,一方面源于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jīng)典故事拈花一笑,同時也緣于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拈花灣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拈花灣導游詞1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最美禪境——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座落在無錫市濱湖區(qū)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的山水之間,是靈山集團歷時5年,繼靈山梵宮之后又一精品力作,于2015年11月14日開放。這里向來有“凈空、凈土、凈水”之稱,生態(tài)秀美,環(huán)境優(yōu)越。而拈花灣靠山面湖,更與靈山大佛依山為鄰,可以說是得盡天地人文靈氣。小鎮(zhèn)整體建筑風格與日本奈良非常相似,又融入了中國江南小鎮(zhèn)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種獨有的建筑風格,使得整個小鎮(zhèn)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意境中。
拈花灣的命名,一方面源于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jīng)典故事,同時也緣于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從整個小鎮(zhèn)的總體布局來看,拈花灣通過三條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組織,規(guī)劃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體功能布局,并配以禪意的命名體系,形成以“五瓣佛蓮”為原型的總平面。其中,“五谷”分別為云門谷、竹溪谷、銀杏谷、禪心谷、鹿鳴谷,形似五瓣花瓣,主體功能為涵蓋會議、酒店、度假房產(chǎn);“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灣的核心商業(yè)街區(qū);“一堂”即胥山大禪堂,位于花干,既是大型禪修體驗場所,也是拈花灣的大型景區(qū)標志物。
拈花灣,可以說因禪而名,由禪而起,得禪而樂,是當代人對中國禪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解讀與傳承。它的景觀完全是依據(jù)東方美學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表現(xiàn)風格上就是禪意山水和唐風宋韻的群體小鎮(zhèn);在文化內(nèi)涵方面,它既是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的配套工程,占據(jù)著佛教文化的高點,承擔接待全球佛教界高僧大德和各界精英的職責,同時它更立足東方禪智慧,以“讓我們微笑”為主題,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時尚生活,打造了集休閑度假及身心調(diào)適于一體的“樂活·禪”生活體驗,向世界倡導“簡單、健康、快樂”的綠色禪生活,讓人們心身愉悅,情有所托,智有所益,思有所歸,在“微笑之旅”中學會放下,從而開創(chuàng)一種心靈度假的新模式。這里就是人們心靈的加油站。因此,拈花灣也被定位為世界級的禪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進入了拈花灣,我們就能真正體會到禪意旅居的真實內(nèi)涵。因為除了波羅蜜多大酒店和度假公寓、度假別墅之外,拈花灣還有近891間風格各異的禪意主題客棧,這些客棧分布在山野溪流處、湖畔云水間,大多以禪宗公案和佛教故事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意設(shè)計,以蘆花宿、云水間、吃茶去等富有詩意和禪機的字眼命名,讓人如臨其境,處之忘俗。
另外,拈花灣最讓人動“心”的,莫過于豐富多彩、富有創(chuàng)意的禪文化體驗活動了。比如香月花街——拈花灣的禪文化大動脈,薈萃了近百家國內(nèi)知名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和特色體驗的工坊店,涵蓋茶道、花道、香道、書道、劍道和禪餐、禪飲、禪樂、禪畫、禪SPA、工藝品、糖果工坊等文化形態(tài),在這里體驗獨具創(chuàng)意和禪味的生活方式,讓人放松身心、打開心結(jié)、收獲感悟。還有坐忘、經(jīng)行、出坡、抄經(jīng)、禪趣品茗、禪藝手工、拈花一時禪、香道雅習、蓮心會茶……讓人在輕松愉悅中感悟人生,感悟幸福。當然,最為知名、也是最為震撼的就是《禪行》演出活動了,每一個欣賞過的人,都曾刷爆朋友圈,不過它只在夜間舉行哦。
拈花灣導游詞2
它,坐落在無錫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與靈山大佛相依為鄰,加上三面環(huán)水,整體看起來就像一朵美麗的五葉蓮花,因而得名“拈花灣”。都說來這兒的人能感受到“清風徐徐來,我自拈花笑”的意境。于是,今年十一小長假期間我和爸媽便一起去體驗了一番。
清早,我們就坐車到了靈山腳下。一路上,循著路邊的喇叭里傳來的梵音往前探尋,遠遠地看見一座牌坊上“拈花一笑”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我們知道——拈花灣到了。
進門后,我和爸媽沿著古色古香的石子路邊走邊看:路邊的水道里,溪水潺潺,煙霧繚繞,我們好像置身于仙境一般。透過層層霧氣,一尊尊憨態(tài)可掬的“小沙彌”雕像擺放在路邊的草叢里、花壇邊,與周圍蔥蘢的佳木相映成趣。美麗的花朵成了飛舞的精靈,散發(fā)出陣陣清香夾雜的霧氣中沁人心脾。
繞過香月花街,我們來到了“梵天花?!?。這兒橘黃色的波斯菊開得正旺,遠遠望去,整個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我們走在步行棧道上,欣賞著身邊隨處可見的波斯菊。這小小的花朵靜靜地開放,沒有濃烈的香味,卻在風中搖曳,留給人們一片燦爛的“海洋”。這時,耳邊傳來陣陣悠揚的樂曲。定睛望去,花叢中一位白衣少女撥動著箏弦演奏著《彝族舞曲》。美麗的波斯菊在樂聲中好像天真的孩子,快樂地舞動著……真正讓人體會到了“一花一世界”“我自拈花笑”的美。
拈花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在離開的那一刻,我又一次深深回望著這個地方,這個美麗的地方。
拈花灣導游詞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睙o錫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譽,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終于去那里游玩了一趟,大開眼界!黿頭渚、三國城、靈山大佛……數(shù)不勝數(shù)、美不勝收的景點中,我對拈花灣印象尤其深!
拈花灣,聞名中外的花園小鎮(zhèn),世界級的禪意旅居度假地。它坐落在無錫莊嚴美麗的靈山腳下。碧波蕩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悄悄孕育了它的靈秀端莊。一到那里,我就像被磁鐵般給深深吸引住了。
一進門,就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路。路的兩旁有花草、假山、竹林,一條清澈明亮的小溪流向遠方。道路兩旁,水霧渺渺,走在這里,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果然是個游玩度假的好地方!
茂盛的花草,濃密的樹蔭,迷人的景色,優(yōu)雅的民居……不時給隨意漫步的我們以驚喜。雖然這個夏日蟬鳴柳林,驕陽似火,天氣特別炎熱,但里面卻人山人海,笑語飛揚,拍攝的“咔嚓”聲不時響起。
沿著石板路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座高高的拈花塔。這是拈花灣的標志性建筑,一共有五層,四四方方,高大雄偉。一到晚上,拈花塔上的燈都亮了,璀璨奪目,宛若群星,十分壯觀。一眼望去,拈花塔就像一個身披鎧甲、金光閃閃的士兵,在默默守護著秀美迷人的拈花灣。
過了拈花塔,我看到了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小木屋。小木屋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物品,人們可以買回去留作留念。
最后,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一個大大的荷花池邊,觀看了“花開五葉”水上表演。伴隨著悅耳動聽的音樂,噴泉噴射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再加上五顏六色的燈光,簡直難以置信,眼前怎么會有如此的世外桃源,如此的精彩表演!
“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茅屋竹籬禪意美?!辈恢挥X天已經(jīng)黑了,我們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如詩如畫的拈花灣。
拈花灣導游詞4
歡迎大家來到拈花灣!!
下面就請各位游客跟隨我,一同感受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的美麗與禪意吧。
1、拈花一笑(云門谷)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拈花灣的游客中心和內(nèi)外交通換乘中心,也是拈花灣最南端的一個山谷云門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五片花瓣。的確,正如許多禪客所看見的那樣:云門谷“無云”,卻以云得名;云門谷“無門”,卻以門得名。這是為什么呢?這個疑問,離開了拈花灣,才能真正解開答案。其實,對于真正的禪客來說,有云無云,有門無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只有從“云門”入門,才能進入拈花灣,開始您的禪意生活,重返您的禪意居所。進入云門谷,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下車上車。下車是放下,上車是慈航。上下之間,禪心已度。云門無門,溪谷有路。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景區(qū)了,首先映入視野的是“拈花一笑”(游客服務(wù)中心)。禪宗有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據(jù)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當時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沉默不語,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xiàn)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zhèn)鳌钡牡涔?。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而我們的游客服務(wù)中心便是以“微笑”服務(wù)的宗旨對待每一位來到拈花灣的客人,讓大家在一片笑意祥和的氣氛中享受美妙的旅程。
2、半山銜日(水幕電影)
各位朋友,這里是“半山銜日”景點。宋代常州武進人孫覿(音“迪”)曾著文:“獨行鷗鷺之群,共集雞豚之社。半山銜日,落帆影于巖中。萬壑留風,過樵聲于枕上?!泵枥L的就是這里的太湖景色,只是經(jīng)過拈花灣的打磨,文中風景的境界更加深遠。這里天宇澄明,白云悠悠,天光云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清風徐徐,禪意盡現(xiàn)。給遠離城市喧囂與嘈雜的人提供了一處絕好的休閑場所。
另外,這里還是《禪行》演出中,水幕電影的表演區(qū),每天晚上,當水幕噴起,流光溢彩的水幕便將上演佛祖“拈花微笑”、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等禪宗典故,美輪美奐,似空非空,觀賞效果非常震撼。
在這里,特別向各位介紹一下《禪行》演出。其實,《禪行》演出是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佛教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向論壇獻禮的重要活動。它以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的山水禪境和唐風宋韻的景觀建筑為載體,借助現(xiàn)代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shù)與舞臺表演藝術(shù),營造了“花開吉祥”、“拈花微笑”、“一葦渡江”、“花開五葉”等兼具藝術(shù)感染力和文化震撼力的場景,最重要的是將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既有的禪意生活方式和回歸傳統(tǒng)的生活追求,融合在整個活動之中,集中展示了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道等富有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生活情景,以及宜興紫砂、惠山泥人手工制作等當?shù)卣滟F文化遺存,展示了抄經(jīng)、打坐、托缽、經(jīng)行等禪者生活方式。整個觀演方式十分獨特,融合觀賞、互動、體驗、巡游、參與等于一體,所有游客與拈花灣的全體居民都一起參與,共同完成這項活動。真心希望大家能有機會一一體驗啊。
3、香月花街(天街、達摩路)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香月花街。香月花街是拈花灣的禪意主題街,這里是拈花灣休閑度假生活的核心區(qū)域,也是當下最具人文特色的街區(qū)。這里的建筑以唐風宋韻為主,古樸典雅,尺度宜人。街區(qū)中分布著茶道、花道、香道以及禪修會館等身心休憩場所,還有琳瑯滿目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小店和特色體驗工坊,還有各種主題餐飲、創(chuàng)意美食、當?shù)匦〕缘牡赇?,以及風格主題各異的禪意主題客棧。在此,您能尋找到最舒適最愜意的禪意生活體驗,滿足您身心度假放松的需求。
入夜的香月花街更是別有一番風味。華燈初上,霓虹璀璨,各色劇場、影院、SPA、風情酒吧,體驗夜色中燈光搖曳,處處都是禪意的歡喜。漫步其中,每一次流連駐足都是一次禪意的旅行。這里是欣賞和體驗拈花灣禪意生活的絕佳去處,被稱為“禪意生活的縮影和絕佳體驗地”。
4、禪樂館
各位游客請往這里看,這個很有特色的建筑便是禪樂館,它是拈花灣獨具魅力的禪趣游樂場所。由“迦葉之鏡”“心心相印”“無我無相”“點亮心燈”和“鏡花水月”等組成。每間小館都是根據(jù)禪境創(chuàng)意出來的禪趣空間、互動活動和游戲體驗。當您身處其中,都可以體驗輕松、愉悅、開心的禪悅,獲得蘊含禪意的人生感悟和收獲,寄托美好祝福。
5、福田閣
福田閣供奉的是財神陶朱公的形象。陶朱公--范蠡是歷史上太湖流域的著名人物,因其退隱后經(jīng)商有道,成就斐然,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商圣”,是著名的文財神。傳說當年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就隱居在這里。到現(xiàn)在,拈花灣南側(cè)還有“伴奴灣”的地方。清代詩人陳紹琦曾經(jīng)作詩《伴奴灣懷古》:“風景悠閑比苧羅,浣紗人去可如何。海棠著雨憐紅粉,楊柳含煙想翠娥。千古尚遺傾國恨,五湖無復采蓮歌。欲尋少伯來游處,一澗潺溪咽綠莎。”財神殿門口的“柴井”,諧音“財井”,是舊時留存下來的。井水甘冽潔凈,可供游人取飲,解渴之余,順賦財運。殿門楹聯(lián):“富而可求求人不如求己,物惟其有有德自然有財。”其中蘊含的哲理,大家可以細細品味。
6、拈花塔
現(xiàn)在,矗立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拈花塔,它是不是很有唐朝建筑的味道啊?是的,它是唐風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佛塔。四方五層,由須彌座臺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直棱窗欞、重唇板瓦、轉(zhuǎn)角斗拱、蜀柱斗子等讓拈花塔唐風盡顯、古樸典雅。寶塔高27.98米,有東南西北四門,塔身高21.28米,塔剎高6.7米,由覆缽、仰蓮、相輪、華蓋、三花蕉葉、寶珠、剎鏈、風鐸等組成,黃銅鑄就,外貼金箔。拈花塔是拈花灣小鎮(zhèn)主街區(qū)——香月花街的最高點,古樸莊重之中完美融合了唐風和禪意。在拈花灣入夜的時候,拈花塔上的“福光”便會照耀四方,為百姓帶來吉祥。
7、拈花堂、百花堂
各位游客,在拈花塔的旁邊和對面,是拈花堂和百花堂。拈花堂、百花堂是拈花灣重要的景觀建筑,具有典型的唐代木構(gòu)建筑的特點:結(jié)構(gòu)簡樸、樸實無華、雄偉氣派。其造型特點極為鮮明:大殿斗拱碩大,屋檐看上去極為深遠;大殿有簡單而粗獷的鴟吻,鴟吻是房屋屋脊兩端的一種裝飾物,一般作鴟鳥嘴和鴟鳥尾狀;大殿屋頂平緩,舉高低矮,不超過前后撩檐枋距離的四分之一,同時屋瓦呈現(xiàn)黑青色。大殿色調(diào)單純,所包含的顏色不超過兩種,為黑白兩色或紅白兩色,體現(xiàn)了唐風審美取向。拈花堂、百花堂兩座大殿濃縮古代建筑的精華,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在舒緩的唐風中體現(xiàn)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8、妙音臺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遠處有座戲臺,那是拈花灣小鎮(zhèn)的戲臺——妙音臺。上場門和下場門的“來兮”、“歸去”,富有濃濃的禪意,這里經(jīng)常會舉行抄經(jīng)等一些體驗活動,將戲臺小天地、天地大戲臺的傳統(tǒng)戲劇文化與禪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耐人回味。
9、遠山堂
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遠山堂,它是拈花灣的禪修會所,內(nèi)部自然質(zhì)樸、高雅清凈,再加上周邊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恬靜,是禪修的絕佳場所?,F(xiàn)在,遠山堂除了作為靈山集團貴賓接待處之外,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禪修活動,讓游客在優(yōu)美的山水間修身養(yǎng)性、悟禪定心,體悟生命真諦。
10、五燈湖(禪行演出)
五燈湖,位于拈花灣的核心區(qū)域,是小鎮(zhèn)各個水巷溪流的匯集之處,游客們在這里投放祈愿“荷花燈”,“荷花燈”將會流遍整個小鎮(zhèn),是大家寄托情感、放飛心靈的一項體驗活動。當然,最主要的,這里是大型演出“禪行”的主要表演區(qū)域,每到夜晚開演,曼妙的荷花仙子們,乘著荷葉舟,踏著夢幻燈彩,伴著禪音妙樂,和著蟲鳴與樂、月光與影,流轉(zhuǎn)于清風流水之間,宛若漸入世外,亦夢亦真。
11、一笑堂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一笑堂,這里文創(chuàng)美食廣場,創(chuàng)意和美食的結(jié)合,有江南區(qū)、日本區(qū)、意大利區(qū)、臺灣區(qū)以及戶外區(qū),各自獨特的風格領(lǐng)您領(lǐng)略世界各地的美食風情,愿和您共享美景與美食的饕餮盛宴。
12、拈花劇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里是一笑堂中的拈花劇場,它是拈花灣特有的禪意實驗劇場,劇場通過聲光電的利用和劇本故事的演繹,近距離的帶給大家別樣的禪意體驗,在近距離的欣賞中讓游客朋友們品味禪意故事、體悟人生真諦。
13、7D影院
各位游客朋友,請往這邊看,這里就是極具現(xiàn)代時尚感的7D影院。它會給您帶來極其豐富的立體感受:和美、舒暢、驚恐、歷險、心魔、禪定、取舍、猶豫……美色心魔和洪水猛獸以及取舍斷離,幻化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和7D效果一起向你襲來。
14、禮堂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拈花灣禮堂,它是拈花灣舉辦大型公開活動的地方,它由五燈湖、遠山堂和云樹帆影環(huán)繞,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禪意氛圍濃厚,是國內(nèi)極具特色的禮堂。
15、云樹帆影
各位游客請看,那邊就是飄渺美幻的“云樹帆影”景點。正如近代名士蘇曼殊所說:“云樹高低迷古墟,問津何處覓長沮。漁郎行人深林處,輕叩扉門問起居?!边@里的一點一滴都盡顯這首詩的韻味。
16、云心禪堂
這里就是云心禪堂了,它是一座可以容納百人同時坐禪的大禪堂,幻影交織,梵音如夢,人如其中,心即為禪。人們身穿禪服,手捧心燈,在梵音繚繞中體驗禪的智慧,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7、農(nóng)禪廣場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站在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拈花灣農(nóng)禪廣場,平時可以在這里舉行禪行、親子游戲、農(nóng)禪體驗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所以各位游客也可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來此體悟一番農(nóng)禪趣味,留下一段有趣美好的農(nóng)禪回憶。
18、梵天花海
親愛的游客朋友,我們眼前看到的這片廣闊的花海就叫做“梵天花?!?,背靠群山,清清的河水流淌于花海中。這里有清雅浩瀚的吉祥花海,在時光中暈染禪意。明黃波斯菊,粉綠野蕎麥,一色花、一味禪,闡釋者美,蘊含著善?;ㄩ_漫山,輕輕搖曳,時光靜好,幸福滿滿。
19、螢火小墅等客棧
各位游客,其實到拈花灣游玩,最好的方式是選擇一家客棧住上一兩晚,這樣能更好地體驗小鎮(zhèn)的禪境。小鎮(zhèn)上目前開業(yè)的客棧有十多家,先看看這些客棧的名字,便能深知其禪意了?!拔灮鹦∈?、“棒喝客?!?、“門前一棵松”、“一池荷葉”。在“棒喝”體驗一段抄經(jīng)的純凈、在“吃茶去”品味各種好茶、在“一花一世界”體驗東方花道的禪意……這些客棧的管理者都是清一色的氣質(zhì)女神——“老板娘”,她們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zhì)和個性,賦予了自己管理的客棧,使每一家客棧都獨具自己的個性色彩。
◆螢火小墅
螢火小墅客棧,名字取自元代古梅正友禪師所做的一首名為《螢》的詩詞,曰:“不是祥光不是星,飛騰活計一身輕??此稽c光明處,黑暗林中作眼睛?!彼缤岷谝估锏囊稽c光,照亮人生的修行之路。
◆棒喝客棧
棒喝客棧的創(chuàng)意靈感來源自“德山棒”與“臨濟棒”深奧的禪文化意味,加起來便成了臨濟宗“棒喝交馳、照用齊行”的獨特作風。雪峰禪師曰:“我在德山棒下,似脫卻千重萬重貼肉汗衫。”這個“棒喝”,是禪宗師家接待初學者的手段之一,對于其所問的問題,師家往往不用語言來答復,或者使用棒鋒擊打其頭部,或者沖其大喝,看其反應(yīng)能力,斷定學生的悟解能力。
◆門前一棵松
門前一棵松客棧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虛實之間的“松風”與“得失”之境。構(gòu)筑于漫山松林之中,令人心胸開闊。清風徐來,樹葉婆娑,綠草的芬芳布滿廳堂,不見塵囂,只聞風鈴,讓你身心釋放。
◆一池荷葉
一池荷葉客棧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唐朝大梅法常禪師的“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偈語。“一池荷葉衣無盡”,一池塘的荷葉,給我作衣服穿,我就穿用不盡了;“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山上有許多松樹,以松花作飯,我也吃不完;“剛被世人知住處”,住處被世人知道后,來訪民眾太多,干擾了修道生活,那怎么辦呢?“又移茅屋入深居”,只好再把房子往深山更遠處移。像大梅法常禪師能夠自修,也能度眾;能在熱鬧道場里,也能到深山無人居住處。不管世間怎么變化,他都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吃茶去
“吃茶去”客棧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唐代趙州從諗禪師的“吃茶去”公案。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壁w州禪師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轉(zhuǎn)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jīng)來過?!壁w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引領(lǐng)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jiān)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么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稱呼監(jiān)院,道:“院主,你也吃茶去!”
對“吃茶去”這三個字歷來也是見仁見智的,這三字禪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所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會有很多,但不管生存狀況如何,遂意也罷,逆境也罷,都不要把它太當作一回事,不可過于執(zhí)著于身外之物。即使泰山崩于前、猛虎追于后,也一樣悠哉優(yōu)哉地“吃茶去!”
人們往往羨慕別人的權(quán)勢,卻不知這權(quán)勢的背后,或許犧牲了做人的尊嚴,或許放棄了自在的生活;羨慕別人的財富,卻無從了解財富主人的“第一桶金”是否帶著原罪,是否背叛了友情、放棄了愛情、疏離了親情。再說人并不是有良田千頃、廣廈千間就能快樂滿足的,真正的快樂是:心里有智能,沒有掛礙,終日鉆營抑或忙碌于官場、商場、職場、情場云云者,與“吃茶去”無緣。既然明白了這事理,何不趕快“吃茶去”!
20、十三座橋
◆印心橋
“以心傳心、心心相印”是禪宗特有的傳法方式,師徒間通過無言之教,心領(lǐng)神會、心意相通、了然悟道,實現(xiàn)透徹理解禪理,以及對佛法真諦燈燈傳續(xù)的目的。禪宗認為語言和文字在傳遞意義的同時又遮蔽了意義,因此佛學最精微深刻的“第一義”是不可說的,佛法的領(lǐng)悟和傳承,唯有在佛經(jīng)以外、語言以外的生活和修行中去感悟,通過發(fā)掘自心中的佛性,以獲得“心印”,求得心證和開悟,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十六字心傳就是指此,禪宗因此又被稱為佛心宗。
◆百尺橋
這個橋名源自“百尺桿頭如何進步”的公案。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景岑,號招賢大師,他經(jīng)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jīng)。一天,招賢大師應(yīng)邀到一座佛寺講經(jīng),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眾深受感染。講經(jīng)完畢后,一名僧人站起來,向他提了幾個問題,大師慢慢地作答起來。他倆談?wù)摰氖怯嘘P(guān)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nèi)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兒,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念唱到:“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币鉃榧词沟佬?、造詣已深,仍然需要修煉提高;即使修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仍然不能松勁,不能自滿,不能中輟,要繼續(xù)用心去做,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八風橋
“八風”是佛教名詞,外人對某人的八種態(tài)度。又叫“世八法”。指塵世間煽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佛家教導人們應(yīng)當修養(yǎng)到遇八風中的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方為八風不動。關(guān)于“八風不動”有一個著名典故。宋代蘇東坡曾作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弊哉J修行已經(jīng)很高,到了不為八風所動的程度了,于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將這首得意詩偈送給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欣賞。誰知佛印看后只批了兩個字“放屁”。蘇東坡見到回書后心頭火起,隨即親自過江,興師問罪。佛印禪師大笑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屁”就被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水影橋
水影是一種禪悟的體現(xiàn)。因為有時候佛在每個人的心中,在清風明月里,在山光水影中,而每一塊石頭,每一根草,甚至每一片云彩,每一抹夕陽,都會在靜心頓悟中悟出禪意和價值。
昔日,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洞山良價禪師曾問云巖禪師:“老師!如果您老百年以后,有人問您的相貌風姿長得如何?我該怎么回答?”
云巖禪師答道:“我不在別處!對這種事情,你以此種態(tài)度處理,可要加倍慎重小心?”
洞山對此回答滿懷疑惑。后來,有次過河時,他看見自己的水中倒影,虛實相映,真假互現(xiàn),幡然醒悟。回到云巖禪師住處,說道:“老師!不管什么時候,就算無量阿僧祇劫以后,您的風姿道貌我已經(jīng)知道了。”
云巖禪師道:“我不在那時!”洞山連忙說道:“不在別處,不在那時!”對修道者來說,道貌風姿是無常假相,不從他覓,不假形容,不在別處,不在那時,法身無相,而無所不相,怎可認假為真呢?
◆石花橋
橋名源自“針扎不入、石上栽花”的公案。唐代高僧藥山惟儼禪詩與師父石頭希遷禪師曾有一段機鋒,希遷禪師說:“我這里針扎不入?!? 惟儼禪詩對曰:“我這里如石上栽花?!睙佬耙娙玑?,非煩惱邪見亦如針,但都不可能扎入他的心——他的心已經(jīng)是不受侵襲的。惟儼禪師明白了“針扎不入”的旨意,道出一句:“我這里如石上栽花。”難道是指心如頑石嗎?確實如此。達摩祖師曾說:“心如墻壁,方可入道。”常識之見,石上是不能栽花的。但為什么要在針扎不入的石上栽花呢?因為人們見花要欣賞,佛所說的法,以及禪師的垂語,也希望與佛有緣的人能欣賞一下。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在石頭上栽花,以花吸引世俗大眾進入佛法觀心法門。
◆五燈橋
宋代編撰的五種宗教禪宗史書。指《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建中靖國續(xù)燈錄》、《聯(lián)燈會要》、《嘉泰普燈錄》。編者分別為道原、李遵朂、惟白、悟明、正受。以“燈”喻法,禪宗謂燈能照暗,“燈燈相傳”,“亙古光明燦爛”。每《燈》30卷,敘述禪宗師徒相承的語錄和事跡。內(nèi)容多有重復,僧人普濟刪繁就簡,取其大要,合編為《五燈會元》,以問答的形式匯輯了佛教從七佛(包括釋迦牟尼)到唐宋時期各派名僧關(guān)于佛教教義的語錄和故事。
◆無心橋
《瑜伽師地論》中,彌勒菩薩特別提出來五種無心地,叫“五位無心”,就是極睡眠無心、極悶絕無心、無想定無心、無想天無心、滅盡定無心。你們還記得吧?這個心是指第六意識,不是指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哦!所謂見聞覺知,“知”是第六意識的作用,“見”是眼識作用,“聞”是耳識作用,“覺”是鼻識、舌識、身識的作用。到達無心地是第六意識關(guān)閉了,不起作用了。
溈山靈祐禪師曰:“無心是道”。無心非是沒有意識,而是沒有了執(zhí)念和障礙。放下執(zhí)念,心無掛礙,才能修得一顆佛心。
◆三昧橋
三昧,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lǐng),真諦,教內(nèi)外對此詞皆有不同的論述和解釋。其有一般和特殊兩層含義: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慮的能力,或者指修習所得的,發(fā)展了的集中力。從而,它也就變成了可以使禪定者進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變生命狀態(tài)的神秘力量。
禪宗講“一行三昧”,指無論行住坐臥,都保持一個虛空的心、一顆寬容的心,不離一顆菩提心。對于世俗大眾來說,能“不生憎愛取舍之心”,“穿衣吃飯雖有動作,心卻是如如不動”之境界,即合“三昧”之義。
◆一葦橋
橋名取自禪宗東土初祖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典故。當年,達摩和梁武帝話不投機,便離開江南,向北而去。梁武帝深感懊悔,馬上派人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立于葦上,飄然過江,留下“一葦渡江”的佳話。
◆自流橋
南朝梁代高僧傅大士有首著名詩偈:“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笨磥碛行┬?,叫人莫名其妙。怎會“橋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鋤頭”呢?“步行”又怎么“騎水牛”呢?其實這正是禪之妙趣所在。我們的肉身軀殼是等于我們住的房子,而佛性才是住在里面的真人。眾生迷于色相就錯認這個色身肉體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這首偈提醒人們要識得佛性,認識到真正的主人公,不錯認假相,方能擺脫束縛,清凈自在。
◆蘿卜橋
這個橋名源自“鎮(zhèn)州蘿卜”的公案。一學僧問:“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趙州禪師曰:“鎮(zhèn)州出大蘿卜頭。”南泉禪師傳了什么禪法給趙州禪師,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沒頭沒腦的學僧既然問了,趙州禪師不得不答一句“鎮(zhèn)州盛產(chǎn)大蘿卜”。意思是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可傳,一切都要由平常心去體悟。禪,不一定非要改變外面的環(huán)境,猶如鎮(zhèn)州盛產(chǎn)大蘿卜,就讓他盛產(chǎn)大蘿卜;禪,是要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
◆打鼓橋
源自禪宗公案名。又作禾山四打鼓、解打鼓、禾山打鼓。即唐末五代禾山無殷禪師(884~960)對于學人之參問,四次均答以‘解打鼓’,開示真正之解脫唯在于領(lǐng)會此一包含所有事實而始終同一之‘解打鼓’。碧巖錄第四十四則(大四八·一八○下):‘禾山垂語云:“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過此二者,是為真過?!鄙鰡枺骸叭绾问钦孢^?”山云:“解打鼓。”又問:“如何是真諦?”山云:“解打鼓?!庇謫枺骸凹葱募捶鸺床粏?,如何是非心非佛?”山云:“解打鼓?!庇珠g:“向上人來時,如何接?”山云:“解打鼓?!?/p>
◆草鞋橋
源自“洗面革心”禪宗公案。良寬禪師,畢生修行參禪,從未稍懈一天,當他老年時候,從家鄉(xiāng)傳來一個消息,說他的外甥,不務(wù)正業(yè),賭吃玩樂,快要傾家蕩產(chǎn),家鄉(xiāng)父老,希望這位禪師舅舅,能大發(fā)慈悲,救救外甥,勸他回頭是岸,重新做人。良寬禪師終于為鄉(xiāng)情所感,就不辭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鄉(xiāng)。良寬禪師終于和多年沒見過的外甥見面了。這位外甥非常高興與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過夜。
良寬禪師在俗家床上坐禪坐了一夜,次晨離去的時候,就對他的外甥說道:“我想我真是老了,兩手直是發(fā)抖,可否請你幫忙把我草鞋帶子系上?”他的外甥非常高興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寬禪師慈祥的說道:“謝謝你了,你看,人老的時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業(yè)基礎(chǔ)打好。”禪師說完話后,掉頭就走,對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為,一句不提,但就從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蕩了。
21、波羅密多酒店
這棟氣勢恢宏而又頗具禪意的建筑便是靈山君來波羅蜜多大酒店,它是由無錫靈山集團旗下分公司靈山耿灣文化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投資、由無錫靈山君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五星級佛禪文化主題文化酒店。背倚莊嚴的靈山大佛,環(huán)翠于湖光山色浩淼畫卷中。波羅蜜多大酒店擁有客房共計415間, 酒店設(shè)施齊全,宴會中心面積共計5000平方米。全日餐廳共計221個餐位,中餐廳共計餐位152個,大堂吧餐位74個。游泳池、健身房、棋牌室等配套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
22、會議活動中心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拈花灣會議活動中心 ,它具有世界頂級會議配置,千人大型會議,百人中型會議,小型會議都可舉辦,也是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的配套項目,是以世界級的會議標準建造的酒店會議中心,面積共計5000平方米,設(shè)施完備,完全滿足世界佛教論壇這一國際會議的需求。會議中心配備9個規(guī)格多樣的多功能廳及專業(yè)的燈光音響設(shè)備。既可滿足80人的小型會議,也能接待1200人的大型會議。這里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國際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和人文會展中心。完美的配套設(shè)施及服務(wù),富有魅力的禪意環(huán)境及氛圍,吸引著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企業(yè)、機構(gòu)、組織、大學,來這里舉辦各種高端會議、高雅展覽和高品質(zhì)活動,每兩年一屆的世界公益慈善論壇,也在這里舉行。
23、鹿鳴谷
各位游客朋友,這里便是鹿鳴谷,是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最東北面的一個狹長山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一片花瓣,主要分布有“松月山房”、“半間居”等著名高僧住錫的靜修禪院,主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參禪僧人、國內(nèi)外大德居士和資深修禪人士。此外,這里還“藏”有一些著名企業(yè)專屬的禪修拓展培訓基地及高端禪文化藝術(shù)私人會所。鹿鳴谷的得名,緣于一段千年佳話。據(jù)說,當年唐僧取經(jīng)回來路過這里,將兩只從天竺國佛祖的鹿野苑帶回來的神鹿,放歸了山林,至今山灣深處,還有一處清池叫做“鹿眠潭”。這里的禪意生活,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鳴眠禪”。
24、銀杏谷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銀杏谷,它位于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的中部,當年是周邊幾個自然村落的中心,是拈花灣的地理中心。從北往南走來,銀杏谷是拈花灣的第三個山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三片花瓣。在這個山谷的正中間,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蒼勁的枝干,滿是歲月的刻痕,建設(shè)者們將她精心保護下來,并圍繞著她的四周,盡可能多地聚集了當?shù)匾恍v史遺存,盡可能地保護并傳承這里厚重的文化記憶,銀杏谷因此得名,也因此成為整個拈花灣最具歷史文化氣息的“鄉(xiāng)土禪”體驗中心。
25、禪心谷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禪心谷,是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從北往南的第二個山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二片花瓣。這里是世界佛教論壇的永久會址,主要布局有世界佛教論壇會議中心及專屬會議賓館等配套建筑群,禪心谷也因此而得名,取義靈山盛會,佛祖拈花,迦葉微笑,始開禪風。禪心谷的禪意生活,也因此可以名之為“拈花禪”。
26、竹溪谷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竹溪谷是整個拈花灣中最具有“禪意旅居”價值的度假山谷。從北往南看,竹溪谷是拈花灣的第四個山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四片花瓣。這里,山不深,卻幽靜;水不闊,卻靈動。一棟棟酒店式專屬公寓,安臥山坳,卻視野開闊;一叢叢會所式別館酒店,盡得風光,卻藏而不露。竹溪谷,是真正的“文人禪”溪谷。國內(nèi)外許多文化名流和資深人士,之所以來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旅居度假,是因為他們或者她們愛上了風情萬種的竹溪谷:竹有怎樣的高雅風韻,竹溪谷就有怎樣的高雅主人;溪有怎樣的別致禪趣,竹溪谷就有怎樣的高貴客人。
27、云門谷
最后,我們又回到了拈花灣的云門谷,再次回到那個話題,云門谷“無云”,卻以云得名;云門谷“無門”,卻以門得名。在即將結(jié)束本次行程的時刻,您是否真正理解了有云無云,有門無門意涵?是否了知了下車是放下,上車是慈航的真諦?歷經(jīng)拈花禪境,上下之間,禪心已度,云門無門,溪谷有路。
各位游客朋友,愿靈山小鎮(zhèn)·拈花灣的禪意與清凈,帶給您內(nèi)心的安靜和從容,更歡迎您和您的親朋好友經(jīng)常來拈花灣旅行或小住,充分地感受禪意生活的美好。最后把一首著名的禪詩送給各位游客朋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宋·慧開禪師】,愿您在人生的旅途,萬事如意,自在圓滿!
【拈花一笑】的典故: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這朵金婆羅花,意態(tài)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xiàn)在傳給摩訶迦葉?!比缓蟀哑剿厮玫慕鹂|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zhèn)鳌钡牡涔?。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凈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一種“無相”、“涅槃”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領(lǐng)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領(lǐng)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拈花灣導游詞5
星期天,中午吃完了飯,爸爸說:“我們一起去拈花灣吧,聽朋友說很漂亮呢!”我連忙拍手說:“好啊,好啊,去看看吧,說不定會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呢!”路上我在想:拈花灣到底有多么漂亮呢?
到了拈花灣,媽媽去售票處把票買好,我們一家人就走進了“拈花小鎮(zhèn)”。剛剛踏入一步,我就看見一個巨大的木水車在緩慢地轉(zhuǎn)動著,游客們都圍在水車前拍照,我連忙走過去一看,哇!解說牌上說,這個水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令我驚嘆不已。接著,我被眼前的房子吸引住了,為什么呢?因為房子是新建的,特別漂亮,可是這屋頂上卻鋪滿了稻草。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對我說:“以前我的奶奶住的就是這種用草做屋頂?shù)姆孔?,可不要小看了它哦,里面的房間冬暖夏涼,一點也不比我們現(xiàn)在住的房子差呢!”我聽了說:“好想穿越到以前去看看啊!”爸爸媽媽聽了哈哈大笑。哥哥在一旁眨了眨眼說:“那你就去找哆啦A夢借用一下它的時光穿梭機吧!還不知道它愿不愿意借給你呢!”“哼”,我吐了吐舌頭繼續(xù)往前走。這時媽媽說:“前面就是拈花小吃街了,快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吧!”我和哥哥聽了撒腿就跑,迎面就飄來了陣陣香味,棉花糖、烤香腸、豆腐花……
突然,一個新奇的玩意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那就是吹糖人。當我看見有個小朋友手中拿著活靈活現(xiàn)的猴子糖人時,我對爸爸說:“這個很有意思,我也想體驗一下?!卑职忠豢诖饝?yīng)了。很快就輪到我了,只見糖人叔叔先拉出一條長長的糖絲來,讓我對著糖絲用力吹三口氣,然后,叔叔把糖絲剪斷,讓我用嘴對準吹口不停地吹氣,還不能斷氣,不然就會失敗。于是,我用力地吹,不一會兒,糖開始膨脹,叔叔開始捏,只見他三下兩下,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就出現(xiàn)在我眼前了,我拿著自己吹出來的駿馬左看右看,真是愛不釋手,舍不得把它吃掉,便一路帶回了家里。
因為這個糖人,拈花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一定還要再來。
尼泊爾導游詞范文介紹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拈花灣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
下一篇:南潯導游詞范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