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并擁有地方立法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福建廈門導游詞概況,供大家參考學習。
福建廈門導游詞1
各位游客:你們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__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大家前來廈門觀光旅游表示熱忱的歡迎!
廈門市地處中國東南部、臺灣海峽兩岸,背靠漳州、泉州平原,面對金門諸島,是一個風姿綽約的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全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及內陸九龍江北岸沿海部分地區(qū)組成,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下轄開元、思明、湖里、鼓浪嶼、集美、杏林、同安7個區(qū),人口為131萬人。__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501億元,財政總收入達91.5億元。廈門的地方方言是我國八大方言之一的閩南話。
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廈門城市的總體風格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擁有3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海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8公里。面積為1.91平方公里的鼓浪嶼和面積為133.54平方公里的廈門島均為海水環(huán)繞。廈門島通過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海堤與島外大陸相連。廈門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廈門角嶼距金門島為1.31海里,廈門港距離臺灣高雄港為165海里。
游客們:廈門歷史悠久,但作為港口城市崛起才幾百年時間。廈門的歷史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是“古同安今廈門”。同安首次設縣是在公元28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同安第二次設縣是在公元933年。從行政區(qū)劃來看,從同安第二次設縣到19__年廈門島及周邊諸島從同安縣分出另設思明縣為止,廈門島及周邊諸島都是同安縣的組成部分。1935年,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思明縣改為廈門市,廈門市成為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市,比省會福州建市早了__年。新中國成立后,廈門市行政區(qū)域逐步擴大、升級,同安縣被并入廈門市。目前,廈門市是經濟特區(qū)、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
第二句話是“扼臺灣之要,為東南之門戶”。這句話點出了廈門在我國歷史和現實中軍事、交通一上的戰(zhàn)略地位。作為福建沿海的重要軍事?lián)c,明朝政府于1394年在廈門島修筑了廈門城,并駐兵防守。16世紀下半葉起,廈門不僅成為福建華僑最重要的進出港口,還逐漸代替了泉州的刺桐港和漳州的月港,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7世紀中葉,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作為?抗清驅荷復明”的基地,并積極發(fā)展海上對外貿易,并收復了祖國寶島臺灣。不久,清朝政府又以廈門為基地,出兵統(tǒng)一的臺灣。隨后,清朝政府在廈門設置臺廈兵備道,管理廈門和臺灣兩地事務,并再廈門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中英鴉的片戰(zhàn)爭之后,廈門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經濟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廈門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全年平均氣溫21℃,全年降水量1200毫米。一年中氣溫最低的1月份,平均氣溫是12.6℃。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
游客們:要了解廈門,有必要知道她的市花、市樹、市鳥。廈門的市鳥是白鷺。白鷺是優(yōu)美高雅之鳥,曾經群棲在廈門島,加上廈門島形似白鷺,素有鷺島之稱。廈門的市樹、市花是風凰木和三角梅。鳳凰木枝秀葉美,是典型的難過樹種。夏日陰涼滿城,紅花簇簇,象征廈門經濟特區(qū)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三角梅樸實無華,易于繁殖,花色種類較多,又可作盆景。以白鷺、鳳凰木和三角梅作為廈門的市花、市樹和市鳥,較好的體現了廈門的風貌、廈門人民的性格和廈門經濟特區(qū)的騰飛景象。
廈門交通十分方便?,F代旅游服務功能比較完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開辟國內外航線76條,其中國際地區(qū)航線有至新加坡、檳城、吉隆坡、馬尼拉、雅加達、大阪、名古屋、曼谷的航班,每周出港約380余個航班,有22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營運,是華東地區(qū)主要的航空樞紐之一。高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連接國內各地?;疖嚒⒖洼?、公交車、出租車也十分方便。首期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內設__個國際標準攤位的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于__年9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并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導游詞《廈門導游詞》?!?10”聯(lián)合行動體系、“120”緊急救援體系、“98161”旅游咨詢服務都比較健全。鼓浪嶼、環(huán)簣篤湖、中山路等處的夜景工程已具有較高的品位。
廈門市的環(huán)境質量在中國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有“最溫馨的城市”之譽。先后榮獲“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十佳人居城市”等稱號。__年,廈門市環(huán)境保護投資指數為2.12%,城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為37.7%,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為60.51%、97.75%,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平均值為56.3分貝,城市空氣污染指數為42,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18%。同時,還設有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重點保護白鷺、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等。
廈門的風景名勝多姿多彩,山色海景溫馨宜人。島、礁、山、巖、寺、花、木相互映襯,僑鄉(xiāng)風情、閩南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筑融為一體,形成了如詩如畫的“海上花園”。這里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鼓浪嶼——萬石山: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師練兵、開拓海疆、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的歷史功績至今令人深思和崇敬;亞熱帶植物寶庫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huán)境,令游人心曠神怡。這里有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故鄉(xiāng)集美:龍舟池上輕舟競渡,如箭脫弦;道南樓、南熏樓和鰲園揉和了南洋建筑風格和閩南傳統(tǒng)工藝,令人嘆為觀止;陳嘉庚先生傾資興辦的集美學村享譽中外,“嘉庚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興學救國。這里有古代軍事要地胡里山炮臺,擁有“世界古炮王”——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海岸炮,還有罕見的古代中外刀、劍、槍、炮、奇石展覽;有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南普陀寺。這里還有港仔后、大德記、白石、黃厝等風景秀麗的海灘,有奉祀保生大帝吳真人的青礁慈濟宮,有世界鐘表鼻祖蘇頌、“民族魂”魯迅、東方哲人林語堂、白衣天使林巧稚等人的故居、紀念館,以及華僑博物館、廈門大學人類歷史博物館、廈門博物館等旅游景點。近年來,又新建了廈門臺灣民俗村、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橋梁博物館、鼓浪嶼“海底世界”、集美航天科技城、同安影視娛樂城和兩個達到國際標準的高爾夫國際鄉(xiāng)村俱樂部等旅游景點和休閑設施。為發(fā)揮海的優(yōu)勢,廈門著力開發(fā)海上旅游。現已開辟了海上游覽線,并有數十艘游船從事海上旅游,水上摩托艇、豪華快艇、運動帆板、動力傘等海空旅游項目正在興起。同時,麗星郵輪公司的豪華郵輪“獅子星”號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每星期均來訪廈門。
廈門美食,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以海鮮為主,具有“清、鮮、淡、脆、微辣”的特點。廈門菜發(fā)端于北宋,原為閩菜中的一派。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廈門菜從閩菜系中脫穎而出,自成一派,形成海鮮菜肴、仿古藥膳、普陀素菜、名點小吃四個系列。
廈門的經濟充滿活力。目前已形成“二、三、一”的產業(yè)發(fā)展路子。第二產業(yè),重點發(fā)展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yè)和信息、生物等新興行業(yè),培植2至3個產值上百億的企業(yè),建成一批產值在10億以上的企業(yè)。外資、臺資企業(yè)是第二產業(yè)的主力軍。翔鷺、柯達、戴爾、正新、tdk是其中的佼佼者。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目標,是構筑區(qū)域性國際航運、旅游和商務中心。
“一城如花半倚石,萬點青山擁海來?!睆B門的今天是美麗的,廈門的明天將更具美麗。我再次代表旅行社熱忱歡迎各位游客到廈門來觀光、度假、廈門將給大家留下溫馨迷人的經歷。
福建廈門導游詞2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福建省香火最旺的南普陀寺,它位于五老鋒下,為子五座向,依山面海以中軸線為中心,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占地面積有3萬多畝,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1684年由靖海侯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快牌匾“南普陀”是當時的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在1981年寫的。
現在我們就一起進去看它的一些主體建筑,這是天王殿,在1925年改建的,我們看它的建筑結構是木構架結構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位嘻嘻哈哈的菩薩是彌勒菩薩,他是一坐藝術品,他是采用福建省特有工藝“脫胎漆器”而制作的,要先用泥做出他的泥身,難后用金漆精描細畫千遍,最后再破去泥胎才完工的。這種工藝品不僅美觀、堅固、而且還不怕火,因此很深受游客的喜歡。佛預言在56.7億年之后他將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佛道因此人們稱他為未來佛。這是四大金剛,__中曾被破壞,這是經過重塑的金身,他們的職責是護衛(wèi)天下,我們看他們的兵器和形象都不同,這是東方持國天王,這是南方增長天王;這是西方廣目天王,這是北方多聞天王,他們手上拿的法器都有不同的含義:劍,鋒也,比喻風;琵琶,暗指調;傘,隱含著雨的意思;龍,有青龍的含義,暗指順?!帮L調雨順”乃是萬事如意,國泰民安。我們看到這四大天王的一只角是懸掛在空中的,你們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關于這個有一個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在農家,小時侯家境很貧寒,經常餓著肚子,于是就到廟里做小沙彌,負責清掃,他掃到天王殿的時候看到四大天王的角周圍不干凈,于是就叫四大天王把腳抬起來,因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天王不好不從,結果打掃干凈后,小家伙就聽到開飯的鐘聲,于是就顧不得眼前的事,就放下掃帚,跑去吃飯,四大天王的腳就一直抬到今天了。那么只要誰能命令四大天王把腳放回去誰就是真命天子,這是跟大家開個小玩笑。那我們來看一下后面的這是0天神韋馱,他曾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神之一,據說佛在捏磐時,有邪魔將釋迦的佛舍利偷走,韋馱歷經艱難,把舍利追了回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他身穿甲胃,手持金剛杵就是保護佛祖,降妖的。韋馱手上拿的法器不同就表示這個寺廟的制度,如果韋馱手上的金剛杵是著的的,是表明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游僧不開放,最多只能吃兩餐,不能住宿;假如韋馱的金剛杵是橫放在手臂上的,表示寺廟是十方叢林制的,游僧可免費食宿;若韋馱左手叉腰,右手握著金剛杵過額頭就說明這寺廟對外來的游僧要適當收費。南普陀寺原為世襲制子孫廟,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的,改為十方叢林制后,金剛杵沒有改為橫放在手比臂上,仍保持原來的,按十方叢林的規(guī)矩,云游僧人是可以免食宿的。
我們現在走到天王殿后面這一花崗巖鋪地的大庭院,建筑上稱為“埕”石埕左右分為鐘樓和鼓樓;“晨鐘暮鼓“是寺廟的制度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敲鐘的,聽到這鐘聲可以解脫人的108種煩惱,鐘樓是供奉地藏菩薩,鼓樓是供奉伽藍菩薩。
我們在繼續(xù)走帶上面,這是大雄寶殿,為何把它稱為 “大雄”呢?那是對佛主至高無上的尊稱。我們看到門前的這副對聯(lián):“經始朔唐朝與開元而并古,曙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揮”;這副對聯(lián)將寺廟的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很清楚,寺廟在唐朝就有了,據說最早到島上開發(fā)的是陳氏家族。五代時這里稱為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后來改為普照寺、普照院,因與浙江的普陀山是同供奉觀音菩薩的,且又地處普陀山的南面,因此就把它稱為南普陀寺。大雄寶殿基本采用了花崗巖,樸素,端莊,有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翹角飛檐,草龍飛舞,看上去非常的精致靈巧,并且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主殿供奉的是豎世三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邊為藥師佛,西邊為阿彌陀佛,他們的蓮花座上都刻有釋迦傳記和唐三藏取經的故事。釋迦兩旁站立的,東邊是大弟子迦葉尊者,西邊是他的唐弟阿難陀尊者,前面是千手千眼觀音,觀音菩薩和百姓之間可說是緣情深厚,她的傳說世人都在紛紛說道:(古時候有一老漢,年紀大了患眼急就要失明,到處去求醫(yī)都沒有用,最后得到別人的指點,需要用人的眼睛做藥引才能好,結果他的大女兒、二女兒都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做藥引來給他的父親治眼睛,惟獨他的小女兒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眼睛換來父親的光明,結果就感動了天地,釋迦牟尼佛就賜她千眼讓她能夠普視人間的一切苦惱,千手截難保佑人間。觀音菩薩座下還放著一個木魚主要是用木魚的方法讓僧人在念1是提神的。大雄寶殿的背后還有三尊佛像,他們被稱為“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右兩邊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本寺的主體建筑之一大悲殿,殿前的這兩棵佛家圣樹菩提樹,十分的干凈,連蜘蛛網都不結,當年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大悲殿原來為磚木結構,在1928 年因香火過旺而被燒毀,在1962年進行大翻修,主題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斗拱推疊但不承受重力,用于裝飾。殿高20米,三重飛檐,以彩繪裝飾造形巧妙,結構嚴密,稱為蜘蛛結網。殿內供奉四尊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余三面為48臂觀音,各臂都有拿者不同的物品,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悲愿;常會有人對觀音的性別表示懷疑,究竟是男還是女?門住是這副對聯(lián)解釋得很巧妙:菩門無定向,慈悲濟世即觀音。實際上考證,唐宋時期畫觀音的名家有很多,但都是不畫婦女形象,但宋代之后,觀音就成為了女身,一直到明代,大概是觀音具有“菩薩心腸”與女性特點更家的相協(xié)調,因而就刻畫成女像就流傳了下來。
最后這一邊是大殿的藏經閣,建于1936年,這個藏經閣的建筑很有特色,有中西合并的韻味,上層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上層是藏經,下層是法堂如果你們想更多的了解佛教法那么可以到上面去看看。
使南普陀寺享有盛名的還有“閩南佛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5年,現在的佛學院已經是僧教育的重點學院。
好了南普陀寺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配合。
福建廈門導游詞3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lián)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于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tài)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tài)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于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筑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tǒng),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現在留下一些半個小時時間給大家自由活動,現在是下午五點,五點半大家在車上集合,記住我們的車號是閩d88888。今天我們的行程到此結束,南普陀有著他獨特的文化與歷史,這一行給你們留下一些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至此!
福建廈門導游詞4
集美鎮(zhèn)位于廈門市北部,距市區(qū)約17公里,面積為2.83平方公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故鄉(xiāng)。集美鎮(zhèn)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居、歸來堂、鰲園及長達2212米的高集海堤。是中外聞名的文化教百區(qū)和僑鄉(xiāng),也是風光綺麗的游覽勝地。
市區(qū)與集美之間有公共汽車、出租車和火車通達。出集美站,經過大橋,有廖承志手書“集美學村”的牌坊式大門聳峙鎮(zhèn)口。沿著花崗巖鋪砌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學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均順著山坡筑于林蔭之中。陳嘉庚先生從1920__年起,以個人的資財,創(chuàng)辦集美學村,前后耗資1億多元,總建筑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擁有師生1萬余人。由于集美學村的建筑集中西風格于一體,又瀕臨風景秀麗的海濱,鱗次櫛比的樓房和亭臺樓閣交相輝映,已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海濱游覽區(qū)。
陳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鎮(zhèn)后尾角,是一幢不高的兩層淺灰色樓房,庭院里柏樹翠綠,橘黃花紅。橫匾“陳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時請廖承志題寫。一樓現為集美學校校務委員會所在地,二樓陳列著陳嘉庚先生的遺物。二樓西側耳房是辦公室,老式的寫字臺,一對不同式樣的沙發(fā)椅。臥室也極其簡樸,舊式木床,就連兩只舊皮箱,也是1950年歸國時從新加坡帶回來的。與衛(wèi)生室一板之隔的餐室,只放置一大圓木板桌,10只小圓木凳。就在這里招待過中央領導和社會名流以及華僑人士。二樓正中是會議室,簡單的長方形會議桌和10多個木靠背椅。墻上掛著陳嘉庚先生的遺像。故居西側又建了一幢三層樓房,陳列著各種實物,照片和圖表,生動地介紹了陳嘉庚先生愛國的一生。
歸來堂坐落在故居前面,是一幢具有閩南風格的單層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皻w來”之意,是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xiāng)的象征,它將指引著成千上萬的海外赤子,為祖國的富強而歸來。步入大廳,入門處置招式屏風,刻著1961年8月15日首都各界公祭陳嘉庚先生的悼詞。大廳正中端坐陳嘉庚先生的青石雕像。兩側方柱上,掛著郭沫若撰寫的楹聯(lián):“鰲園博物大觀百聞不如一見,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東西墻上懸掛陳嘉庚先生生前主要活動的像片。出廳堂大門即是拜亭。有條石鋪成的庭院可達“歸來堂”。園內有一尊陳嘉庚先生銅像,高2.3米,基座0.6米,銅像后的花崗巖屏墻上鐫刻著毛澤東的題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歸來堂于1962年8月12日陳嘉庚先生逝世周年紀念日建成,9月對外開放。
鰲園位于集美鎮(zhèn)東南隅,占地面積近9000平方米,緊靠海邊,風景優(yōu)美。因如鰲頭伸入海中,故名。鰲園由陳嘉庚先生陵墓、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門廊三個部分組成。進入鰲園便是一條50米長的廊道,長廊兩廂照壁上青石浮雕我國古今歷史人物故事畫40余幅,人物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陳嘉庚先生的陵墓為龜壽形,由13塊水磨青石鑲成。墓圍屏壁有15幅陳嘉庚先生的傳記浮雕。集美解放紀念碑,碑心石上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是陳嘉庚先生撰寫的碑文。碑高28米,全部用花崗巖石砌成。碑座底層石階8級,象征八年抗戰(zhàn);上層3級,象征三年解放戰(zhàn)爭。鰲園內有許多國家領導人與各界名流題贈的詩文和對聯(lián)的題刻。遍布全園的青石浮雕是鰲園的一大特色。被譽為福建省的一座石雕藝術寶庫。
集美與廈門中隔潯江。1954年集美通向廈門的高崎海堤筑成,緊接著通向杏林的海堤也峻工。于是10里雙堤把大陸與廈門島聯(lián)在一起,集美南北交通樞紐。當你乘坐鷹廈列車馳過跨海長堤時,那一幢幢紅墻綠樓大廈,亭謝碑塔,在綠樹濃蔭的掩映中顯露。潯江東去,波光靄影。
福建廈門導游詞5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溫馨廈門。
今天我們即將參觀的是世界古炮之王,廈門市胡里山炮臺。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東南端的海峽突出部位,炮臺依山傍海,視野開闊,隔海與漁仔尾互為犄角,控厄著廈門港,素有“八閩門戶,天然鎖鑰”之稱。
緬懷歷史,展望未來!
好,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胡里山炮臺東城門腳下,大家可以看到那座古老而滄桑的城墻,會有怎樣的感觸呢?廈門胡里山炮臺始建于清光緒20__年,也就是1894年,歷時2年零8個月建成,炮臺采用優(yōu)質的花崗巖,并采用廈門民間“三合土”,拌以烏樟樹汁、糯米、紅糖一寸一寸夯打而成,可謂堅固無比,其優(yōu)點是可以防止炮臺被炸是產生殺傷性的石塊,以至傷到士兵。整座炮臺呈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結構,占地總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
里面現存著一尊世界頂級的大炮,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尊大炮能夠讓人如此神往呢?下面請隨我入內親眼一目吧!
首先,站在這神奇的古榕樹下,我們可以看到前方一幅巨大的壁雕——《民族魂》,生動地描繪了炮臺那段歷史。壁雕對面有兩座大門,上面分別寫著“奮武”、“振威”二字,意蘊著要奮武振威,抗擊侵略者。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走進“奮武”們,左側的建筑就是炮臺官廳指揮中心,等下我們再過來參觀,現在我們繼續(xù)往前走,通過閱練場,上階梯就可以到達炮臺了。
各位團友!下面就是震撼我們眼里的時刻了,大家請往那邊看,里面用鋼凝土封蓋下的龐然大物就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28 生克虜伯大炮,該炮身長13.13米,重87噸,大炮口徑28生,大炮膛線84條,旋轉度360,有效射程1.6萬米,說到大炮的威力,有這樣一個夸張的傳說,據廈門民間傳說,當年閩浙總督邊保泉前來炮臺驗收炮彈時,炮彈打到了大擔島海面,因為威力巨大,連胡里山附近的牛都震得大跳起來。
大家注意了,該炮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原來在那邊的西炮臺,因為在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中,被廈門鋼鐵廠以8分錢每公斤的價格買去煉鋼了,所以只剩這孤零零的東炮了。朋友們,想當年那兩兄弟可是從德國飄揚過海來到胡里山的啊!當時清政府可是花費高額達30余萬兩白銀購買來的啊!聽到這里,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呢?
好!各位團友,下面我?guī)Т蠹易哌M一段歷史:
1937年侵華日軍發(fā)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同年10月日艦在飛機的掩護下進犯廈門港,沉睡了多年的胡里山克虜伯大炮在硝煙中再次蘇醒,并打中了日艦“箬竹”13號,導致日軍進攻失敗。第二年5月,日軍從廈門東北部的何厝、泥金一帶偷襲登陸,占領了廈門島。之后胡里山炮臺也落入敵手,日軍在炮臺進行了大掃蕩,兩張副炮被搬走了,這兩座克虜伯大炮因龐大笨重搬不動而幸存了下來。
大炮旁邊的大坑就是炮臺的中心水池,是用來裝水擦拭炮口的。東西炮臺之間有一條暗道,是用來運送炮彈的,往暗道下去,可以到達我們剛才走過的閱練場了,閱練場是用來提供清兵操練的,前方的官廳一樓有中國首例高仿真硅膠機器人,還原出真實的歷史人物,通過人物的動作、對話,生動的再現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臺官兵指揮作戰(zhàn)的情景。同樣在官廳的二樓有4D影院、幻影成像劇場,每隔10分鐘循環(huán)播放,再現胡里山歷史。
歷史可以銘記,也可以再現。各位團友,待會兒大家可以看到胡里山炮臺又一大看點,那就是紅夷大炮清兵演練,通過情景表演再現清代紅夷大炮炮兵操演及發(fā)射炮彈的過程。大家可以在自由活動的時間來親自來體驗下這一憾人的場景。
好,各位團友!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再過45分鐘在東城門外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同時也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