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物點有1.5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鐘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5篇,歡迎閱讀參考!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里旅游。 襄陽城位于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 襄陽城雄據(jù)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于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寬處250米,堪稱華夏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襄陽城地處漢江南岸,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它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qū)域性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zhèn)。因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zhàn)場,戰(zhàn)爭的硝煙不斷彌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里尚存許多軍事遺跡。
襄陽城始筑于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筑,并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墻,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
城墻處7米,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wěn)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臺)、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環(huán)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
它寬度180米以上,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寬的護城河,現(xiàn)被原樣保存。繞城泛舟而游,但見城垣高筑、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仿佛置身于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
萬歷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別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jīng)之路,故又稱為“朝圣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筑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wěn)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墻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墻古樸的原貌。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huán)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墻始筑于漢,后經(jīng)歷代整修,現(xiàn)基本完好,墻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jù)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贊“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背窍颅h(huán)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寬處250米,人稱“華夏城池”。整個襄陽城布局嚴謹,形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這里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墻始筑于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于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城墻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
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稘h書?地理志》謂:“襄陽位于襄水之陽,故名。”戰(zhàn)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后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于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肚G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
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qū)擴及今陜西、四川的部分地區(qū)。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陽城,并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jīng)維修后完整無缺。城墻處7米,處11米,周圍環(huán)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寬處250米。繞城泛舟游覽,只見城垣高筑,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真乃旅游的好去處。
好,游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米公祠,原名米家庵,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是為了紀念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書畫家、鑒賞家米芾而修建的一所祠宇。位于襄樊市樊城區(qū)西南的漢江之畔,臨江而立,與襄城的夫人城隔江相望。米芾初名黻,后改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人稱米南宮、米襄陽。米芾集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獵甚廣,加之眼界寬廣,鑒定精良,其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博取眾長,不守陳規(guī),所著遂成為后人研究畫史的必備用書。用筆俊邁,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大書家”。
被宋高宗譽為“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需鞭勒,無不當人意?!庇小秾氄麓L錄》、《書史》、《畫史》、《研史》、《海岳題跋》等?!秾氄麓L錄》成書于元佑元年(公元 1086年)八月,分為“目睹”、“的聞”兩大部分,所錄八十四件晉康品開后世著錄之先河,影響頗大,甚至有專門模仿此書體例的論著,如明代張丑撰《張氏四表》。
《書史》則更為詳實,為后世鑒定家的依據(jù)之一?!逗T馈芬粫饕獢⑹鲎约旱慕?jīng)驗心得,十分中肯。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來隨父親遷居來到襄陽,在襄陽居住了十幾年以后,宋徽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朗。在他17歲的時候又隨母親去了京都汴梁(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開封),晚年定居在江蘇鎮(zhèn)江?,F(xiàn)在在江蘇鎮(zhèn)江仍然有米芾的陵墓。
具《米氏世系》碑記載,在元代至正年間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擴建于明而又被毀于明代,明末整個米家庵成了一片廢墟了。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為牌樓親題“米公祠”門額。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這批珍貴的文物幸免于戰(zhàn)亂,解放后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
建國以來,國家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米公祠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復。不僅將僅存的牌樓過廳和寶晉齋修復一新。而且依據(jù)米公祠記石碑文等史料,增設了一進院,內(nèi)有大屏風、半壁廳、怪山石、墨池;二進院通過“墨園覓勝”門,有潔亭、曲徑通幽、米氏故里碑;三進院為石林、四百余歲的銀杏樹,樹下矗立著五通記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記》、《米南宮志林序》、《凈明齋記》《米氏宗譜序》、《米氏世系序》。園兩側建有碑廊,計16間,朱紅廊柱,飾以雕刻,美觀大方,內(nèi)嵌砌米氏父子、黃庭堅、蔡襄、趙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璣滿壁,交相輝映。米公祠經(jīng)過修繕后,前來觀賞的中外游客絡繹不絕。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方毅、張愛萍、張廷發(fā)、楊靜仁等曾到米公祠參觀,有的領導人還為米公祠題詞。
在我們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門,它是在2001 年漢江大道改造時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間七牌樓硬山式建筑。大門牌樓綜合了鄂西北歷史傳統(tǒng)建筑風格與祠宇內(nèi)的環(huán)境相互襯托、相互呼應,把名人文化與傳統(tǒng)建筑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進入正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青石屏風,正面雕刻清代王*臨慕的米點的山水畫,“霧索蒙蒙樹,煙云淡淡山,元章有遺法,妙處幾人攀”背面雕刻民間風俗畫“五福拜壽”。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體組成,總占地面積為25畝約一萬二千多平方米。中軸線上是一個三進院落,主體為建筑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nèi)懸掛的匾額、楹聯(lián)琳瑯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后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nèi)亭、臺、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游魚滿塘。廊壁陳列著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著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參觀,弘揚了我國古老而的傳統(tǒng)文化,對宣傳襄樊,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現(xiàn)在的地方就是進院。在院子的西邊有個亭子,它是“潔亭”。為什么叫“潔亭”這個名字呢?這是因為米芾特別愛干凈,而且好潔成癖。關于潔亭的由來,在我們襄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傳說有一天米芾遇到一個書生,知道這個書生姓段,名拂,字去塵。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塵,真吾婿也。后來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這個書生。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米芾單單從一個人的名字就能看出這個人特別愛干凈,可見米芾好潔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從來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雙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潔亭也就由此而來。
位于我們前方的這個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標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康熙皇帝特別喜愛米芾的書法,經(jīng)常搜集米芾的法帖。大概也就是這個緣故,到了康熙三十三年,襄陽道憲御史邵嗣堯到任不久就聲稱:“夜夢米南宮,先賢求助建祠”。于是邵嗣堯就召集米氏族人和地方紳士贊助建祠,也是在這次修建中把米家庵改稱米公祠。(米芾歷官十八年,也有稱他為“米南宮”者,南宮是禮部的別稱,米芾曾經(jīng)官至禮部員外郎。)現(xiàn)存的米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緒元年,在殿的正上方有一匾額,上書“米公祠”三個大字,它是清朝文淵閣大學士(也就是丞相)襄陽人單懋謙所題。
進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畫像。它是一紙拓片,原石刻現(xiàn)藏于桂林伏波山的還珠洞內(nèi)。在畫像的兩邊有副對聯(lián):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它是河南的書法家陳天然所書,意思是:米芾雖然是北宋時期的人,但是他喜歡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時喜歡收藏晉代人的書畫作品。米芾舉止癲狂,又好潔成癖,擅長書畫、精通鑒別。行書、草書都是吸取前人所長,欣賞的是王獻之,他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和稱宋四家。后人對他的評價就是“顛不可及”了。“顛不可及”這四個大字是米芾的23世孫米初傳所題。
在這里有兩種含義:一是說米芾的書法無人可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二是說米芾舉止癲狂、性格粗曠,也是無人可比的。就拿米芾愛石來說吧!石頭可以說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但是米芾拿它當寶,每當看見一些奇行怪狀的石頭以后,就要穿起官府對著石頭三叩九拜!據(jù)記載,公元1074年,米芾23歲的時候來到桂林,居住在西山的資慶寺內(nèi),與紹言和尚為友。
他在桂林除了留下一件石刻外,還留下一副《陽朔山圖》,圖中有題曰:拜石人,居巖壑。至奇之地,作宦佳處,無過于此。米芾自稱“拜石人”,因為他喜歡向石頭作揖下跪。他之所以“拜石”,有人說是因為他“愛石如命”,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傳說米芾在無為(縣名,在安徽境內(nèi))當通判時,他的頂頭上司是位姓麥的知州,這位麥知州搜刮民財,不擇手段,老百姓稱他為稱“面老鼠”。
秉性耿直,一身清廉的米芾在他的手下任職,心里實在不是滋味,特別是每月逢單日要到州衙議事,需身著朝服,向麥知州行禮,這使米芾心中更加惱火,想來想去,他終于想出了個辦法。每逢單日清晨,他便吩咐家人將古石搬出擺好,然后穿好朝服,向石頭參拜,一邊拜石一邊叨念:我拜無知的干凈的石頭,也不拜有知的骯臟的面老鼠。”如此拜后,邊覺得心里舒坦了許多,然后在去州衙議事。
后來他的家人秦禮要結婚了,米芾心想,秦禮十六歲就跟了自己,十年來忠心耿耿,如今要結婚離去,而自己又窮的拿不出禮錢這如何是好?米芾想了好幾天,終于想了一個辦法。米芾想反正我不愿與“面老鼠”同流合污,何不叫秦禮去“告密”,就說米芾在家朝服拜石、侮辱朝廷。這樣一來,秦禮可以拿到一筆“告密費”,可以用來辦理婚事,我也可以就此脫此差事了,豈不一舉兩得?
誰知家人秦禮誓死不從,米芾只好自己寫了一封信函,派人送到州衙,麥知州拆封一看,頓時火冒三丈。原來信中寫道:通判米芾,狂妄不法,每逢開衙議事,即具朝服拜石,更甚拜石時還口中念念有詞:寧拜無知石,不參面老鼠。米芾知名不具,麥知州立即修書參本,說米芾朝服拜石,侮辱朝廷。不多日,朝廷復旨,米芾被革職。離去時,米芾將自己用的床凳桌椅等全部送給了秦禮,自己則泛舟江湖而去。自此以后,米芾就有了拜石的嗜好,看似“拜石”,其實是崇拜耿直無私的品行。
進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棵銀杏樹,也叫白果樹,據(jù)今以有412年。銀杏樹和水杉、銀杉屬于植物的活化石,因為它們的樹齡很長。銀杏樹的后面有一塊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幾快石碑拼嵌而成,上面記載了從宋朝到明清時期米氏家族淵源的變遷,也就是米氏的家譜。這快存世碑刻能夠保存至今,還多虧了米芾的27代孫米高勤先生??谷諔?zhàn)爭時期,為了使米公祠里的碑刻免遭損壞,他將一些碑刻遷至米家莊(也就是米氏后人居住的地方)。把它們埋在自己家里的地下,一埋就是十二年,直到1951年,他才把這些碑刻挖出來捐獻給了政府,所以說對米公祠來說,米高勤的貢獻是的。這快家譜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有的就存放在這個院子東、西兩邊的長廊內(nèi)。
來到米公祠大家重點參觀的主要就是米芾的書法碑刻和書法墨跡,這其中就有一件米公祠的鎮(zhèn)祠之寶,這件寶物到底是什么,過一會我會給大家介紹。米公祠藏有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這其中包括了蘇軾、蔡襄、黃庭堅等人的書法精品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作品。古代、當代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匯聚一處,顯現(xiàn)出了米公祠作為一座書畫寶庫的藝術價值。
我們眼前的這個建筑是寶晉齋,它是米芾從前的書房,它使建于清朝同治年間。大家可能要問,米芾為什么要把書房叫寶晉齋呢?這是因為在米芾的書房內(nèi)收藏的都是晉代人的書畫,所以就把書房命名為寶晉齋。寶晉齋以前陳列的是米芾的書法作品,現(xiàn)在里面有一個米公祠的立體模型,還陳列著當代著名書法家舉行的書法展覽的作品。穿過寶晉齋就進入第三進院了。位于米公祠里面的這個建筑叫“仰高堂”,仰高堂顧名思義就是瞻仰先祖遺風的地方,現(xiàn)在是米氏珍品館,米芾的一些珍品也都陳列在里面,下面請隨我進去參觀。
在參觀米芾珍品之前,我先向大家米芾的書法風格。史料傳說米芾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是一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書法瀟灑奔放,又嚴于法度。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chuàng)山水畫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也就是他善于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霧彌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xiàn)層層山頭,也稱“米點”,為后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畫家,他的作品流世較多,并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xù),致使“文人畫”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深,成就以行書為。雖然他的畫沒有流傳下來,但書法作品卻有較多留存。
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shù)都刻有米芾的書法,流傳之廣,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法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涤袨樵?jīng)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思是說唐代的書法講究結構,宋代的書法講究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練習書法,自稱是“集古字”。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3)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襄樊南漳縣游覽觀光!我們今天將要去游覽的是水鏡山莊和美麗的水鏡湖光?,F(xiàn)在我們正在前往的是水鏡山莊!位于湖北南漳縣城西南三里處,相傳是三國時期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故居,如今莊中留有一塊“水鏡莊”的石碑。
司馬徽,河南款川人,雅號水鏡先生,山莊故稱水鏡莊?!度龂尽放崴芍⒑歪B道元《水經(jīng)注》等著作都曾記載這一古跡,但是真正使水經(jīng)莊名聞遐邇的還是《三國演義》。劉備因避禍潛出襄陽西門,馬躍檀溪后,一路狂奔到水鏡莊,見到清氣飄逸的水鏡先生,向他請教世事,他鄭重地推薦了諸葛亮、龐統(tǒng)兩位俊杰,并說:“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眲淙櫭]請出諸葛亮,從此戰(zhàn)機大轉成為一方霸主。水鏡先生薦賢的故事舉國皆知人人崇拜?,F(xiàn)在,水鏡先生的棲隱地水鏡莊已成為游覽勝地。
水鏡莊何時修建現(xiàn)無法考證,據(jù)南漳縣志記載,水鏡莊于清朝乾隆年間得到重建,抗日戰(zhàn)爭時期遭到破壞,后修復,景區(qū)內(nèi)設有薦賢堂、水鏡祠、草廬、白馬洞等主要景點14處,現(xiàn)已初具規(guī)模,既同南漳西南的抱璞巖遙相呼應,又與襄樊隆中相連一體形成了古三國旅游線之一。水鏡莊依山面水,風光綺麗。莊前的蠻河彎彎如帶,飄飄東去;莊后的玉溪山,山勢陡峭,森林繁茂,雄偉壯觀。有奇特的白馬洞、老虎洞、四門佛洞、隱龍洞,有鬼斧神工的神秘谷,有冬暖夏涼終年流水不斷的長渠大河。
水鏡莊現(xiàn)分為三個游覽區(qū):
一是以茅廬、薦賢堂、白馬洞為中心的人文景觀區(qū)。茅廬是司馬徽生活起居、待客交友、開堂講學的地方;薦賢堂為司馬徽薦賢之處。公元207年,劉備從襄陽逃出了由蔡帽等人設下的“鴻門宴”,馬躍檀溪,來到南漳。水鏡先生神機妙算,早派書童到城東山梁恭候,迎進水鏡莊,在薦賢堂向劉備薦賢:“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白馬洞是一自然洞穴,水鏡先生曾在此讀書、會友、彈琴、對弈。
二是以文筆峰為主體的亭塔式建筑群游覽區(qū)。文筆峰始建于清道光21年。當時,江西籍人姜國祺在南漳任縣令,他雄心勃勃,想為建設“金南漳”做一番貢獻,但科甲無人,人才貧乏。為激勵人們辦學興趣,培育英才,他集本縣城有志之士,籌資捐物,請能工巧匠,建立此塔。從此,這座塔便成為激勵南漳發(fā)展教育,振興科技的象征。
三是以神秘谷至三道河的自然風光游覽區(qū)。神秘谷位于玉溪山右側,峽谷中喬木參天,灌木叢生,怪石林立,洞穴各異。并有“穿山巖”、“聯(lián)姻洞”、“仙女橋”、“蘑菇石”等自然景觀。水鏡湖距莊四華里。原名三道河水庫。60年代初,南漳、宜城兩縣人民在“九華山”處鎖住蠻河水,高峽建平湖。因庫水清如鏡,故人稱“水鏡湖”。該湖東西長40余華里,庫蓄水1.6億立方米,集灌溉、發(fā)電、漁業(yè)于一身。楚國初期“熊繹丹陽”之地,即在庫區(qū)之中。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現(xiàn)在請大家按秩序隨我一起下車參觀!
我們可以看到水鏡莊古建筑物是依山而筑的,進入水鏡莊莊門后,便是幾十級很陡的石階,上到頂即是莊院墻,院內(nèi)有一依山壁而建的古屋,猶如廟堂一般飛檐斗拱。然而屋的一側是磚砌瓦蓋,另三面則利用了山洞的巖壁,使屋的廳堂實際是山洞的洞府。以前“洞府”內(nèi)供奉有神像,如今四壁空空。由于熟知《三國演義》的中國人實在不少,多年來人們對游水鏡莊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人莊一游,發(fā)一番思古幽情。
水鏡莊背靠玉溪山,山腰一洞,叫白馬洞。洞前一門樓,上額書“水鏡莊”三字,左右有“彝水環(huán)繞”,“明鏡高懸”石刻對聯(lián)。順門樓向東,依山筑城垣數(shù)十米,上有垛堞,城接二天門,二天門到頭天門有石級上下。水鏡莊依山面水,視野開闊,向北眺望,南漳城及周圍田園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從前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云頂上飛,現(xiàn)已重修,辟為公園。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4)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避暑旅游勝地——薤山避暑山莊!
避暑旅游勝地——薤山,位于谷城縣西南46公里處,其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3米。薤山西臨道教圣地武當山,為武當山余脈。東接有“小三峽”之稱的南河,河水沿山腳,滾滾東去。
被譽為“中國南避暑山莊”的薤山,林木參天,掩天遮日,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2℃左右。在清同治年間,外國傳教士在此興建西式別墅50余幢,現(xiàn)今保存完好的有10余幢。1942年夏季,時任國民黨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先生曾到薤山避暑,他在《回憶錄》中寫到:“……至薤山腳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覺得清風徐來,暑氣全消……山上林蔭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這才嘗到所謂避暑的樂趣。”
薤山林木茂密,森林覆蓋率93.3%,1994年被國家林業(yè)部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薤山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常年平均氣溫只有12℃左右,夏季的平均氣溫是22℃左右。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如清代嘉慶年間的詩人安庭松寫過一手詩《薤山疊翠》,詩中唱到:“大薤峰高行影孤,青堆螺鬢接虛無,凌空不許紅塵到,一幅煙嵐畫入圖”,將薤山的秀、麗、奇描寫得一覽無余。
“薤山疊翠”為華中著名景觀之一。此外,薤山還有“大小梳妝臺”、“天然溶洞”、“活動石”、“猴兒洼”等景點。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qū)內(nèi)游覽觀光!
薤山大門
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薤山腳下,馬上我們就要從這里登山了。
這里是薤山的山門,大家請看這上面“薤山國家森林公園”幾個字是原國民黨代總統(tǒng)李宗仁的秘書、曾任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先生題寫的。很多人不認識這個“薤”字,這個字普通話念“xie”,是一種藥草,學名叫薤白,俗稱野韭菜。
據(jù)古城縣志記載,明朝醫(yī)圣李時珍去武當山采藥路過此山,在山上住過幾天,采集了不少稀有的藥草。他發(fā)現(xiàn)此山薤白滿布,就把這座山叫薤山,薤山由此得名。1875年,一位路過薤山的意大利旅游家,對薤山自然風光贊嘆不已,回國后,首次向世界介紹了薤山,稱大薤山“是和承德南北并輝的一顆明珠,是中國的南避暑山莊”,從而使薤山走向了世界。1994年,薤山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森林公園,今年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qū)。
薤山風景秀麗,有廬山之美,谷中清泉溪水,谷旁懸崖峭壁,谷底茂林修竹。山峰錯落有致,峰巒青翠欲滴,遠近高低,層巒疊嶂,一望無際。素有“薤山疊翠”之稱,是谷城古八景之一。
現(xiàn)今的薤山,新鋪的柏油馬路,全長6.5公里,直達旅游中心,下面路口與石開,石房公路相接,大小旅游車可直達主峰女兒峰,境內(nèi)公路四條,延伸到各個旅游景點。旅游中心設有賓館、招待所、商店、郵電所、醫(yī)院等服務行業(yè)。
西洋別墅群
現(xiàn)在在我們眼前的這些房子就是薤山著名的別墅群了。大家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些別墅都是西洋式的建筑,因為這些建筑都是十九世紀末由西洋的傳教士所建造的,近代以來,自光緒末年,挪威、丹麥、加拿大、葡萄牙、荷蘭及美、意、英八國傳教士在此興建了西洋別墅70余棟,其中有兩座教堂,一座天主教堂,一座__堂,還有一個學堂??箲?zhàn)以后,逐漸衰落,大部分別墅毀于戰(zhàn)火,留存到今天的只是15棟了??戳诉@些別墅,人們就可以想象傳教士們當年在薤山生活的景象。
從光緒末年起,洋人幾乎每年農(nóng)歷四月來,直到八月走,每年有上白人。因山路窄,車馬難于行走,一般是從石花和南河兩路登山。到現(xiàn)在還流傳著許多洋人在這里生活的故事。
這些別墅大都采用拱形門、大回廊的建筑風格,同時建有壁爐、抽風道、儲物地窖。它是外國人設計,由中國人利用當時的技術條件,就地取材建造而成的。
這些別墅大都面朝南,疏而不密,別墅之間既相隔不遠,便于往來,又自成一體。
在鳳凰山的山脊上,過去建有網(wǎng)球場,周圍有石桌28張,每張石桌配有4個石凳,以作觀眾的座位。在山北邊建有男游泳池,占地50平方米,東面建有女游泳池,占地20平方米。在南面,牛角山旁建有小姐堂,是小姐們居住游玩的場所,從小姐堂的窗口遠望,可以看到粉水東流。
這些傳教士們?yōu)榱藵M足自己喜歡喝牛奶的習慣,還建了養(yǎng)牛房,雇請當?shù)厝宋鼓膛?。?jù)說,他們還專門從國外引進了一種牛愛吃的草到這兒種植。
我國對外開放后,曾在這里工作過和在這里出生成長的傳教士以及他們的后代,每隔幾年都要來這兒一趟,緬懷過去。1992年有20多人組成團體來這兒觀光,此后幾乎年年都有人來。有位叫瑪格麗塔的挪威女士,1922年來薤山,直到1944年才離開,1997年87歲高齡又一次來到薤山。他們每次來時都帶著那時繪制的地圖和當年的照片,指點著哪是他們住的屋子,哪是他們種的樹,照片是在哪里拍的等等。
朗寧與薤山
這是朗寧別墅。朗寧先生是加拿大人,童年是在這里度過的。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朗寧在襄樊讀書時,多次隨父親到薤山來避暑。1943年,他在重慶出任加拿大駐中國外交官時,又攜其家眷在薤山避暑銷假四個多月。他居住的這座別墅,被人稱為“朗寧別墅”,至今保存完好。據(jù)說,這棵柏樹是他親手種的,至今巍然挺立。
朗寧后一次來薤山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他偕夫人及其女兒,從石花步行上薤山。朗寧曾感慨地說:“這地方(薤山)到處是寶貝,可惜沒有利用……我下次再來的話,將不是這個樣子了?!睍楫敃r這番話很耐人尋味,在當時的形勢下,朗寧先生已預料到中國人民將會把薤山建好。1976年他又來到中國,本想再訪薤山,但因當時的政治氣候,只到襄樊停留了兩天,抱憾而去。
朗寧先生在中國任職期間,與當時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總理來往甚密,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回國后,在出任加拿大高級外交官期間,為改善中加關系,增進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直至建立外交關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朗寧先生的小女兒是美國《紐約時報》高級記者奧德里托平的夫人,1943年出生在薤山,并在這里的教堂中接受洗禮。1986年,她重登薤山,緬懷先人,感慨萬千。祖孫三代人與薤山結下了難舍難分的情緣。正如有位詩人所寫得那樣:
兒時夢魂一線牽,白首猶自訪薤山。清泉翠竹仍依舊,人物卻不似當年。
李宗仁別墅
這是李宗仁別墅,原是英國傳教士興建,1904年完工。
1942年夏,原國民黨代總統(tǒng)李宗仁先生時任國民黨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當時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酷暑難熬,有人建議他到薤山去避暑,李宗仁先生覺得還有道理,他想:“去去也好,既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軍事思想,也可為后期抗戰(zhàn)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部分戰(zhàn)略部署上還可作適當調整……”
于是,李宗仁就答應了朋友們的建議,偕同夫人郭德潔、秘書程思遠一道前往薤山。二十多年后,他在《李宗仁回憶錄》中,仍對薤山贊不絕口,文中寫道:“至薤山山腳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覺清風徐來,暑氣全消,山上林蔭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這才嘗到所謂避暑的樂趣”。
李宗仁在這里住了3個多月,旁邊這間小屋是衛(wèi)士住的地方。據(jù)說這附近當時還住著一位老頭,衛(wèi)士們經(jīng)常請他下山給李宗仁買酒。自那以后人們就稱這棟別墅為“李宗仁別墅”。
這段避暑生活不僅使李宗仁先生數(shù)十年后仍難以忘懷,當時任李宗仁秘書以后擔任過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對薤山更是情有獨鐘。1994年薤山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程思遠副委員長欣然題寫了“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園名。
賀龍司令部
這棟別墅是賀龍司令部,建于1904年春。
1901年,英國路德會傳教士羅賽琳來到中國,得知薤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便從南陽赴薤山出資修建了這座別墅,接著又與他人合資興建了籃球場和游泳池 。每到夏季,他都諧全家來這里避暑。
1931年5月,賀龍、柳直荀在洪湖失利,為保存實力,便率領紅三軍七師、八師主力,從??雕R良坪突圍后,經(jīng)歇馬進入古城地區(qū)。在薤山幫助鄂豫邊區(qū)特委在鄂北建立了一的地方武裝——薤山紅軍游擊隊,司令部就設在這座別墅內(nèi)。薤山游擊隊配合紅八師、二十五師,開辟了以薤山為中心方圓百余里的紅色游擊區(qū)。
1931年5月,薤山游擊隊由紅八師政委李劍如帶隊,行軍二十余里,來到沈埡天主教堂,見教堂內(nèi)正在開會,迅速地沖了進去,正在開會的神父們,見十幾個彪形大漢闖入屋里,不知為何,厲聲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人?竟敢大膽闖入教堂勝地,難道不怕天主懲罰你們嗎?”他們不知道,紅軍不信神,不怕洋人的。李劍如哈哈一笑道:“我們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今天路過此地,想打攪你們一下。”
神父們對紅軍早有所聞,又見來人不凡,忙換了一副笑臉,說道:“有何歸干,請直言相告,只要我們能辦到,盡力而為?!崩顒θ缯f道:“我們向你們借點錢,借幾支槍用一下?!?/p>
神父們一聽要借錢,滿口答應,借槍之事,有些猶豫。李劍如補了一句:“槍我們非借不可!”神父們無可奈何,只好交出了十一支意大利長槍和上千發(fā)子彈。
經(jīng)過周密部署,紅三軍七師十九團、二十八團,八師二十二團以及紅三軍軍部教導團的兵力向當時國民黨防守比較嚴密的石花街發(fā)動一次包圍戰(zhàn),一舉擊斃敵人三十余人,生俘三十多人,繳獲機槍兩挺,步槍六十余支,不僅進一步壯大了紅軍的力量,也使革命烈火在古城重新燃起。
當年紅軍旗幟就懸掛在這棵樹上。這是賀龍元帥當年的栓馬樁。
谷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這是谷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據(jù)史料記載,《中法條約》簽訂以后,美籍傳教士凱瑟琳指使__石花教堂賽牧師,于1902年買下這塊地,投資興建了別墅。凱瑟琳每年夏天都在這里避暑。1931年9月為發(fā)展壯大革命武裝,解決以農(nóng)協(xié)代替政權現(xiàn)象,谷城縣委和紅二十五師召開聯(lián)席會議,決定成立谷城縣蘇維埃政府。10月初,縣蘇維埃政府在別墅內(nèi)正式成立,下轄二十八個鄉(xiāng)級蘇維埃政府,這是谷城早的紅色政權組織。
中共谷城縣委舊址
這里是中共谷城縣縣委舊址。這座別墅建筑面積120平方米,1903年由挪威傳教士漢斯出資興建,漢斯是外國人在薤山興建別墅群的主要策劃者。
1903年夏,谷城各地均建了黨的基層組織,全縣共有黨員300多人。為了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進一步加強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當時的縣委書記高如松決定把縣委設在薤山。谷城縣委在此領導全縣黨的工作和對敵斗爭。薤山游擊隊總隊長傅春泉和副總隊長李陶庵也進入縣委領導班子。由于縣委的正確領導,游擊隊不斷發(fā)展壯大,并于1931年8月整編為薤山紅軍游擊隊,正式在這里豎起了“中國紅軍”大旗。
福音堂
這是福音堂,它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四合院,院內(nèi)是天井。
《辛丑條約》簽訂以后,各國加緊了向中國的滲透,紛紛派出傳教士來華傳教,很多傳教士的傳教辦學活動是出于對宗教的虔誠,但也有一些人披著宗教外衣,培植親西方勢力。
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襄陽知府為了接待外國傳教人士,在這兒修建了這座中式別墅,取名為“福音堂”。每逢盛夏,襄陽知府不顧山高路遠,陪同傳教士登山度夏。這座別墅在軍閥混戰(zhàn)時期被破壞。1942年夏,李宗仁先生來此避暑前夕,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部出資將此別墅修復,作為李宗仁所帶部屬的居住之所。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此別墅再次被戰(zhàn)火吞沒。1993年,薤山林場根據(jù)當?shù)乩夏耆说幕貞洠殚営嘘P資料,恢復其原貌。
女兒峰
這就是薤山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3米,常年云霧繚繞,時隱時現(xiàn),婉如少女身披輕紗漫舞云端。登女兒峰遠眺,武當山金頂、四周群山、河流、城鎮(zhèn),盡收眼底。自然景象宏偉壯觀,千姿百態(tài),有月照、日出、彩虹、晚霞、云海,變幻無窮。四季景色季季不同,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山花浪漫,姹紫嫣紅;盛夏之季,綠樹成蔭,芳草萋萋,鶯歌蟬鳴,清風拂面,涼爽宜人;金秋十月,楓林盡染,滿山紅遍,秋藤遍地如織。
你們往南邊看,那就是南河“小三峽”,像不像一條綠色的飄帶?你們再往北看,那就是漢江,像不像一條白色的長虹?東面那一片建筑物,就是全國明星鎮(zhèn)——石花鎮(zhèn)。如果是雨后天晴,這兒可以看到武當山金頂和襄樊市。有人問,這座山峰為什么叫女兒峰呢?這里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真武大帝為了修煉,一連尋訪了七十二座名山大川,后來到薤山。山上有一位芍藥仙子,腰如柳枝臨風,不施鉛華粉黛,別有一番風姿。見真武不但精通琴棋書畫,而且才華出眾,智慧超凡,暗自把真武定為終身伴侶。
面對仙子的一番癡情,真武也無可奈何,他擔心仙子再來糾纏,也怕自己的堡壘會不攻自破,為了修行大業(yè),他只好打點行裝,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薤山,到武當山去了。
芍藥仙子見真武不辭而別,悲痛欲絕,便每日清晨遙望武當,期盼真武回心轉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后就化成這座秀麗的山峰。與其說它是終年云霧繚繞,倒不如說它情意綿綿。
真武在武當修煉成功后,被人稱為真武大帝。他為了感謝芍藥仙子之情,每天以鐘聲相報。據(jù)老人們講,當時的社會不發(fā)達,也沒有機器的噪音,登上女兒峰確實可以隱隱約約聽到武當?shù)溺娐暋?/p>
犀牛望月
這兩塊巨石叫“犀牛望月”。你看這山形,是不是很像一頭大犀牛呢?說起“犀牛望月”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
相傳漢朝時有個年輕人,名叫吳剛,為人正直,力大無窮。傳說他在人間很苦,以打柴為生,后經(jīng)道人點化,好不容易成了仙。誰料,一入仙界便觸犯了天規(guī),被玉帝貶入了廣寒宮,責令他白日砍伐月中桂樹,晚上作宮中守衛(wèi)。月宮中的這棵桂樹,高五百丈,很難砍伐,剛砍下的口子,不等斧子離開又愈合了,弄得吳剛無可奈何。一次,嫦娥見他非常吃力,就向月桂走來,老遠就對吳剛說:“小伙子,光憑死力氣,伐不了月桂?!眳莿傄婃隙鹱邅砹耍B忙打招呼:“嫦娥仙子,你來啦,難得你的光臨,謝謝,謝謝?!?/p>
“不用謝了,過幾天,我向王母為你講情,解除你的勞役之苦?!辨隙饾M臉笑意。吳剛說:“感謝嫦娥仙子的恩情。”說罷丟下斧子,向嫦娥深深地鞠了一躬。吳剛知道嫦娥是聰明漂亮的仙子,既同情她的遭遇,也對她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一直不敢傾吐,只是把愛埋在心底。
嫦娥是后羿之妻,自打偷了“不死之藥”奔上月宮,一個人冷冷清清,非常寂寞,總想找人說說話。嫦娥見吳剛十分熱情,也就含情脈脈地說:“看起來,你這個月宮衛(wèi)士倒是個好人……”吳剛深領其意,想永結同心,然而就在這時,王母卻無端發(fā)怒,把他打下凡來化成了這座形似犀牛的巨石,因他日夜思念著月宮的嫦娥,所以人們就叫它犀牛望月。
玄女梳妝臺
現(xiàn)在你們看到的就是“玄女梳妝臺”。它高20多米,可從后面攀藤而上到“梳妝臺”頂,那山下是小梳妝臺。傳說大梳妝臺是玄女娘娘梳妝的地方,小梳妝臺是玄女娘娘侍女梳妝的地方。
相傳,玄女娘娘愛人間山水,常帶侍女下凡游覽。一天,玄女主仆二人興致勃勃來到薤山,見這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心中高興極了,一會在女兒峰翩翩起舞,一會兒在小溪邊戲水游玩;一會兒在林海深處飛行,一會兒在千年古藤上蕩秋千。由于玄女玩得開心忘情,一時間,香汗淋淋,汗?jié)窳艘氯?,急需找個舒適的地方梳洗梳洗,休息休息。
于是換來本地山神,要他趕造一個浴池。山神立刻在女兒峰南坡的羅柳泉遣水移石,興建了一個天然浴池,恭請娘娘去沐浴。
玄女娘娘洗浴后,頓感神清氣爽,暢快無比,就叫侍女為她梳妝,這時,天宮傳來玉帝的口諭,要她即刻回宮,參加慶典。由于走得匆忙,竟把梳妝盒忘于此。
第二天,侍女發(fā)現(xiàn)梳妝盒丟失,生怕娘娘責怪,就趕緊前來尋找,誰料,眼前的情景令她大吃一驚,急忙回稟娘娘。主仆二人再次來到薤山,只見放梳妝寶盒的地方,一夜間長出一個險峻的大石臺,梳妝盒里小小的青銅寶鏡,竟變成了一泓南河水。于是玄女娘娘端坐于石臺之上,命侍女以南河水為鏡,替自己涂脂抹粉,如此梳妝打扮。她感到別有一番情趣。
自此以后,每個三五日,玄女娘娘便來此梳妝打扮一番。為了侍女們的方便,她又命山神在這山下筑了小梳妝臺。天長地久,大量的胭脂落于山下,變成了這滿山的杜鵑花。
這梳妝臺頂上是個小平臺,約有5平方米,站在頂上,天風浩蕩,松濤如雷。一般情況下,是云海無際,氣象萬千,若是雨后天晴,只見群山疊翠,千姿百態(tài),風光無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去領略領略。
這上面有隸書“大元國”字樣。據(jù)歷史記載,薤山曾數(shù)次被金太子金兀術占據(jù)。據(jù)說,這幾個字是金兀術下令刻上去的。岳飛當年抗金,兩次直搗襄陽,收復失地,他的部下也曾到過這里。
楓香古樹
大家請看這棵楓香樹,它經(jīng)專家們考證,是元朝時栽植的。據(jù)他們介紹,楓香樹很少有這樣古老的。
這棵楓香樹高20余米,直徑1.5米,樹根裸露,盤結而生。你們看,它樹干蒼勁,五個粗枝如仙人出掌,直插云霄,樹冠遮天蔽日。更令人著迷的是,金秋季節(jié),一樹火紅,惹人眼醉,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傳說這棵樹還是朱元璋栽種的呢!
元朝末年,幼年的朱元璋在薤山放牛時,常和一群小伙伴在這里讀書、練武,對這里產(chǎn)生了感情。一次,小朱元璋因殺了財主家的牛,無法存身,決定出走,在離開薤山前,同幾個小伙伴在牛角山找了幾棵樹苗,栽在這里。其它樹后來都死了,有朱元璋親自栽種的這棵樹存活了下來。
楓香樹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風風雨雨,終于成了參天大樹,變成了大薤山的一大景觀呢。
這幾株古老的大櫟樹與它相伴,四周有松、杉等混交林。這兒溪水潺潺,鳥語聲聲,獨成一景。游客們很樂意在這里逗留、留影。這棵樹的粗枝上有個洞,里面常年有水。據(jù)當?shù)乩习傩罩v,這水能預報旱災,只要這洞里水一干,就說明有大旱,干旱時還有許多老百姓來這里求雨,都說這樹很靈,這也是它之所以神秘的一個原因。
天臺美景
過去,在這座電視轉播大樓為建之前,上面筑有一個石臺“天臺”。
登上“天臺”,只要你留一下心,按一定的順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壯觀奇景:你們看這茫茫的林海;那時犀牛望月;那時玉筆架;那是“仙猴獻桃”;那就是南河,是不是很像一條白色的玉帶啊?
據(jù)很多人說,在雨后天晴時,這里還能看到武當山金頂?shù)姆鸸?,五顏六色的光環(huán)繞著金頂,奇妙無比。
到了晚上,又是一個新天地。一個意想不到的夜景立刻會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只見城鎮(zhèn)燈光爭輝,就像繁星密布,站在這里,就如同在九天云中,給人一種如屢仙境之感。
清晨,“天臺”觀日出,有時如盤托蛋黃,銀輝漫撒;有時如少女含羞,云遮霧掩。
“天臺”觀云海,時而虛無縹緲,時而變化無窮,群山“接虛無”“不許紅塵到”,正是薤山云海的寫照。猴兒山一帶奇,變化莫測,一會陽光四射,一會白云繚繞,嶺上石猴好像在云端翻騰。你們看,那邊猴兒洼,那一群“猴子”正在玩耍。
夜明珠
這里就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夜明珠的地方。
關于夜明珠的傳說已經(jīng)流傳了千百年,但出現(xiàn)夜明珠的自然現(xiàn)象至今也解釋不清楚。根據(jù)這些年看到過的人描述,這種所謂的夜明珠,是一個像足球那么大的發(fā)光體,閃著篩子那 樣大的金黃色光圈,有時淡,有時濃,常常在臨近夜晚或黎明出現(xiàn)。有時在山洼,有時在山腰,出現(xiàn)時十分壯觀,看到過的人都說,初是害怕的,但很快就被那東西迷住了。
關于夜明珠這種自然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頻率不是太高,但每隔些年卻有人見到。因為它的出現(xiàn)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看見它是都很偶然。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自然現(xiàn)象?誰也說不清。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薤山住下來,研究研究,或許你能解開這個謎。
女游泳池(仙女池)
這就是女游泳池,原叫仙女池。你們看,它三面石壁相連,一面臨空,兩股山泉清澈透明,相傳這是玄女娘娘經(jīng)常洗浴的地方。英國傳教士建男女游泳池時,把它改建為女游泳池。男游泳池在那邊,現(xiàn)在已經(jīng)毀了。
原來這兒有許多古樹,濃蔭遮天,游泳池很隱秘。幾股山泉從山上不斷奔流,誰很清澈。你們看那巖石上還鑿有一個石座位,既可在上面休息,也可從上面挑水。為了防止池水滲漏,砌游泳池的石板間是用糯米汁粘接的,比現(xiàn)在的水泥效果還要好一些。
好了,游完了女游泳池,我們今天的薤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時,請大家對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寶貴的意見并多多包涵。后,我僅代表所有襄樊人真誠的歡迎你們的再次光臨!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5)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炎帝神農(nóng)故里景區(qū)的一名導游,我叫袁冬菊,大家可以叫我小袁,今天由我?guī)ьI大家參觀游覽神農(nóng)故里,游玩中,大家有什么需要和建議可以提出來,在可能又合理的情況下,我會盡全力滿足大家,同時預祝各位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炎帝神農(nóng)景區(qū)是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qū),位于隨州城北18公里,乘3路公汽18分鐘即到,是連接316國道和漢丹鐵路的一條紐帶,交通十分便利,區(qū)內(nèi)設施齊全,我們偉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神農(nóng)就誕生在這烈山石室里。炎帝神農(nóng)是中國上古時期一個強大、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有他開創(chuàng)的新石器時期的原始農(nóng)業(yè),是人類有游獵走向農(nóng)業(yè),有蒙昧走向文明。因此,他和另一個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皇帝軒轅氏先后創(chuàng)造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新紀元,被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炎帝神農(nóng)牌坊,它是炎帝神農(nóng)故里的大門,牌坊高8米,寬10米,四柱三間四樓式,雕梁畫棟,盤龍繞鳳,橫匾上雕刻著“炎帝神農(nóng)故里”六個金色大字。經(jīng)過橫跨在龍脈河上的神農(nóng)橋,就進入炎帝神農(nóng)文化廣場,廣場由前后烈山門和四角角樓及四面文化長廊組成,廣場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廣場中央巍然屹立著高9米的漢白玉帝神農(nóng)雕像,他左手執(zhí)五谷,右手拿靈芝,傲然挺立,氣宇軒昂,象一棵搏風擊雨的不老松。在廣場四周的文化長廊里布展著中央領導和海內(nèi)外名人名家到此參觀時留下的墨寶。
穿過文化長廊,就到了神農(nóng)紀念館,紀念館有五個展廳。
展廳,懸掛著炎帝神農(nóng)的巨幅油畫像,兩旁配著“華裔仰始祖,天晴賴奇功”的對聯(lián),在大廳左面懸掛著神農(nóng)祭文,展廳中央陳列著炎帝神農(nóng)烈山風景名勝區(qū)總體規(guī)劃方案模型。大家請看:這是神農(nóng)大道也就是316國道,在國道旁邊的是神農(nóng)牌坊,我們穿過神農(nóng)橋,就到了神農(nóng)文化廣場,這里是我們所在的位置——神農(nóng)紀念館。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文史展廳,也就是紀念館的第二個展廳,從歷山歷史沿革表中可以了解到:歷山舊時期稱烈山,排列的“列”,因從隨州至棗陽之間有九十九重山崗,依次排列非常整齊,故為排列的“列”,稱“烈山”,西周以后稱歷山,它們在讀音上一字一聲之轉變,作為通假字之通用,一直沿用至今。大家請看這邊,這是神農(nóng)功績的圖片,在遠古時代,古代的先民認為走禽是難以久養(yǎng)的,不知道耕種。于是,神農(nóng)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制造生產(chǎn)工具,發(fā)明了犁和耙,那時的青年到丁壯時,還不知道耕種,而神農(nóng)自耕以教天下。神農(nóng)在烈山驅獸,放火燒山,刀耕火種,而天下食之,男耕女織也分得非常清楚,故天下有受寒者,而神農(nóng)自織,以道民也。
接下來,我們來到謁組堂,里面懸掛著神農(nóng)畫像,兩邊對聯(lián)是“華裔仰始祖,天下共烈山”。四周布展烈山五姓宗親會的會旗和會徽,這是我們專門供游客朝拜炎帝神農(nóng)的地方,各位可以去祭拜一下我們的祖先,讓神農(nóng)的靈氣保佑我們,從紀念館出來,順著九龍山蜿蜒的大路,前去拜謁神農(nóng)的出生洞,神農(nóng)洞座落在九龍山的第七座山的東麓,現(xiàn)建有古式四合院的小型廟堂。首先看到的是廟中大門兩旁“古洞載日月,神農(nóng)傳九州”的對聯(lián),表明了炎帝生于此地,并在此傳揚古代文明之意。
大家請隨我前行到神農(nóng)洞的院內(nèi),大家眼所見的就是院中央的這個香鼎,這兒每天煙霧繚繞,每逢初一、十五,尤其是炎帝生辰祭日,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紛紛前來憑吊,感謝其植五谷,嘗百草的功德,都來朝拜,祈求祖宗保佑。香鼎左邊的這個洞府就是我們的祖先,炎帝出生的地方——神農(nóng)洞,洞門半天,可以看見古洞的幽深,由于歷史的久遠,歲月的滄桑,這個洞現(xiàn)在只有幾米深,說到神農(nóng)洞,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辟地的時候,龍被分到天上,蟒則留在了地下,地下有九十九條蟒,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萬年的修煉,想升天為龍,但龍總歸是龍,蟒仍是蟒,蟒升不了天,,這升不了天的九十九條蟒,因此就在人間興風作浪,危害人間,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天兵天降搬來九十九座大山,把那九十九條蟒鎮(zhèn)壓在山下,一字排開,就成了現(xiàn)在的隨州至棗陽之間九十九重山崗,玉皇大帝還不放心,又命東海龍王把他的九個兒子派出鎮(zhèn)守這九十九條蟒,九個龍子遵從父命,來到鎮(zhèn)壓九十九條蟒的地方,選中了中間的九座山,住在山中,所以這九座山又叫九龍山或九烈山,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就是九龍山之一的洞天山,也就是七龍子所住的山脈。
又過了七七四十九百年,九龍山下住著一個氏族部落,這個氏族的首領叫少典,少典的妻子是嬌氏的女兒,叫安登,安登是一個漂亮的姑娘,她天天上山放養(yǎng)和采集食物,一天,她趕著羊群,提著籃子上山了,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安登來到山上,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看著紅的花,綠的草,不一會,籃子就被裝滿了,此時,太陽還沒有當頂,安登就想:
找一個地方歇一會吧,她順著彎彎的山路,穿過樹林,在半山腰發(fā)現(xiàn)了一個洞穴,洞很寬敞,洞口邊盛開著艷麗的映山紅,好奇心驅使她進入山洞,洞里清爽怡人,安登放下籃子,依著洞壁休息,不一會就睡著了,這洞原來是七龍子住的地方。因為九個龍子鎮(zhèn)蟒有功,王母娘娘把他們請到瑤池參加蟠桃宴會,七龍子多喝了點酒,回來后把洞門打開透氣,自己卻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發(fā)現(xiàn)洞口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彎彎的柳葉眉,挺直的鼻梁,紅紅的小嘴……看著看著,七龍子頓生愛意,抱起安登就和她親熱起來……,事后,七龍子深感后悔,回龍宮向父親請罪,再也沒有回來,而自此以后,安登就感到肚子有一個什么東西在跳動,九龍子和她親熱的場景也屢屢出現(xiàn)夢中,每天她都去洞口坐一坐,一天,她走向洞里,發(fā)現(xiàn)里面很寬很亮,有石床、石凳、石桌石碗,是一個居住的地方,于是她住進了山洞。第二年,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日子,安登在洞中生下了一個七斤重的肉球,這時只聽“砰”的一聲,肉球炸開了,從中跳出一個胖小子,安登給他取名叫“石年”,這個石年就是后來教種五谷,品嘗百草的神農(nóng)了,這個洞后來叫“神農(nóng)洞”。
好了,各位朋友,參觀游覽了炎帝神農(nóng)故里,使我們了解到我們偉大的始祖炎帝神農(nóng)用自己的雙手和簡陋的原始工具,含辛茹苦,無私奉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人類文明大廈奠定了基石。那么我的講解也就先到這兒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對我的服務有什么不滿意之處請指出來,你們的提議是我工作的財富,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活動,20分鐘后我們在炎帝神農(nóng)像前集合,祝大家玩的開心,謝謝!
相關文章:
1.湖北導游詞
2.湖北旅游導游詞范文
3.5篇有關湖北景點的導游詞范文
4.湖北的一日游導游詞
5.湖北省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
6.湖北景區(qū)旅游導游詞范文
7.湖北旅游景區(qū)導游詞范文
8.湖北省著名旅游景區(qū)導游詞范文
9.湖北省有名的景點旅游導游詞范文
精選2019年分享的廬山旅游區(qū)導游詞合集
上一篇: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新浪博客5篇
下一篇:北京天安門英文導游詞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