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參加演講,首先要明確演講的主題,即演講舉辦的目的,根據主題明確寫作方向,要緊扣主題,有理有據,條理清楚,要有節(jié)奏,富有感情。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功脫稿演講的小竅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何脫稿演講或當眾講話
第一步,明白什么場合
即先弄清要去演講的場合。一般有三種:
一是工作場合,即每天職場中參加的大大小小的工作會議;
二是社交場合,即以聯(lián)絡感情,增進友誼為目的的各種社交聚會;
三是商務場合,即以社交聚會的形式達到商業(yè)目的的聚會,是介于工作于社交之間的一種場合。
如果是工作場合,通常情況下要提醒自己,在表達上要做到“簡潔、重點、條理”;簡潔是指長話短說,言簡意賅。因為工作場合任務重,事情多,時間緊,所以說多不如說少,說少不如說好,說好不如說巧。重點是指重點突出,演講不散。不要指望在有限的時間把您認為重要的事情都說到才叫重點,把現場人當下關注的集中一個方面講透徹才叫重點。條理是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一件事情知道應該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分幾個層次去說,什么內容應該多說,什么內容應該少說等等。
在構思上要圍繞著“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怎么樣” 來思考,簡稱“五么思維法”。這是北京市一位局領導一直倡導,并親身踐行,且確有效果的好方法。
這“五么思維法”在具體工作的脫稿演講構思中怎樣應用呢?
比如:在項目立項的會議上您要申請某個項目獲得上級領導批準,最好按“五么”來構思、表達。
1.是什么?
如果大家都清楚的問題或概念,就沒必要再重復說,但對有些新問題,新概念需要講清楚它的定義、內容、特征。如文化創(chuàng)意、都市農業(yè)、溝域經濟等。有些專業(yè)名詞,如果現場有人聽不懂,也需要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讓不懂專業(yè)的人也能明白;
2.為什么?
就是要回答您干這事的意義。一般可用三個層次去表達,一是宏觀意義,即干這事的高層次意義,通俗的講就是“拔高”。二是中觀意義,即干這事本身的意義,要說的恰如其分、實實在在。三是反面意義,即您要研究的對象存在什么問題?從反面加以說明干這事的意義。
3.干什么?
這是申請項目的核心內容,需要懂業(yè)務,懂技術。如果是一件事,則單說一件。如果是幾件事,則要分出順序,次重點,幾件事之間的關聯(lián)度是什么;有時一個大項目下又包含幾個子項,則要闡明清楚。
4.怎么干?
這是工作思路,是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的具體措施。如領導班子、團隊建設、技術保障、外援支持、階段安排、資金分配、實施地點等等要說清楚;
5.怎么樣?
這是項目效果,一般來說可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技術效益(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點),有些項目可能還要考慮到生態(tài)效益等。這部分考慮的越全越細越有說服力。
以上是工作場合脫稿演講準備時要注意的,如果是社交場合,則要提醒自己,這類場合演講是以拉近彼此感情,廣交朋友為目的,說些挑氣氛的話,讓現場人、主辦方高興的話即可,因為大家來這種場合就圖的是個樂呵,并不是來聽您講知識、說道理的。
如果您去的是商務場合,則要提醒自己,既要有社交場合那種演講的輕松,又要有工作場合演講的的那種簡潔、重點和條理。兼具二者即可。
第二步,清楚我的角色。
比如,工作場合,有一把手、副手、助理、下屬、客戶等等;社交和商務場合,有一是主角;二是客人;三是配角等。
角色不一樣,自然演講的內容不一樣,需要提醒的是,在措辭上也要留意一些。
第三步,知道聽眾是誰
在確定了演講主題,構思出了演講思路,收集篩選了演講素材之后,應當擬定出演講提綱或演講稿。好的演講提綱或講稿是確保脫稿演講成功的基礎。只有這個基礎打得牢,準備充分,演講時才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
第四步,擬定提綱或講稿
演講提綱及講稿是準備脫稿演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擬定提綱及講稿的過程,是一個進一步思考謀篇的過程。通過撰寫提綱或講稿可以認真研究和推敲演講主題是否正確,思路是否合適,素材是否妥帖,層次結構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等等。通過撰寫還可以加深對演講內容的記憶,進一步熟悉演講的內在結構、篇章布局以及重要段落和關鍵句子。一些著名的脫稿演講高手在演講前都精心準備,親自起草提綱或講稿。
根據我們的研究,脫稿演講提綱分簡略和詳細兩種。
簡略的脫稿演講提綱寫得比較概括,列出大的綱目,寫出每個問題的要點即可。簡略提綱語言簡練,內容扼要,主題、素材、結構、段落都很概括,看上去一目了然,省時省事。這種提綱,多用于非正式演講或即席演講,提綱多是寫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或紙條上,起提示作用。
詳細的脫稿演講提綱寫得比較具體細致,要求列出詳細的綱目,甚至把每個細目都寫清楚,看上去就是一個演講縮影。特別要對重要的事例,必要的數據,精彩的詞句,分別寫在綱目之內。這種提綱編寫時費力,但使用時方便,通過編寫還可以加深對演講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詳細提綱多是經過充分的準備后寫出的。
再具體說,脫稿演講提綱的寫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關鍵詞寫法,一種是句子寫法。
關鍵詞寫法是以簡要的語言,標題的形式把該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特點是簡單明了,一目了然;不足之處是自己明白,別人看不懂,時間較長后自己會模糊,甚至是忘記當時要表達的準確意思。
句子寫法是以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該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句子寫法特點是具體明確,無論隔多長時間都不會忘記,別人看也能明白;不足之處是文字多,寫起來費力,不便于思考。兩種寫法各有長短。具體采用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是兩種方法混合使用,這要根據演講的具體要求、內容、篇幅及演講人的習慣而定。
由于演講的體裁不同,提綱的具體結構形式有所區(qū)別,但也有共同的結構要求:
(1)擬定題目;
(2)確定總的論點和主題;
(3)列出分論點或主題;
(4)在分論點或部分中,再分出幾個從屬論點或幾個層次;
(5)在每一個從屬論點或層次中,列出具體案例的要點。
這樣一篇演講的提綱就擺在了你的眼前,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可以任意發(fā)揮。
對一些重要的演講,在撰寫出提綱的基礎上,如果時間、條件允許的話,應盡可能形成講稿,進一步推敲完善,有助于提高演講的質量,保證演講的成功。當然,這樣做并不是保證您照稿念的成功。
第五步,擺脫講稿的技巧
照講稿念,當然不用動腦,不用費多大力,而且表述也比較準確。但是難以做到生動、活潑、表現不出領導者的演講風采,也不能根據聽眾的反應和情緒變化作出靈活積極的調整。倘若照講稿背,不用講稿,憑借自己的記憶,像背書那樣一字不差地背出來,聽起來很不自然,而且也有忘了詞,亂了套的危險。只有做到既不讀稿,也不背稿,臨場能條理清晰、流暢地演講,才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讀稿,又不背稿呢?需要重點掌握三個環(huán)節(jié):
改成口語
一般說來,演講稿多為規(guī)范、嚴謹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寫得再精彩,與口頭語言也不同。書面語言太干巴,缺少演講時所需要的節(jié)奏和活力。這樣的語言,講起來不自然,記憶起來更困難。如果演講時想不用講稿,又不至于出現難堪的局面,只有花時間把講稿變成自己的語言加以理解和記憶。記住自己的東西比記住別人給你準備的東西要容易得多。
熟記提綱
提綱是整個脫稿演講的總體思路和框架。脫稿演講時只有按照這個提綱,圍繞演講的內容,進行充分發(fā)揮,演講思路才不會被打斷和阻隔。演講前要根據演講的內容和所要講的意思,列出一個較為詳細的提綱并熟記。然后在每個綱目下再提供一些關鍵詞、關鍵句子以及重要的事例。千萬不要死記硬背。只要您把要講的意思裝進腦子里,并能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所要的內容連結起來,這樣您就算基本上記住了演講的內容,到時候在臨場發(fā)揮,就不會出現語塞、忘記的困境。
反復預講
依據事先擬定好的提綱或講稿,反復進行口頭表達練習,每次都變換措詞,這樣可以更加牢固地記住演講中的一系列觀點。當你多次練習過后并對你自己的練習感到滿意時,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向講臺。這時,那些應講的東西就會有條不紊地浮現在你的腦海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
演講從講稿到提綱,是個逐步過渡、循序漸進、熟能生巧的過程。演講與做任何事情一樣,都需要反復實踐。當你經過反復練習、多次鍛煉,有了演講經驗,并確定自己站起來演講不會忘記需要講的東西時,你就掌握了不用講稿演講的技巧了。
怎么練習演講
其一,需要熱愛演講。熱愛的核心便是動力,有了動力才能持之以恒,才更能成功。而因為熱愛演講,喜歡分享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表達自己的觀點,久而久之,自己的口才便會有所提高。
其二,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會發(fā)現每一次成功的演講,都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包括準備如何演講更生動、如何演講更能讓觀眾理解、如何面對不同的場合等等。
其三,不斷地練習。當我們在練習演講,久之會發(fā)現演講與學車是一樣的,上手比較難,甚至恐懼,但通過持續(xù)不斷地練習,便能駕輕就熟了。
其四,不斷地學習。俗話說:“腹有詩書語自華”,當我們通過不斷地向書本、報紙、網絡及社會學習時,積累知識,充實自我,慢慢地便能出口成章。
其五,學會自信。因為你所講的都不信,憑什么讓別人相信。只要你站上講臺,就必須信心匯成商學院,哪怕只是啊Q精神也好,畢竟你已經走上講臺,而臺下的人還是座著的,總不會比他們差。
其六、展示專業(yè)的一面。做一場演講前,我們可以從著裝打扮、肢體語言、PPT樣式等展現自己專業(yè)一面,這樣會讓你更加自信,提高演講成功率。
演講如何應對冷場
(1)簡短式的發(fā)言
實踐經驗表明,單向交流中那種應景式講話,越短越好.而在雙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絕地包場,要有意識地給對方留下發(fā)言的時間和機會.自己一輪講不完,應待對方有所反應后再講。
(2)變換話題,穿插趣聞軼事。
所謂變換話題,就是當眾講話時遭遇冷場可通過暫時變換話題的辦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如通過穿插趣聞軼事活躍現場氣氛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趣聞軼事是人們在生活中津津樂道的閑談資料,生活中的許多情趣即由此而來.演講者抓住人們渴望趣味的視聽傾向,恰當而又適時地講述一些趣聞軼事,會使混亂或呆板的演講現場馬上活躍起來,聽眾的注意力也被迅速地集中到演講內容上.這時演講者仍要回到原有話題的軌道,而效果就要理想得多了.如果是雙向交流,話題的變換就是不定的,根據現場情況隨時進行。
(3)適時地贊美聽眾,求得共鳴和好感。
聽眾發(fā)現演講內容與自己的關系不大,自然不會給予太多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出現冷場.此時,演講者應當注意采用恰當的方式,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貼近聽眾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發(fā)自內心地贊美聽眾,用中情中理的話語撥動聽眾的心弦,激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重又對演講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打破冷場的尷尬局面。
(4)調動聽眾參與的熱情。
這種方法是基于演講的特性使然.也就是說,演講者在以自己的演講辭和形象的語言來感染聽眾的同時,聽眾的積極回應也有利于推動演講的順利進行.因此,演講者在需要的時候向聽眾提出富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可以調動聽眾參與演講活動的熱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整個演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會有效地避免冷場和打破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