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是一種輔助的動作,以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在演講時,身體應自然坐立,雙手自然放置,必要時用面部表情配合你的語氣,增強語氣和注意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公眾演講的手勢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常用的公眾演講手勢
萬能型:想象一個大西瓜,一刀切兩半,我一半,你一半,還是這么多,就是這么多,一起樂呵呵!
數(shù)字型:如1個中心,2個平臺,3個基本點
指示型:一位、二位、三位、這是張總......
象征型:大拇指(贊)、OK手勢、勝利、我愛你、拳頭(力量)、 外掏(表現(xiàn))、 劃圓(整合)、握拳(肯定)、拒絕(拜拜)
比擬型:視覺(展望世界)、聽覺(聆聽聲音)、嗅覺(呼吸空氣)、味覺(品味生活)、觸覺(觸摸靈魂)
公共演講中常見的手勢
1. 象征性姿態(tài)。用來表達抽象的概念,如“同學們,讓我們去祖國需要的地方建設吧”。在口語中,右手伸向前方,象征著邊疆、農村、礦山等需要的地方。
2. 象形文字的手勢。用來描述或描繪特定事物或人的外貌,如“愛是什么?”“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按照口語,雙臂在前面平伸,雙臂微微彎曲,掌心向上,像一份禮物,會加深對方對愛的理解。
3.指示手勢。例如:振興中國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抬起你的右手到你的頭的一邊,并且舉起你的食指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4.情意手勢。主要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感情,如在演講中說:“我們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用口語,舉起右手掌,從右方向往左下切,并在句末“以”字握住手,有力而果斷,給人信心和力量。
手勢根據手的動作范圍可分為三個區(qū)域:上部區(qū)域在肩部以上,表現(xiàn)為比較隆重、積極、張揚、氣勢,喜歡內容和感覺,在演講、辯論中應用較多。
中間區(qū)域是從肩膀到腰部,它多用于對事物的一般描述和解釋,表現(xiàn)出誠實、冷靜、和諧等中立性意義。這是最常用的區(qū)域。
下半部區(qū)域是腰部以下,表現(xiàn)出憎恨、不愉快、蔑視、拒絕、否定、壓抑等貶義。
手勢可以在很多場合使用。在日常的練習中,手勢包括握手、伸出手、揮手、伸出胳膊或手指等。
以上所有的手勢,無論哪一種,都要做到準確、自然、優(yōu)雅而不生硬,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使動作恰當而簡潔。
基本演講手勢技巧
1、切菜
將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為60-75度。然后向前切出,切出幅度分為三個幅度,小、中、大(左手同理)。
將手掌置于胸前是單手勢練習的標準式,待您熟悉后可以自然運用,不用每個手勢都把手置于胸前。
2、拍菜
將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為60-75度。然后手掌從胸前向前拍出。幅度分為小、中、大三個幅度。
3、扔菜
將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為60-75度。然后手掌從胸前向右劃弧。幅度分為小、中、大三個幅度。
4、上菜
將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角度大約為60-75度。然后手掌從胸前向前翻出,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幅度分為小、中、大三個幅度。
5、點菜
將右手握拳放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同時伸出食指。幅度分為小、中、大三個幅度。
6、錘菜
將右手握拳放于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幅度分為小、中、大三個幅度。
演講時的常用手勢有哪些
上一篇:公眾演講的手勢技巧
下一篇:小學生演講比賽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