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挫折挑戰(zhàn)只要你肯相信自己,不斷努力的付出,哪怕你現(xiàn)在的人生是從零開始,你都可以做得到。下面由起點寶小編與大家分享面對逆境的勵志故事,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勵志故事1:身殘志不殘,堅強面對逆境
約翰遜對于他遭遇的第一次意外,已全無記憶。他只記得那是10月一個溫暖的晚上。約翰遜當時21歲,聰明英俊,人緣很好,踢美式足球及演戲劇都表現(xiàn)突出,要知道21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而且剛從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xué)戲劇學(xué)院畢業(yè),可以說意氣風(fēng)發(fā)、前程似錦。
一輛重型卡車從第三大道駛出來時,約翰遜一點都沒看見。他唯一記得的,就是醒來時自己身在加護病房,左小腿已經(jīng)切去。
其后6年,約翰遜全力以赴,要把自己鍛煉成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獨腿人。他康復(fù)期間飽受疼痛折磨,但從不抱怨,終于熬過來,開始在舞臺和電視上演出,也交過不少女朋友。
失去左腿后不到1年,他開始練習(xí)跑步,不久便常去參加10公里賽跑。隨后又參加紐約馬拉松賽和波士頓馬拉松賽,成績打破了傷殘人士組紀錄,成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獨腿長跑運動員。
接著他進軍三項全能。那是一項本身就極其艱難的運動,再加上他只有一條腿,要一口氣游泳3.85公里、騎腳踏車180公里、跑42公里的馬拉松。這對于約翰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1994年5月的一個下午,約翰遜在猶他州的三項全能運動比賽中,騎著腳踏車以時速60公里疾馳,帶領(lǐng)一大群選手穿城越鎮(zhèn),群眾夾道歡呼。突然間,約翰遜聽到群眾尖叫聲。他扭過頭,只見一輛黑色小貨車朝他直沖過來。
一般情況下,比賽場地周圍馬路已幾乎全部封鎖,幾個并未封鎖的路口也有警察把守,沒人知道是什么緣故,讓這輛小貨車闖了進來。
約翰遜對于這次車禍可記得一清二楚。他記得群眾尖叫,記得自己的身體飛越馬路,一頭撞在路邊的電燈柱上,頸椎“啪”地折斷。他還記得自己被抬上救護車,隨后他昏了過去。
約翰遜接受緊急脊椎手術(shù)后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重傷病房,一動也不能動。他清楚記得周圍的護士個個都流著眼淚,一再說:“對于你的遭遇我們很難過。”
約翰遜四肢癱瘓了,那時才28歲,28歲就已經(jīng)嘗遍了人間的冷暖。
約翰遜的四肢都因頸椎折斷而失去功能,但仍保存少量神經(jīng)活動,使他能稍微動一動——手臂能抬起一點點,坐在輪椅上身子可以傾前,雙手能做一些簡單動作,雙腿有時能抬起兩三厘米。
約翰遜知道四肢尚有感覺時,有點激動。因為這意味著他有了獨立生活的可能,無須24小時受人照顧。經(jīng)過艱苦鍛煉,自認為“很幸運”的約翰遜漸漸進步到能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飯,甚至開經(jīng)過特別改裝的車子。醫(yī)生對此都大感驚奇,是呀,有誰不為這堅強的生命力感到驚訝呢。
醫(yī)院對脊椎重傷病人的治療,好似施行酷刑。他們先給約翰遜裝上頭環(huán):那是一個鋼環(huán),直接用螺釘裝在顱骨上,然后把頭環(huán)的金屬撐條連接到夾在約翰遜身體兩側(cè)的金屬板上,以固定約翰遜的脊椎。安裝頭環(huán)時只能局部麻醉,醫(yī)生將螺釘擰進約翰遜的前額時,約翰遜痛得直慘叫。
護士常來給約翰遜抽血,把導(dǎo)管插入膀眈,或者把頭環(huán)的螺釘擰牢。每次有人碰到他,他都痛得尖叫。直到此刻,他才覺得自己沒有了自我,沒有過去,沒有將來也沒有希望。
兩個月后,頭環(huán)拆掉,約翰遜被轉(zhuǎn)送到科羅拉多州一家復(fù)健中心。在他那層樓里,住的全是最近才四肢或下身癱瘓的病人。他發(fā)覺原來有那么多人和他命運相同。眼前的處境也并不陌生,傷殘、疼痛、失去活動能力、耐心鍛煉——所有這些他都經(jīng)歷過。
于是,他過去頑強不屈、永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又回來了。他對自己說:“你是過來人,知道該怎樣做。你要拼命鍛煉,不怕苦,不氣餒,一定要離開這鬼地方。”
其后幾個月,約翰遜再度變得斗志昂揚,康復(fù)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預(yù)料。
脖子折斷之后僅僅半年,他便重返社會,再次開始獨立生活,又大約半年之后,他在一次三項全能運動員大會上,以《殘疾人也能做到》為題,發(fā)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說,事后人人都圍著他,稱贊他勇敢。“約翰遜真行!”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即使康復(fù)過程起先順利,病人遲早會遇上一道墻:康復(fù)中止,殘酷的現(xiàn)實浮現(xiàn)。約翰遜就撞上了這道墻。當時他身體可復(fù)原的已復(fù)原了,不管怎樣努力,有些事實始終無法改變:手臂永遠不可能再抬到高過頭頂,而且他永遠不能再走路了。
約翰遜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向來不屈不撓的他也泄氣了。
1998年,約翰遜獲得480萬美元賠償金,決定遷居夏威夷。當時他對朋友說,去那里是為了寫回憶錄。只有他自己清楚,這完全是為了逃避。約翰遜有個不想讓任何人知道的秘密:他染上了毒癮。他脖子折斷之后兩年左右,認識了一個女人,那女人遞給他一些可卡因,同情地說:“試試這個吧。你苦夠了,這個能幫助你減輕你的痛苦,沒人會怪你這么做。”約翰遜心想:“是啊,有多少人經(jīng)歷過這么多打擊,他們一定會理解的。”
一天凌晨,約翰遜吸毒之后,轉(zhuǎn)著輪椅來到一條寂靜公路的中央。他清楚地記得,他曾在這條公路上跑過馬拉松。
約翰遜曾在這里贏得輝煌勝利,而這時卻在道上思量去哪里再弄些可卡因。他知道該下決定了:要死還是要活?“我才30歲,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不想離開這個世界,”他想,“當然我也不想四肢癱瘓,但既然無法改變。除了接受事實,我只能干一件事了,那就是好好活下去。”
約翰遜不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但有一點很清楚:要是繼續(xù)吸食可卡因,那他一定就沒得救了。于是,他試著從另一角度看自己的問題:“也許我的遭遇并非壞事,而是上天給我的美妙賞賜,令我有機會真正了解自己。這是上帝的旨意:制造事端,讓我變得堅強。”
從此,他徹底遠離了可卡因。
目前約翰遜住在華盛頓。天氣好的早晨,他會從床上下來,插上導(dǎo)管,來個淋浴,穿上衣服,離開自己的住處。這一切,他不用3小時就能完成。然后他到體育館去鍛煉一兩小時,例如在水里步行、騎健身腳踏車。
他也會埋頭撰寫論文,主題是神話史上的傷殘人士。
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殘疾。之所以很多殘疾人能辦到連正常人都不一定能辦到的事情,主要是這些殘疾人士身殘志不殘,而那些正常人雖然身體健康卻沒有了拼搏、剛強的意志。
勵志故事2:沒有痛苦就不會有快樂
西方流行一個寓言:
一座泥像立在路邊,歷經(jīng)風(fēng)吹雨打。它多么想找個地方避避風(fēng)雨,然而它無法動彈,也無法呼喊,它太羨慕人類了,它覺得做一個人,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到處奔跑。它決定抓住一切機會,向人類呼救。
有一天,智者圣約翰路過此地,泥像用它的神情向圣約翰發(fā)出呼救。
“智者,請讓我變成人吧!”圣約翰看了看泥像,微微笑了笑,然后衣袖一揮,泥像立刻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青年。
“你要想變成人可以,但是你必須先跟我試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馬上可以把你還原。”智者圣約翰說。
于是,青年跟智者圣約翰來到一個懸崖邊。
“現(xiàn)在,請你從此巖走向彼巖吧!”圣約翰長袖一拂,已經(jīng)將青年推上了鐵索橋。
青年戰(zhàn)戰(zhàn)兢兢,踩著一個個大小不同鏈環(huán)的邊緣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一下子跌進了一個鏈環(huán)之中,頓時,兩腿懸空,胸部被鏈環(huán)卡得緊緊的,幾乎透不過氣來。
“啊!好痛苦呀!快救命呀!”青年揮動雙臂大聲呼救。
“請君自救吧。在這條路上,能夠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圣約翰在前方微笑著說。
青年扭動身軀,奮力掙扎,好不容易才從這痛苦之環(huán)中掙扎出來。
“你是什么鏈環(huán),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憤然道。
“我是名利之環(huán)。”腳下鐵鏈答道。
青年繼續(xù)朝前去。忽然,隱約間,一個絕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然后飄然而去,不見蹤影。
青年稍一走神,腳下又一滑,又跌入一個環(huán)中,被鏈環(huán)死死卡住。
可是四周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回應(yīng),沒有一個人來救他。
這時,圣約翰再次在前方出現(xiàn),他微笑著緩緩道:
“在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拼盡力氣,總算從這個環(huán)中掙扎了出來,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兩個鏈環(huán)間小憩。
“剛才這是個什么痛苦之環(huán)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鏈環(huán)。”腳下的鏈環(huán)答道。
經(jīng)過一陣輕松的休息后,青年頓覺神清氣爽,心中充滿幸福愉快的感覺,他為自己終于從鏈環(huán)中掙扎出來而慶幸。
青年繼續(xù)向前走,然而沒想到他又接連掉進了欲望的鏈環(huán)、嫉妒的鏈環(huán)……待他從這一個個痛苦之中掙扎出來,青年已經(jīng)完全疲憊不堪了。抬頭望望,前面還有漫長的一段路,他再也沒有勇氣走下去。
“智者!我不想再走了,你還是帶我回原來的地方吧。”青年呼喚著。
智者圣約翰出現(xiàn)了,他長袖一揮,青年便回到了路邊。
“人生雖然有許多痛苦,但也有戰(zhàn)勝痛苦之后的歡樂和輕松,你難道真愿意放棄人生么?”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歡樂和愉快太短暫太少了,我決定放棄做人,還原為泥像。”青年毫不猶豫地說。
智者圣約翰長袖一揮,青年又還原為一尊泥像。
“我從此再也不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泥像被一場大雨沖成一堆爛泥。
人生沒有痛苦,也就不會有快樂。人生路上痛苦與快樂必然形影相隨,人活著又無法任意選擇,擁有痛苦的同時,也在等待著快樂,正所謂“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
勵志故事3:永不屈服,在苦難的墳塋上放聲高歌
在一個小區(qū)的樓群里,住著兩位很特別的人,33號住著一位年輕人,左鄰32號是個老人。
老人一生相當坎坷,多種不幸都降臨到他的頭上:年輕時由于戰(zhàn)亂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一條腿也在空襲中不幸被炸斷;“_”中,妻子忍受不了無休止的折磨,最終沒能和他同舟共濟,并跟他劃清了界限,離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又喪生于車禍。
可是在年輕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鑠爽朗而又隨和。
而隔壁鄰居的那個年輕人卻與之相反,常常是愁眉苦臉,什么時候都顯得很憂郁。當他聽別人講33號那個老人一生中的經(jīng)歷以后,就想和老人聊聊。于是年輕人便找了個機會到了老人的家里聊起了天,并把他的愁事跟老人說了。老人并沒有說什么,只是笑。
年輕人終于忍不住了,便問:“您經(jīng)受了那么多苦難和不幸,可是為什么看不出您傷懷呢?”老人無言地將年輕人看了很久,然后,將一片樹葉舉到年輕人眼前:“你瞧,它像什么?”
“這也許是白楊樹葉,而至于像什么……”年輕人答道。
老人拿著手中的樹葉對年輕人說:“你能說它不像一顆心嗎?或者說就是一顆心?”
這是真的,是十分類似心臟的形狀。年輕人的心為之輕輕一顫。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繼續(xù)說道,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中的樹葉更近地向年輕人湊湊。年輕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葉子中間被針扎了很多次似的。
老人收回樹葉,放到手掌中,用沉重而舒緩的聲音說:“它在春風(fēng)中綻出,在陽光中長大。從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過了自己的一生。這期間,它經(jīng)受了蟲咬石擊,以致千瘡百孔,可是它并沒有凋零。它之所以享盡天年,完全是因為對陽光、泥土、雨露充滿了熱愛,對自己的生命充滿了熱愛,相比之下,那些打擊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把葉子放在年輕人的手里,他說:“這答案交給你啦,這是一部歷史,更是一部哲學(xué)啊。”
如今,年輕人仍完好無損地保存著這片樹葉。每當年輕人在人生中突遭打擊的時候,總能從它那里吸取足夠的冷靜和力量,不論在怎樣的艱難困苦之中,總能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向生活唱出最美麗動聽的永不屈服的生命之歌。
不要讓苦難支配了我們的生活,要微笑著面對苦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時甚至要遭受苦難和不幸。對生命熱愛的人,會把苦難看作是一種磨礪,在與苦難抗爭的同時,唱出那最動聽的生命之歌。
勵志故事4:如何面對逆境:感謝苦難的命運
他的話講完了。整個會場一片沉靜,是那種每個人都受到震撼之后的沉靜。許久,才有人想起鼓掌。
掌聲響聲。
那是大陸和臺灣兩岸的十大杰出青年的一次座談會上,地點在北京的西苑飯店。先他發(fā)言的是大陸的陳章良、孫雯和臺灣的一個青年科學(xué)家。三位明星人物的發(fā)言都挺精彩,但就是太報告化了,拖的時間太長。輪到他發(fā)言時,已過了預(yù)定的會議結(jié)束時間,于是主持人宣布讓他講3分鐘。
他的第一句話是“日本有個阿信,臺灣有個阿進,阿進就是我”。接著這句開場白,他給大家講了他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也是個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幾個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親和母親只能當乞丐,住的是亂墳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來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討。他九歲的時候,有人對他父親說,你該讓兒子去讀書,要不他長大了還是要當乞丐。父親就送他去讀書。上學(xué)第一天,老師看他臟得不成樣子,給他洗了澡。為了供他讀書,才13歲的姐姐就到青樓去賣身。照顧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擔(dān)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xué)就去討飯,討飯回來就跪著喂父母。瞎且弱智的母親每次來月經(jīng),甚至都是他給換草紙。后來,他上了一所中專學(xué)校竟然獲得了一個女同學(xué)的愛情。但未來的丈母娘卻說“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樣的一窩窩人”,把女兒鎖在家里,用扁擔(dān)把他打出了門……
故事講到這里,他說,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今天就不講太多了。然后,他提高了聲音:“但是,我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還是跪著給他們喂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煉,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dān)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我必須奮斗必須有出息……”
座談會結(jié)束后,我才知道他叫賴東進,是臺灣第37屆十大杰出青年,一家專門生產(chǎn)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廠長。
在意志薄弱人的眼里,苦難是魔鬼;而在意志堅強人的眼里,苦難則是天使??嚯y讓我們變得堅強,苦難讓我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苦難讓我們知道一切都是如此來之不易……感謝苦難,感謝那曾經(jīng)帶給我們無限苦痛的命運女神。
勵志故事5:貧困卻可以不潦倒
呂明畢業(yè)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會。
那年冬天,呂明所在的城市劃出了最低生活標準線,不上這線的便屬貧困戶,在年前可以獲得一些幫助。
呂明與同事們背著大米與菜油等挨戶走訪這些人家。他們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補了還漏的搪瓷臉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貧困狀況超乎他們的想象??墒钱斔麄冄刂吠崎_了又一戶時,當時呂明以為,他們一定是走錯了人家。
這一家窗明幾凈,有冰箱有洗衣機,有漂亮的窗簾和門簾,有立得很整齊的書籍……然而,他們沒走錯。
這家的男人早幾年病逝,欠下了很多錢。兩個孩子,有一個帶殘疾。女人一份薪水養(yǎng)3口人,還要還債,經(jīng)濟狀況可想而知。
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樣明朗,她說,冰箱洗衣機都是領(lǐng)導(dǎo)淘汰下來送給她家的,用用也蠻好的;孩子懂事,做完功課還幫她干零活……
這時,呂明才發(fā)現(xiàn),漂亮的門簾是自己用紙做的,那些書全是孩子每個學(xué)期用過的教科書,灶間的調(diào)味品只有油和鹽兩種,但油瓶和鹽罐擦得發(fā)亮。最讓呂明驚奇且起敬的是進門時女主人遞給他的拖鞋,那鞋底是磨禿了的舊解放鞋的底,齊齊沿圈剪下,再用舊毛線織出帶圖案的鞋幫,穿著好看又暖和。
他們在這一家總共停了10多分鐘,比別的人家稍稍長了些。呂明漸漸看出了這一家確實貧困,但他亦漸漸看出了這一家的不貧困,他深信他們不會貧困太久的,這是因為,他們即使貧困如此,也不潦倒。
物質(zhì)上的貧困,并不是真正的貧困,真正的貧困是精神和意念的貧困。在物質(zhì)貧困的時候,卻可以做到不潦倒。給自己營造一種別樣的情調(diào),讓自己的精神獲得富有的享受,誰又能說這樣的人是貧困的呢?
2019勵志故事900字五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面對逆境的勵志故事
下一篇:人生短篇哲理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