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無論經歷多少苦難,只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么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開會時的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人生總有取舍
她早年在非洲生活,家境貧寒。為了生存,她當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餐廳清洗工。一日所得,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但為了理想,她毅然選擇留了下來,積極投身于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聯(lián)盟運動中,直到她的祖國解放。
她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20歲那年,她才有幸在一所培訓學校里讀了兩年中文,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對文學的熱情。
1949年,她和丈夫離婚,帶著兩歲大的兒子來到英國。此時,她囊中羞澀,為了支付租金,她不得不把僅有的家當---一本還 沒完成的小說草稿拿來典當,被老板委婉謝絕了。為此,她不得不流落街頭,最后才被一位好心人收留了一個月。然而就是這一個月的時間,讓她得以能靜下心來完成作品,最終以《青草在唱歌》的名字出版并一炮走紅。從此她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僅完成了五部曲《的孩子們》,而且也完成了代表作《金色筆記》的創(chuàng)作。她的寫作面特廣,除了長篇小說以外,還 著有詩歌、散文、劇本和短篇小說。她每天都堅持寫作,即使到了八十高齡,這一習慣不僅沒有改變更有擴展的勢頭,上午三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
她就是英國著名女作家,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并幾次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的多麗絲·萊辛。2007年,她一舉擊敗美國作家羅斯以色列希伯來語作家阿摩司·奧茲、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她的成功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聽到中國很多作家在五六十歲就封了筆,她立刻驚訝得說不出來?!斑@簡直不可思議”她不假思索地說,“過去我太忙,寫的時間太少,現(xiàn)在退休了,我終于可以把未完成的心愿給完成。人生總有取舍,我的時日已經不多,所以我必須加倍努力?!?/p>
在外人看來,到了這種境地,萊辛的話多少有點讓人感慨年華易逝的無奈,但她對成功和人生的感悟卻是出自肺腑,毫無做作之意。
“人總要學會取舍。只要能動,我就會毫不猶豫的堅持我的理想?!弊詈笏f。
萊辛說的這番話,讓人感觸頗多。記得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而要去著手清楚的事?!钡蚁耄斘覀兊纳馐芑F盧的時候,當我們在一次次努力都看不到回報的時候,我們是否還 有堅持的勇氣呢?人要學會取舍,需要一種理性,更需要一種態(tài)度,一種昂首向上的態(tài)度,其中包含著自信和堅強,也涵蓋著勇敢和自足。
勵志故事2:彈起的馬蹄與涌來的蛇群
人的一生,許許多多的傷害和危機,還 往往與其他的動物有關。童年時被馬踢飛而大難不死的記憶,以及最近與涌來的蛇群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經歷,讓我對生命本身和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先說說童年時期與馬的過節(jié)和遭遇吧。那是在我四歲半時,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我見大些的孩子們用一根馬尾上的長毛綰成一個活扣,再固定在一根長棍上,就可以套青蜓。就天真無知地跑到一匹馬的屁股后面,想薅它尾巴上的長毛。就在我剛一動手時,那匹在柳樹下拴著的高大英俊的青驄馬,抬起右邊的一條腿,噌地一下將我彈飛,而且彈得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遠,我蒙蒙董董的就落在大街對過的一個麥草垛上。更令人氣憤的是,當我爬起來、揉揉肚子,在垛子上無法下來,而大呼小叫時,那匹馬竟裝著聽不到,連頭都不回。后來,當路過的二叔將我從垛子上接下來時,聽我一說,臉都下青了。他先是反反復復地查看我的肚子和腿,問我這里疼那里癢不,在確認我無傷無疼后,他拎起一根長棍,大喝一聲沖向那匹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似的青驄馬……
后來,聽大人說,多虧我當時離馬的后腿特別的近,要是遠些就絕對沒命了;再者,我多虧落在一個高大的麥草垛上,要是落在地上、撞到墻上樹上的,也夠受的了……在各種各樣的議論聲中,我的名氣在村里傳開了,有的說我命大,有的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有的說是神仙保佑(附近就有一座古廟,記得我奶奶還 去燒了香、許了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則認為是巧了?;仨?,除外力的拯救和自身的努力外,許許多多的經歷和情節(jié)不就是在這巧與不巧之間安安順順、舛舛錯錯的嗎?
再回過頭來說說不久前與毒蛇周旋的驚險一幕。那是今年盛夏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我作為特派記者,前往神農架腹地的一支地質勘探隊的營地進行采訪,我趕到堪探現(xiàn)場時,正置中午時分,休息用餐的隊員們正對鉆孔里流出的渾血碎肉議論紛紛,有的說是鉆頭鉆進了山鼠窩,有的說是鉆頭鉆住了穿山甲,有的說是鉆頭鉆進了蛇穴或大蟒……我也沒太在意這些閑言碎語,與領隊簡單的聊了一會后,為不打擾隊員們休息,就和他們一起躺在臨時搭建的帆布帳蓬里睡起午覺來(連日的奔波,我也確實太疲勞了)。
可是,就在我激靈一下醒來時,隊員們已全部出工了,整個帳蓬里就剩下我自己了。令人毛骨怵然的是,我的手腕上正有一條大青蛇爬動著、吐著長信,我本能地以最快的動作抽回手臂,并隨之彈坐起來——我一下傻眼了,小小的帳蓬里已到處是蛇,光我躺著的簡易鐵絲床上就有五、六條,憑以往掌握的有關知識,我認定這些不速之客們全是有毒的,并且是受到了騷擾或傷害而集體出動的(我想起隊員們剛才討論的話題,看來是鉆進蛇洞了)。想到這里,我不禁大聲呼叫起來,可是一點回聲也沒有。隊員們出于禮貌,沒叫醒我,而全部到山坡那邊的另一探點出工了。我接著去摸我的手機時,嚇了一大跳——一條干瘦干瘦的小蛇正盤踞在上面。我用相機的長鏡頭去戳它,它也不跑,還 把它的三角頭高高的抬起,做出進攻的架勢來。我一慌,無意間按動了拍攝鍵,刺眼的鎂光一閃,那條小蛇像是受了驚嚇,快速的爬到床的下邊??墒牵斘蚁虢柚鄼C的鎂光驅散所有的毒蛇,逃出帳蓬時,才知道這一招不是太靈,大多數(shù)毒蛇一上來似乎有點兒驚動,可是按上幾次之后,它們就不怕了,有的還 把鎂光看成挑釁,吐著長信開始向我攻擊。我趕緊抓起手機,撥通了領隊的手機。他在電話中告訴我,千萬不要亂動,盡量站在原地,并說外面的人員絕對不能靠近,那樣只會促動毒蛇們進攻的勢頭,想脫身就只能靠我自己了。但他指給我一個驅蛇的辦法,就是點燃香煙、衣物等容易生煙的東西,點的越多越好,并說枕頭下面可能有火機、火柴,還 說只要能點燃的東西盡管點,就是票子也要點,還 特別提醒我,千萬不要把整個帳蓬都引著了,那樣就麻煩大了,蛇在無路可逃的關頭會發(fā)起竭斯底里的進攻。
可是,當我小心翼翼地掀起那個用竹片編成的消暑枕頭時,發(fā)現(xiàn)只有一盒火柴,火柴盒里只有一根火柴棒。而扁扁的煙盒里也空空如也。我手握唯一的火柴棒,就像抓著一根救命的稻草。形勢所迫,既得成功地一次性地把它劃著,又必須順利地引燃其他物品,并要保證燃燒物的連續(xù)性,直到把蛇群驅散。我先取出兜里的小本本(那上面全是我的采訪記錄),撕下幾頁,再撕開唯一的煙盒,再掏空我的旅行包,再把我的襯衫、背心和長褲果斷地扒下來,并準備好竹質的枕頭、看好竹質的涼席(一上來絕對不能動涼席,因為涼席上就有多條毒蛇)。我快速高效地思忖運籌一番,開始提心吊膽地劃那根火柴,火柴成功地劃著后,我先引著紙張,再引著煙盒和衣物,然后把燃著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床跟前的地面上。而且要保證既燃著又不要燒得太旺(確保煙霧的生成)……就這樣,當我把筆記本、背包以及塑料梳子、塑料牙刷、工作證的外皮等只要是能燃著的東西一一投進火堆之后,奇跡終于發(fā)生了——那些毒蛇很不情愿地一一退了出去,爬得不見了蹤影。
我確信不再有危險之后,只穿著一條三角短褲非常狼狽、滿眼含淚(許是煙霧熏的)地走出帳蓬時,領隊和所有聞迅趕來的隊員們,正在不遠處萬分焦慮繼而欣喜萬分地望著帳蓬的出口、望著絕處逢生、哭笑不得的我。
我忽然覺著,當為了生存和活命,毅然擯棄身外的一切、甚至是一絲不掛地面對厄運時,這是一種特等的歷練和深層的洗禮。當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幾番輪回之后,柔弱的生命自會變得堅韌剛強、粗糙的心靈自會鍛煉打磨出絢麗的光澤。
絕處逢生,無疑是一種人生的命題和強者的宣言。
勵志故事3:好好活著每一天
那年他12歲,一天他正與叔叔從集市回來,天空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現(xiàn)象:一片烏云在他們頭頂聚集,下雨時卻沒有一滴落在他們身上。這美妙的一刻,讓這個出身貧寒的少年流淚滿面,發(fā)誓要好好活著,“永不死去”。60年后,回憶起那一刻他仍激動不已,于是便在回憶錄中動情地寫道:“好好活著每一天,你便會有豐盛的收獲。”
他就是葡萄牙當代著名作家若澤·薩拉馬戈!
薩拉馬戈1922年11月16日出生于葡萄牙東南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父母都是貧苦的農民;而他的姓氏“薩拉馬戈”(saramago)在葡語中的意思則為當?shù)匾环N草本野生植物,是窮人的食物。這似乎寓意著他將一輩子受窮,像野草一樣在貧瘠而荒蕪的大地上自生自滅。
他的家的確太窮了,早在他出生前,家中就四壁空空,一貧如洗,矮小的土屋連個窗戶都沒有。迫于生計,在他兩歲時,父母不得不帶著他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首都里斯本謀生。父親雖然幸運地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差事,但一家人的生活仍十分清貧。
雖然只在家鄉(xiāng)生活了兩年,但他對那里的一切仍很留戀,所以學校一放假他就回家鄉(xiāng)看望祖父母。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讓他魂牽夢繞,而12歲那年和叔叔從集市回來的路上看到的那奇妙的一幕,則讓他堅定了一個信念:“好好活著每一天”。
但生活的艱辛并沒有因為這個信念而發(fā)生絲毫改變:17歲時,由于家庭經濟拮據(jù),他在中學只讀了兩年書,便不得不被迫中斷學業(yè)。他走上社會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制鎖作坊當學徒,因笨手笨腳,挨過老板不少臭罵與棍棒。
18歲時,他到一家醫(yī)院打工,就在這段時期,他喜歡上了讀書,每天晚上都泡在附近的一家圖書館里。由于沒人引導,他讀的書很雜,但這卻讓他“沒有頭緒地闖入了文學”,并產生了當作家的念頭。之后,他相繼做過繪圖員、校對員、保險公司職員和翻譯等工作,但不論做什么工作,他都一直堅持利用業(yè)余時間從事創(chuàng)作。1947年,在他25歲時,終于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并憑借這部小說從一名焊工成為一名文學雜志編輯。雖然小說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成了一個“體面人”,但此后30年間,除了偶爾寫一些詩歌、散文外,他一直未再動筆寫作長篇小說,原因是“人人都有書寫表達的欲望,但需看是否有其表達之價值”。
為了尋找“價值”,他毅然加入“葡共”,把主要精力花在與大獨裁者安東尼奧·薩拉扎的斗爭上。為此,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75年,他與其他22名記者一同遭到“清洗”,被迫離開了所供職的報社。
隨后幾年,他靠譯稿維持生活。在解決了生存問題后,又用短短15年時間寫出了一系列堪稱經典的長篇小說,并很快成為著名作家。但在他看來,自己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因為寫作不過“如同做椅子”,既然是做椅子,那就應該“把它做得藝術一些,甚至漂亮一些”。
1998年,在他76歲生日前夕,這位做出了“漂亮椅子”的“匠人”收到了一份來自瑞典的厚禮——他因“想象、同情和反諷所支撐的寓言,持續(xù)不斷地觸動我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以葡語為母語進行寫作的作家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薩拉馬戈(saramago)在葡語中是一種窮人吃的野草,但這個姓氏拆解后的意思卻又與“是位——魔法師”(sera-mago)相近,這不僅暗示著他變幻莫測的寫作風格,還 與他所創(chuàng)造的人生寓言相近——他像魔法師一樣,奇跡般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不要氣餒——因為,即便在烏云下也照樣可以誕生美妙的寓言,而只要“好好活著每一天,你便會有豐盛的收獲”!
勵志故事4:不能忘掉自我
英國素描大師喬治·錢納利,在澳門居住了27年,期間,創(chuàng)作了《火災前的大三芭教堂》、《廣州十三行》等珍貴的素描作品。喬治·錢納利在英國皇家藝術院學習時,曾師從喬希亞·雷諾茲,他在對英國藝術革命的影響上雖不如喬希亞·雷諾茲,卻對推動中國清代繪畫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喬治的足跡遍步澳門、香港、廣州等地,他每到一處,都要創(chuàng)作一些帶有西洋特色的素描或水彩畫,如《中國帆船》、《澳門漁女》等,都具有較高的藝術魅力。
當時,有一個英國商人,叫威廉,威廉自幼喜歡繪畫,尤其擅長模仿喬治·錢納利的素描作品,澳門許多店鋪老板請他題寫招牌,威廉便到處以喬治·錢納利自詡。
那一年,澳門商界召開聯(lián)合會,邀請威廉以佳賓的身份參加。威廉換上燕尾服,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位藝術家,他本以為自己會受到商界人士的尊崇,卻想不到會場上還 有個英國人,被推在佳賓席的首位上。一問之下,原來那人就是喬治·錢納利。由于喬治·錢納利的存在,威廉感覺很失落。
會后,威廉帶著一幅模仿作品去拜訪喬治·錢納利。喬治·錢納利看了畫后,說,你就是那個喜歡模仿我素描的人吧。威廉說,你知道我?喬治點點頭,說,我知道你,但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想,你是以模仿為主的,看到你畫的人只能記住我,誰會記住你呢?你雖然把我的作品模仿的惟妙惟肖,卻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威廉驀然醒悟,說,我懂了,即便我模仿到幾可亂真的地步,但是,繪畫界也只有喬治·錢納利的名字,沒有威廉。說著,威廉以手捂胸,向喬治·錢納利施了一個大禮,說,請收下我吧,我愿做您的弟子。喬治·錢納利微笑著說,你現(xiàn)在缺乏的不是繪畫基礎,而是自己的個性。
之后,威廉在行商之余,跟隨喬治學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創(chuàng)作了一些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其中《十三行同文街一景》,以優(yōu)美的線條,描繪了廣州商行街道的繁華,成為經典之作。
往往,我們會受到一些人的影響,盲目地崇拜,追隨。其實,只有塑造個性,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完美的自我。
勵志故事5:沒有什么不可能
1992年,一位剛拿到律師資格證的湖北大學生在北京進修。他聽說司法部正在舉辦中國首期證券資格律師培訓班,如果能拿到這塊“敲門磚”,意味著成功近在咫尺。
第二天,他找到主管培訓班的處長,得到的回答是:“參加培訓的都是資深律師,每個省只有一兩個名額。你沒有審批手續(xù),不可能參加這期培訓班!”大學生說:“我想交錢旁聽,您可以給我一張旁聽證嗎?”處長表示決不可能。
當天晚上,他找到司法部值班室,打聽到了培訓班的舉辦地址。
第二天早上5點多,他轉乘了三輛公交車,早早出現(xiàn)在培訓樓門口。因為沒有聽課證,值班門衛(wèi)不讓他進去。快8點時,他發(fā)現(xiàn)工作人員在搬培訓資料,就趁門衛(wèi)不注意,連忙趕上去幫忙。
從一樓到六樓,別人跑一趟,他跑三趟,雖然揮汗如雨,但不敢絲毫倦怠。大家以為他是學員,也就沒怎么在意。倒是那位處長一眼認出了他:“你別這么故意感動我好不好?我就是讓你旁聽,即使考過了,你沒有報批手續(xù),也不可能得到資格證要不我讓你去聽課,但即使考試通過了,你也別再來找我!”
三個月的培訓,大學生很刻苦。結果,他得了全班第三名,而前五十名就可以拿到資格證。
拿到成績單后,他硬著頭皮找到那位處長。處長一見到他,不禁苦笑:“你呀!怎么考了第三名呢,叫我?guī)湍悴皇?,不幫你也不?”大學生說:“那你就幫我吧!我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處長終于感動了,他當即向部領導詳細匯報了情況。就這樣,大學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資格證,當時湖北擁有這項資格的律師只有兩名。
十年之后,那個大學生連續(xù)兩屆當選為“湖北省十佳律師”,又當選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該省唯一獲得司法部授予的“部級文明律師事務所”榮譽稱號的湖北得偉律師事務所主任——蔡學恩。
分享緩解壓力的勵志故事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2019分享開會時的勵志故事
下一篇:分享5個經典的正能量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