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還有很長,在這條路走完之前,你可能會哭,你可能想要放棄,但是不管這條路有多曲折你都要堅持把他走下去,千萬不要半途而廢!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成長勵志故事,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冠軍之路確實不好走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冠軍張碧晨,是個年輕漂亮的天津女孩兒,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生活。可是,她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只身前往韓國當練習生。她說,“我去韓國就是很想過練習生的生活,真的真的想吃那份苦?!?/p>
事實上,練習生的苦比張碧晨想得更可怕,不僅高強度的訓練讓她吃不消,疲憊后沒有家人陪伴的寂寞也讓她傷感。但她還是咬牙熬過了那段日子,不僅加入了韓國女子天團,還獲得粉絲的喜愛并得到重要的獎項?;貒?,張碧晨參加《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頂著盲選的壓力、選手的競爭和輿論的紛擾,一步步走向輝煌的頂點,顯然每一步、每一天都沾著苦。相信大多數(shù)喜歡她的觀眾,不僅是被她的歌聲和美貌吸引,更是被她那份離夢想很遙遠卻不放棄的堅持所折服。
成功的滋味人人都想嘗,可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苦,卻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然而,苦是甜的種子,如果沒有植入那些苦,就很難有苦盡甘來的時刻。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沒有苦的洗禮,甜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xiàn)。很多有著音樂夢想、向往娛樂圈的年輕人,都恨不得自己成為張碧晨,可是沒有多少人愿意吃苦,更沒有人愿意像張碧晨那樣“找苦吃”。
勵志故事2:為什么你總是偏離成功的路
有一次,住在田納西曼菲斯的克萊倫斯·桑德到當時新興的快餐店去吃飯,他看到這里生意興隆,人們排著長龍在這里吃飯。頓時,他靈感一動:能不能在雜貨店里也采取這種讓顧客隨意挑選物品自己包裝的形式呢?隨后他就把這個念頭說給他的老板聽,沒想到卻遭到了老板的大聲呵斥:“收回你這個愚蠢的主意吧,怎么能讓顧客自己選擇、自己包裝呢?”
可是桑德不肯放棄,他相信這樣可給顧客一種更輕松、更自在的購物心理。于是桑德辭去公司的工作,自己開了一家小雜貨鋪,并且引進了這種全新的經(jīng)營理念。很快,他的小店就吸引了許多顧客,門庭若市,生意逐漸興隆了起來。后來,他又接二連三地開了多家分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當今風靡全球的超市的先驅(qū)。
一個年薪12萬美元的年輕經(jīng)理講過這樣一個關于他自己的故事:我被任命為發(fā)展部主任的時候,公司只給了我兩個人,公司當時并沒有具體的目標,指導著我去怎么做。我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市場調(diào)查和分析研究后,看準了一項前景相當可觀的項目,但在后來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接踵而至的困難幾次使我萌生了放棄的念頭,這時我突然想起了董事長給我的那封信,他讓我在最困難的時候打開它。我于是就打開了那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話:年輕人,如果你這時已經(jīng)認準了一條路,你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從來沒有一條成功的路是別人為你走出來的。
這位年輕的經(jīng)理說,就是這句話,不僅使我渡過了那個難關,而且讓我一直走到了今天。我們也曾閃現(xiàn)過和桑德一樣的智慧火花,我們也許走過像年輕經(jīng)理一樣艱難的路,不同的是,我們最后悄然熄滅了那朵火花,黯然退出了那一程路,留下了點點滴滴失敗的苦澀。
傳說,上帝在造人的時候,順便也為每一個人造就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后來有許多死去的人找到上帝,說上帝欺騙了他們,因為他們至死也沒有走出一條成功的路。上帝笑著對那些人說,回首看看吧,你的無數(shù)個足跡都在成功的路上,但你又無數(shù)次中途讓它改變了方向。
勵志故事3:聽診器的發(fā)明出自一位孤兒之手
他是一個苦命的孩子,5歲那年,母親得了肺病,因為家境貧寒得不到醫(yī)治,一年后,母親握著他的手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不久,他的父親也患了重病。知道自己要不久于人世,這一天,父親把他叫到跟前,看著他瘦弱的樣子,父親哽咽著幾乎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撫摸著他的頭,對他說:“孩子,我們都不在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會把困難踩在腳下,堅強地走下去……”就在這一天晚上,父親離開了人世,他使勁地搖著父親讓他醒來,可一切都是徒勞……就在那天晚上,幼小的他便在心中種下了誓言,他要成為一名最好的醫(yī)生。
一位親戚收養(yǎng)了他。七歲那年,他終于可以上學了,可不想,因為生活窘迫,那位親戚卻把他交給了農(nóng)場主每天放牛。那一天,他看著別的孩子快樂地上學,可自己卻要在荒野里放牛,就在一個沒人的角落里大哭了一場??伤蝗幌肫鹆烁赣H走時說的話,無論什么時候,一定要把困難踩在腳下。于是,就在那片荒野里,他發(fā)誓,即使自己每天放牛,也不能放棄學醫(yī)的夢想,早晚,他都要走進學校。
這一年他10歲,收養(yǎng)他的親戚也得病去世了,他含著淚離開了農(nóng)場,回到了自己的家,從此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這一天,他找到了村長,托村長賣掉家里的房子,拿到錢的第一天,他立即走了三個小時的路,到學校里找校長,請求上學。好心的校長被他渴望上學的心打動了,收留了他,并把一個庫房留給他,讓他在里面住。從此,他和一幫比他小幾歲的孩子從起步學習并開始了夢想之旅。
為了交夠?qū)W費,每天放學后,他都要跑五英里給一家富人打掃院子,然后再到一家餐館洗盤子……每天回倉庫的時候都是大半夜,回來后又要立即復習功課。長期的奔波讓他瘦弱不堪,他已不知有多少次暈倒在路上,醒來后再堅強地爬起來,他知道,是父親走時告訴他的話一直在激勵著他,讓他渾身充滿了力量……
18歲那年,他終于夢想成真,考上了醫(yī)學院。再后來他醫(yī)術越來越高,被任命為法國南特大學醫(yī)學院的院長,成為法國醫(yī)學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1816年9月的一天,他給一位貴族小姐診病,他懷疑她得了心臟病。此時,最好的診斷方法是貼在她的胸前聽心音,可他面對是一位未婚的貴族小姐,當時的法國風俗根本不允許這種診斷方式……他十分無奈,法國封建的陋習讓他深惡痛絕,可他又改變不了現(xiàn)實,只能草草地給這位貴族小姐開了一些藥。
兩天后,貴族小姐的死訊傳來,他的心頭不禁一顫,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說不上還會有多少人這樣死去。他突然想,能不能發(fā)明一種儀器,不靠近身體也能聽心音呢?他越來越堅定這個想法的正確性,經(jīng)過強烈的思想斗爭后,他決心來搞這項發(fā)明。
從此,他白天堅持行醫(yī)看病,晚上查找資料從零起步搞發(fā)明,可兩年過去了,發(fā)明的進展卻十分緩慢。后來,他傾盡積蓄把它交給了一個科研公司,可不幸的是,他卻被騙得血本無歸。他漸漸窮困,因為常常處于高度疲憊的狀態(tài),造成了幾次誤診,賠償后他已負債累累。生活上窮困,發(fā)明沒有進展,幾次醫(yī)療事故讓他名譽掃地無法再行醫(yī),他已無法繼續(xù)生活在那里,于是決定離開這里,繼續(xù)他的發(fā)明夢。
這一天,他來到盧浮宮廣場,想最后看一眼這個他最喜歡的地方。就在這時,他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一種游戲,一個孩子把耳朵貼在一根長木扶手的一端,另外一個孩子輕輕敲打木扶手的另一端,聽的孩子就能明白另一個孩子敲打木椅的意思。是不是可以借鑒這個方法呢?他靈光一閃,他激動的快要跳起來,如果能制造一個東西把一端放在病人胸前,另一端放在自己的耳朵里的儀器,再找一個傳導性很好的介質(zhì),所有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他回到家里后立即著手做這個儀器……半年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儀器產(chǎn)生了,他將病人胸腔里的聲音聽得一清二楚,甚至是一點點雜音,又經(jīng)過了一年的改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便誕生了。
他叫雷奈克,正是靠著這個發(fā)明,他開啟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新時代。當有人問起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總是說:“任何時候,都要把困難踩在腳下,堅強地走下去。”
勵志故事4:三分之一的投資智慧
在英國泰晤士河支流上的赫耳卡大橋,名字源于一個名叫赫耳卡的青年,為什么以他的名字命名呢?赫耳卡住在河東,他愛上了河西的一個姑娘??捎捎诖蠛拥淖韪簦斩ㄒ凸媚锵鄷?,每次都很費周折。赫耳卡想,如果要是在此能造一座大橋不就方便了嗎?赫耳卡找人預算了一下,造橋費用最少得90萬英鎊。
赫耳卡最先想到電車公司,電車公司是直接受益者,因為橋造成了,電車就不用繞道了。可是費用太大,電車公司拿不出這么一大筆錢。
赫耳卡沒有放棄,他又了解到與修橋和線路有關的還有兩個單位,一個是鐵路公司,當時他們的火車調(diào)車地點與電車行駛的一條隧道相交叉,既阻礙交通又經(jīng)常發(fā)生事故,如果造了橋,電車道就可以改走橋上,那條隧道就可專供火車通行,這對鐵路公司也很有好處。另一個單位就是當?shù)卣缒芙鉀Q這個民眾多次投訴的老大難問題,就等于為百姓辦了一件實事,無疑可大大提高政府的威望。
于是,赫耳卡開始三方游說。他先找到電車公司,對他們說:“如果你們電車公司能投資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資金由我負責解決?!?/p>
電車公司覺得花小錢能解決問題,很劃算,同意了。
接著赫耳卡又到鐵路公司和當?shù)卣?,也用同樣的方法征得了他們的同意?/p>
資金的問題就這樣落實到位了。
隨后在赫耳卡的具體實施下,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大橋就竣工了,皆大歡喜。
赫耳卡的三分之一的智慧啟示我們:
當我們在職場中面對困難時,不要畏懼,無論任務多么艱巨,問題多么復雜,只要把它加以分解,然后各個擊破,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勵志故事5:哪一位首相?在嘲笑中成功!
埃利德·迪呂波是比利時現(xiàn)任首相,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諸多嘲笑。然而,面對嘲笑,迪呂波既沒有竭力反駁,也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從嘲笑中檢討自我,激勵自己,最終用成功回答了別人的嘲笑。
1951年,迪呂波出生于比利時南部一個叫做莫蘭維茨的小鎮(zhèn)。父母都是從意大利移民到這里挖煤的礦工。在姐弟七人中,迪呂波是最小的,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因車禍去世,這給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陰影。入學第一天,迪呂波因為沒有穿上衣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說他是個“怪人”。他一臉沮喪地跑回家,“可家里真的只有這一條褲子,沒有上衣啊?!钡蠀尾ㄏ蚰赣H哭訴道。母親聽完后,微微一笑:“哦,親愛的,這沒什么難過的。沒有穿上衣不要緊,但是沒有學到知識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了。你可以在學習上戰(zhàn)勝那些穿上衣的孩子呀!”迪呂波的眼睛亮了起來,他聽了母親的話,再次回到學校里。很快,迪呂波因為成績優(yōu)異而讓孩子們對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是一個“怪人”了。
比利時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北部的弗拉芒人說的是荷蘭語,南部的瓦隆人說的是法語。迪呂波是以法語為母語,同時精通意大利語和英語,但對荷蘭語不太精通。在一次北部的競選演說中,迪呂波用荷蘭語談到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的“緊迫性”時,將“緊迫”說成了“喝酒”,被荷蘭語媒體抓住了把柄。比利時荷語系最有影響的《最新消息報》諷刺迪呂波說:“他已經(jīng)準備好擔任首相,但他的荷蘭語還沒準備好?!北辈孔畲蟮姆至阎髁x政黨新弗拉芒聯(lián)盟黨主席德韋弗嘲笑他說:“我們家的尼日利亞清潔工,來比利時只有兩年,荷蘭語要比迪呂波說得好?!边@些嘲笑導致迪呂波在北部荷蘭語地區(qū)支持率頗低。因為,人們無法信任一個連荷蘭語都說不好的人能夠領導好比利時整個國家。
面對嘲笑,迪呂波說:“對不起,我的荷蘭語確實說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會說好的!”自此,在每次議會中,迪呂波都會使用荷蘭語,盡管有時候會有語法錯誤,但他的荷蘭語水平越來越高了。近日,荷蘭自由黨對外透露迪呂波在議會中已經(jīng)不需要使用同聲翻譯,而他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也漸漸讓北部的弗拉芒人心生敬佩。
迪呂波就任首相時,比利時的國債占據(jù)了GDP的96%。在歐元區(qū)國家中,僅次于希臘和意大利,經(jīng)濟十分慘淡。法國的《新聞報》首先發(fā)難,取笑他說:“比利時人寧愿相信童話,也不指望迪呂波能夠解決這個國家的棘手難題。”隨后,多家媒體參與進來,輿論旋渦鋪天蓋地地向著迪呂波卷來。而此時的迪呂波沒有向公眾表達自己執(zhí)政的信心,而是選擇了沉默。因為,他決定用事實說話。
在隨后的時間里,迪呂波大力實施改革措施,發(fā)展第三產(chǎn)業(yè)和旅游業(yè),緩解了經(jīng)濟危機。僅2019年一年,比利時的第三產(chǎn)業(yè)迅速發(fā)展,當年的財政附加值達到2587。11億歐元,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68。6%,比上年增長了2個百分點。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比利時的經(jīng)濟危機,但卻使國內(nèi)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一絲復蘇的跡象。就這樣,一句話也沒有說的迪呂波用成功化解了輿論壓力,讓那些嘲笑他的媒體閉了嘴。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別人的嘲笑。面對嘲笑,聲嘶力竭地反駁無用,因嘲笑而意志消沉無用,只有在嘲笑中正視自己,激勵自己,把嘲笑當做動力,用成功回擊嘲笑,這才是最好的答案。譬如,比利時總統(tǒng)迪呂波。
相關文章:
1.關于成長的勵志故事
2.少兒成長勵志故事大全
3.成長勵志故事演講稿
4.名人成長勵志簡短小故事
5.名人成長激勵故事手抄報內(nèi)容集合
6.關于成長勵志手抄報內(nèi)容-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