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折不撓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zhì)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青春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有準備才能走在前面
準備的程度決定著你前進的距離,走在最前面的,總是那些有準備的人。
從《致加西亞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企業(yè)需要的是那種充滿主動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被人推著走的員工。于是,老板們就都認為他的手下缺少積極的精神,同時也缺少一點執(zhí)行力。
但是,即使企業(yè)每天向員工們不斷灌輸執(zhí)行觀念,我們的企業(yè)就一定能夠鍛煉出一支具有羅文精神和高效執(zhí)行能力的團隊嗎?我認為也不盡然。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員工并不缺乏主動精神和工作熱情,他們?nèi)鄙俚氖窃诮邮苋蝿?wù)以后踏踏實實的準備。在某些時候,這種盲目主動和熱情下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有一位勤勞的伐木工人,被指令砍伐100棵樹。接受任務(wù)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墒菨u漸地,他發(fā)覺自己砍伐的數(shù)量在一天天減少。他開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時間還不夠長,于是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其余的時間他都用來伐樹,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但他每天砍伐的數(shù)量反而有減無增,他陷于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這個困惑告訴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頭,若有所悟地說:“你是否每天用這把斧頭伐樹呢?”工人認真地說:“當然了,沒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著問道:“那你有沒有磨利這把斧頭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奮工作,伐樹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干別的。”
聽到這里,主管說:“這就是你伐樹數(shù)量每天遞減的原因。雖然工作熱情很高,但你連工作必需的工具都沒有準備好,又怎么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像這個伐樹工人一樣,總是忘了應(yīng)該采取必要的準備使工作更簡單、更快捷。你又怎么能指望他們高效高質(zhì)地執(zhí)行好任務(wù)呢!要知道,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不磨刀就等于沒有刀!
在企業(yè)中,總是有50%的指令被變通執(zhí)行或打了折扣執(zhí)行;30%的指令有始無終,最后不了了之;15%的指令根本沒有執(zhí)行,也就是說,實際上只有5%的指令真正發(fā)揮了作用。
勵志故事2:無意的助人卻帶來成功
做人的互助原理,按照古人所說,即“投之以木瓜,報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偶然的事情將會決定你的未來命運,但前提是你必須助人和受助。下面這個故事,已經(jīng)成為這方面的經(jīng)典。
柏年在美國的律師事務(wù)所剛開業(yè)時,連一臺復(fù)印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進美國的豐田沃土時,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lǐng)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開一輛掉了漆的宏達車,在小鎮(zhèn)間奔波,兢兢業(yè)業(yè)地做職業(yè)律師。終于媳婦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四條,擴大了辦公室,又雇用了專職秘書、辦案人員,氣派地開起了“奔馳”,處處受到禮遇。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他一念之差將資產(chǎn)投資股票,卻幾乎盡虧。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職業(yè)移民名額消減,頓時門庭冷落。他想不到從輝煌到倒閉幾乎只在一夜之間。
這時,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愿意將公司30%的股權(quán)轉(zhuǎn)讓給他,并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門去,總裁是個40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斑€記得我嗎?”總裁問。
他搖了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一張皺巴巴的5塊錢匯票,上面夾的名片印著柏年律師的地址、電話。他實在想不起還有這樣一樁事情。
“10年前,”總裁開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jīng)快關(guān)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又沒有多余的現(xiàn)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是你從身后遞了5美元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張名片?!?/p>
他也漸漸回憶起來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后來呢?”
“后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發(fā)明了兩個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匯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我單槍匹馬來到美國闖天下,經(jīng)歷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塊錢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tài)度,所以,我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匯票。”
這個故事似乎有點離奇,但是世上所有的離奇都帶有偶然性,只要這種偶然性再次發(fā)生,就會成為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機。試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么可能會受到總裁那么大的恩惠呢?盡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種無意的助人行為,帶來的是受助后的成功。
勵志故事3:生命期待目標
目標心態(tài),生命期待目標,是積極心態(tài)的主要標志。心態(tài)積極,必定是因為有目標,而目標,又使心態(tài)更加積極。
“二戰(zhàn)”期間,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活下來的人不到5%。據(jù)身臨其境的猶太裔心理學家弗蘭克觀察研究,幸存者幾乎毫無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積極意義的人。他們頑強地活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心里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做的事還沒有做完”,“活著與愛著的人重逢”。
弗蘭克的一個牢友在那個與死神相伴的環(huán)境里,曾絕望地對他說:“我對人生沒有什么期待了。”“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蘭克說,“而是生命期待著你!什么是生命?它對每個人來說,是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生命的貢獻?!?/p>
他通過不斷地鼓勵和分析生命的意義、目的,終使那位牢友扭轉(zhuǎn)了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渴望。沒有脫離遠大人生目標的積極心態(tài),也沒有消極心態(tài)產(chǎn)生的遠大人生目標。目標反映了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了目標。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目標受利益趨動。此處所說的利益是廣義的,并非僅僅指“功、名、利、祿”,還有健康、尊嚴等等。利益誘發(fā)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確定目的。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求、需要、事業(yè)、計劃、志向、夢想、愿望、選擇、打算、目的、企圖、追求、任務(wù)、工作、責任、滿足等等想法。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叫做“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人都應(yīng)該有目標。只不過目標的層次不同、規(guī)模不同、時間不同、性質(zhì)不同、內(nèi)容不同罷了。短的、小的目標,我們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標,我們常叫任務(wù)、計劃;遠的、大的目標,就是事業(yè)了。
大到“為真理作證”,救黎民于水火;小到僅為了頓飯,為了再來一杯。都是目標。除非死了,活著本身就是一個目標。正像人們常說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夢想”,有夢想的地方當然就有目標。抽象一點說,目標就是事物在時空中的某種方向性或趨勢性。通俗一點說,目標就是你欲望的具體化,你的欲求。
說白了,目標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一個誤解,認為目標就是崇高的理想,只有大人物、科學家才配有“目標”。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目標,每一件事都可以設(shè)定目標,也應(yīng)該有目標。
美國有個叫約翰·歌德的人,20歲以前幾乎一無是處,25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美國成功學院的一個關(guān)于精神、信念和目標的講座。聽完講座后,他的內(nèi)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從那時起,便按照學到的方法,為自己設(shè)定了123個目標。這些目標中,最大的是成為億萬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瑣事。30年過去了,他的123個目標實現(xiàn)了105個,其中包括成為億萬富翁。
勵志故事4:成功其實很簡單
日本科學家古在田直早就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皿邊沿生了一堆奇特的霉菌,在其周圍的葡萄球菌不能生長,而且離它較遠的葡萄球菌也被它溶解。但在當時,他認為這是被污染的霉菌迅速繁衍,消耗了培養(yǎng)皿的養(yǎng)分所致,因此,未加仔細檢驗,就放棄了研究。
后來,另一個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奇特的霉菌,但他想:是不是有一種能溶解和殺死葡萄菌的新物質(zhì)在起作用,這種新物質(zhì)與這堆奇特的霉菌是否有關(guān)?“實驗證明,確有這種新物質(zhì),它就是青霉素。后來,大量制造的青霉素藥物挽救了千千萬萬的生命。這位科學家因此榮獲了1945年諾貝爾醫(yī)學獎。他就是英國的弗萊明。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政府中就有人在慶功宴上大放厥詞,聲稱:當時如果讓他出海,他也能夠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哥倫布聽后并沒有生氣,而是隨手從桌上抓起一個雞蛋,讓那人把它豎起來。
看著雞蛋,此人手足無措,嘟嘟噥噥地說:“蛋是橢圓的,怎么能豎得起來呢?”哥倫布微微一笑,自信地說:“把它豎起來,其實和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一樣簡單?!闭f完,哥倫布把雞蛋一端敲碎,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匕阉Q在了桌面上。人群中響起了一陣持久而熱烈的掌聲。
有個男孩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有故障的腳踏車,男孩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然而,在車主將腳踏車領(lǐng)回去的第二天,男孩就被車主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去了。
成功與失敗,其實就這么簡單,僅僅就差這么一小步。然而這一小步卻是很多人一輩子也無法逾越的鴻溝,因為他們不想嘗試,害怕嘗試--既然以前沒有人做到,我又怎么能做到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勸你及時打消,否則,你會永遠被成功拒之門外。
勵志故事5:快樂之鑰在你手中
一天,一個叫約翰遜的學者來拜訪朋友,他們在朋友家下面的一個小公園里散步。當他們坐在一個長凳上聊天時,一位清潔工掃著垃圾過來了,他把這個朋友腳下的一塊香蕉皮掃掉了。朋友看了,很有禮貌地對那清潔工說了聲“謝謝”,但那清潔工卻冷口冷面,不發(fā)一言。當那個清潔工走了以后,約翰遜說:“這家伙態(tài)度真差,是不是?”朋友說:“他對每個人都這樣?!奔s翰遜問:“那你為什么還對他這么客氣呢?”朋友回答說:“為什么我要讓他來影響我的行為、破壞我的心情呢?快樂的鑰匙是掌握在我自己手中的啊!”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nèi)斡蛇@些人和事來決定我們的情緒,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中把心中那把“快樂的鑰匙”交給別人掌管了!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yīng)該自己掌握快樂的鑰匙,不僅不用奢求別人使自己快樂,而且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一位中年婦女抱怨道:“我的先生經(jīng)常忙著工作不顧家,我過得很不快樂。”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母親說:“我的兒子太頑皮了,叫我很生氣!”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兒子手中;一位職員說:“我的老板不賞識我,我越干越?jīng)]信心了?!边@把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她把鑰匙隨便給了媳婦;一位老師從教室里走出來說:“現(xiàn)在的學生實在是太難調(diào)教了,真把我氣炸了!”這位老師的快樂之鑰又掌握在學生那里了……
這些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他們都做了相同的決定--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
當我們的情緒因為別人而低落,心情因為別人而變壞時,我們經(jīng)常會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既然無法改變現(xiàn)狀,就只會抱怨或者是憤怒。我們把原因怪罪于別人,并且想證明這么一點:“我的心情很不好,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此事承擔責任!”此時我們就把這一項重大的責任托付給周圍的人--要求他們使自己快樂。我們似乎總是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心情,只能可憐地任人擺布。其實,這樣的人也會使別人不愿意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初中常用的勵志故事精選
上一篇:關(guān)于青春勵志故事5篇
下一篇:給初中生的勵志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