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2019超級勵志的激勵人心的文章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在人生的舞臺上,沒有你想不想表演,只有你表演的好與不好。在逆境中不要灰心,在順境不忘感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2019晨讀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又窮又閑,再年輕有什么用

  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特別容易迷茫,因為想法很多,世界卻太小。

  去年我參加一個產品發(fā)布會,在武漢最有格調的書店里。有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是書店的宣傳策劃,住在我家旁邊?;顒咏Y束后我們一起步行回家。她說這家書店格調高,名氣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

  我愣了一下。因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靠家里補貼嗎?”我問?!安?,我還有一份兼職?!彼檬肿チ艘幌露贪l(fā),很酷。

  她工作的書店離我家很近,我們經常碰面。有一天她約我去她兼職的地方。是一個位于黃金地段的小咖啡館,人流量很大,生意很好,她像機器人一樣不停地做產品。打烊后,我們一起回家,她累得不想說話。我忍不住問:“你不喜歡這份工作吧?”

  “但能賺錢,這很重要!我24了,不能再找家里要錢。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要等賺了錢再說?!?/p>

  她是我看到二十幾歲的人當中,特別有目標、特別不迷茫的人。但她的目標卻一點兒也不遠大,就是簡簡單單的“顧好自己”。

  二十幾歲,你顧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怎樣顧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賺錢養(yǎng)活自己,如果再能養(yǎng)個寵物、養(yǎng)個夢想就更完美了。

  創(chuàng)業(yè)者Sandy也跟我講過她年輕時的故事。

  那時候她剛畢業(yè),學醫(yī)科的,進了高校醫(yī)院。高校醫(yī)院,聽上去很美,其實很窮并且很閑?!坝指F又閑的時候,人真難過啊。上班,覺得這份工作是養(yǎng)老的,二十幾歲就離退休不遠了;下班,只能回家睡覺,因為出門就要花錢。”

  Sandy最迷茫的時候,總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個蔡瀾的訪談,蔡瀾說他人生的轉折,是從學會花錢開始。

  之前總覺得人生沒意義,賺錢也沒意義。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廳,感覺特別幸福,高興了好幾天,才意識到,賺錢的意義在于花錢。

  主持人問,那年輕人沒錢怎么辦?“去賺。打一份工不夠,就打5份工。”

  以前,Sandy總安慰自己,錢與快樂無關,如果你有錢的時候可以快樂,沒錢的時候一樣也可以。但那一天,她忽然想到,也許錢與快樂的確無關,但努力去賺錢這個過程,與快樂一定有關。

  她開始憑著專業(yè)背景,學習美容技術,下班后上門為顧客做護膚。美容事業(yè)一天天做大,她的銀行戶頭里有了存款,每年也知道買一塊金子取悅自己、順便保值。27歲,她開了第一家美容院。

  30歲,Sandy已經有兩家美容院,并且投資了一家書店。開書店,是她在讀書的時候就想做的事。“24歲的時候,我不知道怎么通過自己的興趣賺錢,只能迎合市場;30歲,我終于可以對市場說不了。就算這家書店不賺錢,我也養(yǎng)得起?!盨andy說。

  我們總以為年輕的時候,有更多的可能,其實是賺錢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

  年輕時,擺在你面前的那些可能性,都是假的。因為年輕,你還有時間,失敗得起;因為年輕,家人還愿意掏腰包為你的夢想買單;因為年輕,穿便宜一點、過寒酸一點也沒關系。僅此而已。

  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選擇自律,從力所能及的技能開始,努力去賺錢,而是由著性子揮霍青春,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情才開始努力,很快就會被現(xiàn)實打得鼻青臉腫。從眼高手低、有夢想沒行動的年輕人,變成迷茫、抱怨命運,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倒霉的憤青。

  不要覺得賺錢很庸俗,而你的夢想很偉大。一個人的能力,是在賺錢中提高的,而不只是在興趣里提高的。

  我有兩個喜歡花藝的朋友,一個開了花店,一個在家玩花藝。兩年過去,開花店的已經成了花藝大師,作品結集出版,我遇到任何不認識的花草,微信敲她一下,她立刻告訴我名字。而玩興趣的,還是當年的樣子,甚至連當年都不如——因為她對這件事,已經沒有當初那么喜歡了。

  千萬不要高估喜歡的力量,無論對人、對物、對事,只有這種喜歡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才可以不斷堅持、不斷深入,把簡單的興趣變成夢想,甚至是信仰。

  二十幾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費在迷茫、糾結與尋找喜歡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是因為你嘗試得不夠多;

  你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努力過。只有經歷了努力與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與愛。

  人生,不是躺在家里就能想明白,聽人生導師講成功學也沒用。以賺錢為目的,去努力,你就會知道人生是什么,自己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別在該賺錢的時候談情懷。三十歲之后的人生可能性,取決于你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有沒有努力賺錢。努力賺錢,不僅僅是為了錢,而是你所有的成長,只在努力賺錢這個動力支持下,才來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

  勵志文章2:我沒有多聰明,唯有一點勇

  1.

  我想起自己求學和剛畢業(yè)找工作時的那段經歷,只能用一個“勇”字來形容。

  那時為了練好口語,我不得不鼓起勇氣去參加各種英語沙龍,還千方百計和老外們搭訕,跟他們用英語聊天。慢慢地,我蹩腳的英語口語竟然變得流利起來。

  我找工作的經歷更好笑。有人跟我說,廣州那邊有一座寫字樓,里面全是外國人設在本地的辦事處。于是,我就跑到那座寫字樓去,一家一家地敲門,問他們要不要請人。

  當我敲到第十家的時候,剛好碰到他們的老板在,于是叫我進去面談。十五分鐘后,我得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英語翻譯工作,薪水還不錯。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還是覺得慶幸,自己可以在年輕的時候,那么地有膽識和勇氣。這份工作的意義是非凡的,它讓我的英語學有所用,讓我接觸到了許多供應商,也為我的外貿生涯打開了一條康莊大道。

  我一直很喜歡香港歌手楊千嬅一首叫做《勇》的歌。正如它的歌詞所唱:“我也不是大無畏,我也不是不怕死,但在浪漫熱吻之前,如何險要懸崖絕嶺,為你亦當是平地?!?/p>

  人的一生,所懼何其多。正因為如此,勇氣之重要,很多時候往往成了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關鍵。

  2.

  剛進入銷售行業(yè)的頭兩年,也是我職業(yè)生涯最魯莽也最有勇氣的兩年。

  有一次部門例會上,上司讓我們多去出差見客戶。我頭腦一熱,馬上申請了去香港出差。跟客戶約好時間后,第二天一早就匆忙上路了。

  那是我第一次去香港,也是第一次出遠門,沒有人作伴,就這樣單槍匹馬地來到了那個陌生的國際大都市。我有一絲慌張,但轉瞬一想,覺得也沒什么大不了,于是向路人打聽著來到地鐵口,進入了迷宮般的香港地鐵。出來地鐵一路走一路問,穿街過巷,從灣仔到中環(huán),再從旺角到葵涌,一天我就見了四個客戶。

  可是,從客戶公司出來后,我心里充滿了挫敗感,因為此行基本是一無所獲。雖然香港客戶在告別時稱贊我年紀輕輕就有勇氣來跟他們談生意,可是我想,光是勇敢有什么用?有勇無謀,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回到公司,我惴惴不安,深恐上司責罵。沒想到,上司不但沒有批評我,還當著所有同事表揚了我,贊我勇敢。我才知道,原來在我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同事敢單獨去那么遠見那么多客戶。我還是開了先河,實在是勇氣可嘉。

  那次,上司對我們說:“年輕的時候,有時你并不需要太聰明,只要有勇氣,就能開山劈石,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說來也神奇,從香港出差回來后,我整個人都變得無比幸運起來,很快就拿下了一個小客戶,然后又一個客戶,到了第四個月,我又拿下了一個大客戶,我的職場生涯簡直像開了掛一般。也許真如上司所說,當一個人內心充滿勇氣時,便會無所畏懼,連困難也會為你讓路。

  3.

  我高中的同桌玲是個外表平凡的女孩,左腿不是很靈活,走路一拐一拐的,學習成績也很一般。為此,她很自卑,從來不敢高聲說話,連走路也是低著頭。

  有一次課間的時候,我聽到她在小聲地哼歌,簡直如同黃鶯出谷一般婉轉清亮。我說:“玲,你唱歌這么好聽,如果去比賽,肯定轟動全校?!?/p>

  玲羞澀地笑著說:“我長得這么丑,上臺肯定會嚇死別人?!?/p>

  很快,元旦就到了,學校要搞晚會,我們班報了一個大合唱的節(jié)目,要選一個同學出來領唱,班主任就讓同學們毛遂自薦。有好幾個同學都試唱了,可都不盡人意。我看看玲,她的眼神晶亮晶亮的,手藏在書桌肚里,拳頭緊握,一副有所期待但又很害怕的模樣。我知道,她真的很想嘗試,卻不夠有勇氣。

  我決定幫她一把。我趁她不注意,出其不意地把她的手從桌子底下拉來,高高地舉了起來。玲嚇了一大跳,掙扎著想把手放下,可是老師已經看到了她,并讓她起來唱一小段。

  玲只好唱了起來。剛開始時,她還有點害怕,連聲音都在發(fā)抖??墒浅甑谝痪浜?,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驚呆了。

  那一次的元旦晚會,玲用她的嗓音征服了全校師生,老師更是安排她做了我們的文娛委員,讓她來教我們唱歌。

  鼓起了勇氣、放開了歌喉的玲慢慢就變得開朗活潑起來,走路雖然還是一拐一拐的,但已經不再低頭。她面帶微笑的模樣真的很美,同學們都親切地叫她“黃鶯”,仿佛早已忘了她不靈活的左腿與平凡無奇的相貌。

  誰天生就有一身“豹子膽”呢?很多人,在那些自卑而內斂的時光里早已經修煉了一身的本領,可就是因為缺乏勇氣和自信,讓自己的才華成了深巷子里的好酒,錯過了很多機會,浪費了許多時光。

  如果能勇敢一點,可能一切都會不同。

  4.

  王健林不久前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大?!?/p>

  深以為然。當別人還在畏首畏尾怕這怕那時,膽子大的人已經勇敢地邁出了步伐,吃起了螃蟹。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得再多也不如動手開始做。有時候,看似很難的事,一旦我們鼓起了勇氣,開始動手做,一切困難便會迎刃而解。

  不夠聰明無所謂,只要有勇氣去嘗試;失敗也沒有關系,只要有勇氣不斷嘗試。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缺少智慧,那也沒關系,只要有勇氣去嘗試,我們就還有成功的可能。

  勵志文章3:一個人的價值,才是最好的人脈

  1.

  有一次看一個情感節(jié)目,來了一對情侶鬧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女生受不了男朋友所謂的“人脈”管理。

  男生是個社交狂,不管什么場合,他都喜歡干一件事:交換手機號碼。他總是說,“我手機里有好多大人物的電話,有什么事,一個電話就能搞定?!?/p>

  去商場購物,他一件東西沒買,卻要來了店面經理的電話,然后稱兄道弟地說自己也有服裝生意,以后可以合作;去飯店吃飯,飯吃到一半就去找老板聊天,說自己有朋友新開了一家牛肉丸火鍋,火得不行,有機會介紹他們認識,又把電話記了下來;陪女朋友報英語班,也去跟人家老師套近乎,明明不是老鄉(xiāng),他卻說自己也在那個城市生活過,然后他的通訊錄里又多了一條人脈。

  總之,小伙子用盡全力在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但結果呢?他打電話給商場,讓人便宜100塊;給飯店,讓人把包廂費省了;給英語老師,讓人送幾節(jié)課……最后的結果是,接連被拒。

  小伙子想不通:“為什么我這么真心地和人交往,別人卻總是不走心呢?”

  2.

  仔細想想,他做的不是“人脈管理”,而是“人脈透支”。

  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是一種價值交換的關系?;蛟S有些朋友反對:“世上也有單純的友誼!”

  沒錯,我們相信真善美,也相信有最最單純的情感,也并不是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以“交換”為基礎。但絕大多數(shù)情況,確實是以“交換”的方式來達成人際間的各種協(xié)議,這是最高效也是最容易讓雙方接受的。

  小伙子的“人脈管理”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沒有給別人提供價值,便草率地向別人索取。既然交換的基礎都不存在,別人又怎會輕易地接受和相信你呢?

  這些年,“斷舍離”被瘋狂追捧,面對復雜的世界,我們嘗試著用一種極簡的方式來過生活。從清理我們的書桌、衣柜、房間開始,將一件件無用的東西逐漸拋棄,就像剝洋蔥似地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減法,才會發(fā)現(xiàn)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而同樣,我們的人脈、朋友圈,其實也需要“斷舍離”。

  斷舍離,不是讓我們停止交際、封閉自己,而是要讓自己的“朋友圈”轉型升級。換句話說,面對每一份需要“交換”的人際關系,都要問自己一句:“我能給別人帶來什么?”

  3.

  帕瓦羅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演唱家,而在最初,他并非一心專注于音樂。

  青年時期,在落選音樂學院之后,他進入了一所師范院校。畢業(yè)后,他卻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困惑:“三種選擇,一是做教師,生活穩(wěn)定;二是再考音樂學院,堅持自己的夢想;三是邊工作邊學音樂,等待機會?!?/p>

  他把困惑告訴了父親,父親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孩子,你現(xiàn)在的選擇就像是面前的兩把椅子,如果你想同時坐上兩把椅子,結果只會掉在兩把椅子的空當里。”

  帕瓦羅蒂恍然大悟,音樂和教師就是那兩把椅子,如果都想擁有,那么極有可能一無所有。不如專注于一把椅子,坐好它,坐穿它。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帕瓦羅蒂在歌唱道路上一往無前。

  帕瓦羅蒂對未來的選擇,其實也是一種斷舍離。

  什么是我們想要的,這或許是我們對未來最困惑的。如果一時還無法得出結論,就試著用排除法,把我們不想要的、沒有價值的東西一層層剝下來,剩下的就是我們的本心。

  要做減法,就是減去不相干的,留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無需擔心,因為減法而出現(xiàn)朋友的疏離。一個回歸本真、彰顯個人特質的人自然能夠吸引人們的聚集,就像建筑師凡德羅所說:“少即是多”。

  勵志文章4:夠得著的幸福才是你的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錯覺,總覺得那些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總覺得那些夠不著的東西才是最想要的。

  被這樣一種錯覺左右著,我們總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尋找。

  仰望那些看似離我們很近,但實際上卻并非唾手可得東西。尋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如鏡中花,水中月。

  仰望那些夠不著的東西,實際上是一種煎熬。

  倘若你想要的東西,就是那個高高地掛在樹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了腳尖,即便你搬來了梯子,即便你找來了長長的竹竿,仍然夠不著那枚掛在樹梢上的果子,你會做何打算?

  選擇放棄還是選擇繼續(xù)?

  生活在紅塵中的人,都會遇到那枚高高地掛在樹梢的果子,聰明的智者會繞樹三圈,夠得著就摘下來,夠不著就想想辦法,實在夠不著就選擇離去。

  那些貪婪的笨蛋會在樹下左三圈右三圈,夠又夠不著,走又不舍得走,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最終倒在樹下傷心欲絕。

  人生就像一場長途旅行,在這場旅行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人事,會遇到美麗的風景,會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想要的東西,譬如鮮花美酒和掌聲,譬如沮喪抑郁和絕望。

  貪心的人總想把所有的東西都據(jù)為己有,從不會想到,東西太多自己是否能拿得動。豁達的人總是選擇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簡單快樂才是好滋味。

  也許你會說了,這人不求上進,不思進取,阿Q自娛,沒救了。

  其實不然,與其觸摸那些夠不著的幸福,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精神分裂,還不如守住和珍惜手里已有的幸福,觸摸那些看得見夠得著實實在在的幸福,抬頭能看見藍天,低頭能聞到花香,親人安好,朋友快樂,身體健康,不都是夠得著的幸福嗎?

  行走紅塵,別被欲望左右迷失了方向,別被物質打敗做了生活的奴隸,給心靈騰出一方空間,讓那些夠得著的幸福安全抵達,攥在自己手里的,才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勵志文章5:我感覺自己沒有理想,怎么辦?

  “很羨慕那些人生有理想的人,我感覺自己沒有理想,怎么辦?”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喜歡問這樣的問題,這讓我覺得很別扭,感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理想成為了人生的標配。

  而且這個理想似乎粗暴地和職業(yè)、夢想、成功、成就、財富掛鉤起來

  感覺不拿著大理想,你的人生都變得輕薄起來

  所以,今天我想講一個人和理想的故事

  而這個人的名字叫:陶淵明。對,就是那個“桃花源記”的五柳先生

  他是世界上很多人的理想。那他的理想呢?

  -1-你愛山水閑情,他愛一書一世界

  陶淵明,生于東晉時代。

  他有一個做過太守的祖父,到父親一代卻家道中落,家里只留有少許田地。

  正因如此,陶淵明小時候,也曾富足過;后來雖家境日漸貧薄,他卻從未改變他自幼嗜書的習慣。

  淵明讀書,既走心又重形式。

  走心,因為他不為鐘鼓饌玉而讀。一旦啟卷,便不忍釋卷,靈魂脫離肉身,自顧自地找書中高尚的人對酒當歌去了。

  重形式,因為他不愛正襟危坐地讀,要有高山流水當背景,群鳥啁啾做伴奏,低頭時白紙黑字,抬頭時白云藍天。

  “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

  明明是個窮小子,卻自得其樂得很。

  不過隨著家境的不斷衰落,讀書漸漸也成了一種奢侈。

  沒有仆人,陶淵明只得把大部分時間勻去干家里的農活。

  然而,真正愛書的人,是把書當愛人的。書不離身,農忙之余,亦要和書幽會。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恨貧的時候。本是文人纖細手,為何躬身干重活?這時候,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自食其力的高士和貧窮的儒生——

  相比于莊周筆下的漢陰老人,因不忍破壞自然而放棄機械,堅持抱甕汲水,勞力勞心;他自己走到谷底汲水灌園,又有什么可叫苦?

  相比于西漢大夫朱買辰,一邊挑擔,一遍誦讀經書;而他背著柴火走在路上,又有什么可動怒呢?

  陶淵明讀書很純粹。

  富裕的時候,讀書是他的樂事;貧窮的時候,讀書也是他的樂事。

  他讀書從來不是為了什么大的理想。

  相比于現(xiàn)代很多人賦予讀書——改變命運、追求理想的功能,陶淵明愛讀書,就如愛一朵花一般。

  只是喜歡,沒有那么復雜。

  既然貧與富,能讓自己快樂的事都一樣,那貧與富的生活,或許只是增加了磨礪。

  但之于快樂,又有什么巨大的區(qū)別呢?這或許就是陶淵明淡然的原因罷。

  陶淵明的理想,只是讀一本自己心愛的書。在大宅里是如此,在陋室里亦是如此;在山水閑情中是如此,在辛苦勞作之余亦如此。

  但我們羨慕的卻更多的是山水閑情,而不是一書一世界的悠然。

  陶淵明的理想生活,我們真的愛嗎?

  -2-我們每個人的需要都一樣嗎?

  就這樣,陶淵明過著閑云野鶴、亦耕亦讀的純粹生活,直到他二十九歲那年。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p>

  為了養(yǎng)家糊口,陶淵明靠著叔叔的關系走了后門,當起了彭澤縣的小縣令。

  年少時,陶淵明醉心于書中的世界,更是筆耕不綴,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的,都是他以為的人生理想:“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血液里流著的曾祖父陶侃率兵征討、怒戰(zhàn)敵軍的熱血,也讓陶淵明覺得,自己應當擁有這樣的理想。

  然而長大后,當著本無實權的小縣令,領著只夠維生的清水工資,陶淵明很困惑。

  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真的是自己的理想嗎?

  他想,也許是官職太小無法施展抱負,所以只言生計,不言理想;或許理想他還是有的,只是時機不對罷。

  那就先管生計吧,當個小官至少能養(yǎng)活自己。

  只是沒過幾日,排他的靈魂很快就讓他忍不了這種俗吏的生活,連生計也不顧,就悻悻然辭官回了家。

  “遂盡介然分,終死歸田里”。

  辭官后,他又三次拒官,以為自己會這樣躬耕自然至終老;沒想到五年后,他竟應了召,出了仕,進了幕府。

  這一次可是接近權力中心了,理想應該不會動搖吧!

  可是,再次踏上仕途,陶淵明的內心,更加矛盾。

  將近兩載的官府生活,他只記得那爾虞我詐的一幕幕,而所謂的理想與抱負,從來都只是在白紙黑字上寫著,而未在現(xiàn)實的圖景中有半點的投射。

  當他有了探親的假,得以歸家之時,他望著眼前的流水,夾岸的森林,他舒了一口長長的、憋了兩年的氣,他整個人都輕快了起來。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如果理想無法實現(xiàn)。

  一個人是落寞的。

  但陶淵明卻是解脫。

  很多評論家,說他是因為不愿和官場同流合污,而隱居山林。但這痛快的離去,卻分明如他自己所說,不是隱,而是歸。

  是回到自己,是做回自己。

  主流的聲音,是文人經緯天地的理想。陶淵明曾經也認為自己是,也應該是。

  但一個歸字出賣了他,一個離去時快樂的自己出賣他。

  正如今天的時代,所有人說生活要有理想,要奮斗,要創(chuàng)業(yè),要夢想。但我們真的需要嗎?我們每個人需要的真的都一樣嗎?

  那,沒有大理想的陶淵明,還是我們的理想嗎?

  -3-生活的理想,就是過著理想的生活

  辭官后的陶淵明,開始了自己理想的隱居生活。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年少時亦耕亦讀的生活,又回來了。

  日子就這樣清淡如水地過。有酒喝,有書看,倒也悠哉:“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隱居的日子,貧苦了些,但身心皆愉悅快樂。然而歸隱第四年的一場火災,毀掉了一切平靜。

  陶淵明居住的園田居被燒毀,本就貧困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別說飲酒了,遇到蝗災盛行、田野糧食顆粒無收的時候,甚至還曾向親故乞食。

  因為隱居,陶淵明亦成了當時的網(wǎng)紅。歸隱越久,別人自是越覺得你骨骼清奇。

  呼喚陶淵明回歸官場的橄欖枝也拋來了,來拜訪的文人雅士也多了,甚至有人帶來米肉贈予。

  于此種.種,陶淵明卻不再反復無常了,不再糾結于關于理想的困惑。他回絕了官位之請,亦不接受除了他認定的朋友之外的他人的接濟。

  大火之后,他只用一句話勉勵自己: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大概意思就是:生命本身就要遭遇種.種的順逆窮通,我們無法左右它;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我們看待種.種事情發(fā)生之后的心境。

  公元427年,深秋九月。天氣很冷,夜晚很長。草也黃了,葉也枯了,灌進屋里的風,惹得剛溫好的酒很快就又涼了。

  隱居多年的陶淵明,坐在陋室里,寫下了此生絕筆《自祭文》。

  他一身的病痛,卻不禱祀求神以延年益壽;他覺得單憑一個“貧”字便可概括一生,卻也樂在其中?!坝嘟袼够?,可以無恨”。

  不起高墳,不栽墓樹,不求后人憑吊瞻仰,只求在日月運行中,平靜地被人遺忘。

  三個月后,陶淵明去世了。

  簡樸的喪事,正如他期望的那般;

  不如他期望的是,他沒能被人遺忘。

  在我看來,更有趣的是,這個沒有理想的男人卻成為了很多人的理想

  或許對他來說,生活的理想就是過著理想的生活

  一株花 一壺酒,一畝田 一本書。再小的美好都是屬于自己的世界

  有些人,住再大的房子內心都是空空蕩蕩

  而有些人,住在狹小的出租房里,但只要有一扇窗,就會看到一整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精選圖文

22138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