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堅持才是王道,每一個你羨慕的收獲,都是別人努力用心拼來的,你可以抱怨,也可以無視,但記住,不努力,連認輸?shù)馁Y格都沒有!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有關(guān)正能量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年輕人,別老想著突破自我
有個小朋友給我發(fā)消息,Ta先問我人際關(guān)系到底重不重要,然后又問:木頭姐,智商和情商不高的人,到底能不能突破自己?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fā)的話,標準答案是這樣的:
人際關(guān)系能處理好當然好,暫時處理不好也不要過多煩惱;
智商和情商很差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是中等水平。突破自己是什么意思?是要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嗎,從內(nèi)向變得外向,從善談變得沉穩(wěn),這樣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建議,還是不要突破自己了。你現(xiàn)在就挺好的。
說實話,我認為大部分人都很難突破自我,超越自己。
而那些什么“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己”基本上都是在打雞血,給你一對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人的例子,給你說他們就是超越了自我才成功的;
你跟著喊幾句口號,熱血沸騰,激動幾天之后又故態(tài)復萌,該偷懶偷懶,該拖延拖延,該內(nèi)向內(nèi)向,該浮躁浮躁,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你對現(xiàn)在的自己不夠滿意,你要做的不是改變或突破自己,而是要嘗試著找一些方法,做一些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成為那個所謂最好的自己。
等你變成了你自己喜歡的樣子了,你想的就不是如何突破自己了,你會發(fā)現(xiàn)你很喜歡你自己,從個性到性格,從為人處世到言談舉止,你變得有自信,變得更開闊。
你發(fā)現(xiàn)自己挺好的,根本不需要突破。
從前讀過太多勵志偶像的故事了,說他們克服了性格上的弱點,戰(zhàn)勝了天生的軟肋,成就了一番偉業(yè),名垂青史。
比如說有個人口吃,他就拼命地練習演講技巧,然后成了一個非常卓越的演講大師。這種故事看的時候激動人心,讀的時候令人向往:哇,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戰(zhàn)勝自己,完全成為另外一個人,成就一番偉業(yè)!
講真,我們大部分人很難實現(xiàn)這種質(zhì)的飛躍,這種恒心、毅力和堅持,不是常人所能及;而且質(zhì)的飛躍看似一瞬,實則是特別漫長的過程,充滿了跌宕起伏,更有很多晦澀曲折,灰心喪氣,恨不得分分鐘舉手投降都是有的。
譬如《國王的演講》里的國王喬治六世,他本來沒打算要當國王的,是因為哥哥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他被推到了國王的座位上。
作為一國之君要公開演講,而且他兒時因為口吃備受父親輕視,這一切都逼著口吃的他去改變——外力的作用實際上大于他內(nèi)心的動力,迫不得已而為之。
十幾歲的時候,我特別渴望能夠變成一個伶俐聰慧性格溫順廣受歡迎的女孩,有幾個孩子不希望自己這樣呢?
但我有內(nèi)斂、靦腆的一面,見了生人不好意思說話,不熟的人也不好意思,陌生環(huán)境里我會尷尬得六神無主,沒有存在感,又裝作誰都不care的樣子。
所以,多么希望能夠突破自己個性中這種令人厭惡的部分啊,希望自己能夠左右逢源,長袖善舞。
可是這種改變非常痛苦,你要強迫自己說很多你不想說也不愿意說的話,強迫自己跟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因為你想有個好人緣啊),你要強迫自己隱藏自己的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棱角的溫潤的棉花團兒……
我每次在盤點一個學期整體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不盡如人意后,就決定要“突破自己”;可是每次開學不到一個周,我就繳械投降:算了吧算了吧,我還是該干嘛干嘛吧,強行改變自己的個性,拗出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姿態(tài),自己很累別人看著也很別扭啊。
所以,就這樣吧。
從十六七歲到現(xiàn)在,將近二十年里,我個性里的東西其實沒怎么改變,還是有一部分很靦腆很內(nèi)向,見了人生不愛說話,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會覺得尷尬;
而另一方面,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做得一點點好起來,看著自己一點點成長,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啊,讓我慢慢相信“我不錯啊,我挺喜歡我自己啊,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我就拉倒啊”。
沒錯啊,變得自信了。
當你變得自信,性格中原來那些你認為是負面的因子,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你可能還是內(nèi)斂的,但你不會因為自卑而不發(fā)一言;你可能還是個性很強,但你不會在失敗的時候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你的個性——有個性多好啊,世界上平庸的人那么多,就缺你這種有個性的呢。
突破自己非常非常難,但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卻并不難——做你喜歡的事情啊,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啊,工作盡量做到你能力內(nèi)的最好,你越來越多擁有美好,你對自己的那些質(zhì)疑、不確定甚至厭惡就會少很多。
小朋友們特別愛問的問題,不是如何突破自己,就是怎么改變命運。
你們的問題都太大了。
看上去恨不得人人都成為喬布斯或者馬云,恨不得一個個都要飛上枝頭變鳳凰,至少也得衣錦還鄉(xiāng)光耀門楣。
心懷大志當然是好的。但我還是建議:從做好一點小事兒開始,從把自己變得更好一點開始,從漸漸成為喜歡的自己開始。
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會感受到,漸漸充滿自信,漸漸內(nèi)心廣闊,漸漸有自己對成功的理解,漸漸擁有對幸福的深入理解……真的是這樣。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算不算是改變了命運?
我覺得我算啊。
我實現(xiàn)了小時候的夢想啊,我寫字,出書,有時間和能力去旅行,買我喜歡的東西,和我喜歡的朋友交往,最最重要的是,我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就是成功和幸福啊。
這不就是改變了命運嗎?
而這個過程中,我并沒有真正突破自我啊。我的個性跟從前相差無幾,心境卻截然不同。
這些年做的事,讀的書,一點點都滲透進了生命里,盡管沒有突破自我,可也在變得更好不是嗎?!
所以,年輕人,別老想著突破自我,也別總想著做什么豐功偉業(yè)。
先把眼前的事兒做好再說,學好你一直念叨想學的英語,做好你手頭的這份實習工作,想寫東西就趕緊打開電腦開始寫別只是嘴上說說……
明明你需要的不是突破自我的方法,而是放下過多想法拾起一點小事兒認真做好的勇氣罷了。
勵志文章2:你的格局決定著你的層次
01
兩個鄉(xiāng)村教師因為一段羊腸子分配不均,官司打到了區(qū)里,雙方都僵持在要討回一個公道的勁頭不肯松口,處理糾紛的領(lǐng)導很智慧,打發(fā)職工去畜產(chǎn)自掏腰包買了四斤羊肉摔在二人面前,呵斥道:蹭蹭滾回鄉(xiāng)下去!一場官司不用說一句話就地解決。事后,那位領(lǐng)導說:他們的格局就是二斤羊肉的事情!果然多年以后,那兩位教書的依然在鄉(xiāng)村,一個看大門,一個包了學校的果園。
陳赫的前妻徐婧,得知丈夫婚內(nèi)出軌,斷然結(jié)束了婚姻,留下一句:只是未能教會他承擔責任,便從此抽身是非之外,格式清空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萬水千山走遍,世界如此明澈。皮褲王的前妻叫葛薈婕,也是同樣的遭遇,看著汪峰再娶又生,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多少年過去始終活在前夫哥的陰影里不能自拔,徹徹底底把自己活成了怨婦,隔幾日就來一次撕逼大戰(zhàn),她控訴一次就會讓人討厭一次。相同的命運,不同的格局,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很多年前,在塞北鄂爾多斯,有一個羊絨衫廠的女工,別人工作一天回來聊天看電影找對象,而她卻自學英語,自學設計不斷充實自己。有工友不屑的取笑她:在我們這個小鎮(zhèn),外國人長什么樣都不知道,你學那鳥語和誰說話?你學那設計還不如學個裁縫有用。她淡然一笑,沒有回答。
機會就是給這些有準備的人。終于有一天,羊絨衫廠的老總領(lǐng)著一群外國人參觀車間生產(chǎn),外國人提了一個很專業(yè)的問題,連翻譯都不知道如何翻譯,就在這尷尬的時刻,那個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女工,她弱弱的申請,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于是在一群外國人中間,她輕盈淺笑的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對答如流,讓在場的人大為驚嘆。于是一場常規(guī)的參觀,變成了女工和專家的學術(shù)交流。再之后,女工被邀請到國外學習,被跨國公司高薪聘請。再之后,她成立自己的公司,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服裝品牌,成為為數(shù)不多幾家走向國際的大品牌。一個帶著草原闖世界的企業(yè)家,用她的話說,就是有多大的格局就能看多大的世界。
02
馬東說,我們的人生往往因為看見一條船而忽略了一條河。是呀,格局大小完全決定著你能看到風景多少。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眼前是茍且還是詩和遠方,不是因為不能企及,而是因為沒有胸襟去發(fā)現(xiàn)。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注定要用他來發(fā)現(xiàn)光明。胸懷有草原一般遼闊,才能懂得萬馬奔騰的壯麗。
格,就是指人格。局,就是指氣度和胸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撬起,這是格局。民間有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這也是格局。褚時健80歲開始重新創(chuàng)業(yè),有人質(zhì)疑還能奮斗幾年?他不置可否的回答:一點也不晚!這也是格局;李嘉誠受邀參加一次演講會,按照人們對富人的猜測,一定保鏢成群,然后坐等規(guī)定時間開始演講就行,而真實的事實卻是,他早早的來到會場,站在電梯口等待每一位嘉賓的到來,與每一位嘉賓握手,這也是格局!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才有多大的胸襟。格局是一種眼界。是一種大情懷。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什么樣的眼界和胸襟才能看到更遠的風景,站在高處,整座城市不過就是幾座樓房,坐在飛機上看城市,城市變成了盆景。
格局在岳飛那里就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千功名塵與土的壯烈;格局在馬致遠那里卻是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的孤旅;格局在蘇軾那里就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的寂寞,格局在柳永那里就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煙花柳巷而已。
03
我的一個同學,因為男友被閨蜜劈腿,一氣之下,出國深造,成為一個跨國公司的代理,多年以后回來朋友小聚,遇到當年的情敵,大家都有些顧忌,誰知道她不僅沒有生氣,還給當年的閨蜜帶了禮物,感謝她的介入,成全她目前的生活。有大格局的人會讓你感到通透的快感,清風明月,一地陽光。有大格局的人生會放下那些雞毛蒜皮的計較。清麗出塵,豁然開朗。
有多大的胸襟就能看到多大的世界,這個世界除了細水長流還有波瀾壯闊。上路你才知道遠方有多遙遠,回望你才知道我們已經(jīng)出發(fā)了很久。格局大了,你才知道世界有多美!
格局是彼岸,站在別處,你就明白悲傷和哀怨是兩種境界,悲憫和同情是兩種善良,敬畏和恐懼是兩種信仰。
格局是情懷,在一滴水中閉關(guān),世界也會清明,在歲月里打坐,時光也會溫暖。
用目光丈量世界,才知道出發(fā)是唯一的選擇!
勵志文章3:你總是太容易放過自己
曾經(jīng)有個作者來問我:“編輯老師,我很想出書,可就是下不了筆,怎么辦?”
我說:“為什么下不了筆?是不是因為沒有構(gòu)思好,你寫目錄大綱了嗎?”
她發(fā)過來一個文件,跟我說:“我早就擬好了大綱,謀劃了很久,已經(jīng)發(fā)給幾個編輯和作者看了,他們都很有共鳴?!?/p>
我看了下這個大綱,是關(guān)于思維誤區(qū)的,有幾個點寫得還不錯。于是我就鼓勵她:“寫得不錯,你按照這個大綱寫下去,我們可以合作出版?!?/p>
她說了幾句感謝鼓勵的話,稱以后有機會合作,就下線了。
我也沒多想,因為總是有一些作者來套話,詢問合作的可能性。對于這些人,我向來都是鼓勵為主,畢竟碼字也不容易。尤其這個女孩子,我還挺看好她的,人很聰明,在作者群里很活躍,經(jīng)常跟別人討論一些寫作計劃與技巧,善于把握讀者的閱讀心理,屬于編輯們喜歡的那類作者。
后來等了很久也沒動靜,漸漸地我就忘了這回事。
有一次在一個群里看見她跟別人聊寫作計劃,看她那激情滿滿的樣子,我忍不住問她:“上次說的那個寫作計劃怎么樣了,我還等著看你的文章呢?!?/p>
她不好意思地說:“哎呀,不好意思,最近工作比較忙,經(jīng)常加班,所以那個寫作計劃只能推遲了?!?/p>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網(wǎng)上的一篇帖子,講作者如何應對編輯催稿。我也經(jīng)常遇到一些重度拖延癥患者,也見過一些奇葩的拖稿理由,比如有個作者說最近在坐月子,沒法寫,后來我才知道,這個作者是男的。
所以,我直接回她:“那你可以晚上寫,或者周末?!?/p>
她說:“晚上回家做飯吃,忙完就很晚了。周末需要大掃除,更沒時間。”
我每說一句話,她總有解釋的理由。我說:“其實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你每天抽時間寫2000字,一開始不管寫的好壞,都要堅持下去。14天后,寫作的習慣就形成了?!?/p>
過了一會兒,她回了一句:“道理都懂,可我是重度拖延癥患者……”
話聊到這個份上就無解了。
后來我跟一位攝影老師聊天,恰巧他也認識這個作者。說起她的拖延癥,攝影老師說:“之前我們在一個攝影圈里混的時候,有攝影老師向她約稿,一整套。她拖了人家兩年都沒交稿,私下里卻總是跟我們講她的拍攝計劃。后來大家都知道了,再也沒有老師向她約稿了?!?/p>
我有些好奇:“既然這是她的愛好,為什么卻堅持不下來呢?”
攝影老師說:“可能怕麻煩吧,一本書比一篇文章麻煩多了。她選擇那么多,隨便做點什么也能掙個小錢養(yǎng)活自己,肯定不愿意吃苦受罪?!?/p>
“那她為什么還喜歡到處跟別人講她的寫作計劃呢?”這點我一直沒想明白。
“說給自己聽的唄?!睌z影老師一語道破天機。
我這才明白,她每次拖延的理由,不是說給我聽的,是說給她自己聽的。
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總是選擇容易的。然而她又知道這樣做不對,于是找一些借口來寬慰自己。
她人聰明,選擇又多,每次困難到來之際,她總能嗅到一絲味道,提前做好準備,每次都能趨利避害,做出最讓自己舒服的那個決策。
然而,她這些看起來是高情商的行為,實際上只是耍一些小聰明。
看起來每次都讓自己化險為夷,卻也等于讓自己避開了那些突破自我的機會。
看起來選擇很多,實際上只能維持自己低水平的生活,遲早會面臨沒得選的那一天。
短期內(nèi)是舒服了,長期必然害了自己。
這件事讓我想到了一個朋友。他說現(xiàn)在年紀大了,就學會了偷懶。能用70%的力氣把事情做到及格,他就絕不會用100%的力氣把事情做到完美。
我說:“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能走多遠?!?/p>
朋友哈哈一笑,說:“你別給我灌雞湯了,道理我懂,可我就是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每當我想要再拼一把的時候,內(nèi)心里就會出現(xiàn)另一種聲音:別拼了,你已經(jīng)拼了半輩子了,做好手里的事,也能生活得不錯?!彼D了頓,接著說:“這時候我就有點猶豫,往往選擇等等看。結(jié)果一等,不是機會錯過了,就是自己沒勇氣了?!?/p>
我無奈地對他說:“你總是太容易放過自己?!?/p>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現(xiàn)在偷個懶也沒什么,舍不得讓自己受苦。
不愿意熬夜工作,喜歡煲電視劇;
覺得早起跑步太難,總想睡個懶覺;
看書枯燥無味,耐不住這份寂寞,還不如兩盤游戲來得爽快。
每次做選擇的時候,還以為只是個稀松平常的日子,殊不知,這就是你站在命運三岔口的那一天。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p>
放過自己很容易,讓生活放過你卻很難。
愿你我共勉之。
勵志文章4:別讓未來的你,討厭現(xiàn)在的自己
我希望,數(shù)年以后,當你停下腳步,回頭看這一路坎坷,不是心生畏懼,唉聲嘆氣。而是微微一笑,嘴角上揚。
光亮透入眼底,天野蒼茫,仿佛置身一片平原。即使?jié)M身傷痕,也不覺疼痛;即使歲月蹉跎,也依然感謝那個曾經(jīng)奮力一搏的自己。
1
晚上,我跟城城聊天。她是我的前同事,比我來公司稍晚十來天。
我問她還在原來的公司嗎?
她似乎有些沮喪地說,是的。
去年,出于對文字的熱愛,我們進了同一家公司。
差不多半年后,我為自己贏得了更好的機會,當即跳槽。因為新平臺的優(yōu)勢,我開始大量審稿,在今年三月,也終于提筆獨立創(chuàng)作。
我從未想說自己如何按照心中所想一步步前進。只是身邊,我所見到的,每一個茍且于目前工作或生活的人,似乎都抱著一種想法:明知道當下的處境或多或少阻礙著自身的發(fā)展,卻依舊不愿改變,不愿輕易辭掉那份早已不合時宜的工作。
就像城城說:我沒想好以后做什么,不如晚一點,想好了再辭。
生活中,我們不光對工作,在面對要處理的事情,要學習的技能,也總是瞻前顧后,拖沓猶豫。
一段時間后,往往安于現(xiàn)狀,不了了之。
你總想著,以后再做,有時間再學,卻忘了時光匆匆,歲月無痕。
明知道“日月逝矣,時不我待”,為何從未說過,現(xiàn)在就去想,現(xiàn)在就去做。
也許某天,你讀到一句話,沉睡的內(nèi)心猶如被猛刺扎醒,那瞬間,你想改變,卻還是遲遲不行動。
不去改變,這些強心針,只是虛張聲勢,毫無作用。
不去行動,感悟得再多也不過麻痹了自我。
想法很容易,口號很大聲,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那個恪守固執(zhí),懶惰到不愿改變的自己。
2
我遇見丹尼爾,很偶然,是一場校外的分享會上。
當時,他渾身閃現(xiàn)出不一樣的光彩。他向我們展示建筑作品,談到節(jié)能環(huán)保,新型材料,那些打破常規(guī)的作品令我印象頗深。
他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一年前的海外游學,畢業(yè)之后他并未跟隨主流年輕人,急切的投身社會大潮,而是選擇了用一年時間游歷他鄉(xiāng),尋找自己的心。
那段時間,他輾轉(zhuǎn)于美國、加拿大,摩洛哥,三個迥然相異的城市,激發(fā)了他不斷探索的欲望。
當時他向在座的我們拋出一個問題——“從哪一刻起,你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
話題一出,場內(nèi)一片沸騰,他微笑拍拍手,接著說,我的那一刻,是從推翻過去一切開始的?;貒?,我把學生時代的作品都毀了,因為這些成就留在了過去,帶不進我的未來。
如果沒有把過去一切都舍棄的心,就會被牽絆,而失去想要改變的勇氣。
他說完,現(xiàn)場是鴉雀無聲的靜寂。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回望那些曾經(jīng)的榮耀與興敗,忘記它們早已逝去,而人作為個體,卻在時間的洪流里不斷前進、成長。
觀念在變,眼界在變,格局和時代都在變。
史蒂芬 科維曾說:改變現(xiàn)狀,從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開始。
舍棄過去,才能以“空杯”的心態(tài)迎接未來。
3
我曾經(jīng)因為害怕失敗,而遲遲不肯行動。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他語氣平緩,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說:既然你喜歡寫作,又有這方面能力,為何不去寫?
我打哈哈一樣糊弄他。而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句話就像個魔咒般扎進我的血液。
我開始反復問自己,是啊,為什么不去做,為什么不去寫。
人總是害怕改變,因為不知道改變,能帶給我們什么,卻清楚地知道可能會失去什么。
大概這是我們不肯輕易改變的根本。而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寫作以來,我學會深層思考,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
很多人通過文字找到我,而最終,文字也成為我打開一個新世界的鎖匙。
盡管少了節(jié)假時間,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靈感慌亂地整理記下,會忘記很多事情,卻依然一腔熱忱地愛著文字。
在我看來,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應主動面對機遇,適時改變,而非逃避。逃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因為害怕失去,而不去行動,也許會成為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一件事情,做與不做,天壤之別。很多時候,成敗取決于你自己。
4
想起幾年前,我抱著一堆稿子給一個編輯,她皺著眉頭砸砸嘴,你文筆不錯,可人家十四五歲開始寫作,你起步太晚,路會很難走。
蔡康永說,15歲時你覺得游泳很難,放棄游泳,到了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難道一定要事到臨頭,才幡然悔悟嗎?
我不信時間,我只信自己。
5
去見你想見的人,趁活著;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還有時間。
別說為時已晚。人生的詞典里,從來沒有晚。
王小波40歲開始寫作,大器晚成;摩西奶奶76歲繪畫,轟動全球。她曾說:做你喜歡的事,哪怕已經(jīng)80歲。
楊絳先生,一生輔佐丈夫錢鐘書,晚年創(chuàng)作散文集《我們仨》,直到104歲還堅持寫作,筆耕不輟,即使在人生最后一程,也依然美麗。
其實 “想不想”、“做不做”、“見不見”,都抵不過最后你內(nèi)心深處的“愿不愿意”。
所有的選擇,不過是自己掌控。
沒有太晚的開始,不如今天就行動??傆幸惶?,那個一點一點可見的未來,會在你心里,也在你腳下慢慢清透。
6
別讓未來的你,討厭現(xiàn)在的自己,要讓那個他從心底感謝現(xiàn)在這個不顧一切、拼盡全力的你。
因為生活不會虧欠每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多年后,當我們回望來時的路,會因活得真切而坦然自若,也因飽經(jīng)磨難而愈顯豐厚。
只有這樣,當面對余生,直至生命的終點,才能收獲更多。
改變自己,趁現(xiàn)在有力氣。哪有那么多理由和借口,所有的問題學會從自身出發(fā),才會迎刃而解。
我不希望,有一天,你失魂落魄地對我說:我本可以,卻沒有。
盛年不重來,歲月不待人。
韶華難再有,莫負少年頭。
勵志文章5:低潮是人生最佳升值期
高潮未必人人都擁有,低潮誰都會淌過。
學業(yè)受挫了,事業(yè)不順了,愛情受傷了。擁有的,失去了。追求的,得不到。愛著的,不能夠。
海子有一句詩,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人遇低潮時的境況——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甚至是,不該喪失的都一并喪失了。
低潮時,人是怎樣一種狀態(tài)呢?
你會一天到晚感覺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不知所措。如果對未來還抱有憧憬,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時常會自我懷疑,以為人生就這樣了。
再消極一些,便是生無可戀,視死如歸。
2011年,在我人生里,低潮來襲。
辭了工作,失了戀。在一起三年的男友發(fā)來消息說,不知道如何面對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別人。
六親不認。四面楚歌。傷筋痛骨。
感覺整個人散了,焉了,又不會找情緒的發(fā)泄口,不擅于哭,不會傾訴,也不喜歡暴飲暴食尋求安慰。
只是一個人宅著,有時枯坐發(fā)呆,有時歇斯底里,精力亢奮,整夜失眠,似乎很想去做一件大事,足以顛覆眼前現(xiàn)狀,然而腦子生了銹,手腳罷了工。自我催眠般,在心里強調(diào),山重水復疑無路,山重水復疑無路。
只要醒著,外表看似蘊一潭湖水,波瀾不驚,內(nèi)心已成一片汪洋,暗流涌動。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一年,或者兩年,就像一艘擱淺的船,不思進取,自我荒廢,時光就在東晃西蕩白山黑水中,汩汩流逝。
時過境遷,再回首,自然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想彼時的虛度,委實可惜,亦是可悔。梅花已自顧自飄落山頭,沒有辦法的事。
很多事情 ,總都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覺,包括低潮。乍一看,它是消極的,負面的。等你跨過這做山頭,淌過這撥潮水,也許才會恍然。而之前,只困于險境與阻隔,全然忽視了沿途別樣的風景,別說收拾心情去好好欣賞與銘記。
作家畢淑敏擁有不同尋常的人生經(jīng)歷。
青春年華,憑著一腔赤誠,前往高原藏地從軍,看盡病痛與死亡。
而立之年,棄醫(yī)從文,希望以文字撫慰心靈。
五十而知天命,花了半生積蓄,環(huán)球旅行,賞盡世界各種奇妙。又攻讀心理學,當心理醫(yī)生,為他人解疑釋惑。
一臉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就像一棵離太陽很近的樹,有取之不盡的正能量 ,用之不竭的真善美。
她銜字著文,進行光合作用般,帶來綠色、氧氣、清涼,也循循善誘,也春風化雨,慰藉那些拔節(jié)而長痛感不斷的人:風不能把陽光打敗,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溫柔就是能夠?qū)故篱g所有的堅硬。
曾有年輕人向她咨詢,人生遇到低潮,怎么渡過?
畢淑敏給出以下建議:
安靜地等待。
好好睡覺,像一只冬眠的熊。
鍛煉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
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fā)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
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霉的時候是怎么挺過去的。
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抓緊此時干完。
被動等待,主動充電。
靜時看書,動時鍛煉。
此乃面對人生低潮的正確姿勢。
周華健在華語樂壇中,應該算是一位暖男型歌手。
清柔唱腔宛如初夏的晚風,拂過樹梢,掠過路旁的狗尾巴草,輕輕柔柔。
這樣一位看似能量滿滿、小太陽一般的歌者,他在遭遇人生低潮時,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隨著2000千禧年的到來,網(wǎng)絡以勢不可擋的姿態(tài)席卷各行各業(yè)。在音樂領(lǐng)域,之前的唱片面對網(wǎng)絡時代的顛覆,顯然被OUT。
那么,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唱片的周華健,又該何去何從?
周華健也茫然、困惑,甚至一度不敢出門,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曙光。還好,他痛定思痛,在親友的不解聲中,聽從內(nèi)心意愿,搭建了屬于自己的音樂室,取名為擺渡人。
在這一方小小天地,他定下心,低下頭,審視自己,審視周圍的音樂,重拾一路走來遺落四處的碎片,規(guī)整提煉,為下一次出發(fā)做起準備。
天雨雖寬,亦不渡無根之草。
擺渡人,借助音樂,渡人,亦渡己 ,更是安全度過了當時的人生低潮。
十多年過去,在一檔節(jié)目中,講起當初的人生低潮,周華健依然一臉鄰家大哥模樣,他分享這樣一翻領(lǐng)悟:
你能有機會遇到一個低潮的時候,其實是很美滿的。
很多人遇到低潮卻不自知,認為運氣不好而已,覺察不到自身有什么需要改變和反省。撞墻不是罪過,遇到低潮也不是你的錯。
命運能給你這段時間,讓你好好檢查自己,是很幸福的一段時間。
既來之,則安之。隨遇而安,來時不懼,去時不留,低潮同樣是一種幸福。
一個時代,可以是最壞的時代,同時也可以是最好的時代。
一個人生階段,可以是最壞的階段,同時也可以為是最好的階段。
身陷低潮,看不到更遠的光芒,賞不了更開闊的景致,聽不到掌聲與喝彩。心態(tài)調(diào)節(jié)好,可以既處之,則安之,何不借此時機,停下來,歇一歇?何不借此時機,反省來時的路,看看是否偏離之前的路線,還有初心?我們不要一味向前趕路,也要適時抬頭看看方向。
高潮時,理當直掛云帆濟滄海,乘風破浪會有時。
低潮時,可以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低潮,是韜光養(yǎng)晦、人生升值的最佳時機。
《周易》第一卦,講的是事物從發(fā)生到繁榮的一個過程。
其中就提到“潛龍在淵”,意在人生處于低谷時,不該因為眼前的困境自我迷失,而是應該時刻準備著,蓄勢待發(fā),時機到了,才能實現(xiàn)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韶光且會辜負,低潮更易虛度。
所以,還是吳宗憲講得很好,雖然雞湯味道很濃,到底可以從中汲取些正能量:
高潮時享受成就,低潮時享受人生。有心思時干有意義的活,沒心情時做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