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貞觀年間皇帝離宮至少有四處:即麟游的九成宮、終南山的翠微宮、周至的仙游宮,同官的玉華宮。玉華宮建設(shè)最晚,但規(guī)模大,風景美麗,列為四大行宮之首。盡管如此,說起來有點愧疚,我在銅川生活了三十多年,竟沒有去過玉華宮。在一個深秋初冬的暖陽里,我莫名地有一種想目睹其風采的沖動。車子在金鎖關(guān)前沿通往甘、寧方向拐了個彎,轉(zhuǎn)眼就到了大唐帝國的皇家園林——玉華宮。
玉華宮從興建到衰亡, 經(jīng)歷了仁智宮、玉華宮、玉華寺三個階段, 歷時近六十年的輝煌。
嚴格地說,玉華宮是唐高宗李世民所選址,高祖李淵下令修建的行宮。玉華宮地處喬山支脈,坐落在子午嶺南端的谷地中,北依陜北黃土高原, 南窺渭水長安。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和交通要沖。大唐初期,北部突厥力量強大, 經(jīng)常沿北方干道或秦直道入侵,有時又從子午嶺兩側(cè)的涇、洛河谷進犯,穿過唐雍州宜君,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過關(guān)中腹地,抵東渭橋,直逼京師。為解除突厥族的威脅, 高祖就于武德七年在“ 直道” 與“干道”中間的玉華山,修筑了前哨陣所“仁智宮” 。據(jù)記載,仁智宮五月動工,六月建成,高祖在這一年先后四次到達仁智宮,在這里處理軍國大事,玉華宮一度成為這位皇帝的離宮。
李世民繼位后,開辟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這所前哨離宮也就失去了其軍事價值。于是,李世民便開始在這里興建行宮。大唐應(yīng)該感謝前隋為他們留下了閻氏父子。祖籍西安臨潼的閻氏父子是工程世家和繪畫藝術(shù)世家,父子三人并以工藝、繪畫馳名隋唐。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jiān)。弟閻立本后來設(shè)計了世界上最宏偉最華麗最大氣的大明宮,主持修筑唐長安城外郭和城樓等。對工藝、繪畫造詣頗深,曾主持設(shè)計帝后所用服飾。兄閻立德官至工部尚書,為李世民設(shè)計了微翠、玉華宮兩宮,并督建了雄偉的昭陵。玉華宮雖然毀于戰(zhàn)火,僅從古建遺址就不難判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之家,園林必然是吸天下之奇景,納地上之奇觀,石橋、廊亭僅為點綴,其奢華之景物是可比擬的。北京的頤和園,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是例證。盡管后人無法想象玉華宮遠去的景致,但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卻是不可抹去了。
由于玉華山地處渭北與陜北的結(jié)合部,自然景觀以雄秀、奇麗、清幽為特征,群山環(huán)繞,峰巒疊嶂,林木競秀,飛瀑長瀉,年平均氣溫比西安低攝氏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無大暑”之美稱,是避暑、療養(yǎng)、狩獵的好去處。武德七年,李淵帶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來到當時的仁智宮避暑狩獵,留在長安的太子李建成認為時機成熟,便密令慶州督府楊文干謀反,想趁機篡位。李淵得到密報后,令李世民發(fā)兵平叛,臨行前曾許諾,等他勝利歸來立其為太子??僧斃钍烂駝P旋后,李淵在大臣的求情下原諒了李建成,從此父子心結(jié)芥蒂,也為后來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禍根。這次事件,與千年后發(fā)生在千里之外的承德避暑山莊的事件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為爭皇位而腥風血雨??梢?,帝王的離宮雖遠離都市的喧囂,仍被刀光劍影的陰森恐怖籠罩。
李世民繼位后,下詔將仁智宮擴建為玉華宮,建筑大師閻立德奉命設(shè)計督建。這位杰出的建筑大師,將玉華山旖旎的山水用石橋、廊道巧到天成地連接起來,再輔助于宏偉的宮殿建筑,造就了大唐帝國著名的皇家林苑。始初,李世民是想把這里建成父親頤養(yǎng)天年的場所。無奈,這位退休皇帝不領(lǐng)這份孝心,拒絕隨他避暑。李世民念父親年事已高,不宜鞍馬勞頓,就在長安都城北為父親另造休養(yǎng)地——永安宮,也就是后來的大明宮??筛赣H卻帶著一生的遺憾早早離去了。于是,玉華宮就成了李世民晚年重要的活動場所。
皇帝的離宮盡管美景如畫,但畢竟是皇家禁苑,普通百姓是難以涉足的。只因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所皇帝離宮的用途;也因這個人的到來,使躲藏在深山之中的避暑勝地飄起了裊裊香煙,響起了朗朗的誦經(jīng)聲;正因這個人的到來,開放了這座宮殿的大門,迎來了日本、朝鮮等國的高僧。
這個人便是唐玄奘。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于公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jīng)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dǎo),公元645年回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儀式。玄奘帶回佛經(jīng)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jīng)74部,共計1335卷,在中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玄奘還應(yīng)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jīng)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qū)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chǎn)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自唐代以來,他不畏艱難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chǔ)上寫成了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游記》。我無法判斷玄奘是否是第一個出國留學的僧人,但他歷經(jīng)磨難不遠萬里從西方取回佛學經(jīng)典卻是事實。唐初的幾位皇帝都信奉佛典,太宗李世民稱玄奘為“御弟”,可見他對佛學敬仰之深。暮年的太宗皇帝在玉華宮休養(yǎng),便把這位高僧請到這里休養(yǎng)譯經(jīng)。到了高宗永徽年間,十分崇信佛學的李治皇帝更是玄奘器重有加,準許帶門徒移居玉華宮翻譯印度佛經(jīng),并改玉華宮為玉華寺。于是,這座大唐最豪華的皇帝離宮就成了一座寺院。玄奘在玉華寺住了四年,幽幽青燈伴著譯者枯槁的面容,譯完了長達20萬字的輝煌大典《大若般經(jīng)》,終因勞累過度精力殆盡,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圓寂于玉華寺肅成院。
玄奘的到來把玉華寺推向了更高的地位。在譯經(jīng)期間,佛界名流匯集玉華寺,在國內(nèi)外佛學界影響極為深遠。他們都把玉華寺看成世界上又一處佛門圣地,國外不少高僧紛紛來玉華寺求學。史載,前來玉華寺求學的海外高僧有日本佛教法相宗的第一代傳人道昭、第二代傳人智通和智垸等。日本的法相宗,在日本佛教中,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學派,它就誕生于唐時的玉華寺,其祖為玄奘。玄奘先后譯出瑜伽學系“一本十支”各論后,在玉華寺與窺基和尚合作,糅譯了《成唯識論》。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窺基等,對該宗典競作注疏,加以發(fā)揮,特別是窺基尤為突出。直經(jīng)為玄奘所傳,大家融會貫通,各抒己見,為法相宗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因此,日本法相宗之祖為玄奘、宗為窺基。同時,朝鮮佛教的代表人物元曉、圓測兩人都是玄奘的門人和學生。
玄奘去佛祖之地印度留學取經(jīng),在這西北偏僻一隅譯經(jīng)講佛,吸引了周邊國家的高僧紛沓而至,我猜測,這也許是第一批來銅川留學之人,由此我又想起秦嶺山下從西域來中原傳經(jīng)講佛的鳩摩羅什。這位龜滋國的王室成員甘愿放棄繁華安逸的生活,走上了一條枯燥的傳經(jīng)播佛,教化子民,普渡眾生的道路,與青山、溪水、草堂、大漠、烈風為伴,理想是何等的高遠,歷史雖過千年,高僧已去久遠,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前赴后繼,佛學經(jīng)典也盛傳不息,可子民到底受到了什么樣的教育,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皇家禁苑與傳佛譯經(jīng)之地,老百姓記住的絕對是后者。
玉華宮從興建到衰亡, 經(jīng)歷了仁智宮、玉華宮、玉華寺三個階段, 歷時近六十年的輝煌。
嚴格地說,玉華宮是唐高宗李世民所選址,高祖李淵下令修建的行宮。玉華宮地處喬山支脈,坐落在子午嶺南端的谷地中,北依陜北黃土高原, 南窺渭水長安。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和交通要沖。大唐初期,北部突厥力量強大, 經(jīng)常沿北方干道或秦直道入侵,有時又從子午嶺兩側(cè)的涇、洛河谷進犯,穿過唐雍州宜君,沿石泉河、沮河西南下,過關(guān)中腹地,抵東渭橋,直逼京師。為解除突厥族的威脅, 高祖就于武德七年在“ 直道” 與“干道”中間的玉華山,修筑了前哨陣所“仁智宮” 。據(jù)記載,仁智宮五月動工,六月建成,高祖在這一年先后四次到達仁智宮,在這里處理軍國大事,玉華宮一度成為這位皇帝的離宮。
李世民繼位后,開辟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這所前哨離宮也就失去了其軍事價值。于是,李世民便開始在這里興建行宮。大唐應(yīng)該感謝前隋為他們留下了閻氏父子。祖籍西安臨潼的閻氏父子是工程世家和繪畫藝術(shù)世家,父子三人并以工藝、繪畫馳名隋唐。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jiān)。弟閻立本后來設(shè)計了世界上最宏偉最華麗最大氣的大明宮,主持修筑唐長安城外郭和城樓等。對工藝、繪畫造詣頗深,曾主持設(shè)計帝后所用服飾。兄閻立德官至工部尚書,為李世民設(shè)計了微翠、玉華宮兩宮,并督建了雄偉的昭陵。玉華宮雖然毀于戰(zhàn)火,僅從古建遺址就不難判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之家,園林必然是吸天下之奇景,納地上之奇觀,石橋、廊亭僅為點綴,其奢華之景物是可比擬的。北京的頤和園,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是例證。盡管后人無法想象玉華宮遠去的景致,但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卻是不可抹去了。
由于玉華山地處渭北與陜北的結(jié)合部,自然景觀以雄秀、奇麗、清幽為特征,群山環(huán)繞,峰巒疊嶂,林木競秀,飛瀑長瀉,年平均氣溫比西安低攝氏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無大暑”之美稱,是避暑、療養(yǎng)、狩獵的好去處。武德七年,李淵帶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來到當時的仁智宮避暑狩獵,留在長安的太子李建成認為時機成熟,便密令慶州督府楊文干謀反,想趁機篡位。李淵得到密報后,令李世民發(fā)兵平叛,臨行前曾許諾,等他勝利歸來立其為太子??僧斃钍烂駝P旋后,李淵在大臣的求情下原諒了李建成,從此父子心結(jié)芥蒂,也為后來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禍根。這次事件,與千年后發(fā)生在千里之外的承德避暑山莊的事件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為爭皇位而腥風血雨??梢?,帝王的離宮雖遠離都市的喧囂,仍被刀光劍影的陰森恐怖籠罩。
李世民繼位后,下詔將仁智宮擴建為玉華宮,建筑大師閻立德奉命設(shè)計督建。這位杰出的建筑大師,將玉華山旖旎的山水用石橋、廊道巧到天成地連接起來,再輔助于宏偉的宮殿建筑,造就了大唐帝國著名的皇家林苑。始初,李世民是想把這里建成父親頤養(yǎng)天年的場所。無奈,這位退休皇帝不領(lǐng)這份孝心,拒絕隨他避暑。李世民念父親年事已高,不宜鞍馬勞頓,就在長安都城北為父親另造休養(yǎng)地——永安宮,也就是后來的大明宮??筛赣H卻帶著一生的遺憾早早離去了。于是,玉華宮就成了李世民晚年重要的活動場所。
皇帝的離宮盡管美景如畫,但畢竟是皇家禁苑,普通百姓是難以涉足的。只因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所皇帝離宮的用途;也因這個人的到來,使躲藏在深山之中的避暑勝地飄起了裊裊香煙,響起了朗朗的誦經(jīng)聲;正因這個人的到來,開放了這座宮殿的大門,迎來了日本、朝鮮等國的高僧。
這個人便是唐玄奘。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玄奘于公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jīng)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dǎo),公元645年回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儀式。玄奘帶回佛經(jīng)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jīng)74部,共計1335卷,在中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玄奘還應(yīng)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jīng)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qū)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chǎn)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自唐代以來,他不畏艱難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chǔ)上寫成了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游記》。我無法判斷玄奘是否是第一個出國留學的僧人,但他歷經(jīng)磨難不遠萬里從西方取回佛學經(jīng)典卻是事實。唐初的幾位皇帝都信奉佛典,太宗李世民稱玄奘為“御弟”,可見他對佛學敬仰之深。暮年的太宗皇帝在玉華宮休養(yǎng),便把這位高僧請到這里休養(yǎng)譯經(jīng)。到了高宗永徽年間,十分崇信佛學的李治皇帝更是玄奘器重有加,準許帶門徒移居玉華宮翻譯印度佛經(jīng),并改玉華宮為玉華寺。于是,這座大唐最豪華的皇帝離宮就成了一座寺院。玄奘在玉華寺住了四年,幽幽青燈伴著譯者枯槁的面容,譯完了長達20萬字的輝煌大典《大若般經(jīng)》,終因勞累過度精力殆盡,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圓寂于玉華寺肅成院。
玄奘的到來把玉華寺推向了更高的地位。在譯經(jīng)期間,佛界名流匯集玉華寺,在國內(nèi)外佛學界影響極為深遠。他們都把玉華寺看成世界上又一處佛門圣地,國外不少高僧紛紛來玉華寺求學。史載,前來玉華寺求學的海外高僧有日本佛教法相宗的第一代傳人道昭、第二代傳人智通和智垸等。日本的法相宗,在日本佛教中,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學派,它就誕生于唐時的玉華寺,其祖為玄奘。玄奘先后譯出瑜伽學系“一本十支”各論后,在玉華寺與窺基和尚合作,糅譯了《成唯識論》。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窺基等,對該宗典競作注疏,加以發(fā)揮,特別是窺基尤為突出。直經(jīng)為玄奘所傳,大家融會貫通,各抒己見,為法相宗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因此,日本法相宗之祖為玄奘、宗為窺基。同時,朝鮮佛教的代表人物元曉、圓測兩人都是玄奘的門人和學生。
玄奘去佛祖之地印度留學取經(jīng),在這西北偏僻一隅譯經(jīng)講佛,吸引了周邊國家的高僧紛沓而至,我猜測,這也許是第一批來銅川留學之人,由此我又想起秦嶺山下從西域來中原傳經(jīng)講佛的鳩摩羅什。這位龜滋國的王室成員甘愿放棄繁華安逸的生活,走上了一條枯燥的傳經(jīng)播佛,教化子民,普渡眾生的道路,與青山、溪水、草堂、大漠、烈風為伴,理想是何等的高遠,歷史雖過千年,高僧已去久遠,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前赴后繼,佛學經(jīng)典也盛傳不息,可子民到底受到了什么樣的教育,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皇家禁苑與傳佛譯經(jīng)之地,老百姓記住的絕對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