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窮養(yǎng)兒子富養(yǎng)女”,可是我母親卻不這樣認為,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疼女不讓女閑著”。她認為女兒遲早是要出嫁的,到了婆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會貪圖享樂,免不了會受累,甚至受氣。所以,她總以自己的方式養(yǎng)育女兒,讓我切實感覺到,做母親的女兒很不輕松。
打記事起,母親就讓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打我能夠拿得動笤帚開始,打掃房間的活就安在了我身上。我們家有并排的兩位宅子,中間隔著一條胡同。新家只是放些糧食和農(nóng)具,我姑姑和我姐姐住在那里,平時我們都在老宅子吃飯,我只管打掃老宅子,每天早晨打掃一次。老宅子三間房,除去幾張床,幾張桌子,所剩的空間也就有限了,可是那時我卻總覺得是那么漫無邊際。從早晨起床就開始掃地,直到爸爸收工回家吃早飯的時候,我的工作總還做不完。母親總是愿我磨磨唧唧的,父親總是說,這么巧啊,我每天回來,門口都有一小堆垃圾放在這里,明天能不能在我回家之前就收拾好啊?我低著頭,很慚愧地把垃圾鏟出去。第二天我想我要快點干,可是總也干不到爸爸收工前頭來。后來,鄰居大媽夸獎我,我才知道我開始掃地時不過三四歲,難怪幾平米地面我要清掃一個清晨了。
我最愿意干的活就是幫忙包餃子。開始只是把小面團一個一個弄弄圓,然后用盡力氣壓成小圓餅,由姐姐搟成面皮。那面團放在手里柔柔的,舒服極了。并且是帶著對吃餃子的期盼來做活,就更增添了樂趣和動力。那時候,我從內(nèi)心里常常盼著過節(jié),盼著包餃子,吃餃子。過了春節(jié)盼十五,過了中秋盼重陽。當然也盼望陰天下雨的時候,大人不能出去干活,也就有時間在家包餃子。每每包餃子,大家就圍成一桌,有做面團的,有搟面皮的,還有包餃子的。有時姐妹們還要比賽,看誰搟皮最快,看誰包的餃子最好看。記得有一次鄰居大嬸到我們家去玩,看到我們家包的餃子個兒小,就笑著說還不夠費事的,這么小的餃子十幾個也盛不滿一碗,她包的餃子六個就盛一碗,一個餃子咬好幾口,我家的餃子她一口能吃兩個。大嬸走后,母親告訴我們,做什么都要做精細,做不好外人看了會笑話。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烙煎餅,做各種面食,炒普通的家常菜。即使大人不在家,我們也可以自己做飯吃。特別是農(nóng)忙的時候,干不了力氣活,可以在家干家務。母親總是把里里外外的活安排的很停當,從來沒有干活回來吃不上飯的時候。
母親不但教我做家務,還教我砸石子(玩抓石子的游戲用的)、縫沙包,還用拆了破舊的手套,裹上絲瓜瓤纏一個線球拍著玩。我的沙包在小伙伴中也是最精致最漂亮的。小時候,我最拿手活的是辦家家酒,小伙伴們都很佩服我,也都愿意跟我玩這樣的游戲。這都是我家來客人時,母親做菜我在一邊學來的。只不過各種菜變成了各種樹葉、花草,面團變成了泥巴,餐具也都是破碗破盆的碎片,我和小伙伴們常在我家新宅子的院子里大擺宴席,真是其樂無窮。有一次,母親到院子里拿東西,看見了我們擺的壇壇罐罐,笑著問是誰做的,小伙伴們都說是我,母親直夸我能干。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好像真的成了一個家庭主婦。
上小學后,該做的家務更多了。每天不等寫完作業(yè),母親就吩咐我們干這干那。父親就批評母親,要等孩子寫完作業(yè)再安排干活,別一次安排好幾種活,干完一樣再安排下一樣。這時,我覺得還是父親更疼愛我們。而母親卻說,這些活都是眼看著的,不安排也該知道去做。每當陰雨天活農(nóng)閑的時候,父親就教我們習字。父親總是說,寫字是美面學問,一定要把字寫好。父親給我們買來各種字帖,筆墨。知道現(xiàn)在我還清楚的記得我上小學時,父親教我研墨的情景。父親坐在大桌子的正中,我站在對面,桌子的一角放著一方硯臺,父親告訴我,研墨的時候不可以趴在桌子上,身體離桌子要放開一個拳頭,身子可以稍微向前傾,一只手研墨,另一只手要輕輕拉著袖口,免得袖子粘上了墨。以后,父親每次寫字,都讓我來研墨,我很喜歡聞那淡淡的墨香。那時候,村子里誰家有什么紅白喜事,都要找我父親寫字,特別是每逢過春節(jié),父親要寫好幾天的對聯(lián)。大部分都是我們本家的和近鄰的,我還要幫著裁紙,幫著分大門小門上的對聯(lián),家里和畜欄上的對聯(lián)。有時父親故意打亂上下聯(lián)的順序,讓我猜出哪是上聯(lián)。這樣,我不但認識了好多字,也學習了好多對聯(lián)知識。鄰居家把“六畜興旺……”的對聯(lián)貼在大門上,就是我最先發(fā)現(xiàn)的。
父親讓我們看書,習字,也讓我逃脫了很多的家務活。記得有一年父親進城給我買來一本兒童文學,我去新宅子拿喂豬的康,開始覺得時間早,就想偷看一會兒童文學,可是不知不覺就天黑了。母親大吵我一頓,說我偷懶,父親卻笑著說這不是偷懶,是偷學習,看到父親的眼里充滿著愛意,我很感動。我們村子不大,也就幾百戶人家,但是總有一些人家有一些親戚或家人在外地,很多人都找我父親給寫信。從上三年級開始,父親就教著我寫信。告訴我寫信的格式,稱呼,寫信和回信的區(qū)別。開始父親一字一句的教我,后來我就先寫好給父親看,那里不合適修改后再重抄一遍。母親就在一邊叨嘮,說你自己寫完就利索了,讓孩子受那個罪干什么?父親就說,你懂什么?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替人家寫信就得心應手了,有時我走在放學的路上,就會有人攔著我給他們讀信,讓我回家給寫回信。我寫好了就直接給送去,讀一遍給人家聽聽合適不合適,在人家的夸獎聲中,我漸漸長大了,很自信。
以后,不管是在外求學還是工作,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幫著母親做家務。但是母親卻總是對我不滿意,和的面軟了硬了,切的面條粗了,烙的油餅不夠酥軟了,炒的菜咸了淡了火候不恰當了等等,反正都能挑出毛病來。父親就在一邊給我打圓場。我和父親談論時政,我把發(fā)表的豆腐塊拿給父親看,母親見我們父女倆有說有笑,她在一邊總是說你們凈說些沒用的,父親就說你不懂就別插嘴。其實在我們家對飯食最挑剔的是父親,可是他對我們卻很寬容。父親患食道癌做手術后,飲食更加講究。全家人都好好看著父親的臉色,恐怕哪一點做不好惹他不高興。父親是個勤勞、愛干凈的人,從不因自己是病人而改變了生活習慣。冬天天氣很冷,他還要堅持早起打掃庭院,生爐子取暖。我看著父親的身體越來越衰弱,母親也很操勞,一放了寒假我就回家了。每天早晨不等父親起床,我就生好爐子,天亮了就打掃庭院,把屋里屋外盡量收拾好。除了給全家人做飯以外,還把給父親做飯的任務從母親手里接過來??粗≈氐母赣H一口一口吃下我做的飯,淚水就在我眼里打轉(zhuǎn),趕忙背過臉去擦干淚水,笑著和父親聊天。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我常聽父親對母親說,沒有想到這丫頭什么都會做了!母親也說,我也總以為她上學上的什么都不行呢!聽見父親母親這樣說我,我才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遺憾的是,我的父母也老了!
我的父親和母親就和天下許許多多樸實善良的父母一樣,在平淡的生活中教給我生存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疼女不讓女閑著”的理念,很原始,很偉大,他們?yōu)槲宜龅囊磺惺悄菢拥男⌒囊硪砗蜔o微不至!直到今天才真正理解父親和母親的愛,都是一樣的。愛你,就是不讓你閑著。
打記事起,母親就讓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打我能夠拿得動笤帚開始,打掃房間的活就安在了我身上。我們家有并排的兩位宅子,中間隔著一條胡同。新家只是放些糧食和農(nóng)具,我姑姑和我姐姐住在那里,平時我們都在老宅子吃飯,我只管打掃老宅子,每天早晨打掃一次。老宅子三間房,除去幾張床,幾張桌子,所剩的空間也就有限了,可是那時我卻總覺得是那么漫無邊際。從早晨起床就開始掃地,直到爸爸收工回家吃早飯的時候,我的工作總還做不完。母親總是愿我磨磨唧唧的,父親總是說,這么巧啊,我每天回來,門口都有一小堆垃圾放在這里,明天能不能在我回家之前就收拾好啊?我低著頭,很慚愧地把垃圾鏟出去。第二天我想我要快點干,可是總也干不到爸爸收工前頭來。后來,鄰居大媽夸獎我,我才知道我開始掃地時不過三四歲,難怪幾平米地面我要清掃一個清晨了。
我最愿意干的活就是幫忙包餃子。開始只是把小面團一個一個弄弄圓,然后用盡力氣壓成小圓餅,由姐姐搟成面皮。那面團放在手里柔柔的,舒服極了。并且是帶著對吃餃子的期盼來做活,就更增添了樂趣和動力。那時候,我從內(nèi)心里常常盼著過節(jié),盼著包餃子,吃餃子。過了春節(jié)盼十五,過了中秋盼重陽。當然也盼望陰天下雨的時候,大人不能出去干活,也就有時間在家包餃子。每每包餃子,大家就圍成一桌,有做面團的,有搟面皮的,還有包餃子的。有時姐妹們還要比賽,看誰搟皮最快,看誰包的餃子最好看。記得有一次鄰居大嬸到我們家去玩,看到我們家包的餃子個兒小,就笑著說還不夠費事的,這么小的餃子十幾個也盛不滿一碗,她包的餃子六個就盛一碗,一個餃子咬好幾口,我家的餃子她一口能吃兩個。大嬸走后,母親告訴我們,做什么都要做精細,做不好外人看了會笑話。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烙煎餅,做各種面食,炒普通的家常菜。即使大人不在家,我們也可以自己做飯吃。特別是農(nóng)忙的時候,干不了力氣活,可以在家干家務。母親總是把里里外外的活安排的很停當,從來沒有干活回來吃不上飯的時候。
母親不但教我做家務,還教我砸石子(玩抓石子的游戲用的)、縫沙包,還用拆了破舊的手套,裹上絲瓜瓤纏一個線球拍著玩。我的沙包在小伙伴中也是最精致最漂亮的。小時候,我最拿手活的是辦家家酒,小伙伴們都很佩服我,也都愿意跟我玩這樣的游戲。這都是我家來客人時,母親做菜我在一邊學來的。只不過各種菜變成了各種樹葉、花草,面團變成了泥巴,餐具也都是破碗破盆的碎片,我和小伙伴們常在我家新宅子的院子里大擺宴席,真是其樂無窮。有一次,母親到院子里拿東西,看見了我們擺的壇壇罐罐,笑著問是誰做的,小伙伴們都說是我,母親直夸我能干。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好像真的成了一個家庭主婦。
上小學后,該做的家務更多了。每天不等寫完作業(yè),母親就吩咐我們干這干那。父親就批評母親,要等孩子寫完作業(yè)再安排干活,別一次安排好幾種活,干完一樣再安排下一樣。這時,我覺得還是父親更疼愛我們。而母親卻說,這些活都是眼看著的,不安排也該知道去做。每當陰雨天活農(nóng)閑的時候,父親就教我們習字。父親總是說,寫字是美面學問,一定要把字寫好。父親給我們買來各種字帖,筆墨。知道現(xiàn)在我還清楚的記得我上小學時,父親教我研墨的情景。父親坐在大桌子的正中,我站在對面,桌子的一角放著一方硯臺,父親告訴我,研墨的時候不可以趴在桌子上,身體離桌子要放開一個拳頭,身子可以稍微向前傾,一只手研墨,另一只手要輕輕拉著袖口,免得袖子粘上了墨。以后,父親每次寫字,都讓我來研墨,我很喜歡聞那淡淡的墨香。那時候,村子里誰家有什么紅白喜事,都要找我父親寫字,特別是每逢過春節(jié),父親要寫好幾天的對聯(lián)。大部分都是我們本家的和近鄰的,我還要幫著裁紙,幫著分大門小門上的對聯(lián),家里和畜欄上的對聯(lián)。有時父親故意打亂上下聯(lián)的順序,讓我猜出哪是上聯(lián)。這樣,我不但認識了好多字,也學習了好多對聯(lián)知識。鄰居家把“六畜興旺……”的對聯(lián)貼在大門上,就是我最先發(fā)現(xiàn)的。
父親讓我們看書,習字,也讓我逃脫了很多的家務活。記得有一年父親進城給我買來一本兒童文學,我去新宅子拿喂豬的康,開始覺得時間早,就想偷看一會兒童文學,可是不知不覺就天黑了。母親大吵我一頓,說我偷懶,父親卻笑著說這不是偷懶,是偷學習,看到父親的眼里充滿著愛意,我很感動。我們村子不大,也就幾百戶人家,但是總有一些人家有一些親戚或家人在外地,很多人都找我父親給寫信。從上三年級開始,父親就教著我寫信。告訴我寫信的格式,稱呼,寫信和回信的區(qū)別。開始父親一字一句的教我,后來我就先寫好給父親看,那里不合適修改后再重抄一遍。母親就在一邊叨嘮,說你自己寫完就利索了,讓孩子受那個罪干什么?父親就說,你懂什么?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替人家寫信就得心應手了,有時我走在放學的路上,就會有人攔著我給他們讀信,讓我回家給寫回信。我寫好了就直接給送去,讀一遍給人家聽聽合適不合適,在人家的夸獎聲中,我漸漸長大了,很自信。
以后,不管是在外求學還是工作,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幫著母親做家務。但是母親卻總是對我不滿意,和的面軟了硬了,切的面條粗了,烙的油餅不夠酥軟了,炒的菜咸了淡了火候不恰當了等等,反正都能挑出毛病來。父親就在一邊給我打圓場。我和父親談論時政,我把發(fā)表的豆腐塊拿給父親看,母親見我們父女倆有說有笑,她在一邊總是說你們凈說些沒用的,父親就說你不懂就別插嘴。其實在我們家對飯食最挑剔的是父親,可是他對我們卻很寬容。父親患食道癌做手術后,飲食更加講究。全家人都好好看著父親的臉色,恐怕哪一點做不好惹他不高興。父親是個勤勞、愛干凈的人,從不因自己是病人而改變了生活習慣。冬天天氣很冷,他還要堅持早起打掃庭院,生爐子取暖。我看著父親的身體越來越衰弱,母親也很操勞,一放了寒假我就回家了。每天早晨不等父親起床,我就生好爐子,天亮了就打掃庭院,把屋里屋外盡量收拾好。除了給全家人做飯以外,還把給父親做飯的任務從母親手里接過來??粗≈氐母赣H一口一口吃下我做的飯,淚水就在我眼里打轉(zhuǎn),趕忙背過臉去擦干淚水,笑著和父親聊天。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我常聽父親對母親說,沒有想到這丫頭什么都會做了!母親也說,我也總以為她上學上的什么都不行呢!聽見父親母親這樣說我,我才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遺憾的是,我的父母也老了!
我的父親和母親就和天下許許多多樸實善良的父母一樣,在平淡的生活中教給我生存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疼女不讓女閑著”的理念,很原始,很偉大,他們?yōu)槲宜龅囊磺惺悄菢拥男⌒囊硪砗蜔o微不至!直到今天才真正理解父親和母親的愛,都是一樣的。愛你,就是不讓你閑著。
有種低語你聽得見
有種低語你聽得見,雖然這聲音來自天外。綿綿情話,在雪花與陽光之間,靜靜呢喃,你聽得見。昨天的雪早已擁抱大地,小河流淌,河面上漂浮著透明,正融化的秘密,你聽得見。等太陽爬高的時候,那些冷凝的秘密化作水煙。泉邊搖晃的影子你聽得見,沒有春花爛漫,。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有種低語你聽得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有種低語你聽得見文檔下載網(wǎng)址鏈接:
推薦度: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上一篇:愛,就是不讓你閑著
下一篇:中秋夜又夢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