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去菜市場閑逛,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兩旁的水果攤上,已擺滿了一堆堆黃色的杏兒。忍不住垂涎欲滴,買了幾斤回家,并拿出一些帶到單位與同事分享。當(dāng)我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特別留意樓下樹林里那棵自生自長的野杏樹時,發(fā)現(xiàn)墜在枝頭的顆顆果子,不知何時也變得黃澄澄的了。看著這些隱匿在枝葉間的小東西,仿佛就聞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這香味,不是手里的杏兒散發(fā)出來的,而似乎是從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中飄過來,從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飄過來……
說不清什么原因,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我的思緒都格外地活躍。那熟悉的季節(jié)、熟悉的景色和永遠(yuǎn)不變的鳥鳴,都會讓我產(chǎn)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那些與杏兒有關(guān)的往事,也會象潮水一樣從久遠(yuǎn)的記憶中緩緩地涌來,瞬間漫過了心田,讓我深深地沉醉。
我會想起很小的時候,我們圍坐在奶奶的身邊,聽她講那些“遠(yuǎn)古”的故事,和那些故事帶給我的美麗感受。奶奶說,她剛嫁來的時候,我的曾祖父家里除了有許多土地和牲畜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果園,里面種滿了各種果樹。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他的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便會在自家的果園里盡情地嬉鬧----攀緣著盤枝錯節(jié)的果樹在上面“摸樹猴”,最頑皮的四姑娘竟然能夠半天腳不著地,如此騰云駕霧般地把整個園子“逛”上一遍。微風(fēng)吹來時,那些熟透的杏兒便像花雨一樣紛紛灑落。這時,我的曾祖父就拄著拐杖站在園子邊上,瞇起眼睛愜意地觀賞女兒們的游戲,聽她們的笑聲在枝葉間回蕩。他會吩咐一個長工專門在樹下?lián)焓皳u落的杏兒,然后拿出多半分送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后來這四個姑娘陸續(xù)出嫁了,婆家都是方圓附近的大戶人家,可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她們都會早早相約一起回娘家,重溫當(dāng)年果園里的快樂。
記得奶奶講故事的時候,似乎是在淡淡地懷舊。然而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她不經(jīng)意間所描述的畫面,給我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怎樣深深的烙印。此后的年復(fù)一年,那幅畫面都在我記憶里揮拂不去。以至于許多年后,當(dāng)我在課堂上讀到《詩經(jīng)》里那“坎坎伐檀”的勞動場面時;讀到《陌上?!分忻琅_敷與同伴采桑歌唱的情景時;特別是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一看到或吃到那色香味俱美的新鮮杏兒時,我的記憶剎那間就會“鏈接”上這古老而又動人的一幕,思緒也會隨之飄的很遠(yuǎn)很遠(yuǎn)。
我還會想起那個已經(jīng)消失了二十多年的古樸院落,和那些在此度過的快樂時光。那是我十歲之前生活的老宅,雖然在現(xiàn)實中它早已似歲月的塵煙般蕩然無存,但在我的記憶中卻永遠(yuǎn)清晰如昨,因為那里遺落了太多童年的笑聲和與杏兒有關(guān)的故事。
三間茅屋是正房,兩間瓦房稱為西屋,還有一間東屋用作廚房,四周一圈低矮的土坯院墻,就組成了我家的宅院。院子開闊平坦,土質(zhì)非常細(xì)膩,里面種滿了桃、梨、杏、棗等好幾種果樹。西屋的南墻邊,一棵合抱粗的杏樹是這些果樹中的“大哥大”,樹的下面環(huán)繞著幾叢綠竹,旁邊是青石板做成的石桌石凳。一到夏天,我家的院子里,果樹枝葉繁茂,空氣清新涼爽,自然就成了孩子們最理想的樂園。而每當(dāng)杏兒黃熟時節(jié),就是我家人口密度最大的時期,別的且不說,單是我那一大幫堂兄姐們幾乎就每天“長”在我家。而這個時期,也是我兒童時代最為輝煌的一段時光了。
兒時的我特別挑食,瘦且麻利。十幾歲的大堂兄常常用一只手就把我輕松拎起,旋轉(zhuǎn)幾圈猛然放下,看我暈得踉踉蹌蹌,然后大家笑個不停。杏兒剛熟時,一般都是從最高且向陽的樹梢開始,而他們的大塊頭絕對是這些樹梢不能承受之重。為了盡早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欲,這時的我就成了他們共同討好的“香餑餑”。小時候我膽子奇大且特別好哄,往往先是他們七嘴八舌地央求我,而不消片刻工夫,我就被忽悠到了高高的樹梢上。坐在細(xì)細(xì)的枝椏上,風(fēng)兒一吹,就顫顫悠悠地晃,感覺好玩極了!有時還忍不住興奮地高歌一曲《學(xué)習(xí)雷鋒好榜樣》,故意急煞樹下那些焦急渴盼的眼光。直到過足了癮,才開始慢悠悠地采杏,先摘一個說:“這個,是大哥的”。大堂兄就搶先拾起,得意地吃了起來;再摘一個說:“這個,是二姐的,誰也不許搶!”這時,文靜的二姐就會優(yōu)雅地躬身撿起,小口地品嘗;又摘一個說:“這個是三姐的,誰搶到誰吃?!边@時大伙兒就會一哄而上,你爭我奪好不熱鬧,當(dāng)然最后誰也不是潑辣三姐的對手,但我還是總喜歡這樣逗逗她……常常是樹下的每個人都心滿意足了,我卻忘了給自己留下一個。盡管這樣,我還是每天都在他們的乞求聲中樂此不疲。
許多年過去了,后來家族里一旦有婚喪嫁娶之類的聚會活動,大家總會湊到一起回憶兒時的快樂。而講的最多的便是杏兒黃熟時節(jié)的趣事,我當(dāng)然也是他們調(diào)侃的主角。有時,靜靜地坐在一邊,聽他們講那些快樂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而每每收回眼光,看到每個人臉上那滄桑的痕跡,我總會一時恍兮惚兮,有種不知今夕何年的感覺。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用陶淵明這四句小詩來形容鄉(xiāng)村寧靜恬淡的尋常日子,最貼切不過。如果這樣的環(huán)境里再飄蕩著一絲絲清淡甜潤的果香,雜以此起彼伏的各類鳥鳴,而且日日生息于此的,是一群與世無爭的大人和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我想,那陶公筆下的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
歲月飛逝,轉(zhuǎn)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站在城市的一角,望著眼前這一顆顆黃澄澄的杏兒,想起那些遙遠(yuǎn)的歲月,我的心底仍能感覺到那幽靜的山村生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充滿歡笑的日子。雖然隔的很遠(yuǎn),卻始終不曾忘懷。那一幕幕美好的回憶,仿佛一段悠然的田園牧歌,在恬淡素樸的村野上,在空碧悠悠的藍天下,靜靜地飄蕩……
說不清什么原因,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我的思緒都格外地活躍。那熟悉的季節(jié)、熟悉的景色和永遠(yuǎn)不變的鳥鳴,都會讓我產(chǎn)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那些與杏兒有關(guān)的往事,也會象潮水一樣從久遠(yuǎn)的記憶中緩緩地涌來,瞬間漫過了心田,讓我深深地沉醉。
我會想起很小的時候,我們圍坐在奶奶的身邊,聽她講那些“遠(yuǎn)古”的故事,和那些故事帶給我的美麗感受。奶奶說,她剛嫁來的時候,我的曾祖父家里除了有許多土地和牲畜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果園,里面種滿了各種果樹。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他的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便會在自家的果園里盡情地嬉鬧----攀緣著盤枝錯節(jié)的果樹在上面“摸樹猴”,最頑皮的四姑娘竟然能夠半天腳不著地,如此騰云駕霧般地把整個園子“逛”上一遍。微風(fēng)吹來時,那些熟透的杏兒便像花雨一樣紛紛灑落。這時,我的曾祖父就拄著拐杖站在園子邊上,瞇起眼睛愜意地觀賞女兒們的游戲,聽她們的笑聲在枝葉間回蕩。他會吩咐一個長工專門在樹下?lián)焓皳u落的杏兒,然后拿出多半分送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后來這四個姑娘陸續(xù)出嫁了,婆家都是方圓附近的大戶人家,可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她們都會早早相約一起回娘家,重溫當(dāng)年果園里的快樂。
記得奶奶講故事的時候,似乎是在淡淡地懷舊。然而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她不經(jīng)意間所描述的畫面,給我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怎樣深深的烙印。此后的年復(fù)一年,那幅畫面都在我記憶里揮拂不去。以至于許多年后,當(dāng)我在課堂上讀到《詩經(jīng)》里那“坎坎伐檀”的勞動場面時;讀到《陌上?!分忻琅_敷與同伴采桑歌唱的情景時;特別是每年的杏兒黃熟時節(jié),一看到或吃到那色香味俱美的新鮮杏兒時,我的記憶剎那間就會“鏈接”上這古老而又動人的一幕,思緒也會隨之飄的很遠(yuǎn)很遠(yuǎn)。
我還會想起那個已經(jīng)消失了二十多年的古樸院落,和那些在此度過的快樂時光。那是我十歲之前生活的老宅,雖然在現(xiàn)實中它早已似歲月的塵煙般蕩然無存,但在我的記憶中卻永遠(yuǎn)清晰如昨,因為那里遺落了太多童年的笑聲和與杏兒有關(guān)的故事。
三間茅屋是正房,兩間瓦房稱為西屋,還有一間東屋用作廚房,四周一圈低矮的土坯院墻,就組成了我家的宅院。院子開闊平坦,土質(zhì)非常細(xì)膩,里面種滿了桃、梨、杏、棗等好幾種果樹。西屋的南墻邊,一棵合抱粗的杏樹是這些果樹中的“大哥大”,樹的下面環(huán)繞著幾叢綠竹,旁邊是青石板做成的石桌石凳。一到夏天,我家的院子里,果樹枝葉繁茂,空氣清新涼爽,自然就成了孩子們最理想的樂園。而每當(dāng)杏兒黃熟時節(jié),就是我家人口密度最大的時期,別的且不說,單是我那一大幫堂兄姐們幾乎就每天“長”在我家。而這個時期,也是我兒童時代最為輝煌的一段時光了。
兒時的我特別挑食,瘦且麻利。十幾歲的大堂兄常常用一只手就把我輕松拎起,旋轉(zhuǎn)幾圈猛然放下,看我暈得踉踉蹌蹌,然后大家笑個不停。杏兒剛熟時,一般都是從最高且向陽的樹梢開始,而他們的大塊頭絕對是這些樹梢不能承受之重。為了盡早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欲,這時的我就成了他們共同討好的“香餑餑”。小時候我膽子奇大且特別好哄,往往先是他們七嘴八舌地央求我,而不消片刻工夫,我就被忽悠到了高高的樹梢上。坐在細(xì)細(xì)的枝椏上,風(fēng)兒一吹,就顫顫悠悠地晃,感覺好玩極了!有時還忍不住興奮地高歌一曲《學(xué)習(xí)雷鋒好榜樣》,故意急煞樹下那些焦急渴盼的眼光。直到過足了癮,才開始慢悠悠地采杏,先摘一個說:“這個,是大哥的”。大堂兄就搶先拾起,得意地吃了起來;再摘一個說:“這個,是二姐的,誰也不許搶!”這時,文靜的二姐就會優(yōu)雅地躬身撿起,小口地品嘗;又摘一個說:“這個是三姐的,誰搶到誰吃?!边@時大伙兒就會一哄而上,你爭我奪好不熱鬧,當(dāng)然最后誰也不是潑辣三姐的對手,但我還是總喜歡這樣逗逗她……常常是樹下的每個人都心滿意足了,我卻忘了給自己留下一個。盡管這樣,我還是每天都在他們的乞求聲中樂此不疲。
許多年過去了,后來家族里一旦有婚喪嫁娶之類的聚會活動,大家總會湊到一起回憶兒時的快樂。而講的最多的便是杏兒黃熟時節(jié)的趣事,我當(dāng)然也是他們調(diào)侃的主角。有時,靜靜地坐在一邊,聽他們講那些快樂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而每每收回眼光,看到每個人臉上那滄桑的痕跡,我總會一時恍兮惚兮,有種不知今夕何年的感覺。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用陶淵明這四句小詩來形容鄉(xiāng)村寧靜恬淡的尋常日子,最貼切不過。如果這樣的環(huán)境里再飄蕩著一絲絲清淡甜潤的果香,雜以此起彼伏的各類鳥鳴,而且日日生息于此的,是一群與世無爭的大人和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我想,那陶公筆下的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吧!
歲月飛逝,轉(zhuǎn)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站在城市的一角,望著眼前這一顆顆黃澄澄的杏兒,想起那些遙遠(yuǎn)的歲月,我的心底仍能感覺到那幽靜的山村生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充滿歡笑的日子。雖然隔的很遠(yuǎn),卻始終不曾忘懷。那一幕幕美好的回憶,仿佛一段悠然的田園牧歌,在恬淡素樸的村野上,在空碧悠悠的藍天下,靜靜地飄蕩……
冬天里的琴聲與歌聲
冬天,總是給人收斂、蕭殺、孤寂和靜謐的感覺。如果下點兒雪,還覺得有點靈性和動感,否則,這數(shù)九隆冬,真是俗不可耐,令人煩悶??墒牵谶@收斂、蕭殺、孤寂和靜謐之中,如果添加上悠揚、悅耳的琴聲,再添加上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那感覺可就大不一樣了。優(yōu)美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冬天里的琴聲與歌聲,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冬天里的琴聲與歌聲文檔下載網(wǎng)址鏈接:
推薦度: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上一篇:一箋清絮,旖旎飄零落盡
下一篇:微雨雙燕,綠箋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