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啊杜眯小纷x后心得”,以供大家參考!
《琵琶行》讀后心得1
生活總是在繼續(xù),為了生存,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女從生活的頂點掉到了底部,曾經(jīng)的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淪為無管弦之聲,這大大改變了她的音樂風格,使白居易也聽之忘歸?!白衅抡l最多,江中司馬青衫濕?!睆亩炀土饲Ч琶洌和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是啊,普天之下,茫茫大眾,誰能事事順心如意?這個社會可憐的人很多,俗話說的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表面上不說而已,其實誰又知道他們內(nèi)心的痛苦呢。這個社會就像魯迅先生講的那樣:人吃人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我們?nèi)ミm應社會,而不是社會來適應我們,如果你一味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脫離社會,那么你最終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自我拓展)我也是社會中不受人關(guān)注的那一類人,只是一個平凡的學生。但是這17年來,敢說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番了(雖然閱歷尚淺),從家庭紛爭到中考失利,再到經(jīng)歷生死離別……這種種痛苦更與何人說?我曾經(jīng)跟我的同學說我已經(jīng)看破紅塵了,要出家當尼姑,要隱居山林……同學也開玩笑說等到你當上了學習部部長,千萬別把部門經(jīng)理得像個尼姑庵;有的也說語文好的人是這樣的,腦子里總是想的與別人不同……
唉!人在江湖飄,怎能不挨刀,有的說說便行了,還是好好把握每一天吧,要不然不是人人都要出家了?呵呵……
《琵琶行》讀后心得2
詩歌與音樂,自古以來就已結(jié)下不解之緣。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便是一部關(guān)于古代音樂的匯集,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啟蒙,其中的詩歌是脫胎于音樂而來的;漢代的樂府詩是專門為了配合音樂進行演唱的歌詞,如《孔雀東南飛》這樣的作品,代表著漢樂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國文學和藝術(shù)史上詩歌的“花季”,我們看到了詩歌生命整個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樣盛放開來……除了能用于吟誦和演唱之外,還有很多的作品直接與音樂相關(guān),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寫妙聲絕響的千古名篇;宋詞又叫曲子詞,其詞牌名本來就是樂曲的名稱,其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作、流傳都與音樂相關(guān),是一種典型的音樂文學,而且是最為流行的音樂,所以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樣的說法;元曲不管是散曲還是劇曲,都是曲牌體,可以說是元代的歌劇;之后的明清傳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種便于歌唱的文學體裁。所以廣義上的詩歌,都是在和音樂的交流吸收中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它本身是一種混合的藝術(shù),這在世界文學史和音樂史上都是一個奇觀。
今天,這門混合藝術(shù)的文字得以流傳下來,而記錄音樂的曲譜卻大抵遺失。我們只能憑借文字去想象詩歌有可能的音樂形象,或者依靠當代音樂家重新譜曲、演奏和演唱來領(lǐng)略文字和音樂之間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了,以及混合之后升華而來的全新審美感受。
近些年來,筆者一直在接觸此類“新曲”,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上海昆劇團的作曲家周雪華創(chuàng)作的《華章雪韻·古詩詞昆曲演唱》專輯和上海音樂學院連波教授創(chuàng)作的《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詩詞歌曲選》專輯。特別是后一張專輯中的《琵琶行》,可謂作曲家的傾情大作。
撥開歷史的塵煙,往事已遠,旋律依然。今天,何英樂海拾遺,選擇了這首《琵琶行》作為個人專輯的主打曲,并由作曲家陳國良先生重新進行配器。她的此番演繹,就自身而言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創(chuàng)作,她又是如何基于白居易詩作和作曲家曲作重新定位音樂形象的呢?
《琵琶行》讀后心得3
自幼聰慧的白居易,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后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聯(lián)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便捏造“傷名教”的罪名,說白居易在母親喪失時還寫賞花詩,因此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這首《琵琶行》是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寫下的。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一句“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寄托了自己(江州司馬)政治上失意的苦悶。中唐時期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的黑暗河人民的痛苦,宧官的飛揚跋扈,就連“老大”也要“嫁作商人婦”,“杜鵑”亦啼血,猿亦哀鳴,只怕奏琵琶者此行亦掩泣,聽著更甚青衫濕!誰人不想憑借自身努力平步青云呢?然而,眾觀千萬事,事事鎖深秋,只要能自保一身清廉阿政,何必耿耿于懷那功名立祿以及世人膚淺可笑的寸光鼠目呢?
《琵琶行》讀后心得4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本詩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年秋天與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感傷不已,因此作詩。
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相識”的意旨。敘事層層鋪染,兩條線索相互交織,描寫生動細致,語言明白清理,婉轉(zhuǎn)通暢。
全詩共分五段。第一段由江邊送客寫起,點出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作了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和氣氛渲染,為下面人物的出現(xiàn)和情節(jié)的展開做了必要的藝術(shù)安排。第二段描寫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境界。詩人熱情的贊揚了琵琶女的精湛藝術(shù)才能和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為鋪墊人物的身世做了準備。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身世,把樂曲的激憤和人物的不幸統(tǒng)一起來,表達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詩人對她的同情。第四段抒寫對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貶的抑郁和憤慨,揭示岀詩歌的主題。第五段寫作者重溫琵琶,傷感不已,泣下沾衣。
詩的開篇,以江頭送客、凄愴告別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寫,勾畫了一幅充滿悲劇氣氛的典型環(huán)境。貶謫的抑郁,離別的悲傷,環(huán)境的荒寂,景物的凄涼,這種種環(huán)境的渲染,構(gòu)成了詩歌的基調(diào),也為人物的出場,、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準備。接下來先聞其聲,后見其人,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細膩筆法,在人物的遲緩猶豫的動作中,形象的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一個莊重、矜持、內(nèi)心充滿痛苦的琵琶藝人鮮明的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
這首詩深刻的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巧,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強烈的批判現(xiàn)實的斗爭精神詩中所表達的憤慨而傷感的情緒不是只個人的,它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具有普遍意義,是這首詩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讀后心得5
《琵琶行》是一長篇敘事詩,但是這首敘事詩的目的不在于給我們講述一個故事,而在于抒發(fā)心中的感情,澆心中的塊壘。
這首詩一開篇就渲染了一種氣氛,這是琵琶女出場的氣氛,也是整個故事展開的氣氛。
送客的情形,本來就夠悲涼了。而這情形又恰恰發(fā)生“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秋季,這是一個讓人沒有好心緒的季節(jié)。寂寞秋江,四顧寥落,舉杯相對,醉不成歡。喝酒沒有管弦相配,那叫做什么來著?叫做“喝悶酒”。
琵琶聲和琵琶女就是在這個時候出場的,在最需要音樂的時刻,它就來了。
描寫音樂的聲音是很困難的,它不像視覺形象易于描寫和展現(xiàn)。作者是怎樣將這些聲音描寫出來的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你看,僅僅一個調(diào)弦校音定調(diào)的動作,“三兩聲”里,就已經(jīng)使人察覺出她的感情了;“弦弦掩抑聲聲思”,起初的演奏傳達出了她低沉、抑郁的情調(diào),流露出她不得志的哀怨之情;“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是寫她演奏的神態(tài),在一種不經(jīng)意中她已流露出了對往事的傷懷。
作者聽出了這是一首沉重的心曲,這傾注感情的演奏,已經(jīng)暗示了琵琶女的悲慘的身世。她通過演奏琵琶,哀哀怨怨之中,把自己的身世給寄托出來了。
這首詩的寫作是作者內(nèi)心調(diào)適的過程。他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舒緩了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當時白居易的文章仍然是第一流的,但他失去了皇帝的寵愛。而在皇帝面前了失了寵,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詩人從琵琶女的厄運聯(lián)系到自己。一個彈,一個聽;一個是年老色衰,一個是仕途坎坷。詩人撫今追昔,命運與這位女藝人多么酷似!
另外,白居易的詩是很通俗的,他有一種強烈的底層關(guān)懷意識,他的詩歌都是世俗化的、大眾化的。在面向民間這一點上,他做得比誰都徹底。
如果我們能夠給白居易授一個名號的話,真可以叫他“民歌手”。
讀《小王子》感悟
上一篇:《琵琶行》讀后心得
下一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