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出淤泥而不染”,無論遭受多少打擊磨難,到頭來依然心存善念、樂觀積極。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并且真心地贊美它們,他們把不開心的事拋到腦后,小編特地準備了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歡迎借鑒學習!
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1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讀這本《徐霞客游記》,你會看見一位身著布衣、頭戴草帽、肩扛行囊、手持木杖的行者行走在幾百年前的祖國山河之上,歷經(jīng)艱難險阻、越過巍峨大山、渡過江川大澤,眼神堅毅地向前不停走去。
《徐霞客游記》是一本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由徐霞客在游歷山水途中所記下的一篇篇日記整理而成。這本書中詳細記載了徐霞客所游歷的各處景物環(huán)境,范圍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qū),覆蓋了大半個中國。書中記述了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歷史遺跡,同時也講述了各地風景名勝和人情風物,一篇一篇的游記像是打開了穿梭之門,帶人去各地體驗游耍一番。為了使書更易理解,后人還在徐霞客原著中添有不少生僻字詞的注釋解說,更有與書中風景名勝相對應的插圖,使讀者身臨其境,能更好地、全方位地去了解書中內(nèi)容。
《徐霞客游記》創(chuàng)作時間在明朝后期,此時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已經(jīng)漸漸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與之前士人鉆研儒學典籍所不同的是,格物致知、重視實踐的風氣開始興起,徐霞客同樣走在時代前面,摒棄功名利祿,沖破科舉制度的羅網(wǎng),畢生穿梭于山水之間,潛心研究中國地理科學,開拓了中國古代地理史上實地考察、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新方向。
徐霞客的人生游歷分為三個階段:28歲之前是他的準備階段,他將精力放在游歷山水之上,對地理文化有所研究卻并未留下游記;第二個階段是從28歲到48歲,二十年日日月月跋山涉水,游覽了諸多名山,但只留下了一篇游記;而他著作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在游歷的第三階段完成的,大概是飽覽勝景之后的悵然留戀,讓他想要用一種方式將山水黛色留下,于是在身患重病的殘年里仍堅持記錄,才給后人留下來這樣彌足珍貴的寶物。而這個寶物之所以珍貴,不僅是因為它自身的知識豐富,更是因為徐霞客在它背后付出了無數(shù)的心血,用無數(shù)艱辛經(jīng)歷才釀出此作。在三十多年的旅行中,他孤身一人闖蕩游歷,大多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往往背著沉重的包袱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渺無人煙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qū),數(shù)不清走了多少險路,而其中的危險可想而知。神農(nóng)翻山越嶺嘗百草是神話,可徐霞客的一步一步都有著真實的印記,他勇敢而又執(zhí)著,嘗盡了旅途的塵土,最后因為患上足疾而不得不放棄。
在地理專業(yè)方面,《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詳細記錄所經(jīng)地理環(huán)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巖溶地貌并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成就。他在湖南、廣西、貴州和云南等地游歷考查之時,還詳細研究了關于石灰?guī)r地貌的問題,他也成為世界上對石灰?guī)r研究的先驅。徐霞客還敢于挑戰(zhàn)權威,糾正了文獻記載中關于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巖岸近逼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fā)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所謂實踐出真知,徐霞客在他的辛苦跋涉旅行中細細鉆研科學,書中也記錄了不少生態(tài)品種,研究了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在耕作種植方面作出了貢獻。
雖說《徐霞客游記》為一本地理著作,但也是一本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作品,在文學形式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有著許多獨到之處。徐霞客在寫景記事之中采用日記自我陳述的方式,讓人覺得真實可感。另外,他常運用動態(tài)描寫或擬人手法,與前人相比更為細致入微。徐霞客從小飽讀詩書,詞句的運用功底在此書中可見一斑,書中詞匯豐富,不少新奇的比喻和描述讓人眼前一亮。更可貴的是,他的游記就好比詩一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往往在描述中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流露出來給人啟發(fā)。種種寫作手段都讓這本書體現(xiàn)出了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對于現(xiàn)世也具有借鑒意義。
這本書在地理文學方面皆有所建樹,但這些不僅僅是專業(yè)研究的需要,在現(xiàn)代這個浮躁的社會之中,它在人生啟迪方面也具有獨特的閱讀價值,尤其對于當代大學生有著啟發(fā)教育意義。當所有人都在汲汲于功名之時,徐生卻越過千千山,萬萬水,安心沉浸于他的自然世界之中。他本出生于富庶之家,卻能摒棄身外之物,僅著青衫布衣,草鞋箬笠,去追尋他的詩與遠方?;蛟S很多人都期待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想著周游世界闖蕩一場,可是誰都不足百年前這位書生勇敢堅定,在交通極為不便的那個時代,僅憑著一雙腳就去探索世界;誰也沒有他執(zhí)著堅持,三十余年,若沒有那份一腔孤勇的熱愛,骨子里的偏執(zhí)堅守,怎么能孤身一人熬過漫漫艱難和孤獨呢?我讀著徐霞客筆下的文字,除了驚嘆于綺麗山河的壯闊浩然之外,更感動于他閃耀著的精神光輝。只有仔細品讀這本書,你才能完全明白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含義,才能更深理解何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p>
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2
我讀了《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后,很受啟發(fā)。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游離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知道了只要有堅忍不拔,敢于奮斗,知難而上的精神就沒有過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陰馬鎮(zhèn)的一個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親已經(jīng)41歲了。他的母親王子孺在懷徐霞客的時候曾做過不同尋常的夢,夢境奇異,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給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長大后能光宗耀祖,振興已經(jīng)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親)的第二個兒子,他小時候突出的表現(xiàn)更加讓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舉的道路上經(jīng)歷了悲慘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徹底性的改變,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歡讀四書五經(jīng)而是古今歷史,山海圖經(jīng),對各地山水勝景尤其感興趣。19歲時,徐霞客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的母親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徐霞客22歲時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兩次遇盜三次絕糧,好友去世從人逃遁種種的磨難,并沒有難倒徐霞客出游的意志。
偉大的時代出偉大的人,就是因為徐霞客堅忍不拔,敢于奮斗,知難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內(nèi)完成了一本著作——《徐霞客游記》。
同學們,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xiàn)在我們?nèi)ツ骋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同學們,讓我們?nèi)W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英橋向目標奮斗吧!
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3
歷代輿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們的主要話題之一。但徐霞客卻發(fā)現(xiàn):“昔人志星官輿地,多以承襲附會?!薄吧酱婺?,多為圖經(jīng)志籍所蒙?!?/p>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舊說,善于獨立思考,注重考察實證,勇于探索求真。不論對于山脈河流,還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聞傳說,總要細細觀察,思考分析。遇有奇異疑問,必窮究不舍。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在其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徐霞客游記》,“讀起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學者所寫的考察記錄”。
他對于桂林七星巖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兩次,對巖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淺以及洞內(nèi)形態(tài)結構和洞外情況等,都作了詳細的記錄和生動的描寫,這些記錄和描寫竟與用現(xiàn)代科學手段勘測的結果基本吻合。他關于石灰?guī)r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歐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輿學,《徐霞客游記》中經(jīng)常使用龍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輿術語來分析山形水勢,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難困惑,常求神問卜。由此可知,他讀書博雜,見識多,不適合功名科舉。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輿術語推斷,徐霞客學習的可能是堪輿學的楊公風水派。楊公風水其實效性立竿見影。從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記》是古代高水準的輿地游記,涉及山形地貌、懸崖巖洞、江河水文、地熱泉流、物產(chǎn)風俗、政區(qū)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跡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豐碩成果和科學價值。
《徐霞客游記》還是一部游記文學名著。雖然作者的本意,并非專在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因此從科學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對神州山川的極其熱愛之情、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學才華,卻自然而然地在這“流水賬”中十分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
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4
近日,我讀了一篇名著,名字叫《徐霞客游記》。讀后深有感觸。徐霞客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歷十四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他決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yè)。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游歷探險方面的書,向往著“問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jīng)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為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決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后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于現(xiàn)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qū)。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歷了如此廣闊的地區(qū),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贊嘆不已了,便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他要經(jīng)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xù)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yè)。
他注意到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tài)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tài)的影響。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guī)r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地理學家。石灰?guī)r地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眾多的巖洞。徐霞客親身探查過的巖洞達100多個。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jīng)歷和觀察記錄下來,堅持寫游歷日記。他先后寫了2000多萬字的游記,這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
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xiàn)在我們?nèi)ツ骋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讓我們?nèi)W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向目標奮斗吧!
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5
“飽經(jīng)風霜三十年,踏遍祖國山水田”——《徐霞客游記》。
當我們游覽石灰?guī)r溶洞,看到奇彩奪目的石筍、石鐘乳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的偉大功績。是他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考察和研究,為地理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1607年,22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從而開辟了系統(tǒng)地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艱難的。那時候沒有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經(jīng)常要攀登懸崖峭壁,穿越激流險灘,頂著狂風暴雨,忍受饑餓寒冷,露宿山野叢林。這些困難都擋不住徐霞客,他不僅一天天、一年年堅持考察工作,而且無論每天的旅途多么艱苦,總要堅持把當天的經(jīng)歷和觀察心得記錄下來。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16個省和自治區(qū)(按現(xiàn)在行政區(qū)劃),對各地的山脈、河流、動植物等的特征,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加以詳細的記錄,最后寫成了二十卷的科學巨著《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裁寫成的,是徐霞客畢生經(jīng)歷和心血的結晶,是一部對地理學的`研究于發(fā)展極有價值的寶貴文獻。通過閱讀了解,徐霞客的整個寫作過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學上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于他十分重視實踐,他的知識是通過實踐獲得的,從而論證了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哲學原理。
人們的認識不是人的頭腦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從實踐中產(chǎn)生的?!缎煜伎陀斡洝凡皇窃诩抑虚]門造車寫出的,而是通過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實際考察形成的。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接觸事物的現(xiàn)象和外部聯(lián)系,獲得感性認識并最終通過實踐把握事物的本質,由此深入事物的內(nèi)部,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因此,要認識某一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就只有親身參加變革這一對象的實踐,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徐霞客游記讀后感800字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徐霞客游記800字讀后感
下一篇:追風箏的人800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