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啊段辶壬鷤鳌烽喿x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1
五柳先生,一個飄逸得如同仙人一般的人物。他,便是《五柳先生傳》中那個不慕榮利的主角。
《五柳先生傳》開篇便是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單單只介紹他名字的來歷,就令人生出幾分羨慕之感。是真的沒有名字?大概是忘了吧,連自己的名姓都記不得,又怎會記得混濁的塵世中紛雜的瑣事,心中太澄凈,太沉靜,便也裝不下許多事了,自然不必為功名利祿所煩惱。如此灑脫、如此自在之人,世間少有,如何不令人羨慕?
五柳先生好讀書,但讀書的方法卻與別人大相徑庭,只求領會其要旨,從不一字一句細細琢磨。重在體會到書中的精髓,對于能這么做的人,我的心里實在很欽佩,可能是因為在我們自己讀書時,必須要一字一字地解釋,并且我們自己的理解,不能跟書上的注釋差一分一毫,只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有種東西叫考試,我說的這些話,在旁人看來也許有些大逆不道了,但沒有辦法,事實就是這個樣子。有時真的是一種悲哀。
不過還好,酒是個好東西。我們至少還能夠伴五柳先生暢飲,喝個盡興,醉個酣暢淋漓。五柳先生嗜酒,這是我們所熟知的,可是他又為何獨愛飲酒?是以此澆愁?但我不這么認為,一個連自己名字也忘了的人,又怎會記得世間的愁事?惟一的可能是他用喝酒來灌醉自己,以此來發(fā)泄對這濁世的不滿,在某種程度上,他醉了,我們是清醒的,但也許事實上,我們一直是醉著的,他才是最最清醒的那個人。他用朦朧的醉眼以最清明的心態(tài)冷眼旁觀這世界。有句話叫做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如此超然之境,惟有他立于其上,不知他可曾孤獨?
不,他不會孤獨,永遠不會,盡管他孑然一身,可他依舊著文章以自娛。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開辟自己的世界,宣泄自己的情感,他可以盡情地在文學之間遨游,忘懷得失、忘懷自我。彼時天地無聲,只有楊柳依依與漫天桃花夭夭。
五柳先生便是這樣一個人,他清高、他灑脫、他不在乎、他藐視天下,只愿流連山水之間,遠離這喧囂塵世。悠然自得地過著與世無爭的隱世生活。此人烈如酒、清如茶、淡如水、瀟灑自如、看穿生死、望破紅塵。即使貧窮,也依然高貴。
不由得喟然長嘆,這樣淡泊之人注定不能得到社會的接納,所以說,五柳先生又是一個偉大的悲劇,一個清高的隱士是無數(shù)追名逐利的世人所襯托出來的。但這又不會是個悲劇,正因為這個世風日下的世道,磨礪出了五柳先生淡泊名利與豁然樂觀的性子。唉,這紛雜的世事,又豈是我等世俗人可以參透的?
他像風,令人想留也留不住,不知他現(xiàn)今云游何處?真的很期待,期待有朝一日能與他對酒當歌,談笑風生,忘卻人間瑣事。
《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2
今天,我們學習了《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
金錢和名利是十分誘人的字2020眼。有些人的靈魂就在它們的引誘下被吞噬了。他們拋棄了黨的原則,利益熏心,以權謀私,甚至貪贓枉法。權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武器,可有人卻利用手中的權力,窮奢極欲鉆營撈錢 ,一步步走向腐敗,成為錢與權的奴隸,成為錢與權的傀儡。這些人比起陶淵明來說,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歲做彭澤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場污濁,便棄職而去,從此過著隱居生活。他的不慕榮利,一直被后人所稱贊。再看看當今這個社會,不僅人們做不到陶淵明的不慕榮利,而且貪污受賄。這個風氣既在官場中蔓延,又以極快的速度刮到了社會各個階層,走后門已成為當今的時髦。諸如,企業(yè)要貸款,就得向行長大人送紅包;在醫(yī)院這塊潔白的區(qū)域里,給病人看病做手術,本是醫(yī)生天經(jīng)地義的職責,可患者都還要送禮,否則便無人理你;就連在學校這塊神圣之土上,學生升學中此類事情也層出不窮,且錢能買分,還能買到文憑??杀?可嘆!可恨!
清醒過來吧!讓我們向陶淵明一樣,不慕榮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富強的現(xiàn)代化發(fā)達國家。
《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3
很早以前就聽到過關于陶淵明的故事,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田園的驕傲與瀟灑讓人敬佩不已,而他所開創(chuàng)的田園一派的詩作對后世影響更為深遠。
陶淵明的人與詩在千百年后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超卓的才華,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他的身上體現(xiàn)著自古為人們所苦苦追尋的那種自由的精神,那種擺脫社會重重束縛的深深揭望。
原來,我也總以為對自由的強調(diào)只有西方的作家才有,我們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合乎道德禮法、中規(guī)中矩的含蓄深厚,從陶淵明的身上才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誤差:對自由渴望的吶喊,是所有人共同的天性,何況在枷鎖更為沉重的中國封建社會。陶淵明對自由的追尋,不是通過激烈的血與火的噴射,而是用一種東方式的隔絕和淡然,用在溫和沉靜中表現(xiàn)出來的卓然不群的傲骨錚錚來表現(xiàn)。
在人們對一件東西的渴望非常迫切的時候,恰恰說明了這種東西非常缺乏。陶淵明歸隱田園,自甘淡泊,他首先追求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而在當時那種戰(zhàn)亂紛紛的環(huán)境,當是沒有什么平靜可言;而自由,無論是亂世還是和平時期,在封建的專制下面,永遠都只能存在于不斷的追尋之中。因為自由是站在封建思想和統(tǒng)治秩序的對立面的,任何追求自由的思想和行動,都難以被社會的操縱者所允許,必然都會受到若有若無然而卻感覺得到的巨大壓力。
但問題的關鍵也恰恰在于不斷的追尋。陶淵明以及后來的崇仰者,尤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不會放棄表達內(nèi)心的那份渴望。
《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4
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都遵循著他的本能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著,生命無所謂高貴與卑微,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千萬年進化的產(chǎn)物。生命尊嚴的本質在與自由,在于自然而然的活著。
五柳先生雖然生活狀況窘迫,但他能對此坦然自若。他曾經(jīng)做過官,之所以辭官回鄉(xiāng)。他在辭官的時候就明白歸隱之后自己必定是要過一種清貧的日子。但他卻全然不在乎。貧窮不能改變他的志趣。更改變不了他對人生的態(tài)度。
讀過《五柳先生傳》后我問自己:什么是人生?人生沒有輪廓,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這些都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因為人生本自一張白紙,有些人想用線條裝飾自己的人生,結果卻勾畫的亂七八糟。有些人認為錢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為了錢放棄尊嚴,出賣朋友,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感情。那么他的白紙上一定畫了一張鈔票。只有一少部分的人生,有一個誠實的輪廓。涂著簡單而不是單調(diào)的顏色,散發(fā)著充滿快樂的味道。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不是只有五柳先生的人生才完美,別把生活太復雜化,要求不高,容易滿足,追求不多,容易快樂,很多事情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叫的去想,去看,日子就會充滿陽光。
《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5
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心目中,晉代陶淵明是一個風姿瀟灑、心定氣閑的隱逸詩人。他嗜酒、他愛菊,他簞瓢屢空,忘懷得失,他遠離世俗塵囂,有著安貧樂命的灑脫和閑適。他的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自粱代起亦受好評如潮,為后代人所效法。他閑居鄉(xiāng)野,寄情山水,他崇尚自然,熱愛自然。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繪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質而實綺、似癯實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質樸自然。如《桃花源記》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央繽紛復行數(shù)百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廖廖幾筆就將這良田、美池、桑竹之地描寫得令人神往,欲居其間。
在這自然秀麗的字面又緩緩流露出一股純真誠摯之情,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態(tài)、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有出水芙蓉般的境界。除去這層自然之美之外,還有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社會風尚之美。黃發(fā)垂髫、怡然自得,男耕女織、相濡以沫。當有外來之客時,他們必是邀至家中,殺雞設酒,好生款待。充分顯示了村民的熱情淳樸。在這里沒有連年的戰(zhàn)亂、沒有沉重的苛捐雜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諧。
他們努力耕作,充分享受勞動和收獲的歡樂;他們熱情好客,始終保持著幼有所長,老有所終的傳統(tǒng)美德。在這里沒有君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到處都是和平、安寧、自由和幸福。這里不僅是隠士的小天地,也是千千萬萬農(nóng)民的樂土,更是一個烏托邦式的人間仙境。這種自然之美加之人性之美實則是天地之大美陶淵明的散文不缺少這樣的境界,無論是對真摯親情的描寫還是對自然之景的描繪,他都能一質而不鄙、淺而能深的語言平平道出。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間時時回蕩出對自然的贊美、對生命的謳歌。那是從詩人內(nèi)心深處迸發(fā)和流淌出來的一片真情。任情自然、求真求實。
《五柳先生傳》讀書心得
上一篇:《五柳先生傳》閱讀體會
下一篇:《五柳先生傳》閱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