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節(jié),而是在于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辛德勒的名單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1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盡管不是第一次看,但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著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著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圣歌歌聲極其不協(xié)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著那段哀傷的過往。個性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與再次出此刻運尸車上的比較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jù)粗略統(tǒng)計,約600萬猶太人、數(shù)千萬其他人正因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并非來自于大規(guī)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盡管屠殺對于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yè)式的,就連從區(qū)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脫助紂為虐這一污點。正因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zhí)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正因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因此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zhí)行,哪怕有違本性。但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缭街贫ǚǖ慕缦捱m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jù)《保護德國血統(tǒng)和德國榮譽法》里對于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正因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huán)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能夠用于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污點。的確,當時架構于優(yōu)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于屠殺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于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能夠逃避,至少能夠選取不一樣流合污。明明知道納粹進行
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為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為執(zhí)法者在執(zhí)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為此承擔職責,理解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為營救猶太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在整個納粹統(tǒng)治期間的審判里最重要的缺席者。處于納粹瘋狂鼓吹的優(yōu)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zhàn)爭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難免的。但是就連影片里喜愛拿集中營里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能夠從對猶太女仆說“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jié)中感到些許溫情。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里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溫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僅對于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劣等民族。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fā)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xiàn)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zhí)行與用心執(zhí)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因此恐怖,是正因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征,而化身為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2
這是發(fā)生在二戰(zhàn)的噩夢,沒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時間,納粹黨員無辜殺害600多萬猶太人;沒有人敢相信,納粹黨員以射殺猶太人為晨練,鍛煉了體魄,扼殺了良知;沒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尸塔冒出的漫天尸體的灰燼,充滿著仇恨,眼淚干了,心灰了,親人死了,靈魂也滅了;更沒有敢相信,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名納粹黨員,用他的金錢,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處于死亡邊緣的1100名猶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壓抑的情緒,黑白灰的畫面,清幽的音樂,導演總是善于用長焦去勾勒每一個畫面,調和,厚重,并不在乎太多的細節(jié)。沒有血腥味,沒有眼淚,但整個畫面卻時時刻刻充滿著凝重,這種氛圍的火焰,燒得你心頭難受的緊。
辛德勒是一名有錢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猶太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猶太人為他服務,可在相處中,他們學會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會上,猶太工人送給他一個并不精致的蛋糕,他忍不住親吻了送蛋糕的猶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納粹黨人是不準親吻猶太人的,這是違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這是長久壓抑在他心中的情緒吧:這是打從心眼的對猶太人的敬愛,他們聰明,善良,漂亮??闪硪幻{粹黨員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是一名軍官,可卻不自覺地愛著他的仆人——一名可憐的猶太婦女,當獨自面對她時,他不敢告白,壓抑自己的情緒,愁悶,痛苦著,可憐的他只能將愛情理解為一種罪惡,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騙自己說“猶太人是很會勾引人的”,可誰都知道,其實他是不敢面對愛情的可憐蟲。
喜歡導演用黑白的畫面去詮釋問題,影片唯一出現(xiàn)的光亮色彩是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場間,她在尋找親人嗎?還是在躲避廝殺。然而再一次的相見,卻發(fā)現(xiàn)她靜靜地躺在海一般的尸體中,仍然是紅色的衣服,卻沒有了亮的感覺,是“灰色”的寂寞。
因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猶太人躲過了被屠殺的命運,最終熬到了二戰(zhàn)結束,德國宣布投降。其實那每一個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過十倍的金錢,最終傾家蕩產換回來的。最后一晚,作為納粹黨員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他親愛的朋友們,當他接過猶太人送給他的刻著“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的戒指時,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難熬的日子都沒有讓他流過眼淚,可今天,就在這個時刻,他忍不住哭了,他懺悔的告訴他們,其實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選擇別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選擇“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屬于自己角色能夠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們把他牢牢記住。他喚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頌紀念。愛國的情懷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堅強,可良知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讓人學習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后者,這條路是艱辛,危險的??伤?,走了下去……
二戰(zhàn)結束了,可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家與良知之見,在民族與生命之間,在藐視與尊重之間,怎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些年的德國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護了1100名猶太人,就如同猶太人所言: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盡管不是第一次看,可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粗魇惊q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著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圣歌歌聲極其不協(xié)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著那段哀傷的過往。特別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與再次出現(xiàn)在運尸車上的對比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jù)粗略統(tǒng)計,約600萬猶太人、數(shù)千萬其他人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并非來自于大規(guī)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盡管屠殺對于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yè)式的,就連從區(qū)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脫助紂為虐這一污點。因為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zhí)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因為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所以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zhí)行,哪怕有違本性。可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缭街贫ǚǖ慕缦捱m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jù)《保護德國血統(tǒng)和德國榮譽法》里對于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因為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huán)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可以用于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污點。的確,當時架構于優(yōu)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于屠殺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于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可以逃避,至少可以選擇不同流合污。明明知道納粹進行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為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為執(zhí)法者在執(zhí)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為此承擔責任,接受制裁。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4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tǒng)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的的心都灰色的,無論是未來毫無希望猶太人還是殺人如麻納粹黨!
二戰(zhàn)。猶太。人類歷史中筆墨最濃最黑的幾頁。興許這一題材的電影早已鋪天蓋地,各種側面寫罷,各色千秋演盡。淹沒于時間消逝于記憶的非林膠片無數(shù),這張名單何以獨樹一幟?個人認為,極富藝術感的表現(xiàn)手法、巧妙的情節(jié)主線選擇、以及真實豐滿的人物塑造是其脫穎而出的部分原因。當然,輕柔卻近乎震撼的配樂,“于無聲處聽驚雷”般撥動著觀眾情感之弦,確保了在漫長的195分鐘里必定有一次動人的噴發(fā)——或許在那一襲紅衣出現(xiàn)的一景,或許在淋浴籠頭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許在猶太歌聲再度飄蕩于奧斯維辛上空之時……
關于人物,最震動我心靈的,還是這樣一個人物:辛德勒的猶太會計,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嚴謹?shù)娇贪?,刻板到木訥——卻有著清醒的頭腦,不僅在經濟方面。絕對的理智。從一開始,他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意識到沒有國沒有家的他只能是戰(zhàn)爭風雨中飄搖的一支脆弱卻堅忍的蘆葦,意識到無論他與辛德勒多少親密他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會派對;他,只能在猶太聚居區(qū)里掙扎,朝不慮夕。幾次辛德勒將他從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緒復雜到無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現(xiàn)出來了吧。也難怪,在一切開始之初,辛德勒舉杯感謝他,他會顯得那樣的不自在。想來,時間和事件,真是改變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結束之時,同一間幽暗的辦公室,stern手捧名單,說太好了,這名單太好了。他是個猶太人,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幸存的猶太人,一個見證了這一時代洪流的猶太人,一個將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聚于一體的猶太人,一個幸運的、傳奇的猶太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5
一只皮箱,一身西裝,一頂禮帽,還有一枚納粹胸針。這就是辛德勒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德國軍官的眼里辛德勒只是一個想發(fā)戰(zhàn)爭財?shù)纳倘?,但他們絕想不到辛德勒先生的心中閃著一團如火的紅。
那是一抹怎樣的紅啊!只是輕輕的一瞥,一個五六歲小女孩衣服上的色彩已經灼痛了他的心。在無邊無盡的黑白底上,一抹小小的紅是最耀眼最鮮艷的顏色。它是生命的紅色,是希望的火炬,是太陽遺落在人間地獄的一線光亮,是辛德勒先生的心。
他用他的心換來了幾千猶太人的重生,雖說對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但那是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這些猶太工人們的生命?!爱斈阏攘艘粋€人的時候,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沒有話語,沒有淚水,只有充滿誠意的心。
《辛德勒的名單》不能只說它是一個悲劇,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扯碎給人看,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更是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當納粹要撤出集中營時,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送進焚尸爐,載著尸體的手推車上,赫然閃現(xiàn)出一個強烈的特寫鏡頭,那正是小女孩兒和她鮮艷的紅上衣。此景不由得使人心頭一緊,在內心深處發(fā)出壓抑不住的顫抖。電影海報上的兩只手,是小女孩和辛德勒的,說是辛德勒對猶太人的救贖,其實也是小女孩對辛德勒的救贖,換來了他救贖的心。紅衣小女孩最終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正是戰(zhàn)爭非人性的、殘酷的、反人類的體現(xiàn)。
傷感,震撼,為戰(zhàn)爭的暴虐,也為人性的偉大。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傷害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人間大愛。
同一背景的還有一部電影——《美麗人生》,一如片名,戰(zhàn)爭背景下的美麗,像和煦溫暖的陽光,可在這陽光下,主人公基度被納粹殺,把美好撕碎了?;日f:“愛是我們臨死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它使死亡變得如此從容?!币苍S辛德勒正是懷著這樣的一份救贖的愛從容的走完了一生。
一盞油燈,一部打字機,一個個名字,一份長長的名單。這是辛德勒堅定的救贖,換來了他們真實的靈魂。
奧斯卡-辛德勒,他是一個人,一個有救贖之心的人,他拯救了那個時代的靈魂與良知。
一曲悠遠古老的猶太牧歌傳來,依舊低沉而婉轉,訴說著過去,一個有關救贖的故事……
音樂之聲觀后感作文5篇500字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作文五篇
下一篇:音樂之聲觀后感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