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云》是他轉(zhuǎn)譯為中文后的書名。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1
姚家有很多人,電視劇里編劇將曹麗華合和銀屏并為一個角色——蓀亞的女友。導(dǎo)致了電視劇失去了一段精彩。銀屏無疑是悲劇的一個角色,是當(dāng)時大家庭等級制度下的產(chǎn)物。姚家不允許兒子和一個丫鬟結(jié)婚,銀屏被逼無奈才做出后來的事情,體仁最后也沒能好好走到最后;紅玉有人說是林黛玉的另一個形象。那阿非要比寶玉強(qiáng)多了。阿非也許受了兩個姐姐的影響,正直善良開放,再加上有著英式的紳士風(fēng)格,讓人讀到最后最讓人印象深刻。
再來說第二個家庭——曾家。對于曾家,我說得最多的便是曼娘。曼娘,一個傳統(tǒng)而偉大的女人。尚在花齡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輩子活寡,沒有自己的親生的孩子。令人慶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亞是相愛的,即使封建的婚約這個牢籠囚禁了曼娘一生。曼娘遵守婦道,裹著小腳,忍氣吞聲,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國舊社會婦女狀態(tài)。我以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過了,殊不知后來發(fā)生的一切讓這位舊社會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來反抗!全中國的婦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禮教,沒有地位,沒有生活的意義,只為了順從,一味的順從。后來,姚先生說“中日大戰(zhàn),曼娘說打就打,說不打就不打?!睍锏哪咎m很疑惑,我也很疑惑,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結(jié)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說:連曼娘這位傳統(tǒng)女性都要站起來反抗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是時候覺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這一節(jié)時我的心一陣一陣的發(fā)麻難過。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許出于官場的緣故,總是不想承認(rèn)時代的變化,極力維護(hù)舊秩序,和木蘭形成對立。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見不合,但是還是很愛木蘭的。書中對于蓀亞著墨較少,和木蘭伴隨出現(xiàn),林老后來寫蓀亞變得尚金錢。我覺得他即使這樣也不讓人討厭,代表了那個社會隨機(jī)應(yīng)變的中年人們。經(jīng)亞顯得平庸的多,我想他最勇敢的事情也許就是和素云離婚吧。曾家,因為木蘭的加入變得精彩萬分,有了素云的加入變得動蕩不堪。曾家,我覺得真正的才像紅樓夢中的賈家,曾經(jīng)輝煌,最后落魄不堪依然驕傲。
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2
最后一個家庭,牛家。一個存在于整本書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圖,馬祖婆尖酸刻薄,牛懷瑜卑鄙齷齪,牛素云蠻橫無理。唯一拯救了他們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輩子,驕傲著活著驕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蘭比上比下出言不遜,離婚后跟哥哥誤入歧途,成了當(dāng)年的“白面兒皇后”。風(fēng)光又諷刺。最后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錢,就得做為日本做不正當(dāng)勾當(dāng),謀害同胞。欣慰,慶幸,素云最后的選擇為她干過的所有壞事一筆勾銷,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過自新更值得慶幸的事情?牛家沒落理所應(yīng)當(dāng),也代表了當(dāng)時的政府官員家里的斗爭有多激烈。100個人里不可能全是傀儡,總要有一個“黛云”!
書里還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陳媽,一個鄉(xiāng)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當(dāng)我看到她自從兒子丟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號衣服不禁鼻子反酸??蓱z天下父母心。后來陳三找到了,可是陳媽卻又沒了。這一對母子的陰差陽錯,讓人想起,那時那日的戰(zhàn)場,有多少母子生離死別;小小的銀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讓人相信命運之輪的轉(zhuǎn)動;陳三、環(huán)兒、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個人代表的一個世界,代表著一類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一股強(qiáng)心力!小人物的輝煌造就了整本書的輝煌。林老細(xì)膩的筆觸沒有丟棄他們?nèi)魏我粋€人,有生有死,讓人欣慰讓人安心。
書中有一段說老北京的語句,說的很好:“滿洲人來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歐洲的白種人來了,以優(yōu)勢的武力洗劫過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現(xiàn)代穿西服的留學(xué)生,現(xiàn)代卷曲頭發(fā)的女人來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戰(zhàn)火中依然在茶館挺細(xì)喝茶聊天,生活之計,永不停息!也許就是這種精氣神兒,讓北京撐到了最后,撐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個同樣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沒落。唯一慶幸的是家里的人還是站在向著未來的大隊伍里,帶著精神,勇敢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書,蕩氣回腸,把我?guī)Щ啬悄甏惺苣菚r那刻的精彩!
感觸頗深,讀后感嘆,謹(jǐn)以為念。今后重讀感悟又將是另一番。
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3
曼妮。曼妮是一個忠貞的女子,在洞房花燭夜便失去了她深愛的平亞,她傷心過后從尼姑庵抱養(yǎng)了一個孩子,從此守在曾家。他對平亞的愛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她不允許任何人褻瀆她對平亞的感情。她轟走了不懷好意打她主意的安大夫;曾因為阿宣說了句“我要活的爸爸”而打了阿宣一巴掌;也曾因木蘭撮合她和陳原而打了木蘭;陳原默默地愛她也絲毫沒讓她動心。在日本進(jìn)入北平后,她不愿搬到王府花園,最后,為了自己的貞潔,拿起了斧頭狠狠地在自己脖子上一劃…… 她是一個孝順、懂禮、賢惠的女子,她與世無爭,在曾家分家產(chǎn)的時候,她說她啥都不要,她只求永遠(yuǎn)留在曾家。
在一個人的日子里,每個人都很同情她,覺得她很不幸、很孤單、無所依靠。所以大家自以為是的給她撮合,以為這樣可以給她帶來快樂,減少她的悲傷。這些只是大家的想像,其實她除了曾平亞她不會因為任何人心動,因為愛情于她而言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信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便會覺得在黑夜里走路沒有了方向。她是有方向的,而且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的行走著,不被別人打擾。不要以為她沒有其他人所謂的幸福,當(dāng)她堅持這個信仰的時候她就是幸福的。
木蘭。木蘭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子,從小深受父親的喜歡和重視,在父親的熏陶和培養(yǎng)下,她琴棋書畫樣樣接通、并懂得醫(yī)術(shù)和甲骨文,是京城里有名的奇女子。
木蘭是孝順、善良的。為了不讓爸媽為難,為了曾家名聲,她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孔立夫,替妹妹莫愁嫁到了曾家。然而她是不被孫亞接受的,對于孫亞來說,木蘭太過完美,木蘭跟父母一樣,嘮叨,跟她在一起,他覺得渾身不自在。他和木蘭的婚姻對他還說就是一個湊數(shù)的,是父母強(qiáng)迫的。他追求的是自由、愛情。他在曹麗華那里尋找到了自己所要的東西,覺得在那里才是放松的,才存在真正的自我。他為了曹麗華放棄了去英國留學(xué)的機(jī)會,回到北平。并偷偷和曹麗華在一起,并有了兒子……木蘭在曾家是委屈的,但她只能把眼淚往肚子里咽。她在曹麗華死后,覺得在曾家實在待不下去了,決定離開,往前邁進(jìn)一步,去尋找孔立夫攜手到老。但為的曹麗華的兒子,為了曾家名聲,她還是留在了曾家,和孫亞在外保持夫妻的名分,照顧孩子。
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4
開始閱讀這本書,是在朋友的推薦下。
本書以姚木蘭為主人公展開敘述,講述了姚家在逃難時姚木蘭失蹤,與曾家的人相遇,與曾家結(jié)緣后發(fā)生的一連串的故事。全文圍繞著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tuán)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雖然只寫了幾個小家庭,但卻全景式展現(xiàn)了人們從舊思想到新思想上的一些轉(zhuǎn)變。
就拿書中的曼娘來說好了,她處在一個舊思想的家庭中,她需要裹腳,在未婚夫面前需要矜持,盡量少見面,不能有肢體接觸,導(dǎo)致在新婚第二天丈夫死后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相比之下,木蘭就顯得自由許多,她不需要裹腳,并且喜歡古玩,京戲,在異性面前可以大方談吐,她算得上是一位擁有新時代思想的女性。
書中令我感觸較深的還有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書中姚母因為對木蘭的哥哥體仁過于溺愛,而姚父對體仁又過于嚴(yán)厲,在兩種極端的教育下,體仁變得非常叛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和家中的丫鬟銀屏攪在了一起。本想著去英國讀書,結(jié)果途中放棄,留在了香港,將父親給他讀書用的大筆財產(chǎn)全部揮霍了個精光,將父母氣了個半死。不過,幸好在木蘭出嫁,看到了她的嫁妝,他終于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無能,頹廢,想重新生活一次,做起了生意,開始了新的生活。
有許多人將這本書稱之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但我覺得《京華煙云》還是要遜色許多,暫且拋開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不說。相比《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恨情仇,《京華煙云》講述的家族恩怨則顯得更為平淡許多。其次,《紅樓夢》中主要圍繞著賈府從繁榮到衰退的過程,而《京華煙云》講述的卻是整個中國,時代,社會,思想上的變遷,體現(xiàn)了作者強(qiáng)烈的愛國情懷,對傳統(tǒng)中國的文化和生活細(xì)節(jié)的真摯熱愛,這點是與《紅樓夢》大不相同的。
京華煙云,撥開煙云,探究云霧下真實的舊社會,這,便是全書要向我們訴說的東西。
觀看《京華煙云》的優(yōu)秀觀后感700字5
花兩個星期讀完了《京華煙云》,的確是好書,對于我高一的閱讀水平恐怕是個挑戰(zhàn)。讀完了,第一感覺是,書中故事娓娓道來,平淡如水,但是蘊藏著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國打開一面解讀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窗子。
看書前就看過新版的《京華煙云》電視劇,讀過原著,才知道,電視劇改編的實在是太離譜了,簡直把應(yīng)有的內(nèi)涵一掃而光,也許作為電視劇,要改編這樣一部缺乏戲劇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來觀眾,恐怕也是很無奈的。對于書中關(guān)于中國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細(xì)致如怎么用鳳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腳,妻妾地位的差別,怎么抽大煙、抽白面,壯闊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機(jī)鉆營。這些知識的介紹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場,更大的成功還在于一個個頗有個性的人物。
《紅樓夢》人物之多煞是壯觀,這部小說被稱為現(xiàn)代版《紅樓夢》,任務(wù)數(shù)量雖遠(yuǎn)遠(yuǎn)不及,但每一個都很成功。木蘭崇尚美的事物,喜歡奇思妙想,而又通情達(dá)理,心地善良。莫愁溫婉聰慧,身為富家之女卻毫不驕縱刁蠻,相夫教子以為樂。這兩姐妹可說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閨秀了,實在讓人喜愛。而立夫正直、爽朗、滿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近代那些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給陳三那一段叫我這個現(xiàn)代人看來都太過“現(xiàn)代”了。
故事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們生活的變遷,背后的大幕卻帶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講那一階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關(guān)的。他們因戰(zhàn)爭而逃離,因政變而恐慌,正是因為發(fā)生在那個年代,故事才更具現(xiàn)實意義。書中的木蘭想過平凡的生活,而縱觀整個歷史,若是真有這么一個大家族,在動蕩的歲月里,他們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難者、掛念骨肉的父母、思鄉(xiāng)的游子。正因為是從平民的視角,而非純粹戰(zhàn)爭的描寫,才更能體會到那種驚心動魄的可怕,因為讀者和他們一起成長,那種體會也更加深了一層。其實真正讓讀者覺得描寫生動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讓讀者對遭遇恐怖的人“熟識”,仿佛他一直在你身邊。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它包含的豐富的知識超越了一般的小說,也許還有些我現(xiàn)在沒能深刻體會的內(nèi)容,N年以后,也許我想起某一頁、某一段,又會心生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