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是生態(tài)環(huán)保系列片,共四集。該片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感動故事。《美麗中國》于2019年11月11日、12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播出,每晚兩集聯播。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希望能幫到各位。
《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1
《美麗中國》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是震撼的視覺沖擊,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洗滌。
《美麗中國》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tǒng)生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準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既有同情也有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tài)。那里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朝圣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圣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欲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還是那么融洽,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后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此環(huán)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huán)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么?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準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在樓蘭。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后一刻,只為那圣潔的天地。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地了解。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guī)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huán)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2
看了《美麗中國》,我的腦海中仿佛充滿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內心深處自然而然催生出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從白雪皚皚的北國風光,到黃沙漫天的茫茫戈壁;從浩瀚無邊的湛藍海洋到莽莽蒼蒼的森林草原;從日新月異的繁華都市到綠水青山的美麗鄉(xiāng)村,無一不展現出神州大地的神奇俊美。
而美的創(chuàng)造者,不正是勤勞質樸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嗎?他們辛勤勞作,開拓創(chuàng)新,共建美麗家園,共圓偉大中國夢。
這也讓我想到我所在的家鄉(xiāng),東海邊上的一個小鎮(zhèn)——戚家山街道。在我的記憶中,那條橫穿小鎮(zhèn)的小浹江,常年灰不溜秋,垃圾漂浮其中,雨天還散發(fā)著難聞的味道。但近幾年,隨著政府治水工程的深入,“拯救母親河”這一活動在我鎮(zhèn)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我們青少年寫關于治理小浹江的建議書,我們向附近居民分發(fā)政府治水傳單,我們分組制作宣傳木牌,“飲水思源,去污凈水”、“凈水清源,健康你我”……標語雖短,但卻飽含著我們深切的愿望。
看,志愿者在行動!一個低年級的小弟弟嘴里塞滿了香蕉,他剛想手一揚把香蕉皮扔進小浹江,志愿者就出現在他身邊進行教育;一位上了年紀的奶奶走出門,剛想把垃圾袋扔進小浹江,志愿者就出現在她身邊成功截取……
隨著公民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小浹江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河面上沒有了成片的漂浮物,難聞的味兒也消失得干干凈凈。更讓我驚喜的是岸邊構筑了沿河綠化帶。夏天的夜晚,三三兩兩的行人漫步在小浹江邊,溫馨而美好!
前不久的雙休日,我們一家漫步在小浹江堤岸邊,望著碧波蕩漾、白鷺翩飛的小浹江,望著兩岸錯落有致的綠化帶,我們不由得感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好一幅生態(tài)美卷!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我們家鄉(xiāng)小浹江的變化不正是神州大地改天換地的一個縮影嗎?我為我的家鄉(xiāng)點贊,我更為祖國,及每一個正在創(chuàng)造美麗的中國人點贊!
《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3
“千百年來,中國神奇的地貌景觀,和豐富的物種群落,一直為世人所傳頌。今天五十六個民族,十三億人口,在這個從未間斷過文明的古老國度中凝聚相守,繁衍生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多樣的地域文化,融匯出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這里有著無盡的美景,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浩瀚的沙漠,從酷熱延伸到冰雪地帶。潮濕茂密的森林,包容了無數珍奇的動植物;一望無際的草原,富饒美麗;遼闊的熱帶海洋隱藏著無盡的寶藏。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探索之旅,通過那些奇異罕見的物種,多姿多彩的美景,我們將感慨并思考,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如何與萬物生靈相互依存,共同成就這美麗的中國。”——《美麗中國》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紀錄片,各種紀錄片看了不少,《美麗中國》這部片子很早以前也看過,這個寒假又翻出來欣賞了一遍,再細細品味,更是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這部紀錄片的制作相當的不錯,是BBC和中視傳媒合作,歷時四年完成的記錄中國野生動物、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巨作?!睹利愔袊窂闹袊煌牡乩韰^(qū)域展開,分別有“富饒華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喧囂海岸”六個部分?!睹利愔袊返挠⑽姆g是Wild China,延續(xù)了BBC紀錄片野性系列的拍攝風格和概念,同時也將視角擴展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從繁華熱鬧的現代都市,到人跡罕至的自然森林;從寬廣無垠的草原,到荒漠空曠的沙漠戈壁;從白雪皚皚的高原山峰,到一望無際的平原;從浩瀚大地到碧海藍天……我們的中國,擁有多種特質的地貌景觀,肥沃的土地哺育著各族兒女,也孕育著各類珍奇野獸,奇花異草。我們似乎是第一次這么深入、這么細致地去觀察我們美麗的祖國,去探訪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美麗奇景。跟隨鏡頭,我們走過長江流域,奇石怪林,熱帶雨林,青藏高原,內蒙草地,西部邊陲……也一路尋找亞洲野象、滇金絲猴等各種珍稀動物的足跡。我們踏遍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看到了如此美麗而又有些陌生的美麗中國。每一位觀眾的心靈,都如被珠穆拉瑪峰下沁涼清澈的冰雪融水細細地浸過,變得平靜、純凈、祥和,同時又深深的感到震撼,臣服于著古老東方的智慧。
自從工業(yè)革命的開始,西方的科技一步一步發(fā)展起來,這些年,我們開始崇拜西方發(fā)達的科技,并努力向他們靠近。但,我們是否在盲目地追求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時,不知不覺的淡忘了那些幾千年沉淀下來的,東方古老的智慧?還好,在BBC的鏡頭下,我們重新發(fā)現了那些快被遺忘了的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漁夫和鸕鶿的默契配合,馱著貨物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的駱駝隊伍,在自然遮風避雨的山洞里建起的村落,靠燕子來告知冷暖決定播種時間的農夫們……這些原始、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沒有機械化,沒有工業(yè)化,僅僅靠的是先民們一代一代總結下來的經驗,和與大自然中的萬物生靈之間的和諧信任。相互依賴。這是最古老的智慧,人們崇敬自然,把人類自己看作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們依賴著這種智慧,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千萬年,從未曾被干擾,自給自足,自得其樂。
現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終于開始擔憂,空氣中的pm值是否超過標準,堆積成山的白色污染是否能夠降解,籠罩在城市上空的霧霾什么時候才能夠散去……城市人生活的現狀,和《美麗中國》中的場景比起來,似乎是天壤之別。除了感嘆片中的美景,也感受到了一絲諷刺——中國人,你們能看到這樣美麗的中國嗎?《美麗中國》正是讓人們意識到自己錯誤,并拯救這場悲劇的良方。紀錄片中,我們看到水稻田里隱藏著鯉魚,共生收益的智慧;大嶼山對白海豚的隔離拯救;峨眉山獼猴與人類的溝通;坐落在鬧市浮華背后的米埔保護區(qū)讓香港有了更隱秘的一面;直通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坎井飲水至維族葡萄園,原本的干旱卻成為一片富庶綠洲。它告訴人們這才是應有的現狀,我們只是向自然借來了能量,終究要還回去。
這就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存在的意義,沒有征服,沒有打敗,只是融合。
《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4
翻開《美麗中國》我的心被震憾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是那樣繁多,就象星星一般。從前的人們樸實能干,呵護著自然,他們愛植被,愛動物,于是大自然的歌聲響起來了,為他們的心地善良,為他們的品德高尚??缮钏降奶岣叽偈谷藗儗ξ镔|要求的貪婪暴露了。一排排大樹哀傷地躺倒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座座工廠的拔地而起,滾滾的濃煙侵蝕著天空,骯臟的污水猙獰地追捕著擔驚受怕的溪流。在森林里,隨著一聲聲的槍響,一顆顆子彈殘酷地奪走了動物無辜的生命……
慚愧,憤怒,涌上心頭,《美麗中國》里那些讓人酸楚得落淚的傾訴、那些近乎絕望的呼喚,一遍一遍回蕩在我的耳畔?!氨臼峭嗉搴翁?”世間萬物都是地球的孩子,人類也不例外,為什么不能與其他物種和平相處呢?生態(tài)的平衡已經遭到了破環(huán),中國正面臨嚴重的土地沙漠化威脅?!澳纤闭{”、“引江濟太”,國家正投入巨額資金用于環(huán)保,可一些人卻視而不見,依舊我行我素。盡管環(huán)衛(wèi)工人那么勤勞賣力,可紙屑、小廣告還是隨處可見。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逛街,一個小男孩握住易拉罐,走過一堆堆在馬路邊上的垃圾,突然,他跑開了,陽光下,易拉罐赫然出現于那堆垃圾之上,當時,我并沒覺得怎么樣,但現在仔細回想起來,痛心極了,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在那堆垃圾旁,一個貼有標語“請勿亂扔垃圾”的垃圾箱就在那兒站著。我想:那堆垃圾是怎樣形成的呢?第一個丟垃圾的人也許是因為偷懶兒,而以后效仿的人大概是有從眾心理或是太信賴于清潔工了吧!清潔工,這個詞給其他人的感覺我不得而知,但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沒錯,清潔工是要冒著暴雨,頂著烈日地清掃街道,他們沒有像“白領”一樣的優(yōu)越生活,但他們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要是沒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呢?我不敢想象。
不過,現在許多人因為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都積極地參與了“環(huán)保小隊”,這是讓我們高興的事兒,也許,在人們追求物質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時候,有時便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自然。但是現在,警鐘已經敲響,各界人士都將目光聚焦于環(huán)保之上。中國人民行動起來了。這些天,我的家鄉(xiāng)在申請國家衛(wèi)生城市哩。在政府的領導下,許多人的努力使河流的腐臭味兒都沒了,空氣質量大幅度提高,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祖國山清水秀的新面貌。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加強環(huán)保的意識,努力與動植物和平相處,地球媽媽還是有希望的。在不久的將來,如詩如畫的美景,人類、動物相處和睦的景象定會出現!
《美麗中國》紀錄片個人觀后感800字5
中國的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了,可是對于浩瀚得猶如大海的歷史來說,中國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幾年只不過是一滴小小的水滴而已?!睹利愔袊愤@本書揭示了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中,我們的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摘去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了東方的一大科技強國。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在祖國的最東方,有一個擁有三張璀璨名片——“黃海旅游勝地”、“東方深水大港”、“綠色能源之都”——如東,我的家鄉(xiāng),也和我們共和國一道,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一起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據我媽媽說,我們家鄉(xiāng)以前風吹石動,路全是泥巴筑的,一下雨,路便泥濘不堪,走路都要提心吊膽,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大跟頭,弄得滿身滿臉都是泥巴,狼狽不堪?,F在,那些羊腸小道已經全部搖身一變,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當然,有了好的路,必有好的交通工具。以前,最先進的交通工具也就是些自行車、三輪車或黃包車了,而且蹬起來還非常吃力。再看看現在,差一點的也有電瓶車、摩托車了,更多的是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卡車等等,大的機動車都爭先恐后地閃亮登場了呢!我們以后再也不用擔心出門去旅游會交通不便了!
再看看建筑方面,以前人們住的全是草房、磚房,能住上瓦房就已經讓別人羨慕得不得了呢!以前,一點小小的地震一來,房子就會“乒乒乓乓”“轟隆隆”的亂七八糟倒在一團,那場面真是慘不忍睹啊!而且過去的那種房子又矮,裝得的東西又少,一點兒也不好。再看看現在,已經都是高樓大廈了,而且還是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現澆的,別說一點兒小地震,就是來個七八級的地震也奈何不了它,又堅固又寬敞,住著真是舒服。
還有通訊啊,環(huán)境啊……我想:我們祖國的這種進步應該是對創(chuàng)造我們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們,是最好的報答吧。
然而隨著我們生活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同時,生態(tài)的破壞、環(huán)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fā)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也接踵而至,這不得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讓我們攜起手來,把“勇做生態(tài)文明建設者”定為目標,把生態(tài)意識體現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媽媽,重新托起一個真正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美麗中國!中國夢一定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