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chuàng)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希望能幫到各位。
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1
我覺得《日出》這個作品比《雷雨》更動人。以前看《雷雨》并不覺得有多令人驚艷,可能因為以前對那個時代對戲中的感情并無什么感同身受之處。但是現(xiàn)在看來《雷雨》中的大多數(shù)人更有真心實意,《日出》里的人物大多是沒有心的。顧八太太和胡四那樣的人真的很好詮釋了什么叫保暖思淫欲。顧八太太應(yīng)該不是真的不知道胡四對她沒有半點真情,不過自己有錢,也不太在乎真情吧。她活得看起來一點都不明白,又天真又蠢。是不是真蠢我也不知道,可能要在不太安逸的情況下才能看出來。
從陳白露說的話感覺她人活得明白多了,應(yīng)該說現(xiàn)實多了,但是做的事又不這么讓人覺得。我看的時候有腦補,陳白露應(yīng)該是個什么樣長相的女人。就我主觀來說,我覺得戚薇穿旗袍的扮相和我腦海里的陳白露比較像。因為面相上有一種疏離感,所以撒嬌討好的時候才會顯得格外動人。說可憐,陳白露也是真可憐。本來是書香門第的高材生,因為父死家窮,(說到這想起戚薇演的喬安)做電影明星當紅舞女,不是沒有從良的機會,但放不下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
這么說好像不太對,方達生喊她走她沒有走,但是她的詩人,也就是她的前夫,讓她跟他一起回鄉(xiāng)下,白露就去了。可能還是人不對吧。這么說,白露還是可以為了愛情放棄物質(zhì)的。但是物質(zhì)也真的很重要,他們有一部分也是因為物質(zhì)而分開。
我想列舉一下白露的優(yōu)點,白露善良有同情心,愿意幫助小東西。在金錢至上的世道,并不是那么唯利是圖還是十分難得的,又生的那么美真是很難不令人動心。想說她獨立吧,她也是靠有錢的男人供養(yǎng)著。但是她確實是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一個人闖蕩,她也說,潘月亭不是她抓住的,而是他自己來的。
但是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方達生張喬治都跟她求過婚。特別是張喬治,甜言蜜語真的是很會說,但是對待女人也沒有幾分真情。我想白露最后應(yīng)該是對他抱有最后一絲期望的。我不敢說借了白露三千塊錢白露就不會死。但至少可能不會那么快吧。
我看到小東西,就想到上海王的小月桂。上海王真的是童話故事。都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被地方一霸看上了。兩個小姑娘也都很倔,能打能咬的。小東西的遭遇更現(xiàn)實也更正常一點。哪有那么多深情的人。哦是不是小月桂從了小東西沒從啊。記不得了,上海王是小時候看得電視劇。
《日出》涉及了不少底層人民艱難掙扎的事。例如黃省三的故事真是聞?wù)弑瘋娬吡鳒I。我看的時候真的停下來抬頭看看天花板才繼續(xù)看下去。黃省三的悲劇真的很難在他身上找原因,難道非要怪一個人太正直又自尊嗎?,F(xiàn)在很多人說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句話當然沒錯,但是我覺得一個人在非常迫切需要的時候?qū)で髱椭⒉皇且患蓯u的事情。就是因為需要互相幫助所以才要群居才能稱為人情社會。
我說他們都沒有心。怪他們只忙于生存和金錢。但是忙著生活真的已經(jīng)很累了。我也懷疑我自己有沒有心。好像有吧,又好像沒有。
我不知道陳白露怎么想,會不會夜深人靜,哦,他們夜里打牌,會不會白天打盹的時候想想自己身邊的人,覺得無人愛我。所以如果離了物質(zhì)怕是活不下去了。
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2
讀完曹禺先生的《日出》,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令人感到振奮鼓舞的,也不是令人感到歡欣愉悅的?;蛟S,戲劇《日出》給我?guī)淼母嗟氖菍≈腥宋镆约八麄兯帟r代的深刻反思?!度粘觥肥且耘f中國三十年代的大都市為背景的,塑造了在這個大背景下生活的各類人。它雖然只是一部話劇,但是卻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在讀《日出》時,我與劇中人物仿佛溝通了起來,與他們有共同的痛處。在這里,不得不說,這便是曹禺先生戲劇的一大魅力吧。
在《日出》的第一幕的第四段里,便有對劇中女主人公的一段描寫“她愛生活,她又厭惡‘生活’,她認定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是殘酷的桎梏。她曾試著逃出去,但她像寓言中的金絲籠里的鳥,失掉在自由的天空里盤旋的能力,她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丑惡的生活圈子里,卻又不甘心這樣活下去?!弊x完這部話劇后,便發(fā)現(xiàn)這段話對陳白露的描寫十分貼切。在她的從前的“朋友”方達生苦苦勸說下,讓她跟他回到鄉(xiāng)下,可是飽經(jīng)世故的白露不為所動。即使她的生活圈子再丑惡,她也要留下來,因為方達生口袋里并沒有幾個錢。在現(xiàn)實面前,她保持著清晰的頭腦,在物質(zhì)上極力追求奢華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卻又是一種鄙夷的態(tài)度。她在留學生張喬治和大豐銀行經(jīng)理潘月亭等有錢人之間盤旋,因為傍著他們,她才可能在那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活下去。后來,她從黑三手里救了小東西,但是不幸的是小東西還是沒能逃過黑三的魔抓,被黑三弄到了寶和下處當妓女。在三等妓院內(nèi),多虧老妓女翠喜的照應(yīng),小東西才減免了些許痛苦,可是最后小東西仍然免不了上吊自殺的命運。可悲的是,小東西最后低聲,咽出兩個字“爸爸!”每次讀到到這里,心中便如枯槁一樣。再后來,潘月亭做投機生意,栽倒在黑社會頭目金八爺手里破了產(chǎn),陳白露的欠帳單也越積越厚。從小東西和翠喜身上,陳白露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靈在復蘇。她不愿再做上流社會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陳白露靜靜地吞下安眠藥,悄然離開了人世。
其實,《日出》中,不僅僅只刻畫了陳白露,小東西,翠喜的悲劇,還深深刻畫了黃省三的悲劇。黃省三是大豐銀行的小錄事,他在銀行沒做過一件錯事,總是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來,他一天干到晚??墒?,這樣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也免不了被下崗的命運。因為歸根結(jié)底,是他身后沒有人撐腰。在第二幕最后與李石清的對話中,他憤恨地說:“你們真是沒有良心哪,你們這樣對我,——是賊,是強盜,是鬼呀!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恐怕,這便是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的小人物的集體不滿的一種發(fā)泄吧。
在戲劇《日出》里,金錢是至高無上的,換句話說,在三十年代里或者說在舊中國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以錢為基礎(chǔ)的,有多少錢,便在社會上有多大的支配力。《日出》里便狠狠地揭露了金錢的可怕之處,它使人深陷其中,然后又讓人悲涼死去,所以,我認為,《日出》也喚起了人們對金錢的厭惡吧。
《日出》揭露了那個社會的黑暗面,喚醒了人們的良知,告知人們黑暗不會停留太久,太陽遲早會出來,給予了那個時代的人們極大的信心,讓他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這便是《日出》,一部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經(jīng)典話劇。
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3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日出》里這句經(jīng)典臺詞暗示著曹禺前期劇本中所有人的命運都是一樣的:永遠等不到的“日出”。
閱讀了曹禺先生的三本劇本,我覺得其中的人物大致可分成三類一類是周樸園、瞎老婆子為代表的封建家庭統(tǒng)治者;二是以周繁漪、周萍、陳白露為代表的矛盾的人們;他們無法忍受舊家庭中的腐朽衰落,但是又沒有抗爭到底的勇氣和魄力。他們往往是曹禺最著力寫的一類人物。三是以周沖、魯大海、方達生為代表的新生勢力群體。這一類人與舊勢力水火不容,決心闖出牢籠,尋找新出路;一開始我覺得三類人中,有一部分沒有沖出黑暗,如一二類人,在“日出”到來前就凋謝了。而另一部分人則打破了桎梏,迎來了“日出”。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細加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雷雨》中的一個人物都盼著自己的“日出”,可是最終卻無一獲得。
周萍是盼著日出的,他想離開這個沉悶的家,到礦上去;四鳳是盼著日出的,她想跟周萍一起了離開;魯大海代表著新生的工人力量,發(fā)誓要為這個階級掙得一份光明。周沖,他的整個世界仿佛都是一個新生的太陽——一個早夭的太陽。而周繁漪,作為一個交織著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沖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獸的斗爭的最“雷雨”性格的女人,《雷雨》中的絕對主角,比誰都期盼自己的日出。無數(shù)次央求周萍帶她離開周公館??删瓦@樣一個性格強烈到不顧一切的女人,最終也沒能逃過雷雨的打擊,在日出之前,與魯侍萍一起瘋掉了??v觀《雷雨》里的人物,死的死,瘋的瘋,并沒有一個人能夠離開周公館?!独子辍分械娜宋锶汲翛]在日出之前。
陳白露一直渴望“一筆意外之財”來帶領(lǐng)自己脫離現(xiàn)在的生活;翠喜強顏歡笑地工作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日子;小翠渴望著家庭的溫暖;顧八奶奶幻想著愛情;胡四做著“明星夢”;潘月亭、李石清、黃省三等都在亂世中想要謀得更好的出路,賺更多地錢······無疑,這些人隨著大豐銀行的破產(chǎn)而全部夢碎,被逼上了絕路。因此,夢醒了之后,無路可走的人只能瘋掉,或自殺。在強大的黑暗面前,日出中的人們也并沒有等到真正的“日出”。
誠然,再結(jié)合《原野》、《北京人》可知,曹禺前期劇作中并沒有一個人物等到了真正的“日出”。然而,這恰恰才是符合邏輯——悲劇之所以被稱為悲劇,也正在于其主人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韌與勇氣。曹禺一直這樣做著,對于不確定的未來,他始終秉承著自己青年時跑馬拉松的信念:挺過最疲憊的時刻,超越身體的極限,忍耐著,堅持著,向前方邁進。
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4
魯迅先生曾說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标惏茁兜娜松瘎。驮忈屃诉@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陳白露本名陳竹筠,出身書香門第,受過教育,純潔、聰明、美麗。她和方達生有過一段青梅竹馬的小兒女情懷,這段情誼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畢業(yè)之后,受當時風行社會的女性解放風潮的影響,她決然走出封建家庭,闖入社會。
盡管她在社交上風流一時,但那時的竹筠還是對人世間的美好愛情充滿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詩人,“永遠是那么樂觀”,她真的好愛好愛那個詩人,即使在身為“白露”之后,她仍把詩人的“日出”詩銘記于心。竹筠的確和丈夫度過了一段快樂、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愛情夢做得太美了,認識不到再絢爛的光彩最終也要歸于平淡。隨著天長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詩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觀上的分歧越來越大,終于,這樣一段美好情緣以分道揚鑣收場。
愛情憧憬幻滅了,婚姻破滅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時代也終結(jié)了。
在那樣一個人欲橫流的都市洋場,女人的美麗是一種錯誤,而聰明能干更是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對的便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歸。而在兩條路中,竹筠選擇了墮落,從此化身為白露。她終日周旋于銀行家、實業(yè)家之間,醉生夢死、放蕩墮落、調(diào)笑無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際花,即使是潘月亭這樣的勢派大佬也圍著她團團轉(zhuǎn)。墮落就墮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淪或許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絲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墮落的現(xiàn)實生活與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銳對立,使她的內(nèi)心痛苦萬分,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與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個社會她只能屈服。她對妓.女這個職業(yè)本身并不羞恥,讓她羞恥的是放棄理想放棄追求出賣靈魂的做法。她對當時的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一切以錢為中心”,她追求獨立自主,反對封建的束縛,但她不能抑制對豐裕的物質(zhì)生活的熱切渴望。
陳白露在方達生面前,暫時丟開了矜持與戒備,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為她的“竹筠”時代是那么美,“苦”是因為它只是她一閃而逝,不可接近的夢,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當方達生繼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時,她斷然拒絕了。
陳白露是一個絕望了的好人。她與黑三斗狠,救下“小東西”后,抑制不住地喊出一句:“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痛快事!”她的內(nèi)心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舒展后顯得清波蕩漾,這是她人性深處的靈魂告白,是她向往自由光明的人性追求的表現(xiàn)。但這一次宣泄并不能把她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終于,等到“小東西”還是落入魔網(wǎng),在劫難逃時,她的痛苦到達了頂點。然后,一切便歸于了平靜,心中不再有沖突。哀莫大于心死,這次,陳白露的心真的死了,痛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她知道太陽遲早會出來的,但也為出來的那個時刻感到渺茫,自己看來是等不到了。即使等到了,以自己這樣一個女人,又拿什么去擁抱太陽呢?既然,生有何歡,那么,死亦有何懼?所以陳白露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擁抱太陽的權(quán)利。
這樣的一個女人,驕傲,自尊,聰慧的女子,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吧!一個用生命去擁抱太陽的女人是絢麗的!
話劇《日出》個人觀后感800字范文5
當拿起《日出》的劇本,必須要整理好自己的心緒,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年代,才有辦法切切實實的體會到當時社會的種.種黑暗與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個個扭曲心靈的形成,也才有辦法真正體會到曹禺老先生寫這個四幕悲劇劇本的真正含義。
我特別喜歡讀《日出》,無論它用怎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我的心中,它是那么細膩與自然,也讓我們現(xiàn)代人可以永遠銘刻那段悲慘的歷史。
在《日出》里面的每一個人物,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也許就是蕓蕓眾生的人物之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逃不過那個黑暗、悲劇的社會,當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又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甚至是努力的后果比“等著”更糟糕時,人就扭曲了。《日出》恰好就把社會上各種人的扭曲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出來。好比如有陳白露身上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幾分“倔強”與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有如淤泥中蓮花般的方達生,有新的思維也有沖勁,就是找不到可以一起奮斗的人,最后也只能來去匆匆;有徹底悲劇色彩的“小東西”,無法看到希望與熱情,只等這個黑暗的世界去吞噬她的生命……
當我讀到這樣一個個細膩的情節(jié),會讓我不由得佩服曹禺老先生對于生活的細致觀察與筆下那最真實的文字,因為他通過一個四幕的劇本,通過這些錯綜復雜而又悲情的劇情里,讓作為讀者的我已經(jīng)可以對那個時代感同身受了,并且對那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憤憤不平,當出現(xiàn)一些讓我心覺痛恨的對話時,我甚至會握緊拳頭,咬牙切齒。劇本中很少涉及歡樂的場面,我想,曹禺先生不是缺少會寫歡樂場面的心,而是那個時代,再大的喜都是從悲中來,只有用濃濃的悲情色彩,更可以烘托出時代的特征。
我認為,《日出》是通過刻畫人物來體現(xiàn)當時的社會.黑暗,很貼切,因為人們的一言一行肯定會帶著一個時代的符號,他們的壞,他們的悲,也是在那個大背景下“孕育”出來的。而用“日出”這個名字也恰好反應(yīng)了當時人們的共同愿望,一定會沖破這個黑暗,等到日出的到來,等到美好生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