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建黨偉業(yè)>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xiàn)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戰(zhàn)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chǎn)黨對我們的“恩賜”。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建黨偉業(yè)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1
近期上映的大片《建黨偉業(yè)》,就是新中國幾十年來電影界不可多得的歷史寫實影片。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風雨飄搖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國人在腐敗橫行、災害頻仍、內(nèi)憂外患的大環(huán)境中,沖破無能、獨裁、賣國的政府勢力和舊勢力的重重阻撓,秘密組黨的故事。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關于偉大的中國先行者們的故事。
影片以寫實的手法一個個重現(xiàn)了當年的歷史人物,他們運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與反動的政府周旋,反獨裁、爭民主,爭自由。在一次次的斗爭中,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零散的抗爭是不足以撼動反動勢力的巨大的根基的,要推翻暴政,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自由的新中國,必須要有一個有著明確目標與詳細策略的群體來領導此起彼伏的民眾的自發(fā)的起義與抗爭,也就是說,他們必須組黨。
然而,面對獨裁政府,組黨顯然是侵犯了當權者的利益,因為一旦有反對黨出現(xiàn),這個反對黨勢必要發(fā)動革命,將政府從民眾手中搶來的權利搶回來還給民眾,所以這個無恥無下限的政府就要想方設法阻止組黨。于是,一幕幕精彩的較量就在正義與邪惡、前進與反動、民主與獨裁、善良與殘暴的氣場中各各上演。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吸引80后和90后的目光,還在于它減少了傳統(tǒng)主旋律影片的許多政治術語,而代之以生動的電影情節(jié)。當然,高科技的熟練運用也功不可沒,不少斗爭的場景因為這而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幾年產(chǎn)生了新文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進入高潮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暗孪壬敝傅氖敲裰?,而“賽先生”就是指科學。這可是兩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國請來了“賽先生”,就可以實現(xiàn)國家的農(nóng)業(yè)、工業(yè)、科技、國防的四個現(xiàn)代化,讓中國進入富裕的發(fā)展進程;中國請來了“德先生”,就會實現(xiàn)國家的第五個現(xiàn)代化,讓中國進入幸福的發(fā)展進程。為了請進這兩位先生,中國革命的先驅(qū)者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與腐敗獨and裁的政府做著艱苦卓絕的斗爭。而最后的結(jié)果是:他們成功地組建了政黨,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口臭女孩坐在影院里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熱血沸騰,周圍的觀眾也有同樣的情緒。雖說是一部電影,但是由于演員表演的到位,使我們身臨其境。我們?yōu)楦F苦的百姓而難受,為兇殘的政府而憤怒,為勇敢的革命者而傾倒。當影片進入高潮的時刻,我們不約而同站起來和戲中的偉人們一起高呼:結(jié)束_____!民主自由萬歲!
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感謝所有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員和幕后工作者們,是他們把幾十年來的陣痛、血淚與斗爭濃縮成一捧精華,跨過時空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明白:要實現(xiàn)幸福安定的生活,就應該團結(jié)起來,砸爛纏在身上的枷鎖!偉大的共產(chǎn)黨人也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如果不是看了這部電影,口臭女孩不可能了解那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只會蒼白地呼喊著: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呀!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2
看完《建黨偉業(yè)》我的內(nèi)心異常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感動。我的腦海中始終閃現(xiàn)兩個詞——“青春”與“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我們的青年從容的面對打擊、傷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強烈的愛國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愛國讓我們感知責任,使命讓我們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價的尋求祖國富強、民主、自由之路。
無論在什么時代,我們青年人都希望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最大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呢?毫無疑問,那就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當今世界,現(xiàn)代中國,我們青年的使命異常艱巨,祖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中,振興中華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而光榮的使命,揮灑青春汗水,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斗,譜寫新的華章。
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九周年的紀念日。回顧黨的偉大歷程,我們感慨:是我們的共產(chǎn)黨帶領著勞苦大眾推翻“兩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是我們的共產(chǎn)黨帶領著中華兒女艱苦奮斗,鑄起了中國的繁榮穩(wěn)定、和諧富強。
作為青年共產(chǎn)黨員,我們更應該熟知歷史,以學促用,以對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提高認知和學習能力,強化時代責任感,為鑄就新的輝煌做出貢獻;應該牢記歷史,以史為鑒,不斷提升黨性修養(yǎng),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產(chǎn)黨人的時代精神。
作為一名司法助理員,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知道,有許多可能釀成大悲劇的小糾紛等待我們?nèi)セ?,有許多懸在百姓心中的問題需要我們?nèi)ソ獯?,有許多弱勢群體渴望我們?nèi)椭幌肫疬@些,內(nèi)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激勵著我堅守在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線,以飽滿的熱情為人民群眾服務,牢牢把好維護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用實際行動去詮釋新時期司法行政干警的神圣使命。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3
當學生們涌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xiàn)。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斗、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
現(xiàn)在黨已經(jīng)90歲了,從當年的“腥風血雨”到現(xiàn)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赐辍督h偉業(yè)》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了現(xiàn)在的和平,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戰(zhàn)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chǎn)黨員肩上的責任。我們?nèi)珖狞h員到現(xiàn)在已有8000多萬,這是多么輝煌的成績啊。13名代表,50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能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余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美好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她讓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zhàn)火彌漫的空氣,不需要擔憂衣食住行,只需安然前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斗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和今天,血肉相連。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shù)共產(chǎn)黨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拼,為祖國爭光!在黨的90周歲生日之際,忠心祝愿黨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chuàng)輝煌。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4
一連在網(wǎng)上看了兩遍《建黨偉業(yè)》,還是覺得不過癮??傁M捌恢毖菹氯?,別結(jié)束,可是時間總在不知不覺間一秒一秒地流逝,影片在一步一步地接近尾聲。說實話,剛開始對它我并不看好,盡管里面明星云集,氣勢恢宏,留給人們以無限的期待。但是我個人認為,它不過是部政治性很強的類似紀錄片之類的片子,可是如今真去看了,卻逐漸改變了對它原有的看法和成見。
《建黨偉業(yè)》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chǎn)當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發(fā)生了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涌現(xiàn)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云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勛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當文字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shù)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待過……而今仍在我們的腦海里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而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便是真實再現(xiàn)了那段風云變幻、令人可歌可泣、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抗爭奮斗并逐漸進步的歷史。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時,我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并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y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yōu)楦锩h內(nèi)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后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諦。一個“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針見血啊!不是自家的東西,送給人家如棄草芥,自然也就不會心疼了。何況它的“主人”是已經(jīng)淪為階下囚的德國,是他們的敵人。削弱敵國,增強他們自認為是盟國的日本的實力,有何不好?再說日本已經(jīng)于此前出兵山東,擊敗了德國,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送”給日本不過是做個順水人情,承認既成的事實罷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經(jīng)“得到”了,還不如體面地正式“送給”它妥了。可是西方列強們?nèi)f萬不會想到,短短十幾年后,他們的這個盟友日本就不識好歹地恩將仇報起來,對包括他們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發(fā)動了戰(zhàn)爭,打亂了他們的計劃,打碎了他們的美夢,打破了他們的寧靜。你們可以毫不吝惜地把中國的山東送給日本,但是我們中國人卻不能容忍外國侵略者將我們的國土再次瓜分。四萬萬同胞豈是草包?豈是毫無血性之人?豈是不忠不義之徒?豈是坐以待斃之輩?怎么辦?反抗!反抗!反抗!不顧一切的堅決反抗!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首先站起來,火燒趙家樓,在共產(chǎn)主義者的領導下,發(fā)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足以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五四運動”,使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當一個舉著血書“冤”字的女大學生跪在總統(tǒng)府前請愿,回答軍警為什么不到檢察廳喊冤時,她含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之后痛呼:“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啊!”這一聲猶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著四億多人的泱泱大國,如今竟被一個過去一直向咱稱臣納貢的附庸小國欺負來欺負去,成了他們桌上的魚肉,任由他們切分。泱泱華夏的顏面何在?尊嚴何存?
張勛復辟后,陳獨秀怒斥道:“在共和國里當皇帝,這是對共和天大的諷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結(jié)束短短幾年,就先后出現(xiàn)了兩個皇帝,雖然在位時間都不長,但是也可見皇權思想和奴性思想在當時的國人中還有很大的市場,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運動時,一聲聲“保衛(wèi)主權”、“還我青島”喊得氣壯山河,雄壯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那轟轟烈烈的場面,足以感動每一個觀眾,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雀躍,為之自豪不已。當“二次革命”失敗后,見到在妻子宋慶齡面前長嘆的孫中山時,我們能感受到偉人的無奈與哀痛,也易使人聯(lián)想到偉人那傳揚千古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看到為了反袁而假意擁護袁世凱的蔡鍔時,我們?yōu)橛羞@樣的同胞而高興,也嘆惜他為國為民拋下知己小鳳仙,舍己為人,更為他帶病出征而感動。當見到朱德在槍林彈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殺時,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偉人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當青年___在對著廣大勞苦工人宣講革命的道理時,我們已經(jīng)明顯領略到了偉人的風采……
當影片迫不及待的結(jié)束時,我意猶未盡地嘆了口氣。心中一直涌蕩些東西不吐不快,于是就寫下了這些文字,雖然說得不一定就對,可確實是我的心里話。盡管這部電影并不是完美無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許多革命樣板戲之類的影片強的太多了。它帶領我們走進那段歷史,用心去溫潤那片土地,用熱血去溫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衛(wèi)我們這片土地,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也是。我們決不能讓歷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別人發(fā)慈悲不來侵犯我們,而關鍵是要扎好自家的籬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們也絕不會任由人欺凌,過去如此,現(xiàn)在仍應如此。因為我們的偉大祖國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國家正在強盛,民族正在復興,我們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偉大的黨啊!九十年啦!您帶領我們已經(jīng)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風吹雨打,披荊斬棘,終于要踏盡泥濘步坦途了。您很老,已經(jīng)九十歲了;您很年輕,處處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祝愿您九十壽誕愉悅!祝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祝我們的民族興旺強大,祝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yè)!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5
不知道起初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看《建黨偉業(yè)》的,或者是僅僅因為義務,然而看過一邊,情不自禁的看了第二遍。如果要對影片作個感悟,我想我們不該再局限于去討論影片的制作技巧和抨擊演員的演技,她實際傳達的精神和文化才是我們應該深深思考的主題。
同《建國大業(yè)》一樣,其明星陣容是夠強大,同時每個人對這種現(xiàn)象的反應也千差萬別,是罵或者贊揚,這些都不重要,一部影片熟面孔多有錯?關鍵人家藝人或許僅僅只是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我們的黨和國家做做貢獻,為何要去揣測人家的思想?為什么要用子虛烏有的口水去將人都丑化?
每個人都知道,影片是為了建黨__周年而制作,主線之一是展現(xiàn)我們的黨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動蕩社會的壓迫,各種社會制度的混亂,各種外來勢力的剝削,外國先進思想的引入,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義無反顧的探索追尋。。。造就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我們需要為那份執(zhí)著和探索的精神而感動,更應該為各個在前進道路中而不幸犧牲的前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必須意識到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我們的黨能在動亂的局面里茁壯成長是我們中國人展現(xiàn)出來的強大力量,應該為作為中國人而自豪,同時要將自己中國人的特有品質(zhì)發(fā)揚光大。這部影片是對我們已流失或者掩埋的中國精神的召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想對其中自己覺得比較有價值的情節(jié)或者語言做自己的的品味。
品味之一——有這樣的一句話“高喊著共和的口號,卻又大肆地祭祖祀孔”,言外之意,民主共和和孔子的思想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對立的,二者有你沒我。這點從某人對辜鴻銘老先生的指責中可以明顯的體會出來。那么,誰對誰錯呢?
共和是我們所尋求的社會制度,而孔子的思想,是一種文化、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底蘊。是的,不能否認,孔老圣人的話的確是和民主對立,曾經(jīng)中國的20__多年的封建社會是在孔子的思想指導下構(gòu)建管理的,然而,請問孔子的思想是為封建而生的嗎?我想不是吧,只不過是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古人們將他的思想用在了封建統(tǒng)治上。為什么不拋開封建和民主共和的矛盾不說?為什么不將儒家的精髓和封建脫離?我們要制度改革,改革就該把那些本質(zhì)是瑰寶的東西丟棄嗎?
所以說,當時的改革,完全的反孔是中華文化流失的源頭?;蛟S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里,早已焦頭爛額的顧不上文化的保有了,尋找適合中華大國崛起制度才是奮斗的核心,所以不怪前輩們。在今天,我們該意識到文化保有是我們的職責。
品味之二——辜鴻銘。“我的辮子是長在頭上的,而你們的辮子是長在心里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本性?!泵鎸W生們的嘲笑,這位星宿級別的人物一語中的。他本質(zhì)思想傳達的和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初衷是一樣的,我們要本質(zhì)改變的是那種心態(tài)那種總是帶來災害的心態(tài)。知道辜鴻銘的人都會向他致敬,雖然他對中華文化的維護最后太過偏執(zhí),走向極端,然而就他的預測而言,我們正在承受拋棄文化的后果。
品味之三——屋外,學生為國憂心傷神,游街,吶喊;屋內(nèi),賊人歡聲笑語玩著麻將。
是什么造就了賣國賊,又是什么成就了愛國青年?而這痛心的一幕是否是如今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映射?能否想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重慶那像皇宮一樣的政府建筑,和普通民眾缺衣少食,房屋破舊是正常的嗎?如此可見,不管是在哪個年代,社會上這種腐敗的根基從來都沒有根除過,而也正說明我們中國人的潛意識里那種破敗的思想沒有消滅。這必將是艱難而又長遠的斗爭。
品味之四——工字頭頂著天、腳踏著地,工人就組成了天,我們最底層的工人就是天振臂一呼,雖無天下云集之壯觀,卻撼動無數(shù)工人長久閉塞的渴望自由的心。那是時代的召喚,是當家做主的最初的吶喊。
。。。。。
這部影片是成功的,至少,她給了我很多的感悟,如果,非要去討論批判質(zhì)量什么的,那么就更多的針對的是商業(yè)的產(chǎn)物而非贊禮了。所以,建議拋開外物,用心去感受那些展示出來的精髓?!?/p>
首先我要認錯,向這部片子認錯,因為之前我說這部片子會和《建國大業(yè)》一樣在若干年之后成為人們的笑柄。我的錯在于不應該把對現(xiàn)實的不滿連誅到這部片子上。
換句話說,這部片子令我出乎意料。
整體看,《建黨偉業(yè)》有點紀錄片的感覺,尊重歷史。從革命先驅(qū)推翻滿清,到民眾本能式的渴求國家復興,最后思想上抓住了革命的方向,這是一部催人奮進、予人啟示、警示現(xiàn)實的好片子。它不像我之前所想的,跟《建國大業(yè)》一樣在思想和政治上有一邊倒傾向。它在描寫中國人的抗爭、摸索和覺悟,每個迷茫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以引導自己的答案。沒有什么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片的時候,我時不時地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所謂“談古論今”,“論今”更有必要。
人還是要有信仰的,沒有信仰就沒有方向。革命首先應該是思想的革命。我很贊嘆革命先驅(qū)的前赴后繼。他們一直在尋求救國真理,東學西漸。當統(tǒng)治中國20__年的封建思想以滿清朝的結(jié)束為標準而宣告失敗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勝利的果實早有人覬覦。因為中國的情況實在太復雜了。到底什么思想才能救中國?
今天也一樣。最初的共產(chǎn)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為了革命事業(yè)“以身許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但為什么今天這種信仰成了“沒有信仰”?我以為,馬克思主義(包括后來的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相對抽象的藍圖,實現(xiàn)這一藍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到底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不能見證或者懷疑,那么這種信仰就會動搖。其直接結(jié)果就是人們的“沒有信仰”和再次迷茫。沒有一個具有號召力的思想重新凝聚人們,在這個個性飛揚的時代,一切抽象的信仰都是那么的無力。而人生短暫,人們對信仰就要求必須具體化。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有。窮人的信仰是生存,富人的信仰是享受,這兩種信仰的共同基礎就是物質(zhì)。脫離物質(zhì)的信仰就只有寄希望于能夠在中間層(所謂的中產(chǎn)階級)孵化出來。但現(xiàn)實是,當前社會對中間層的打壓正在將中間層強制分化,一半產(chǎn)生了窮人的信仰,另一半追逐富人的信仰。享受在擠壓生存的空間,生存在積蓄反抗的能量。這就是當前中國的信仰。
再回到影片。信仰的問題,湖南毛潤之一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中國人只有在顛簸中找到出路。
以五四運動為標志的____,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尚處研讀階段的時候,這種運動可以看作是一種本能。看看那時候的學校,那時候的老師,那時候的學生。盡管影片些許描述學生的不成熟,這也確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當今的學校、老師、學生是徹徹底底的輸了。輸在思想,輸在行動,輸在意志,輸在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背景。起碼“五四期間”,政府沒有對學生實施面對面的屠殺?,F(xiàn)在的學校、老師、學生,他們已經(jīng)沒有團結(jié)的基礎,因為他們之間或者內(nèi)部,來自不同的階層,代表不同的利益。當無產(chǎn)變得有產(chǎn),這種分化就開始了。無產(chǎn)的概念必須置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因此這種分化是必然的。
影片的最后一直在醞釀黨的誕生。看到最后,我是非常痛心的。我不是黨員,但我為現(xiàn)在的中國共產(chǎn)黨感到惋惜。它曾經(jīng)是那么值得人尊敬,是高尚的一個團體。一切皆因從無產(chǎn)到有產(chǎn)。
不是說當前社會也要無產(chǎn),無產(chǎn)的概念太超前了,我也想不通如何在一個有差別的社會讓人們的眼睛看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相反,從無產(chǎn)到有產(chǎn)是歷史的進步,而從有產(chǎn)到無產(chǎn)就是歷史的倒退。但我們?nèi)魏我粋€以生存為信仰的人看到的卻是,“無產(chǎn)”正在復生。失敗的教訓,中國有太多可以學習。而成功的經(jīng)驗,只有通過自我超越。如果眼前的社會繼續(xù)這么發(fā)展下去,歷史將重演。
無法成為新生力量信仰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第二次救中國,但中國絕對可以產(chǎn)生第二個馬克思,第二個陳獨秀。這是本片給我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