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節(jié)日色彩紛呈,春節(jié)是其中最閃亮的存在。春節(jié),預(yù)示著一年的開始,總是熱鬧非凡。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拇汗?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春節(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1
春節(jié)不知不覺在忙忙碌碌中到來,每到這個時刻,每個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親戚團聚一般,以續(xù)親情、以報親恩、以示孝順。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緣。
孩時的我,把這個節(jié)日當(dāng)成自己最有感召力和最具親和力的節(jié)日,不僅僅是過年有新衣服新鞋及好吃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每到這個節(jié)日,親朋好友相互交流拜年以示祝賀,創(chuàng)造了一種親情交融的好機會。我記憶當(dāng)中,過了初一,我作為家中的代表,都要到長輩家中一一拜年,先是外婆家、舅舅家,接著是姨姨、姨夫家,如此依循長幼尊卑先后次序以行拜年禮儀。那個年代經(jīng)濟不如現(xiàn)在富有,拜年送禮不可能送煙酒,即便果品,也是最土的月餅切條后或者餅干用報紙包扎后用繩子捆系,上貼一紅紙條做成的禮包,到后來逐漸有了縣城生產(chǎn)的油燒果子。即便這樣,親朋好友亦是快樂無比,其樂融融。真可謂應(yīng)了那句老話“禮輕仁義重”。在意的是一份親情、一份尊重的文化情結(jié)。
在拜年的時候能在親戚家吃到雞腿或是鴨腿,那是拜年的一種高規(guī)格的禮儀,間或有的時候能收點新年的紅包,農(nóng)村叫燈子錢,雖是一到兩元錢,但那是一種快樂和幸福的情懷。所以對以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小孩來說都喜歡在正月里串門拜年,我想那個時候大概是源于吃得幸福玩得開心的緣故。
而今,我們已經(jīng)長大成人,為人父為人夫,已經(jīng)感受不到過年帶來的新奇和滿足,就連我們的孩子同樣也感受不到過年的新奇和滿足感,更不會有我們那一代人的那種特有年代的記憶快樂,因為他們已經(jīng)生活在一個富足的年代,沒有知足的快樂……
春節(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2
春節(jié)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的節(jié)日,所有的人都盼望著春節(jié)的到來,在我的記憶里令我最快樂的是今年的春節(jié)。
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三口到爺爺祖母家過年,剛到爺爺祖母家,一抬頭見爺爺家安全門上貼著一幅紅地兒金字對聯(lián),這時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詩作《元日》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钡募丫?。站在窗邊透過玻璃一眼望去: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大紅的吊錢兒。喜慶的氣氛灑滿了整個城市,人們都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之中。
下午廚房傳來了乒乒乓乓的切菜聲,原來是父母正在忙碌年夜飯。我把一張京劇名家名段的DVD盤作為新春禮物送給喜歡聽京劇的爺爺,爺爺夸我懂事孝順;祖母給了我一個壓歲紅包,希望我新年學(xué)業(yè)上取得好成績??煲阅暌癸埩?,祖母十分神秘對大家說:“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客人和我們一起過春節(jié),大家都要熱情接待?!蔽艺f:“神秘客人?大年三十還會有誰?”祖母笑而不答,過了一會兒,門打開了,祖母用手輕輕地拉著一位老太太,原來是隔壁的孤老戶劉祖母。把劉祖母讓進(jìn)來后,我祖母高興說道:“我把劉祖母請來同我們家一起過年,大家歡迎?!比胰藷崃夜恼茪g迎,劉祖母也激動得熱淚迎眶,說道:“沒想到我一個孤老戶,能有福氣和你們?nèi)疫^春節(jié)?!?/p>
好不容易等到了開飯,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雞、鴨、魚、肉、蔬菜、海鮮……全齊了,看得人垂涎欲滴。爺爺、祖母、劉祖母、爸爸、媽媽和我都?xì)g歡喜喜地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吃起了年夜飯。其中有件事令我很高興。爸爸把最大的一只蝦到了爺爺?shù)耐肜?,爺爺卻把它夾給了我,懂事的我又把這只蝦夾進(jìn)了劉祖母的碗里,劉祖母看到了一邊擦著激動的熱淚一邊高興地說:“你們家有這么懂事的孩子,真有福氣啊!”聽了這話,我祖母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大家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溫馨、歡樂的氣氛。
臨近子夜時分,爆竹聲越來越密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火光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我心中想著大家健康、快樂、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今年的春節(jié)令我非常難忘,因為我覺得這一天是快樂和有意義的。
春節(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3
年三十下午,我們在家里每個人忙忙碌碌地準(zhǔn)備過年的東西。飯桌上擺放了雞、魚肉之類的美味佳肴,這些家家戶戶都不可或缺的;每一樣都有一個吉祥如意的意思,例如:魚要有頭有尾,表示年年有余。芹菜:勤勤懇懇,香噴噴的飯菜,讓人口水都流三尺。
飯后已是黃昏,我們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大街上,每個人穿著色彩繽紛的衣服,洋溢著笑聲,在喧鬧中度過一個吉祥的除夕。
我們轉(zhuǎn)到了公園,這里更是熱鬧,看到好玩的東西總想玩一下,這里游藝節(jié)目比較多。
夜色越來越昏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我們開始守歲了,全家呆在家里看電視,等到十二點時,放鞭炮迎接財神。看電視無聊極了,我們便玩起游戲……打紙牌,玩了幾次下來,不是爸爸贏就是姐姐輸,于是大家興趣不濃,也不玩了,于是姐姐就提議摹擬動物的聲音,這立即激起了我的興趣,趕緊說:“就玩這個,先由我開始?!蔽议_始想了想,跟著叫了一聲“咩咩”……接著姐姐就“汪汪”……爸爸便“咯咯”的叫起來,媽媽也不甘落后,就“唧唧”起來了。姐姐扮的聲音比較搞笑,讓我和爸爸媽媽開懷大笑。深夜中,有狼的狂叫聲,兔子的乖乖的叫聲,綿羊的咩咩聲,幾乎所有動物的聲音同時一個接一個的叫了起來。這樣一叫,家里熱鬧多了,各種各樣的叫聲夾雜著笑聲飛出窗外,大家都興趣盎然。
笑聲中12點到了,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洶涌而至?!敖迂斏?,接財神?!卑职直M管準(zhǔn)備了很久,但是聽到人家的鞭炮聲,還是有些手忙腳亂的,一家人趕緊打開門,沖出去,匯成一股噼里啪啦的潮流,大家在熱鬧中歡笑中度過了這美好的一晚。
年初一大早,我們一家到觀音山拜神、許愿,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來到山腳下,
看到這里人山人海,廟宇里的鞭炮聲響徹不斷,那輝煌的廟宇被裊裊煙霧遮掩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不管認(rèn)識的還是不認(rèn)識的,都親熱的招呼著:“新年好!”或者“恭喜發(fā)財”的話,那場景叫人經(jīng)久難忘。
離開了廟宇,下午文化廣場上有精彩的表演——舞獅等傳統(tǒng)節(jié)目,那里又是人流的海洋。
我一天都沒有合攏嘴,好看的,好笑的,一大堆呢。
我感到今年這個年過得真不錯。
春節(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4
過年啦!過年啦!小朋友們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拿紅包,對于我們孩子來說,過年真是太快樂了。
大年三十,我們來到爺爺家。一進(jìn)門,看到爺爺家的茶幾上擺放著各式各樣好吃的東西,有花生、瓜子、地瓜干、菠蘿干、糖、蘋果、橘子等,看來我要大飽口福了。餐廳里,奶奶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飯菜,香氣撲鼻,我真希望自己能有兩張嘴、兩個肚子。吃完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晚會,看著一段段優(yōu)美的舞蹈,聽著一曲曲動聽的歌曲,我的心仿佛就在舞臺上,隨著他們一起跳啊,唱啊……
初一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服,準(zhǔn)備去大院子里拜年。我們七、八個小孩組成了一個拜年小分隊,挨家挨戶串,爺爺奶奶們紛紛端出糖和瓜子讓我們拿,等把院兒里的所有人家都拜完后,我們兜里都裝滿了糖。
拜完年后,院兒里的小朋友們開始放鞭炮。用"嘀嘀芯兒"燒字是我們的拿手好戲,先把一根根長條的"嘀嘀芯兒"放在地上,擺成我們想要字的形狀。商量后,大家分成四組,分別負(fù)責(zé)燒出"龍"、"年"、"吉"、"祥"四個字。大家爭先恐后地擺著,我參加擺了一個"吉"字,然后點上火,等噼里啪啦燒完后,地面上便出現(xiàn)了一個大大的"吉"字。望著地上自己的"作品",我們感到自豪極了。接著我們又開始放一種叫"開心果"的鞭炮,我最先拿起一個,點著火后,使勁一扔,把"開心果"扔到遠(yuǎn)處的空地上去,我低頭向衣服上一看,呀!新衣服上被火燒了幾個米粒大的小洞,回家又要挨說了,以后我還是吸取教訓(xùn)吧!
總之,快樂還是比煩惱多,那就不用為這點小事傷心、著急了。"咱們接著玩兒吧!"我對小朋友們說。于是大家又興高采烈地放起鞭炮來。
這個快樂無比的春節(jié)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我盼著下一個新年快點到來。哎呦,還得等一年呢!
春節(jié)里的風(fēng)俗作文5
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民族節(jié)日是華夏兒女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最重要的毫無疑問便是春節(jié)。
2月23日,對于亞特蘭大的高中生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如往常一般的星期三,而對于身處異鄉(xiāng)的我,一切便是不同尋常,因為今天,是春節(jié)!
不同于往常的熱鬧非凡的過年,身為交換生的我,今年的春節(jié)雖未在家人團聚中感受血脈親情的凝聚,但卻在與海外友人的歡慶中體會到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這個春節(jié),難以忘卻!
穿上早已準(zhǔn)備好的唐裝,帶著滿懷期待來到學(xué)校。火紅的新年盛裝仿佛與稀松平常的學(xué)校格格不入,吸引著來來往往同學(xué)們好奇的目光,其中也帶著一絲不解與迷惑。
進(jìn)入教室,脫口而出的一句“happy Chinese New Year"仿佛要把我心中春節(jié)的喜悅傳達(dá)給每一個同學(xué)。大家一愣,隨后教室中爆發(fā)出一股歡躍的味道。同學(xué)們向我涌來,給了我一個個有力的、激動的擁抱,翻出手機,幾個人勾肩搭背地與身著唐裝的我爭相合影,一句句祝福語自口中而出,雖不是熟悉的中文,溫暖依舊。
被唐裝所吸引的同學(xué)湊上前來,摸摸袖口,瞅瞅龍紋,目光灼灼仿佛要陷入其中,“這太美了”,他們無不驚嘆于此中華文化的杰作。我緩緩取下唐裝外套,遞給身旁的同學(xué),供大家傳看,更有好奇者將它穿于身上。白色的臉龐,金黃的頭發(fā),給火紅的唐裝增添了一股異域風(fēng)情,別有一番韻味。
我拿出與我一同遠(yuǎn)洋而來的中國結(jié),作為禮物贈與大家。一片片歡聲笑語從教室內(nèi)傳出,吸引著更多同學(xué)加入我們,共同攜手用帶來的裝飾給教室裝點上春節(jié)的氣氛。門上一幅幅紅火的春聯(lián)、福字,手中一個個巧妙的中國結(jié),身上精致的唐裝,每一個擁抱與歡笑,將教室點燃,讓黃、白、黑三種膚色的同學(xué)們共同感受到了春節(jié)的喜悅。
回到家中,激動的心情依舊。一身唐裝,一個個中國結(jié),蘊含的不僅是在春節(jié)之際海外學(xué)子對于家鄉(xiāng)的懷念,更是那一份身為華夏兒女對于中華文化的認(rèn)同與驕傲,也是作為地球村公民對于文化交流傳播的責(zé)任與使命。
這個春節(jié),少了親情的陪伴,卻增添了與不同膚色“家人”的歡聚,更收獲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精彩,引發(fā)了身為華夏兒女的深深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