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lián),這是中國人過春節(jié)第一重要的。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拇汗?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春節(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1
盼著,盼著,終于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我家的春節(jié)多姿多彩。
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帶領我們貼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可有講究了,看似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首先是要準備貼春聯(lián)的漿糊,要熬好一鍋漿糊還有小訣竅呢,比如只能用冷水或面粉、熬漿糊時必須不停地攪動才能不燒糊……然后將春聯(lián)均勻地涂上漿糊,爸爸搭好樓梯,媽媽負責遞春聯(lián),我和小弟負責指揮。在一家四口的配合下,春聯(lián)、窗花貼好了,家里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接著就是準備年夜飯了,這時候最忙的就數(shù)奶奶了,廚房是她工作的地方。洗菜、切菜、配菜、炒菜,樣樣都很拿手,不一會兒一大桌美味佳肴就準備好了,必備的才有紅燒魚、全家福、大豬蹄……當然少不了餃子和湯圓,這表示如意和吉祥。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過團圓飯,大人們有的三個五個在一起打牌,有的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們小孩們最喜歡的就是放花炮了,大一點的孩子負責放花炮,小一點的膽子小,只敢躲在在門后偷偷的看,最可愛的就是我家的那條小狗,一聽說放鞭炮嚇得全身發(fā)抖,只往屋里躲,可愛極了。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地起床,吃過早飯就去給長輩們拜年了。我們先去了爺爺奶奶家拜年,我和弟弟同說“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還給我們包了個大大的紅包,寓示著歲歲平安。
接下來的幾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們?nèi)ビH戚家拜年、看燈展、逛公園、去滑雪,活動安排得豐富多彩。
元宵節(jié)過后,多姿多彩的春節(jié)接近尾聲。帶著年味,帶著對新年的憧憬,大人們回到了工作崗位,我們也背著書包回到久別的校園,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了。
春節(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2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家每戶都有獨特的歡度習俗。今年寒假時,我就對我家春節(jié)的習俗做了一個全面的觀察、走訪和調(diào)查。真是不注意不知道,一注意就開了眼界啊!我們家春節(jié)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六種。
風俗一:祭灶。我們家的春節(jié),一般都是以祭灶拉開序幕的。民謠中的“二十三糖瓜粘”指的便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了那天,奶奶一大清早便請來了灶王爺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這一切完畢已是傍晚,可還是要等點燭、敬香、供奉這一系列程序后才算結束。聽奶奶說啊,祭灶為的是能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我們家幸福平安。
風俗二:掃塵。舉行祭灶后,便正式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臘月二十三起到除夕,人們把這段日子稱為“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掃塵,顧名思義,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家里清洗器具。
風俗三:貼春聯(lián)大年三十這天,人們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lián),有雅興者甚至自己鋪紙潑墨揮毫,而我們家的春聯(lián)便是我這位學習書法將近四年的的小書法家提筆書寫的啦!鮮紅的春聯(lián)成功將原本冷冰冰的大門裝點一新,有了些許蓬勃的朝氣。
風俗四:貼“福”字。貼完春聯(lián),人人都不忘在屋門、墻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著貼喲!你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倒著貼呢?”其實啊這是諧音“福到”的意思,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風俗五:拜年。拜年,是春節(jié)里一項重要的活動,我?guī)缀醮蟀雮€寒假都跟著爸爸媽媽走街串巷拜年,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之間都互相祝賀新年,到處一派熱鬧的景象。
風俗六:接財神。聽家人說,正月十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大年初一,最重要的就是接財神。這一天,我跟鄰居的小朋友們一起點著各式各樣的鞭炮玩耍,街上到處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和孩子們的笑聲,商家們也都開業(yè)了,生意甚是紅火。
好一個熱鬧的春節(jié)!
春節(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3
照我們安陽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在臘月就基本上開始了,按老人的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雞?!斑@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還要喝臘八粥,它是由紅豆、花生、紅棗……以及各種干果組成的,也要泡臘八蒜,把蒜放進醋里,封起來。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二十三生小年,各家都要買年貨,新衣服,掛對聯(lián)……和各種糖和巧克力是我們小孩子必不可少的東西。俗話說:”女孩戴花,男孩放炮“??晌覅s不是這樣。我最喜歡放煙花,因為它金光似箭,在天空中綻放光彩。
到了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我在睡夢中被劈里啪啦的炮聲驚醒)。我們今天要相互拜年,今天也是我們小孩子開心的日子,因為可以有壓歲錢。我們走在街上熱鬧非凡,有說有笑,我和哥哥姐姐去放炮,看電影。大人們也更忙活,因為要收拾屋子。我和姐姐哥哥掃地,拖地,擦墻,媽媽爸爸和叔叔嬸嬸有的擦燈,洗衣服,有的擦椅子,忙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干凈又漂亮的房子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煥然一新,等待新的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我們每家每戶都張燈結彩,到中午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大燴菜,大燴菜是我們安陽的傳統(tǒng)習俗。主要是皮渣,別看它貌不驚人,但每年過年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美食,是用蔥、姜、蒜、蝦米、八角、粉條、花椒、淀粉、蝦米組成在一起的。合成長方形,放在鍋里兩個小時,吃起來軟軟的,麻麻的,這樣的湯,一股姜、辣椒、粉條、白醋、蝦米味,味道好極了,再用一鍋泡上丸子、酥肉,加點白菜,也稱皮渣肉菜。
到了正月十五,桌子上有一碗碗的元宵。看著一碗碗元宵也祝我們家在羊年里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大人們該上班了,孩子們也準備迎接上學,跟以往的日子一樣。
春節(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4
臺州雖然地域不大,各地可不少:俗話說,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椒江日,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門口設香案置糕果,具香燭供神,以祈一歲平安。忌掃地、汲水、乞火并動針剪刀斧。男女老幼,均穿新衫新履,成群結隊去神廟景區(qū)燒香、游覽,燃放爆竹。早晨,均以粽子、湯圓或年糕為食,糕取步步登高、湯圓取團圓之意。廠家停工休息,商店停止營業(yè),僅少數(shù)服務性行業(yè)例外。人們相見拱手互道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等吉利語。郊區(qū)農(nóng)民成群結隊進城游覽活動或探親訪友。幼輩男女,對長輩行拜年之禮。解放以來,各文藝體育組織于節(jié)日之際舉辦各種比賽活動,以豐富群眾生活。
路橋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春節(jié)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臨海
春節(jié)一般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張家渡民間流傳的“拜歲過上八,清湯嘸得喝”就是這個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連天響。天亮后,各家插燭焚香燒紙錢,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關吃湯圓,東鄉(xiāng)都吃,沿海漁鄉(xiāng)則吃“長壽面”,西北鄉(xiāng)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橋、上盤等地,初一的早飯男人燒,習慣吃“菜頭飯”。初四,民間備牲醴、燒紙馬貼新“灶司”,稱“接灶神”。正月活動正式結束的,還應該是過了正月十四:因為人們“鬧花燈”、“接財神”,財神出街后宣告結束。
溫嶺
立春節(jié)氣到來之前,溫嶺各家各戶都要舉行謝年活動。祭祀用的供品有:黃豆、筍干、米面、腥氣魚。除此之外,還要豬頭一個、雄雞一只,也可以用年糕做成的三牲替代。在中堂放一張桌子,將供品置于桌上,點上香燭,主人叩拜。謝年畢,燃放鞭炮,故有“謝年打炮仗,雄雞頭故世相”之說。這一天,人們上街置辦年貨,將新年中要用的菜洗凈、切好,下午打掃庭院,貼春聯(lián),在灶上貼灶司神。晚餐做麥餅或吃年糕。吃好飯,炒花生、炒豆,然后分給孩子們。晚上,放鞭炮、關上門,這叫關門炮。此后不得外出,一家人坐在一起,聊些家常事,一直到深夜,這叫守歲。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開門放鞭炮,這叫開門炮,意味。接著在桌上擺放糕點水果、點上香燭,叫拜天地,祈求上蒼保佑,全家吉祥安康。從初一到初三,在吃方面十分講究,特別是初一這一天的三餐,吃的年糕、炊飯、湯圓,表示高興、蒸蒸日上、團圓之意。這一天不能動刀,不能將倒在地上。正月初二忌串門。上一年死了人的家里要擺座頭。親戚朋友在這天早上要到死者家中憑吊,叫趕座?!按笞喙摹薄⒖概_閣是溫嶺漁區(qū)元宵文藝活動中的重要內(nèi)容,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幾甚至是二月初。
春節(jié)后的感受作文600字范文5
河南人,過年時的風俗非常傳統(tǒng),處處體現(xiàn)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們臘月二十三便開始準備去了。
二十三,我們便打掃房子,把各個房子里的東西都搬到院子里來,開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積了一年的灰塵全都打掃干凈,再把洗好的件件東西搬回屋里去??雌饋泶_實有些累人,但那又怎么辦呢?誰讓我們有一顆質(zhì)樸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廚房里貼上灶王爺?shù)漠嫛5搅诉^節(jié)那一天,便要把畫拿下來,點上香,然后燒掉,意思是讓灶王爺上天匯報情況。所以,當過節(jié)時,我便知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魚啊,肉啊,雞啊,菜類等年貨齊全,然后能洗的拿出來洗,活的要宰殺為后面要做的幾道食品,做準備,而二十五時,變無事可做,而這天更多的是休息。
臘月二十六到了,這一天可沒前一天舒服了,人們又忙活開了。這不,開始發(fā)面,和面,蒸饅頭。滿滿的幾大盆子面要一個一個的把饅頭做的圓圓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時候,還要蒸上兩三袋(面粉袋),因為在過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饅頭,所以要多蒸一些為平常日子做一次補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們在廚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這天要煮肉,先買來豬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樣的方塊,然后便放在鍋里煮,只聞到空中彌漫著陣陣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帶骨頭的肉便進了小孩子們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們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湯“紅燒”一下,最常見的一些干菜;海帶,黃花菜,干豆
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臘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魚,炸了以后再吃。然后,還有什么:炸雞塊,炸蝦,炸綠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雞…… 太多了。而這些炸食,都讓我們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媽爺奶們忙著做,而我們也忙著吃,吃的時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說出來,不然是要挨罵的,可能是因為風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來好多好吃的東西時,我們也已經(jīng)吃飽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說是“忙上加忙”,畢竟這天過完就要真真正正的過年了,老爸老媽帶著我們幾個姐妹去別人家道喜串門。
大年三十到了,這天要包餃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們也幫一下小忙。做的餃子,啥餡兒都有。下午,便要開始貼對聯(lián),在大門上貼上上、下聯(lián)還有橫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個屋門上貼上喜慶的對聯(lián)和年畫,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們便穿起新衣,先出門“炫耀”,到了晚上吃餃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而同時,屋外鞭炮聲和煙花綻放時的聲音同樣給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個定格,定格住了當時的喜慶、祥和、和溫馨。
照我這樣講了,河南的春節(jié)似乎要很長,不錯,時間確實很長,但這也更加體現(xiàn)了我們河南人對家鄉(xiāng)風俗的喜愛之情。而我們也要更加保護這些風俗,使我們不斷延續(xù)下去,使子孫也能看到這中國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