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人們?yōu)榱思o念跳下汨羅江的屈原,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那么大家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一下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我們一起看看吧!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1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
一提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nèi)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jié)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jīng)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笨梢娺@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jié)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jié)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xiàn)在,我們過端午節(jié)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jù)著一定的位置。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fā)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qū)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2
這是記憶中飄香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記
青青艾香飄端午,濃濃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萬家歡樂樂萬家。
端午時節(jié)梅雨紛飛,龍舟競渡江河湖海。急鼓聲聲震天響,萬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龍舟節(jié),粽子節(jié),在中國神州大地各處沿襲上演。端午趣事,還是童年時最為好玩,我的思緒又隨著粽香,回到了歡樂的兒時記憶深處。那里有我可愛的家鄉(xiāng),歡樂的童年往事。艾葉青青門前掛,粽香濃濃四處飄。憶起童年家鄉(xiāng)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xiāng),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菖蒲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成群結(jié)隊,興高采烈地上山采青,把那一簇簇綠色青翠的散發(fā)著草木清香的艾葉菖蒲等青藤采下來,順手用一根青藤綁起來,扎成一小捆,拿一根樹枝或竹枝穿插著,兩小伙伴一組,快樂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趕。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青藤分了,因為不夠高,拿上個小板凳墊在腳下,把采摘的艾葉菖蒲掛在自家的門前,那綠色青翠的艾葉,散發(fā)著濃濃的植物天然香味,好聞極了。我們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jié)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qū)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qū)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tǒng),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jié)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xiàn)在遠離了鄉(xiāng)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采摘的樂趣了。童年端午樂趣,也唯有在夢里依稀了。
端午節(jié)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時我們家鄉(xiāng)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xiāng)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沾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包粽子時,我們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哈哈,因為不在包只在吃,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好吃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平時沒有什么好吃的,逢年過節(jié)的,就最高興了,因為有好吃的在等著我們了。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長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們,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3
北方的端午節(jié),沒有賽龍舟,飲黃酒,包粽子那樣濃烈的氣氛,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方式,配香荷包,掛葫蘆,挑艾蒿。小時侯的記憶,就是這些,可以驅(qū)邪,避災(zāi)。父母們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們的心里有了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最初的朦朧的記憶。
孩提時除了覺得這些好玩好奇之外,似乎什么也不會想,更不會懂得這樣的節(jié)日對大人有什么意義。
五月里的這個節(jié)日,在我們這里叫五月節(jié)。一直是記憶里那個溫暖,淳樸,幸福的節(jié)日。當早晨的第一道朝霞從玻璃窗照射近來,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這天是五月節(jié)。伸開胳膊,手腕和腳腕都系上了五彩線繩。這是媽媽提前悄悄準備好的,也是在我們的睡夢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線繩是這個節(jié)日里幸福的標志。院子里的臉盆里,早已盛滿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臉,可以去邪避災(zāi),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進鼻孔,清爽,還有那么一絲芬芳。媽媽忙著早飯,五月節(jié)煮荷包蛋,這是北方過節(jié)的習俗。五月節(jié),這個節(jié)日應(yīng)該是意味著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實,那時的五月節(jié)是從初一開始的。初一的雞蛋鵝蛋都要作上標記,留到初五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腳腕系的是一根紅線,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線,剩下的幾天里大人們要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縫荷包,荷包很小,樣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應(yīng)該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種顏色的荷包里面裝著香草,隨著風遠遠都能聞到一股濃香。
心靈手巧的母親用剩下的零布頭,為我們縫制各種小飾品,我們最喜歡的小辣椒,是用紅布縫的,比小拇指一半還小,還有一樣最精巧的小掃帚,用麻線作的,掃帚把只有牙簽粗細,用紅線纏繞著,掃帚頭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串起來與荷包在一起,縫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當時真是一種炫耀?,F(xiàn)在還能想起來,這既是一種濃濃親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習俗。
后來知道,南方和北方過五月節(jié)是不一樣的,南方有吃粽子,劃龍舟的風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帶香荷包,還要在當天的窗前或者門梁上掛上葫蘆。家家戶戶都飄著五顏六色的葫蘆,似乎沒有人關(guān)注是為了紀念什么,他們只是延續(xù)著祖先留下的風俗來過這個節(jié)日的,只是為家人驅(qū)邪免災(zāi),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風調(diào)雨順。
我想現(xiàn)在依然可以看到這風景,有些東西,在人們的心里是無法改變的。就如我們固執(zhí)地拽著歲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時光的隧道一樣。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4
今天風和日麗,萬里無云,我站在窗邊,左思右想,突然我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和賽龍舟,我立刻跑到餐桌邊,用口袋裝了幾個粽子和饅頭,一邊裝一邊問媽媽:“媽媽,我們能去看賽龍舟嗎?”媽媽說:“當然可以。"于是我把果果妹妹和香香妹妹也叫了起來。果果懶洋洋地說:“我還要睡一會兒?!蔽艺f:“我們?nèi)タ促慅堉??!惫R上起床。拿幾個蘋果和桃子,還拿了一把小刀。我拿了幾瓶水。把小背包塞得鼓鼓的。我們現(xiàn)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速趕到現(xiàn)場。找了地方坐下來。幾分鐘過去了,我等得不耐煩了,開始抓耳撓腮。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轟轟的聲音,我心想:“比賽開始了吧!”人們開始議論紛紛。我看見了一條條巨龍浮在水面上,比賽的人上了船,準備好。廣播里傳來倒計時:五,四,三,二,一開始!在龍頭的人敲鑼打鼓,好像在給船員們加油打氣。先是紅色的龍領(lǐng)先,緊接著是黃龍,之后是藍龍,最后是綠龍,人們跑到岸邊,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拍照,有的歡呼雀躍,有的目瞪口呆……我也沖進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總算看見了,我也大呼小叫地喊加油。船上的人好似聽見了,幾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終點沖去。人們屏著呼吸,我看得目不轉(zhuǎn)睛。連手里的饅頭都掉了。最后紅色的龍勝利了,人們高聲歡呼。
啊!過端午節(jié)真的快樂的一天,也讓我更加尊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和習俗了,你們過端午的經(jīng)歷是怎樣的呢!快來與我分享一下吧!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5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倍宋绻?jié)的時候,已經(jīng)接近夏天的中間了,白天的時間漸漸變長了。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一天,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我的外婆每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都會包粽子,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包粽子嗎?對了,是紀念屈原。外婆家的菜園地邊上種了非常多的粽葉。包粽子時,要挑又大片又新鮮的粽葉采摘下來,清洗干凈備用,再拿出十幾斤糯米,也把它洗干凈,如果要吃肉餡的,就包肉,要吃紅豆餡的,就包紅豆……外婆知道我喜歡吃大肉粽,所以大肉粽就多包了一些,她先把肉切成塊狀,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先拿一張粽葉,把糯米和肉包進去,再用棕樹的葉子撕成的細條子,來把粽子捆起來,就包成了一個粽子。最后放到柴鍋上去煮,煮上幾個小時,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肉粽子了。
到了下午,我心老早就飛到賽龍舟的地方了,于是我們一家人一起去信河邊看賽龍舟,來到信江河,河岸兩邊好熱鬧啊,人山人海。我從遠處就聽到鑼鼓“咚咚”的聲音了。走近又聽到“嘿喲!嘿喲!”的喊口號聲。我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賽龍舟要喊口號呀?”媽媽說:“你看到在龍舟上的人動作非常整齊,那你知道是為什么了吧!”“嗯——是讓劃龍舟的人動作很整齊,得第一名?”“對了!”我看到一艘龍船停在岸邊,我就撈起褲腳,爬上去玩了玩。這時,看到十幾艘龍船爭先恐后,向我們的方向劃來,船上的人有的光著膀子,有的穿著背心,你追我趕,非常激烈……
我好喜歡端午節(jié)啊!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6
唐代詩人文秀寫過這樣一首詩:結(jié)婚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相傳端午節(jié)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習俗。當時屈原投江,人們沒有找到他的尸體,怕魚兒會啃食他,就用飯做成團扔到河中,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包粽子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來到21世紀的今天,包粽子已經(jīng)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不僅味道香甜,做法也很有趣。粽子一般都是用粽葉把糯米包起來,然后用繩子綁起來。每次包粽子,奶奶領(lǐng)著我和姐姐都要在旁邊學著包,兩片粽葉,放上點糯米,裹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牢牢綁住,一個粽子就包好啦。不過一開始學還是挺難的。粽子包好要上鍋蒸了。別看粽子個兒挺小的,可卻足足蒸上兩三個小時才能蒸熟蒸爛。不過,沒關(guān)系,“好飯不怕晚”嘛。
趁著鍋里蒸粽子,我們趕到河邊看賽龍舟。當時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著船在河里找他的尸體。就這樣,劃船慢慢地演變成了富有激情的賽龍舟,最后還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賽事。賽龍舟還沒開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河面上,三艘龍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只聽見口哨一響,頓時,吶喊聲、加油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
看完賽龍舟回到家中,粽子已經(jīng)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香。忍不住拿一個,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晶瑩透亮的糯米,冒著熱氣,咬一口,軟糯香甜的糯米和淡淡的粽葉香溢滿味蕾,讓人吃完一個,忍不住再吃一個。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不僅能吃到軟糯香甜的粽子,還能看到精彩激烈的賽龍舟,別提多開心了。今年的端午節(jié)剛過去,我又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jié)能快點到來,想象著又會發(fā)生些什么有趣的事……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币荒暌欢鹊亩宋绻?jié)又到了,提到端午節(jié),心里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jié)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yīng)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guān)系,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粽子?!眿寢屶诺囊宦暎覀儸F(xiàn)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里滾洗,然后拿出來放在盆子里洗干凈,再把糯米洗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后向自己的方向一轉(zhuǎn),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cè)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后用繩子綁著,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yōu)橘愓呒佑?,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里,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jié)的味道啊!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粗@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jié)。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粽子吧!”說著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著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zhuǎn),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jié)果一些米粒從里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后,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著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發(fā)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劃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尸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著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diào)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jié)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8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身。后世延續(xù)為傳統(tǒng),漸漸演化成端午節(jié)。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把粽葉弄成三角形體,然后,奶奶放一些糯米、豆子、花生……再包裹起來,我和奶奶配合可好了,奶奶包完一個,我立刻把另一個三角形體的粽葉傳給奶奶。就這樣,我們不一會兒就包完了。綠油油的粽葉包著雨點那么的米、露水那么大的豆子、玻璃球那么大的花生,好看極了!剛包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煮粽子,我等啊等,怎么還沒有煮好呢,奶奶說:“得三四個小時才能煮好”。我驚訝的說:“要煮那么長時間呢,真想馬上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奶奶說:“別著急,是急不來的,糯米比較難煮,粽子必需煮熟了,才能好吃”。這個等待的時間總是那么漫長,等的花了都要凋謝了,我一直在看表,表上的分針為什么走得那么慢,等啊等啊,終于時間過了三個小時,我就急著讓奶奶拿出了一個,先讓我嘗嘗,結(jié)果,粽子里面還有個硬心呢,雖然還沒有熟,但我已經(jīng)聞到粽子的香味了,青青的味道,太好聞了,更是好吃啊!又煮了將近兩個小時粽子才煮熟。
剛出鍋的粽子端上了桌,我剝開粽葉,立刻聞到了粽子的香味和粽葉的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吃著香香的、甜甜的粽子,奶奶笑著說:“你慢點吃,沒人跟你搶,可別囫圇吞棗,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嘗不出味道一口就吞了!”
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好極了,這個端午節(jié)過的特別有意義!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9
又到一年端午,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謂傳統(tǒng),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等人文與自然文化有關(guān),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到了今天端午似乎僅剩一天假期和一個粽子,唯有是和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氛圍。
每年端午節(jié)前幾天,就開始準備,提前泡好黃綠的粽葉、乳白的江米和酒紅的大棗。端午的前一天,晚飯后長輩和父母開始包粽子,我時不時還去湊一湊熱鬧,包幾個不成形的粽子。端午節(jié)當天,姥姥很早起來煮粽子和雞蛋,每次香甜的粽子從熱氣騰騰的鍋中出來,姥姥總會先把第一個粽子剝好放在碗里,撒上白糖,讓我第一個品嘗,一家子圍坐在一起,吃粽子,頂雞蛋,其樂融融,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兩年,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作業(yè)要寫到九、十點,周末也滿滿地,就很少去長輩家。端牛節(jié)前一天姥燒就煮好粽子,給我們送過來,每次都說:學習挺累的,休息別起太早了,多睡一會兒。每天就像粽子一樣被緊緊地裹在學習、成績這些粽葉之中,擠得滿滿的,毫無一點空隙,還要被高溫蒸熟。過節(jié)的氣氛有點淡,復(fù)習才是這個端午節(jié)最為重要的事情,粽子反倒成了配角,不過還是感謝有這樣一個節(jié)日讓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洋溢著暖暖的親情。
端年節(jié)這類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正的意義漸漸被人淡忘,不僅是節(jié)日的氛圍,更是傳統(tǒng)的丟失。端午節(jié)先被韓國申遺,這不只應(yīng)該只對文化的歸屬進行爭論,更要反省國人因何對端午節(jié)的忽視。希望今年端午,大家可以放下工作、放下學業(yè),真正和親人團聚,感受傳文化。
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10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jié)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yīng)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無比想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想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jié)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xiāng)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由于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xiāng)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xiàn)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jié),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像模像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jié)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xù)搗亂。
親愛的母親,女兒現(xiàn)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母親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jié)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母親送上一份節(jié)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jié)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jīng)把端午節(jié)和春節(jié)、中秋節(jié)一起列為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guī)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步子已經(jīng)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由于您愛這個節(jié)日。
端午節(jié)里的活動作文600字左右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寫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
下一篇:愉快的端午為題作文600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