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不夠。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亩宋绻?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端午節(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1
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傳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忠臣屈原,當時秦國攻打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亡。傳說屈原死后,楚國人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人拿出準備的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葉子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jié)前奶奶就開始忙活開了,早早地著手準備好了粽葉。奶奶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再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碩大的菱角。包好以后,再放在鍋里煮上一會兒,滿屋子都彌漫著粽葉的清香。輕輕剝開粽葉,咬上一口,粘粘的,整個人渾身都沉浸在香味中。我多么盼望著端午節(jié)快快到來呀!
端午節(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2
一提家鄉(xiāng)的風俗,我的腦海里就會立馬浮現(xiàn)出一家人吃粽子的情景,而這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特有的風俗。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撈尸,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有了漁夫準備飯團、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食咬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些食物慢慢演變成了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jié),我和弟弟就盼望著包粽子、吃粽子。有一年端午節(jié),我和弟弟早早起了床,因為媽媽要教我和弟弟包粽子。
首先準備食材:不同顏色的棉線、粽葉、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兒,我喜歡肉餡兒的,所以我準備了肉;弟弟喜歡蜜棗的,爸爸和媽媽喜歡紅豆的。
然后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把兩三片粽葉折成簸箕形狀,我很快會了,但是弟弟卻折騰了好一會兒,才學會;第二步是放入糯米和餡;第三步是沿著粽葉包裹起來,包成三角的形狀;第四步是用線裹起來,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來區(qū)分。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里,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悶煮三、四個小時。出鍋時,一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和弟弟饞得口水直流,仿佛想一口就把它們?nèi)砍缘?。就連平時需要叫喚才知道吃飯的爸爸,今天也準時來吃飯了。一家人圍成一桌,十分開心,我和弟弟無法抵御這香味,一個接一個搶著吃。吃了一頓粽子,幾個星期都忘不了得味道,真是回味無窮啊!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流傳至今。
端午節(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3
端午節(jié),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著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為這一節(jié)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里,有種很陰森的感覺,里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里的人,他們護著廟,守護著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shù)量。在屋里,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zhèn)?,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里就會有種欲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為小河人,竟不知有這么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么壯觀的風景。我們繞著黃山轉(zhuǎn)起來了,原來黃山這么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眾山小。不轉(zhuǎn)不知道,一轉(zhuǎn)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著,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里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為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jīng)唐太宗在此數(shù)龍,可他數(shù)來數(shù)去永遠只數(shù)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里被稱為“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里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xiàn)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么高大,它的存在伴隨著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xiàn)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里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松,讓自己變成一只小鳥,自由的飛翔。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松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了解了世界的美好,萬物得由每個人去珍惜,去愛護。
端午節(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4
端午的記憶最深的是我奶奶最愛吃的粽子,那時,我們一家圍著奶奶團團坐著,嘴里邊吃著香甜美味的家鄉(xiāng)粽子,邊聽奶奶絮叨著老家的往事。奶奶也懷念舊時往日,只是老家因筑了水庫,已成了泱泱的水之國。據(jù)我奶奶說,她的媽媽,也就是我們的太婆婆了,一到端午,也是忙里忙外的,給兒孫們包上美味的粽子。居然還有咸蛋肉粽子,我爸爸小時候吃過,據(jù)說可香了。輕嘆一聲,奶奶輕咬一口手中的粽子,眼光微微閃著淡淡的幸福,仿佛在吃著太婆婆當年香香的,無可替代的粽子了,引得我們也直流口水。粽子還是粽子,只是吃在嘴里,心里憶念著已故去的親人,那永留人世的血脈親情,在這個粽香飄飄的端午節(jié),有著濃濃的思緒飄著,天上人間粽(總)是情。
奶奶也會給我們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說農(nóng)歷五月五端午節(jié)也叫端陽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習慣叫五月節(jié)。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記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jù)說,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終生憂國憂民,卻屢遭排擠陷害。一紙《離騷》,滿腹經(jīng)綸,終化泡影。最后,詩人竟魂歸汨羅江。后來,為記念屈原,端午節(jié)也叫“詩人節(jié)”。
猶記得前些年,和父母同住的時期,一到端午節(jié)前,家門前那條清清的新豐江水,就會隔水傳來,那鼓聲陣陣,吆喝聲聲,“咚咚,一二,咚咚,一二”的齊聲同氣的劃漿聲勢。那漂流在江河上紅的,黃的色彩鮮艷的龍舟隊伍,在記憶的長河中,永遠難忘記。有一年賽龍舟,天空飄灑著龍舟水,爸爸帶著我們,奔走在沿江路,追著龍舟跑。龍舟在水上,我們在岸上,觀眾無數(shù),都在隔岸吶喊助威。盡管天空還飄灑著雨,我們亦不管不顧,只為這一年一度熱鬧的端午龍舟賽。
中國的端午節(jié),有著濃濃的歷史文化,神舟大地上,在端午節(jié)前后,便有著濃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味。端午節(jié)對于我,也有著別樣的情懷。懷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似乎總是在特定的節(jié)日里更加的浮現(xiàn)在眼前,鑲嵌在心里。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jié)的快樂往事,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xiāng)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家鄉(xiāng)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艾草青青,粽香濃濃。情思飄飄,思憶綿綿!最是一年端午香!在這個飄香的節(jié)日,每座城,每顆心里,都溢滿了濃濃的端午節(jié)味道,在此,祝福親朋好友們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節(jié)爬龍舟作文750字左右5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伙都在家里忙著過端午節(jié)。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jié)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熱鬧,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jié)的氣氛了。那時候農(nóng)村交通不太發(fā)達,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里賣紅棗和糯米,天天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粽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jié)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粽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jié)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煮粽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始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熱鬧,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shù)活,包好了年糕在水里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jié)早上打開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jié)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擔心,母親包的年糕是村里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始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shù)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始,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jié)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jīng)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干干凈凈。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燦爛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著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始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漂亮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里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來,沒小孩的娘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說香囊有避邪驅(qū)瘟之意。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絲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娘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非常精致,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著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qū)瘟之意。
現(xiàn)在過端午節(jié)了已經(jīng)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jié)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游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家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jié)了。小時候的熱鬧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么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jié)的那種期盼,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