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傳說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ji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1
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jié),是必須吃粽子的。
一大早,媽媽便從集市上買來了糯米、粽葉、棗等包粽子的材料,準備包粽子。
說起這粽子,可大有來歷。戰(zhàn)國時期,大詩人屈原投江。附近的村民怕江里的蛟龍把屈原吃掉,就想投一些食物給蛟龍。投什么好呢!投一些米把,可是米在水里會散開,有個村民便想了個主意,用荷葉包住米粒,再捆上繩,米就不會散了,大家紛紛效仿,粽子便誕生了。每年都正月初五也被人們稱之為端午節(jié)。知道現(xiàn)在,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在端午節(jié)這天,也會吃粽子。
食材準備好后,便開始包粽子。首先拿出兩片粽葉,交叉著疊起來。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粽葉上,再放一顆棗或一些肉,接著用粽葉包起來。這一步是包粽子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包得不好,粽子就成不了行。我自然是不會包的,就胡亂地疊一下,再用繩子捆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很快,粽子便蒸好了,我揭開鍋蓋一眼就看見了我包的粽子。不是米太少,塌了下去,就是米粒從粽葉的縫隙中鉆了出來。雖然賣相不好,但好歹是我勞動的結(jié)晶,我還是嘗了一下。糯米飽吸粽葉的清香,軟糯而不粘牙,棗也甜甜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jié),可不只是有粽子,還有劃龍舟,插艾葉和雄黃酒。劃龍舟時,可謂是熱鬧非凡,鑼鼓喧天,讓節(jié)目增添了一分熱鬧。
端午節(jié),美好的端午節(jié)、熱鬧的端午節(jié)、快樂的端午節(jié)!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2
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跳下汩羅江。當?shù)氐臐O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我們?nèi)叶挤浅>磁迩?,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皆S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等蘆葦?shù)娜~子涼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jié),愛享受節(jié)日的氣氛!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xiāng)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jié),到了鄉(xiāng)下那里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里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扎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粽子包好了。然后,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了。
這時,我就專門的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里就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裊裊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jīng)忍不住流口水了,打開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著我這樣著急的吃著粽子,笑著說不要著急慢一點吃,可是,我怎么不著急呢?那么好吃的粽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jié)。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是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是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閑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里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后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啊!粽子已經(jīng)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jié)啊!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4
一眨眼,端午節(jié)到了。在我們這里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吃粽子。
端午節(jié)前幾天,奶奶、媽媽和我到山上摘粽葉,準備做端午節(jié)吃的粽子。粽葉要摘得又大又長,如果太小的話,糯米包不進,蒸熟后會溢出來的。摘完粽葉,還要找捆在粽葉上的繩子,這種繩子不一點用長枝條代替,還可以用細毛線捆。
摘完粽葉,要把粽葉洗干凈。因為粽葉上有很臟的污垢,最好用開水浸泡,這樣不僅能洗清粽葉上的污垢,還能殺掉留在粽葉上的病菌。除了準備粽葉,還要準備包粽子的餡和糯米。餡一般是赤豆、肉、栗子、紅棗等,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作餡。糯米一般在端午節(jié)前買來。糯米也要沖洗沖洗,至少沖洗三次。
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要把粽子包好、蒸好。包粽子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把一片葉子的末尾和另一片葉子的頂部重疊;再在葉子重疊部分彎成一個圓錐形的;然后在圓錐形里放一些糯米,(放少一點,因為還要放餡);最后放上餡,放上糯米;把糯米包裹起來,用繩子捆好。這天晚上,整晚都蒸粽子,一刻不停。
第二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周圍旁灑上雄黃,據(jù)說這樣可以避邪,還可以防白蛇。端午節(jié)吃粽子其實就是紀念死去的屈原。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奶奶或外婆親手包的粽子,感覺是多么幸福啊!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5
伴著粽香,又來到了我最喜歡的端午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端午節(jié)是個非常熱鬧的節(jié)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插艾草,這是端午節(jié)必定的習俗。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jù)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滿心想精忠報國卻被奸臣所害,就投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很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示悼念。
這一天,天空灰蒙蒙的,而我們一家的心情恰好相反,輕如棉的風浮過我的臉頰,舒服極了!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騎著車子去奶奶家過端午節(jié),奶奶還炸了糖包和菜角,一定很好吃。可是在半路中,因前天下雨形成一條條泥路,坑坑洼洼的,使我們的車子很難再往前騎,無奈之下,只好把車子停在正好路過的同學家里,單身前進!我們拖著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艱難地向前走著,鞋上沾滿了泥巴。終于,在重重困難下到了奶奶家,實在把我們給累壞了,我一屁股癱在奶奶家的床上,打開了電視,畫面上正放映著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習俗——賽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我頓時倦意全散,拍手叫好,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場面真是如此壯觀!
這時候,奶奶輕輕地走過來,手里給我拿著粽子,糖包和菜角,讓我趁熱吃。我就一邊吃著美味的食物,一邊看著賽龍舟壯觀的畫面,真是兩全其美!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和外地的習俗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6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寫一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作文7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有吃湯圓的元宵節(jié),有掃墳祭祖的清明節(jié),有吃月餅、賞月亮的中秋節(jié),還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端午節(jié)……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
天氣漸漸變熱了,端午節(jié)邁著腳步走來了。炎熱的天氣阻擋不了人們的激情,便在江面上舉行了賽龍舟的活動。我們踮起腳、抬起頭,向起點望去:一艘艘龍舟一字排開,像弦上的利箭;岸邊的人們吶喊著,敲鑼聲,打鼓聲,鞭炮聲,那場面多么壯觀!
隨著一聲號令,三、五艘龍舟在那千鈞一發(fā)之際,奮力向前沖去,搶奪最有利的位置。原本平靜的江面,被劃開一道道水紋。舟上健壯的小伙子在烈日下比賽,可心中的熱血遠遠比過太陽!岸上的人們歡呼吶喊,鼓聲大震,給了船上的人無窮的力量。指揮在前面敲鼓、喊號,小伙子們聽了斗志昂揚,齊心協(xié)力,動作整齊劃一,龍舟越行越快。在終點線的那一刻,一艘龍舟超過了其他的龍舟,首先到達終點線,人群中爆發(fā)出一陣陣歡呼聲。人們看了還是意猶未盡,還想再看一遍。
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最讓小朋友垂涎三尺的東西—粽子。粽子是三棱形的,外面用清翠的竹葉包著,里面裹著糯米和其他東西。粽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肉粽和蛋黃棕了。粽子煮完以后,剝開竹葉,里面香噴噴、熱騰騰、黃燦燦的,讓我直流口水。咬下去,軟軟的,在嘴里留下一股香味,讓我越吃越愛吃。
熱鬧有趣的賽龍舟、美味香甜的粽子,據(jù)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呢!當人們聽說他投江自殺了,便紛紛在水面上一邊劃著船,一邊敲鑼打鼓,尋找屈原的尸體;還扔下粽子給魚蝦吃,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后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這樣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