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炮竹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guān)于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的內(nèi)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一
今年春節(jié),我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去了麗江玩。想好好聚一聚,可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所以我們只能呆在客棧里。
我們這次出行不算圓滿。本來應(yīng)該有7個小孩,可是兩個男生太不給力,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不來了,害得這次出行只有女生。
雖然人少了,清靜了,但是我們也沒有為此而感到不愉快——幾個女生也可以玩得很有趣。唯一讓我感覺有點煩的是:我又是最大的!又要管妹妹們!本來順順哥哥可以和我一起管他們的……嗚嗚嗚。老大可“苦”了呢!連我表妹小聰也說她不想當(dāng)最大的,可煩、可累了呢!我太難了!
牢騷發(fā)完了,也該講講有趣的事兒了。雖然外面有病毒,可是年夜飯不能少啊,該聚的還是得聚,只不過小心一點就好了,所以我們幾家還是出去了。
這次的年夜飯比前兩年豐盛多了——主要是味道不同。有牦牛腳、雞湯、餃子、窩窩頭、銀耳羹……放了滿滿一桌子。一整個大家庭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過新年,“勉強”團圓了一次。我們最期待的小妹妹幼熙竟然遲到了!這讓我們大家都錯過了一部分的春晚。只不過她一來,就成了我們的“團寵”——可受歡迎了呢。又有人喂飯(她還?。?,又收獲了一個被禮物包圍的世界,她一晚上下來,嘴巴都沒合攏過。我們大家都很開心!
在回客棧的路上,幼熙可能因為太高興,一個勁兒地要老爸抱(可能老爸人緣好吧),可是老爹用力過猛,再加上幼熙第一次來高原,不太適應(yīng),又做了一天的飛機,太累,結(jié)果幼熙把晚飯一下子吐了出來——有點高原反應(yīng)。大家都嚇壞了,急急忙忙地把她送回客棧,送水的送水,拿氧氣瓶的拿氧氣瓶,一下子大家都亂套了,場面一度地混亂。過了一會兒,幼熙漸漸地好了,我們大家心頭的石頭才落了地——放心了,各自睡覺去了。
因為后面兩天大家都沒得出去,宅在客棧里,沒啥好干的,就不詳細說了。
這就是我的春節(jié)見聞,這次的春節(jié)可真特別,希望可以過一次更特別的春節(jié)!
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二
轉(zhuǎn)眼間,一年的時光飛逝而去,2021年是每一個中國人值得留念的一年來到新的一年,回首過去的一年是多災(zāi)多難的一年,也是多喜多福的一年。在春節(jié)期間,我長了不少見識,懂得了不少春節(jié)的習(xí)俗,原來春節(jié)如此奧妙,如此有趣。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其中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霉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而在過年期間,大部分人都會把垃圾掃到一起,而不倒處去,因為古代人認為過年間倒垃圾時把財氣、運氣掃出去,把垃圾掃在一起則有聚財?shù)脑⒁?/p>
春聯(lián)也叫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xí)俗是宋代祖先發(fā)明,在明代廣為流傳,到了清代,便開始盛行。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人家還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大大小小的“?!弊帧!案!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明智的將“?!弊值惯^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有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等。
春節(jié)貼年畫在城鄉(xiāng)都很普遍,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木板印刷術(shù)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diào)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年畫中有了《五谷豐登》、《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就點起蠟燭或油燈,等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病魔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直到今天,人們還習(xí)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炮竹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同族長帶領(lǐng)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朋友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在古代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加上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表示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年糕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春節(jié)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人們忘記了憂傷,共同與新年一起慶祝,也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喜運。
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三
春節(jié)是一個十分喜慶的節(jié)日,也是小朋友最喜愛的節(jié)日之一,因為春節(jié)不僅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還可以得到壓歲錢。
鞭炮與春聯(lián)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贝蠹抑肋@句詩在講什么嗎?哈哈,講的當(dāng)然是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春聯(lián)。在上古時代,年獸逃出天界,來到人間,四處作惡,天帝知道了這件事,讓法師化作凡人來到人間,幫人類除掉年獸,于是,法師做了一件法寶——鞭炮,人們只要在年獸來的這一個晚上放鞭炮,年獸就會被嚇得魂飛魄散。不僅有鞭炮這一法寶,還有另一個法寶——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是年獸害怕的東西呢!所以人們也會用貼春聯(lián)來嚇跑年獸。
貼春聯(lián)
我們來到了超市,買了幾幅春聯(lián)準備帶回家貼。一回家我就問:“爸爸,為啥貼春聯(lián)這么辛苦還要換新的?”爸爸說:“因為新年要有新氣象呀!”我頓時恍然大悟。于是我們就一起貼起春聯(lián)來。經(jīng)過我們二人的“奮斗”,春聯(lián)終于貼好了!看著墻上紅彤彤十分喜慶的春聯(lián),我可開心啦!
迎神上街
迎神上街是春節(jié)最熱鬧、最隆重的日子。
每到了迎神上街的日子,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聚集在大街上,為自己的“王分”搖旗吶喊。我爸爸是抬“王公”的漢子,看到他們跑過來,我就扯開嗓門高聲大喊:“爸爸加油!”盡管我的聲音總是被淹沒在鞭炮聲中,但我仍然希望自己的鼓勁聲能給爸爸帶去力量。每個“王公”都要跑遍赤湖鎮(zhèn)的每條公路,可以想象到那樣的畫面是有多么激烈。
元宵節(jié)
“身穿雪白外衣,心里香甜如蜜。正月十五沿街賣,過了正月沒人提?!贝蠹也虏率鞘裁?哈哈……當(dāng)然是人見人愛的湯圓啦!每當(dāng)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象征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媽媽盛了一碗湯圓給我吃,那一個個湯圓,就像一個個白胖胖的小胖子。我吃了一口,感覺從嘴里一直甜到心里去。
春節(jié)的趣事多得不得了,可不止我說的這些哦!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變得越來越好!
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四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很高興,因為春節(jié)給我們帶來了歡樂。
春節(jié)臨近,大街上行人一下子多起來了,有的在買新衣服,有的在買糖之類的東西辦年貨,還有的在買對聯(lián),超市里的人就更多了,比往常的人多一倍。有些商品雖然漲了價,可那些人還是在買菜、副食、飲料、衣服、糖等一些東西。我們家也買了許多東西,給我買了一本書,買了大白兔糖、qq糖、果凍,對聯(lián)和一個大“福”字等一些東西。對聯(lián)上寫著:“福星永照平安宅,好景常臨唐樂家”這幾個大字。我們家還掛了大燈籠,到了晚上,燈籠一開,非常好看。
春節(jié)到了,的許多親戚在我們家共度節(jié)日。在大街上,也有許多人去親戚家。街上還的許多人在放鞭炮,我們也在放鞭炮。大人們在家里聊天、打牌、看電視。到了晚上,我們會放一些發(fā)亮的鞭炮,如“紅花寶典”、“彩筒”等,我們放完鞭后就拿著燈籠在外面做游戲,如“抓人”等。你把燈籠一關(guān),別人就看不見你,便不會來抓你了。再過一會兒,大人們就要回家了,那時候我們真是舍不得,還是想多玩一會兒,可是不行,親戚還是走了,等他們?nèi)吆螅覀儽阕陔娨暀C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了。
過節(jié)真好!我不僅吃了好的,喝了好的,有新衣服穿,還有許多壓歲錢,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費了。
春節(jié)見聞寒假作文五
一年又一年,很快,六年級的時光已過去一半了。寒假期間,我們再次迎來了美好的春節(jié),家家戶戶會貼春聯(lián)、掛燈籠、穿新衣……同樣,大人們也會帶著小孩去游玩,也就在這次,我們一家來到了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夫子廟。
要說夫子廟,也是去了好幾回了,但每次都能增長見識。剛踏入廟門,是茫茫人海一片,街兩旁的小吃店傳來一陣陣的吆喝聲,隨后便飄來了縷縷香味,雖然沒看到是什么,但這早已令人垂涎三尺了。仰起頭來,這里到處張燈結(jié)彩,連廣告牌上都掛起了個個小燈籠,四面涌來的人們談笑風(fēng)生,臉上洋溢著歡樂和喜悅,這場面,好不熱鬧啊!我們就這樣隨著人流向前進軍,一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米多長的冰糖葫蘆和那臉一般大的棉花糖,我心里開始暗暗吃驚。眼看快要走到了盡頭,一旁的小路向左伸展開來,于是我們隨著它一個大轉(zhuǎn)彎,在那個街角里,排列著一行行小巧的商店,有賣印章的,有賣雨花石和螢光石的,有賣首飾的……每個商店里都擠滿了人。在上了一小臺階梯,就是一個小庭院,小庭院里有個亭子,可助人們休息,亭子一旁是一些民間藝術(shù),有刺繡、剪紙和雕刻。就在雕刻店旁,主人在那兒現(xiàn)場展示木雕,他左手里拿著一塊長而粗的木頭,右手也抓著雕木的工具,他的面前坐著一個小男孩,原來主人是要仿著男孩的摸樣來雕刻啊!主人已有一大把年紀,臉上顯著皺紋,可手上卻絲毫沒有一絲遲緩,他的動作十分利索,那工具刀如同長在他手上一般,在橡木上來回用力削、購、鉆,僅僅這幾個動作就把那小男孩的五官和臉龐完完全全刻出來了,干凈而不粗陋,我眼睛都看直了,對這位大師佩服的五體投地,這真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呀!
此后,我們還欣賞到了不計其數(shù)的作品,見識到了那些已經(jīng)失傳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在同時,我的這個春節(jié)也變得豐富多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