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大家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1
我認為《格列佛游記》非常有趣。主人公格列佛醫(yī)生乘船航行,分別來到了小人國、大人國、飛鳥國、慧島國等。我最喜歡小人國游記。
小人國游記,講的是格列佛先生乘船航行不幸落難,迫不得已來到了小人國。格列佛由于體力不支一上島就沉睡了過去。醒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捆 綁住了,但在格列佛的不懈努力下博得了小人國居民的好感。于是格列佛便在小人國開始了一段離奇的生活。但格列佛一直渴望自由。于是便和小人國居民簽了一份協(xié)議。格列佛不再被綁著,小人國國王希望他幫助小人國打敗伯利夫斯占帝國。格列佛準備了50只鉤子和同等數(shù)量的纜繩,走到敵人的港灣。敵人發(fā)現(xiàn)了格列佛,大驚失色,向岸邊游去,當時人數(shù)不少于3萬人。格列佛拿出工具,想拖走敵人的戰(zhàn)艦,但敵人向格列佛射業(yè)成千上萬的弓箭,使格列佛的動作有些慌張,于是他拿出一副眼鏡,保護眼鏡,然后用小刀把錨鏈割斷后,輕松地把敵人的50艘戰(zhàn)艦拉走了。格列佛涂上一種能消除疼痛的藥膏,來到小人國國王面前,小人國國王激動得手足無措,授予格列佛小人國榮譽“那大克”。小人國國王又要求格列佛把敵人全部消滅,但對于這個無理要求,格列佛義正詞嚴地告訴小人國國王,格列佛永遠不會充當一件把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的工具。小人國國王暴跳如雷,大部分人都怒形于色,含沙射影地攻擊格列佛,只有較明智的一小部分人保持沉默,那形勢好象要置格列佛于死地。3個星期后,從伯利夫斯古國來了一個求和的使團,雙方很快簽訂了一個和約。于是他對格列佛作了一個禮節(jié)性的訪問,并以他們國王陛下的名義邀請格列佛訪問他們的帝國。就在格列佛準備回訪的時候,宮廷里一位曾經(jīng)得到過格列佛幫助的人,來到格列佛的住地,告訴他國王陛下發(fā)了一道命令,先把格列佛的眼睛弄瞎,再慢慢將格列佛餓死。這位大臣走后,格列佛給首相大人寫了一封信說,要在當天早上去回訪。一個小時后,國王陛下在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的陪同下出城迎接格列佛。3天后,格列佛找到一艘能供他駕駛的小船,又花了10天時間做了幾副木槳。格列佛對國王說,這條小船可以載我返回家鄉(xiāng)。格列佛懇求國王陛下下令給這條小船準備航行用品。國王陛下最終高興地答應(yīng)了我的請求。小人國國王壓根沒餓料到格列佛已突破了他的陰謀。只要再過幾天,格列佛自然會回去。但是格列佛久久不歸的事實,使他感到不安。他派了一名黨徒,持著討伐的文書,說格列佛如果不在2個小時后回國就宣傳格列佛為賣 國 賊。大約過了一個月后,格列佛揚帆出發(fā)了,于公元1701年9月24日早上6點。1702年4月13日,格列佛到達了家鄉(xiāng),把小人國的牛羊拿出來給人參觀,獲得了一筆可觀的報酬。后來,格列佛將它們賣掉獲得了600英鎊現(xiàn)款。書中還介紹了小人國居民的樣子:小人國居民的身高,一般不到6英寸,其他動物、農(nóng)作物和樹木也與這個高度成相應(yīng)比例。他們大的馬和牛和高度為4--5英寸,羊的高度為1.5英寸左右,他們的鵝就像云雀那么大。按人的視力,小人國中那些最小的動物就難以看清了。可是小人國的人民,卻能看清他們周圍的一切物體。他們眼睛的辨別能力很強,只是不能望得很遠罷了。
就這樣,格列佛憑借著聰慧與機智逃過了一場又一場災(zāi)難。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2
《格列佛游記》可以說是我看過最多遍的小說,因為我從小學(xué)時就開始在看這本書了。說是一本小說,那倒也不像,因為它沒有讓我讀出一本小說的味道來,當然,我是怎么看的,那得看我在不同年齡段是怎么想的。
小學(xué)的時候,對小說沒有什么認知度,一般來說看的都是童話或寓言故事,也因此看到《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還以為是一本有趣的冒險童話故事,所以才買了下來。不過也正因如此,我看到了里面有趣的事情,像看其它故事一樣的看,看到繩上跳繩,還以為是什么特殊的游戲,看到里面講小人國通過這個來選定官位,頓時還感覺很有意思。當初看完格列佛的時候,還在學(xué)校里和同學(xué)們說格列佛的故事,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去看,好多人都跑去買《格列佛游記》,連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后來老師明白了我和他們講的事情,也就沒說什么,只是笑了笑。
小學(xué)的時候,《格列佛游記》是必讀書目,也因此我暗自慶幸自己已經(jīng)看過了,但后來我通過老師給我們的介紹明白了我當初所沒有看到的東西——這是一篇諷刺小說。不過我也還是半懂半不懂,為什么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卻變成了一篇諷刺國家腐敗,諷刺人類社會的一本小說?盡管通過介紹還是明白了一些,但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形式的象征。
后來到了初中,也逐漸想明白了《格列佛游記》的意義,也明白了許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我再一次看一遍《格列佛游記》的時候,是帶著排斥的感情去看它的,因為我明白里面所寫的內(nèi)容,是對丑陋事物的形象,是對事物的諷刺,因此我不愿意去想它。但是我并沒有想到我曉得時候看這本書的時候,是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的呢?為什么我現(xiàn)在不會用這種眼光去看待這本以前看夠的書呢?因為成長,成長或許給我們帶來成熟,帶來沉穩(wěn),但它同時也奪走了天真與無慮。這或許就是人性的轉(zhuǎn)變,人人都逃不過。
一本《格列佛游記》在不同時期給我的看法,或許就是在見證我一天天的成長和一天天的轉(zhuǎn)變。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都各有不同,但或許有時候我們得想一想,如果是再不同時期,我們還會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嗎?
或許我們要從這本書里學(xué)會的不是諷刺,而是要明白世間的流逝。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3
近幾天,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著作《格列佛游記》。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度……這些個字眼彷佛被作者施加了吸引力,我一看到這些個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相識怎么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度又怎么會飛。帶著這些個疑難我當真地讀起了熬頭章。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xué)杰作,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一生中讀了不下六次,他說:“要是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它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格列佛游記》列入此中?!痹谶@本書中,斯威夫特的敘述事情技法和諷刺才能得到了極盡形貌的反映。
作品的主人翁里梅爾·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yī)生,后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故國而自豪,在生業(yè)和政治兩方面彷佛都頗有見地,可是他素質(zhì)上倒是一個平淡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翁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全書由四卷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臨凡人難于想象的特殊環(huán)境。
熬頭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巨細比例為十二比一,那里的住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此中,就像一座“偉人山”。起先他被小許多人捆了起來,但厥后由于他體現(xiàn)和順并答應(yīng)接受某些前提,小人國國王贊成恢復(fù)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外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多船只擄來,迫使敵國遣使乞降。只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厥后因在幾件工作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黃逃向鄰國,修睦一只劃子,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寫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fēng)暴,船被刮至一片生疏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里的住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搭,由“偉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本身仿佛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nóng)人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巨細,被農(nóng)人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掙錢,農(nóng)人竟把他帶到市鎮(zhèn),讓他耍花招,供人撫玩。厥后他被皇后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xiāng)之情一天比一天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鉆進小木箱困覺時,一只大鷹將木箱叼走。厥后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只發(fā)現(xiàn),內(nèi)里的格列佛得到挽救,終于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疏松,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間,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寫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骃國”)的所見所聞。這是向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充軍,滿心惘然地回到那塊生他養(yǎng)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不得已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本身的余生。
在這些個虛構(gòu)的國度里可以找到其時英國社會形態(tài)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百年前半期英國社會形態(tài)的種種抵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如小人國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其時的輝格黨,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黨,關(guān)于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照舊自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zhàn)爭。主人翁格列佛勤奮、英勇、機智、善良。作品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勾勒出一個五色繽紛的非常奇妙世界。幻想與現(xiàn)實的有機同一是這部作品的獨特的地方。首版在一周內(nèi)售完,并立即被譯成法文和荷蘭文。18百年末葉出現(xiàn)了改編的小冊子。倫敦塔巴特出版社于1805年頭次出版了專門的幼童版本,并附有三幅彩色銅板插畫。迄今的幼童版本一般只涉合格列佛在小人國和大人國的意外遇合?!陡窳蟹鹩斡洝穼τ褪澜缬淄膶W(xué)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其勾想伎倆、離奇描寫在英國幼童文學(xué)有拓寬意義。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度……這些個字眼彷佛被作者施加了吸引力,我一看到這些個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相識怎么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度又怎么會飛。帶著這些個疑難我當真地讀起了熬頭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y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飛行,后遭遇風(fēng)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非常奇妙的國度,最后終于回到了本身的國度的工作。情節(jié)曲折、奧妙,又不缺少詼諧。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險些出神了,仿佛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里佩服他的機智英勇,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_詐陰險后從新踏上本身的領(lǐng)土的首要緣故原由,以是我堅決要向他學(xué)習(xí)這種精力,否則的話,若我往后遇到這種工作的話說不穩(wěn)定早已與世長辭了呢!
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要得我讀了幾遍了照舊覺的沒看夠,它實在太有趣了,我十分喜歡《格列佛游記》的這本書。怎么樣?聽了我的先容你是不是有心動的呢?那就快讀一讀這本書吧!記住噢,它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游記》!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4
這部游記體小說,是以其杰出的諷刺而名垂世界文學(xué)史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gòu)情節(jié)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xiàn)實。同時,他也是根據(jù)當時英國的現(xiàn)實才創(chuàng)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
在當中有“宮廷游戲”和“語言的妙用”兩小節(jié),我最為喜歡。
在“宮廷游戲”那些正在候補朝廷中的重要官職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才來表演這種技藝。舉行這種游戲時往往發(fā)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我”親眼看見三個候補人員跌斷了胳膊和腿。還有一種游戲是在特別重大的節(jié)日專門表演給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实郯讶⒊唛L的絲線放在桌上。兩根藍的一根紅的還有一根綠的。他們在一個與地面平行的棍子上面或下面挑來爬去。第一名是藍絲線,第二名是紅絲線,第三名是綠絲線,他們把這些絲線纏兩道在腰間。
本章與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國的游戲,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中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shù)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里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纏絲線的。這只能說明他們?nèi)羌樨I媚的小人。
斯威夫特借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旨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管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
在“語言的妙用”中作者本來是反對設(shè)計家廢除口語,以物示意的辦法的,但是,他卻一憤慨的心情談到了婦女怎樣和俗人文育聯(lián)合起來反對取消日常的語言。他分明是在批評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政策,卻偏偏要聲明這和大不列顛民族無關(guān)。作者巧妙地用反語進行諷刺,是讀者能更深刻地體味到作者的本意。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與魯濱遜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的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
《格列佛游記》比較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虛構(gòu)幻想的離奇情節(jié),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xiàn)實。作品熔現(xiàn)實與幻想于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shù)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5
讓那些虛假的事情消失在這吧。
——題記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著名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是英國十八世紀最優(yōu)秀的諷刺作家與政論家。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她尖銳地駁斥了為當時的社會制度進行辯護的一切思想企圖。從格列佛游記中我們看到了十八世紀英國的混亂,黨爭,無理的政治制度,小人的橫行。
其中主人公在小人國時,參加他們的宮廷典禮。人們在一跟跳繩上跳,而跳得最高的人官位就是最高的。如此無理的制度使小人為道。而國王僅僅只比人們高出一個指甲蓋,卻肆無忌憚的指揮大家,還一度將國家陷入危機之中,使小人國與鄰國面臨危機。黨權(quán)之爭將小人國弄得無煙幛氣。而國王卻依舊得意洋洋,深不知自己將國家已毀了。
這是當時英國社會的縮影,黨爭,統(tǒng)治者的無能,選舉制度的混亂。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孩子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nèi)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
看完《格列拂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jīng)典:以張渲夸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yīng)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6
你知道一個人身上最美麗的品質(zhì)是什么嗎?是理性和美德。當我讀完《格列佛游記》后,我更加理解了這一真理。
說到斯威夫特的“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幾乎稱得上家喻戶曉了。也正是他筆下格列佛那充滿神秘色彩的生命藍圖深深地吸引著我。
格列佛,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無聊的人。小人國里的他是龐然大物,刀槍不入,甚至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饑腸轆轆。而在大人國里,他成了巨人們的玩偶,整天被玩弄于手掌間,時不時還與蒼蠅、老鼠展開激戰(zhàn)……漸漸地,我仿佛跟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些奇幻的世界。然而,令我深感汗顏的是他在慧骃國的經(jīng)歷。
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格列佛結(jié)識了人的主宰——慧骃,而他卻降為供慧骃驅(qū)使“野胡”。在慧骃國,之所以人不如獸,是因為慧骃富有理性、公正誠實、仁慈友愛,而慧骃的種種美德,“野胡”絲毫都沒有,相反,他們卑鄙齷齪、貪婪好斗、好吃懶做。這兩者,無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即便是這樣,我仍羨慕格列佛有幸能到慧骃國。因為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也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實而透明的,是我們所向往的理想境地。
理想和現(xiàn)實或許就在一念之間,但終究有區(qū)別。我們都具備慧骃的理性和美德嗎?我們的社會風(fēng)氣是否可與慧骃國相媲美?想必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不”?,F(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仍有一部分丑陋齷齪、貪得無厭,他們恰恰和“野胡”屬于同一種類;但又因為他們自以為有理性,就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腐化墮落。這樣,不僅絕不能跟慧骃相提并論,就連那毫無理性的、最可惡的“野胡”也不如。
其實,丑陋并無大礙,重要的是要有美麗的積極進取精神。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理性的心去面對事情,學(xué)會用美德去解決問題,或許一切都將柳暗花明。要知道,沒有永遠絕對的智者或愚者,只有不愿妥協(xié)的心。
我相信,理性與美德是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智者必備的條件。或許我們并非擁有天生的聰慧,但這并不妨礙我們?nèi)カ@取理性與美德。若我們時刻讓理性跟隨,與美德相伴,那么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社會必將流光溢彩。
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7
“讀書使人明智”,我喜歡讀書,有一本書讓我格外鐘愛,書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那就是《格列佛游記》了?,F(xiàn)在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喜歡的這本書的內(nèi)容吧。
格列佛分別去過四個地方,一個是小人國,一個是大人國,還有飛島國和慧馬國。
格列佛來到大人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就跟沙子一般大小了,蒼蠅蚊子是他的天敵,冰霜暴風(fēng)雨好像是槍林彈雨……好在有一戶人家收留了他,但那戶人家只知道利用格列佛賺錢,從沒關(guān)心過他的死活,好在有一個善良的小姑娘收留了他,每天都照護他,不讓格列佛受到傷害。到了后來,格列佛去了王宮,他和那個小姑娘分開了,我非常傷心,因為他們再也看不到對方了。
離開大人國,格列佛到了小人國,他跟那些居民比起來,自己跟巨人一樣龐大,小人國的居民和國王、王后都對格列佛很友好,每天給他許多食物和水,還給格列佛定做了衣服和床。到了后來,敵人來到小人國后,格列佛不顧一切地沖了出來,和衛(wèi)兵、居民一起,對抗敵人,他們拼殺了好久好久,終于取得了勝利!所有居民都歡呼起來,而且國王、王后也給了格列佛很大的官職,用來表揚他的忠誠和勇敢。
后來,格列佛到了飛島國,飛島國是個非常霸道的國家。誰要是敢反抗飛島國,飛島國就移動飛島到反抗他們的城市上空,不讓他們享受陽光和雨水。不過,自從下方城市準備了尖頂金剛石建筑和燃燒液體后,霸道的飛島國只好屈服了。
在慧馬國,馬擁有了人的理性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和善良。他在慧馬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格列佛完全融入了這個國家,以至于與人類交往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最后,格列佛離開了慧馬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當時18世紀英國的黑暗以及腐敗。人類比不上馬兒們。這也是作者的一種諷刺。
《格列佛游記》還讓我感受到了格列佛的堅持不懈、勇敢、聰明,我覺得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應(yīng)該也要像格列佛一樣,要沉著面對,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輕言放棄。
《格列佛游記》初二讀后感范文7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初二格列佛游記主題的讀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