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1
《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奇葩,關于《雷雨》品析賞鑒也是不勝枚舉,但是在我看來,《雷雨》更像是一部具有極其濃重的預言性質的話劇巨作。
《雷雨》是作者曹禺在他23歲那年創(chuàng)作的,可以說,這樣一部在中國話劇領域有著標桿性質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輕人之手卻是極其的尋常,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出名趁早,曹禺當時或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是他卻做到了,他用與其年級極其不相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讓自己的這部《雷雨》一舉奠定了其“中國莎士比亞”的美譽,直至現(xiàn)在。
拋開別的因素不談,從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看,在《雷雨》中,確實是有曹禺人生寫照的影子,雖然這樣的說法會被詬病為馬后炮,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賞析《雷雨》,解讀曹禺,也不失為另辟蹊徑。
《雷雨》中,繁漪是這樣被定義的,“受過一點新式教育的舊女人”,是的,我想表達的就是,在我看來,曹禺的性格,人生經歷和繁漪卻是那么的雷同,曹禺出身在一個外表近代實質卻封建的大家庭,從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yè)余演員”。甚至,有學者將曹禺納入自由主義作家的行列,我們由此可以得見,曹禺的的確確是自由的斗士,他的《雷雨》經過無數(shù)演員的深情演繹,將自由和民主的呼喊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傳遞給了無數(shù)普通大眾,或許曹禺受的不是“一點新式教育”,而他更像是一位領頭人,是裝備著新思想,用力的將舊社會的圍墻砸爛的那個人。
當時曹禺極其敏感的內心世界與亂塵翻滾的社會激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點燃了他的創(chuàng)作之燈,這盞燈又為無數(shù)人照亮了路,而《雷雨》中的繁漪雖然身處封建家庭的深處,但卻能洞察其虛偽罪惡的本質,于是相繼做出了反抗周樸園,與其兒子周萍相愛等一系列在當時或許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驚世駭俗的舉動,繁漪用這樣毀滅性的方式尋求自己的.出路,極端,更多的卻也是無可奈何。內心極度敏感的曹禺或許也是將自己不曾或不敢實施的想法寄托在了繁漪身上,用一種更加夸張和無所顧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舊社會的種種毛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當時的中國已經是病入膏肓,唯有先破后立才是救國之路,繁漪的毀滅帶動了整個封建家族在一夜之間瓦解,其中的隱喻不言自明。在天津這座承載著血與淚,中外各個方面都激烈摩擦與交融的城市,在封建與現(xiàn)代,新時代與舊社會邊緣游走的曹禺,自然而然的對于沖破舊社會的黑暗,尋求光明這樣的時代命題有過深刻的思考,而《雷雨》毫無疑問就是其思考的精華。
精品文學永遠都是精品,不管創(chuàng)作年紀是23歲還是13歲,一部《雷雨》成就了曹禺,讓曹禺在以后的60多年的人生中做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
曹禺確確實實是嘗到了“出名趁早”的甜頭。
那么,為什么又說曹禺生不逢時呢?
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2
我喜歡曹禺先生的《雷雨》,因為曹禺先生通過了一篇簡短的戲劇,透露出當代社會的現(xiàn)實,揭示了當時的人性家庭悲劇。這篇話劇運用了通俗而又特別的語言營造出整個話劇的背景,同時也帶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只需要通過文字,就能夠想象到故事發(fā)生的情景。誠然,《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家庭悲劇。通過血緣倫常與性-愛糾葛沖突,探索人性的復雜性欲人的悲劇。戲劇集中于一天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兩個舞臺背景,從周樸園的家庭內外各成員之間,前后三十年的錯綜復雜糾葛深入進去,寫出了封建家庭中人性的悲劇,故事被安放在長達三十年的背景下展開,悲劇的沖突建筑在歷史的積累與醞釀中,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探索人性的復雜性欲人的生存悲劇。
周樸園是《雷雨》的中心人物,周樸園的形象的復雜性在周樸園對婦女與家人的態(tài)度中被揭露的淋漓盡致,他年輕時愛上了女傭梅媽的女兒侍萍,就三十年前的情況而言,侍萍的年輕美貌的確能牽動這位青年的心,但為了娶一位有門第的小姐,周家人就逼迫侍萍跳河自盡,盡管此事是封建家長做主,但周樸園默認了。
因此周樸園后來內疚、懺悔,但后來侍萍活著站在他面前時,他立即逼問“你來干什么”這就暴露了他的本性,通過它逼繁漪喝藥就可看出他的封建家長統(tǒng)治本性,因此,它是整個戲劇矛盾的集中點。
周繁漪在劇中是一位善于反叛和追求自由的新時代女性,她在周家陷入了周樸園的精神折磨和壓抑,同時,周萍的背棄使她追求愛情自由破滅,周樸園和周萍的雙重打擊使周繁漪成為一個憂郁陰鷙性格的女性,從而,使她那顆受盡蹂躪的心靈中,騰起了一個不可遏制的力量,是當時社會新時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戲劇主要分為兩條線索進行開展,第一條,是周樸園與妻子繁漪的沖突,通過這一沖突表現(xiàn)出家庭的內部矛盾。從周樸園強行逼繁漪喝藥這一情節(jié)可以看出這一矛盾。第二條,是周樸園與礦工魯大海的沖突,從而表現(xiàn)出他與工人的對抗。這兩條錯綜復雜的線索,構成了整個故事的框架。另外,加上周樸園和侍萍關系的這一條暗線,悲劇就因此而生了。
看到故事的最后,我感受到故事的凄慘,雖然不忍心看見: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大媽癡呆了,絕望的繁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罪惡的家庭崩潰了。但在當時,這個可能才是最好的結局。其實,無數(shù)多篇小說的結局也是如此,結局好像都不盡人意,但是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之后就會知道,那才是必然的結局。
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3
讀完《雷雨》之后,我久久無法回神。如同一場下在心靈上的驟雨,迅猛地沖刷過后,只余一地狼藉。
一個壓抑陰沉的雷雨天,兩個千絲萬縷的家庭。各種矛盾的集中體現(xiàn),鮮明的人物個性沖突,急轉直下的劇情無不像刀刃一樣劃過我的心,抖顫出不息的余音。
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周沖。在那樣一個混濁黑暗的環(huán)境里,父親周樸園虛偽專制,母親被父親逼得神經質,而大哥也只是個懦弱逃避的膽小鬼,整個周家就像是一潭死水。相比之下,周沖就像是清晨里的陽光,他沖動、熱情、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這是一個純真可愛的少年。他有著理想化的進步思維,與對真正愛情的憧憬。在劇中他會想到分給四風一半的教育經費上學,在魯大海與父親爭執(zhí)時為工人抱不平。這是一個那么美好的角色,他應該出現(xiàn)在青春勵志偶像劇中,而不是和那些世間罪惡一起出現(xiàn)在這部家庭狗血倫理悲劇。這是多么令人難過的一件事——他死的那么無辜,他最大的過錯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時代,而這卻不是他能改變的。
周沖,“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有一種信念,沖破這個骯臟的時代,他的理想如同澄澈的水晶,美得安靜,美得純凈,在那個世界人們“沒有爭執(zhí),沒有虛偽,沒有不平等”,幸福而安寧??此o四鳳描繪的“海燕似的白色小帆船”“帶點腥味有點咸的大?!薄伤龅降氖撬镍P,一個同樣無辜但已癡迷于他大哥的女子——一個注定的悲劇。
曹禺用他的筆作刀,在我們面前殘忍地,一刀一刀地殺死了周沖。周沖的理想化,這本是每個年輕人都會有的可愛之處,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成了他最大的弱點,也是他的悲劇之源。當他美麗的理想被黑暗的現(xiàn)實打破,水晶的殼后直面的真實世界是那樣污濁……就像《雷雨》序中所說“連續(xù)不斷的失望絆住他的腳,每次的失望都是一支尖利的錐,那是他應受的刑罰?!辈恢斨軟_被蘩漪喚出來,阻止四鳳與周萍逃奔時,他是怎樣一種心情?那是他憧憬的戀人,卻已經懷了大哥的孩子準備私奔;那是他的母親,“17歲孩子的夢里,幻的最聰慧而慈祥”的母親!卻和自己暗戀的人是情敵,和大哥糾纏不清?!于是他徹底“死”了,他單純的如同朝陽般的靈魂不復存在…….其實當我看到他為救四鳳觸電而死的時候,我是有些微的慶幸的,因為我更不愿意看到一個行尸走肉一般的周沖,或是重蹈他父親的覆轍向世界妥協(xié)——那將是更大的悲劇……
我不想站在道德之高點上去批判些什么,《雷雨》毋庸置疑是一場悲劇,它由很多因素所決定:無常的命運,個人的性格缺陷與大環(huán)境……但作者絕不只是為了批判“萬惡的舊社會”和“丑惡的資本家嘴臉”,如果是這樣,《雷雨》沒可能經久不衰?!独子辍凡皇菍儆谀硞€時代的悲劇,它值得我們警醒與深思。
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4
周蘩漪是一個中國舊式女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靜,她的明慧。周樸園用卑劣的手段將她騙到周公館來,十幾年來受到周樸園的專制,她被漸漸磨成了石頭樣的死人,她難以忍受周家的沉悶空氣,她變得乖戾。正因為她受到過新式教育,新思想對她的沖擊使她不能安于“三從四德”所規(guī)定的命運,她要擺脫思想的束縛,掙開行動的枷鎖,遠離這個令她喘不過氣的地方,遠離那個專制蠻橫的周樸園,去尋找她真正想要的東西。
周萍的出現(xiàn)喚醒了她的熱情,他的出現(xiàn)對于蘩漪來說,就像是在炎熱的沙漠中出現(xiàn)的一股甘泉一樣,她狠狠地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抓住讓她“活”過來的他,不肯放手。蘩漪是矛盾的,她愛著周萍,卻也恨他,他的生命交織著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她擁有行為上許多的矛盾,但沒有一個矛盾不是極端的,“她會愛你如一只餓了三天狗咬著她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條惡狗狺狺地,不,多不聲不響地恨恨地吃了你的?!?/p>
蘩漪懂得反抗,她大概是整個周公館唯一一個敢反抗周樸園的人。在四風端給她煎好的藥后,她雖然猶豫了一下,但最后還是讓四風將藥倒掉。在周樸園讓她喝藥的時候,她反抗地說她不想喝這種苦東西。她并不是真的因為藥苦而不喝,她只是受夠了周樸園這些年來的專制,不想什么事都依著他,最起碼在自己喝不喝藥的問題上,她想自己做主。所以才有了對周樸園的反抗。但當周樸園叫周萍跪下勸她喝時,她沒法再堅持了,只得“咽下憤恨,一氣喝下”,哭著,跑出了客廳。
雖然十幾年在周家沉悶的生活讓蘩漪變得乖戾,陰鷙,但在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還沒有散去,她有她的善良。在她知道周萍是魯媽的兒子后,她逐漸開始同情周萍和四風,而且“不由自主地悔恨地望著自己的沖兒”。在四風難以接受現(xiàn)實的打擊而跑下中門后,蘩漪很不放心而叫沖兒出去看她。
蘩漪是個可憐的女人。她是一個做事情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她本以為周萍會一直留在她身邊,卻沒想到,即使沒有四風,周萍都以為那是他做過最后悔的事,他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弟弟,對不起父親。而蘩漪卻沒有后悔過,她做事情從來都不后悔。她是一個極端的女人,她最愛周萍,也最恨他。因為她關上了四風房里的窗戶,魯媽才發(fā)現(xiàn)了周萍與四風的事。也是因為她叫周樸園下樓,周萍的身世的秘密隨之解開?;蛟S后者她是無意的,但確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曹禺說,“(蘩漪)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于沖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獸的斗。雖然依舊落在火坑里,清熱燒瘋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憐憫與尊敬么?”。
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5
看完《雷雨》后第一反應就是和張藝謀的《黃金甲》很像,也許就是照雷雨的版本拍的。畢竟年代不同所以無法真正理解那種家庭下的人的生活,不過還是有點感觸。
我比較欣賞劇中的周沖,至少他還具有他身邊人所不具備的純真和善良,盡管他有些懦弱,無法強硬的去反抗自己的父親,但至少他并不是一味去接受。當父親讓他勸不肯喝藥的母親喝藥時,他也試圖反抗,只是在父親強硬的態(tài)度下無法堅持。對于四鳳他付出了真心,即使知道四鳳另有所愛,他仍堅持對她的愛希望她幸福,并希望她可以上學。甚至對魯大海,他也抱著一種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只不過在那種特定年代,性格本不堅強的他,即使再有想法仍無法改變什么。
本來對蘩漪這個人沒什么感覺,后來仔細閱讀了原著,覺得她其實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呢。她崇尚自由,受過一點新的教育。她向往愛情,可是周樸園和蘩漪并不是因為相愛而在一起,周樸園比蘩漪大那么多,對待她的態(tài)度更是毫無夫妻之情可言,根本就是不平等婚姻。在丈夫一系列的精神摧殘下,愛上了丈夫與侍萍所生的兒子,只可惜周萍喜新厭舊導致她最后不顧一切,當愛變成恨時,她的恨如同一團火傷人傷己。我在書的前言上看到說蘩漪是一個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熱情好似澆不滅的火,然而,上帝偏罰她枯干地生長在砂上,于是,她美麗的心靈被環(huán)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實在是極恰當?shù)谋扔鳎卸窢幘?,她是不屈不撓的,只是用錯了方法。曹禺也說:“我會原諒她,雖然她做了‘罪大惡極’的事情——拋棄了神圣的母親的天責?!笔前?,算不清舊中國有多少這樣的蘩漪,但她們又不是蘩漪,她們多半沒有她勇敢。這類遭遇不幸的女人,被人嫉惡,受社會制度壓制,抑郁一生,最終竟吸不著一口自由的空氣。蘩漪與她們相比,自然是值得贊美的。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意志塑成了她一顆強悍的心,滿蓄著受著壓抑的陰鷙的力。她帶著這顆心,披著如火的熱情,出發(fā)上路了。她要去沖破桎梏,做一次困獸的斗。
說實話,比起周樸園,我更不喜歡周萍這個人物,就像《黃金甲》中比起周潤發(fā)飾演的那個皇帝我更討厭大皇子。他崇拜父親,繼承父親衣缽,走著父親的反動道路,但是與其父不同的是他生來就有現(xiàn)成的地位、榮譽,除了寄生性之外,又養(yǎng)成了懶惰性。對魯大海他沒有其父那樣的“雅量”,而是赤膊上陣,又打又罵。他玩弄女性,較其父之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與后母亂lun,始亂終棄,又玩弄四鳳,尋求寄托,事情敗露后,先準備逃走,后舉槍自殺,自私怯懦,不過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小草”。 這個所謂的健全的子弟其實荒唐至極,過著花天酒地的放蕩生活。對于他,實在是一點優(yōu)點也無法挖掘。
我想《雷雨》想表現(xiàn)的應該是一個不正常社會下的一個典型家庭吧。
雷雨八年級學生讀后感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八年級寫雷雨的高分讀后感
下一篇:初二關于雷雨的讀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