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1
這幾天看了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記》,主要寫了主人公格列佛游小人國、大人國、慧骃國、飛島國等奇遇。
小人國奇遇寫的是格列佛在利立普特的遭遇,那里的居民只有手掌那么大,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卻遭人誣陷,被迫離開那個國家,回到了英國。
“飛島”歷險寫了那里的人們只重視數(shù)學和音樂,他們對其他任何學科的理解力都是極其遲鈍的,更不用說想象、幻想和發(fā)明了。格列佛為了感謝國王寬厚,盡量把其他國家好的法規(guī)和習俗介紹給國王,國王為了感謝格列佛賞賜了他好多金子。
在慧骃王國中,格列佛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的馬主人。他看重友誼,有著仁慈的心靈,待人熱情,愿意幫助有困難的人。在那里沒有“撒謊”和“欺騙”,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
看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我們處處要嚴格遵守事實,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說假話,希望人們都真誠、友愛、團結(jié)、都要做個樸實的人,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2
我最喜歡的書是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游記》,每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的心就似乎飛到遙遠的印度洋,在海上跟著勇敢的格列佛乘風破浪,經(jīng)歷著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格列佛巧訪了荒島上的慧S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S。在慧S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去想它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S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耶胡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倍感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羨慕小說中的主人公可以在慧S國度過的時光??墒悄菚r光是短暫的,它猶如一股柔和的春風與你擦肩而過,只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恍如蝴蝶飛過的夢。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今生今日不知能否再見那人性的美好與純真。
我只知道在我很小的時候,老師、家長就會對我們說要提高警惕,不要……不要……,但這與他們同時教育我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學生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想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又不敢接受。我不想懂得也害怕懂得。曾幾何時,我失去“愛”別人的機會,也錯過了享有別人的“愛”的幸福。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S國,像陶淵明先生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
撕掉虛偽的面具,敞開真誠的心扉,展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吧!即使不優(yōu)秀、不完美,只要擁有真實,便擁有一顆透明的心!
感悟著這涌動著生命熱流的文字,含淚望一眼那緋紅色的窗外,夕陽竟燃燒得那么好!的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格列佛那樣游遍各國,可是生活在關(guān)愛陽光中的我們,不能讓人性蒙上陰影,決不能失去生命中該有的透明的心靈!
我會努力重拾那歷史回廊里,那斑駁光影中,在那陽光下耀耀生輝的透明的心。
《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3
《格列佛游記》成書于1726年,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作的長篇諷刺類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通過豐富的想象,寫出了一個離奇的童話世界。全書分四個部分:小人國游記、大人國游記、飛島國游記、慧馬國游記。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中獨自漂流到了小人國,在這里,小人國的居民把他當作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以至于一不留神就能踩死幾個小人國居民,甚至他的小便就嫩撲滅王宮大火。一頓飯要數(shù)百小人做。他可以讓小人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輕而易舉地打敗小人國的敵人。
在大人國,他卻顯得非常渺小,以至于成了大人國兒童的玩具,那里的東西對他來說都顯得非常龐大彈鋼琴也要站在琴凳上,并且不斷地來回跑動,用拳頭砸琴鍵,才能彈出聲音來。一個大人國居民差點把他當食物吃了。在那里,蒼蠅是他的天敵,冰雹似槍林彈雨……
而飛島國的統(tǒng)治對下方城市而言很霸道。要是誰反抗飛島國,他們就移動飛島到反抗他們的城市上空,不讓他們享受陽光權(quán)和雨水權(quán)。不過,自從下方城市居民準備了尖頂金剛石建筑和燃燒液體后,飛島國屈服了。
在慧馬國,馬有了人擁有的理性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那里的人就成了沒思想,沒感情的畜生!
其實,《格列佛游記》寫的不僅僅是離奇的童話,也有諷刺的意思。它重在諷刺18世紀英國統(tǒng)治集團爭權(quán)奪位,并抨擊侵略戰(zhàn)爭和殖民擴張。
不過我們無法領(lǐng)略《格列佛游記》的深層含義,還是要學學它的寫作技巧。
《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4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么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么會飛。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隨同一艘船出海,后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后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從心里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后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若我以后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jīng)一命嗚呼了呢。
作者游經(jīng)的地方,每一處都有人熱情地接待他,而且他們的交談也很投機。每一頁都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情況,和他對人性的很多看法,我非常贊同。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存在那么多的邪惡呢?看了第四部分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搶劫、偷盜、欺騙、偽造、撒謊難道這些不能排除嗎?難道真的不能像慧嘶馬一樣嗎?中國是一個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國家。可是這種美德傳來傳去,現(xiàn)在還剩多少?假如生活多一些像慧嘶馬一樣的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和諧、美好、幸福。
美德是從現(xiàn)在培養(yǎng)起來的。讓我們培養(yǎng)美德、發(fā)揚美德吧。讓中國的美德重新在中國大地上傳播!
《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5
暑假里我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仿佛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我特別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種“歷經(jīng)重生”的感覺。
這部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昌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慧駰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等美德的惠駰。在惠駰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哪里的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惠駰國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于與暗喻人類的野胡交往時,引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的行為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惠駰國是我們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的話的真假。而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很多與惠駰國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發(fā)生。有些事情我們甚至不愿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為謀取暴利而不擇手段,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人。難怪我們的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因此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感到矛盾,痛苦,無所適從。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惠駰國一樣沒有欺騙,沒有懷疑。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初一格列佛游記名著讀后感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格列佛游記》初一讀后感
下一篇:初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