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一個交織著魯迅先生兒時到青年的快樂、悲傷、懷戀、憤恨的情感故事。樸實而感人的文字,濺起了每一個讀者深思的心靈。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歡迎閱讀!
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1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散文集,書里共有十篇散文,每一篇都是魯迅先生深深的回憶。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diào),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展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風(fēng)土人情,抒發(fā)了對親朋師友的摯熱感情。
前七篇散文,是魯迅先生為了回憶起他的童年生活而創(chuàng)作的,讓讀者感受到魯迅先生故鄉(xiāng)的民俗風(fēng)情和傳說趣事。
后三篇散文則記述了魯迅先生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求學(xué)的一段經(jīng)歷。青年時期的魯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踏實認(rèn)真,一步一個腳印。
這十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書里講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的后院——百草園中的樂趣,又寫出了在三味書屋讀書時乏味的生活,兩種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篇散文,一方面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另一方面,又寫出了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表達(dá)了應(yīng)該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需求。
現(xiàn)在,有不少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xí)班,希望孩子全面發(fā)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這么做,其實只會讓孩子慢慢變得麻木,童年的回憶里只剩下習(xí)題和卷子。
相比于那些沒有童年的孩子們,我算是幸福的,至少,我擁有一個多彩的童年。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漸漸遠(yuǎn)去,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朝花夕拾》吧,看看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再回憶回憶我們自己的童年。
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2
杯中的茶還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手中捧著魯迅的《朝花夕拾》,靜靜地品味著書的芳香。
這本書是魯迅晚年時的作品,記敘的卻是他幼年的事,所以又名——舊事重提。幼年時的`事情,到了晚年去回想,就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了黃昏去摘。雖然失去了盛花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卻因夕陽的照映而平添了幾分韻味,而它的清香,則更是令人回味?!冻ㄏκ啊肥珍浟唆斞竿旰颓嗄甑幕貞浶缘奈恼拢粌H從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而且還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令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xì)膩,例如我十分喜歡“長媽媽”,他是魯迅的保姆。她因為受到了當(dāng)時社會的影響,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xí)俗,如:她喜歡在過年的時候吃“福橘”等。而我喜歡她則是因為最初她踩死了坐著的隱鼠。為此,作者對她懷恨在心。而后來,她卻幫作者買來了《山海經(jīng)》,讓作者原諒了她的錯誤。從中我看出了她的可愛,所以才喜歡她。
這本書中運用了反諷的手法,在《父親的病》一書中,魯迅對庸醫(yī)行醫(yī)的過程細(xì)細(xì)道來,雖沒有指責(zé)及諷刺的語句,但細(xì)讀來,字里行間都蘊含著他對庸醫(yī)的批評和諷刺。是的,我十分厭惡那庸醫(yī),醫(yī)生只騙錢卻治不了病,這算哪門子的醫(yī)生,充其量也只能是個騙子,我從中再一次看見了那社會的迂腐,富人家的病治不好,窮人家更是連治都治不起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數(shù)《五猖會》了,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這一文中,作者想要去觀看五猖會,卻在出發(fā)前被父親攔下,強迫他背誦書本《鑒略》,使作者有一種掃興和痛苦的感受。我從中看到了當(dāng)時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摧殘。所幸的是,我并未生活在當(dāng)時的社會中,也不必接受那樣的封建教育。與過去相比,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是多么開明呀,真是可喜的呢!
當(dāng)時的社會,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可我卻從魯迅筆下的《朝花夕拾》中感受到了它的迂腐和冷酷。可以想象到當(dāng)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僅囚禁了人們的思想,還迂腐不堪。在這本書中,我看見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相比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在的人們是多么幸福,這便是改革開放的意志所在了。所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當(dāng)然,還要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這便是我們現(xiàn)在的目標(biāo)了。
合上書本,茶的清香仍在,而我便從這淡淡的清香中,靜靜地回味書中的一字一句……
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3
在這兩個星期里,我看了《朝花夕拾》這一部書?!冻ㄏκ啊肥囚斞傅囊徊孔髌贰N以趯W(xué)校里讀了這本書,它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后改為豫亭,浙江紹興會稽縣人,是一位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魯迅后來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俺北硎驹缒陼r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讀了這一部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都應(yīng)該像魯迅那樣,不要相信迷信佛,要敢于和舊社會,舊思想做抗?fàn)帲?,現(xiàn)在的老人還是迷信佛,佛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怎么可能真的存在,或許不是他們本來也不相信,是被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逼著要相信佛,不過,現(xiàn)在的年輕基本不相信佛,或許,那些迷信佛的老人一死去,再也沒有人會繼續(xù)相信佛!
這兩個星期我看了魯迅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雖然讀起來不易懂,但是里面的故事很好看,大概的內(nèi)容還是知道的。
《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是魯迅小時候的事,充滿回憶,魯迅用溫柔的詞罵著那個封建的社會,魯迅的回憶本應(yīng)該是美好的,就是因為這個社會破壞了那個回憶。而且這本書寫法和其他的自傳不同,是個人生活編年史。魯迅青少年時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只選了十個題目,可以看出他嚴(yán)謹(jǐn)認(rèn)真,不會隨便寫寫,顯示出了魯迅真實的一面。這本書的第一個故事的名字就很有趣,叫做《狗·貓·鼠》看了題目我本以為這個故事會與貓狗有關(guān),可并不是,只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成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是的一絲不茍、公平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他覺得不公平,就會用自己的語言去側(cè)面嘲諷,并不會直接說出來,也就是說他正話反說,反話正說,耐人尋味,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很真實,所以他不但是文學(xué)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與時俱進,不會像那個年代的人思想有些封建。他用回憶詮釋了那個時代,對那個時代的意見,他的作品都需要慢慢“品”。
魯迅的作品讓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和魯迅不一樣??戳诉@本書我也去回憶我的童年。魯迅覺得做的不對就會指出,而我有時不會。有次我看到一個同學(xué)在抄作業(yè),我看到后,先是站在那,想:要管嗎,算了,還是不要多管閑事了,省的到時候麻煩。然后就又走開來了。如果是魯迅肯定不會這樣,他肯定會用言語來攻擊這個人。
《朝花夕拾》需要慢慢“品”才能讀懂它,懂魯迅!
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4
這段日子總算是閑下來了,有機會浸入書中世界了。我欣喜異常,翻開魯迅的《朝花夕拾》,進入文字的波濤中,觸及先生的靈魂所在……
早聞魯迅先生的文字是一把刀,鋒利無比。今日之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文字,威力極強,深深刺入敵人的要害。
最喜《狗·貓·鼠》這篇文章,感嘆其靈活的語言運用以及立意的深刻,時不時地向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和黑暗的軍閥勢力,施以“冷箭”。老鼠,一種弱小的動物,在動物世界里,屬于弱勢群體。它們,雖然迫于生活偶爾出格,但它們從不干些傷天害理的事,卻常常遭遇“貓警官”們的“嚴(yán)刑逼供”,但無人愿為他們伸張正義,因為它們是弱者。被欺壓,正常!
我不禁陷入沉思,聯(lián)想到了那時的舊社會,軍閥當(dāng)?shù)溃饨绫榈?。有千千萬萬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有當(dāng)局者探訪民間疾苦?沒有!那些貼著“正人君子”標(biāo)簽的統(tǒng)治者,只不過是一個個戴著這虛偽面具的暴戾剝削者。他們以要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為借口,大肆征集稅收,搜刮民脂,來滿足自己的私心,不管底層百姓的一片怨聲載道。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雖然寥寥幾頁,卻針針見血,發(fā)人深醒。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佛家有云:“眾生平等”。但在那個年代,依舊存在著腐朽的封建等級制度。老百姓處于社會底層,就如同魯迅筆下的隱鼠一般不見天日;而軍閥統(tǒng)治者之流的貓們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依仗自己的強大,欺壓善民。殊不知,他們也不過是一群欺軟怕硬的無能之輩罷了。
如今我們正處于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當(dāng)時的軍閥統(tǒng)治,百姓也安居樂業(yè)了,相比當(dāng)初人們的思想觀念,“眾生平等”的理念也漸漸地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
也許是那個年代喚醒了現(xiàn)在人們的靈魂吧!
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著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文章所記述的大多是他少年時期所經(jīng)歷的事。書中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人物之一就是陪伴魯迅成長的保姆阿長。
起初,我對阿長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她愚昧無知,思想刻板保守,繁文縟節(jié)卻一套套。
但在讀了后面的故事之后,我卻改變了對她的看法。那時,少年魯迅因為聽了遠(yuǎn)房叔祖的介紹而對《山海經(jīng)》迷戀不已,可卻求之不得。我讀到這里,心里嘆息不已,看來這要成為一個遺憾了。但在之后,書中寫道“阿長放假回到她的家鄉(xiāng),回來時興沖沖地把一部木印的《山海經(jīng)》遞到我手上。”我不禁感慨:阿長對少年魯迅一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才會將他的愿望放在心上日日掛懷,要知道,阿長可是一字不識,連《山海經(jīng)》都說成《三哼經(jīng)》的啊。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外婆,她與阿長極為相似,思想刻板保守。每次放寒假回到老家,在大年初一的晚上十一點鐘都要帶著我趕到古寺去拜佛。那個時候,我正是最想睡覺的時候,往往哈欠連天,所以總在心里暗暗埋怨:為什么要帶我來拜佛?僅僅是為了一個好兆頭,就讓我在困意連連時趕過來?也未免太古板了吧。所以我越來越不喜歡外婆,聽她說什么都覺得厭煩,與魯迅對長媽媽之前的情感很相似。
但在那件事情發(fā)生之后,我卻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對外婆的看法。
我曾經(jīng)很想吃一種水果,什么名字早已忘記,是一種金黃的水果,跟楊桃很像。我是從一個國外回來的親戚口中知道的。那個時候不懂事,所以便日思夜想著。我央求媽媽去幫我找這種水果,他們?nèi)チ撕芏嗍袌?,都不見蹤影。再之后,我跟父母去了一趟外婆家,一進門,就發(fā)現(xiàn),擺在桌上的五六個那種水果。我不知道年邁的外婆是如何買到這水果的,也不知道她到底跑了多少次,到底跑了多少路,我只記得,那時我的心里暖暖的。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對外婆有過埋怨了。因為我明白她的那份心意與阿長對待魯迅很是相同,是我心中永遠(yuǎn)的阿長!
高二莊子讀后感作文800字
上一篇:高二朝花夕拾讀后感作文700字
下一篇:高二青春話題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