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叨v史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1
(1)鴉片戰(zhàn)爭中,天朝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涂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沖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了,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向西方學習,開眼看世界,以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這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思想并沒有付諸實施。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清政府內部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進一步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以圖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這場洋務運動雖然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為西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但隨著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洋務派的“自強”的迷夢徹底破滅。
(2)早期維新思想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以后,是伴隨著中國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文化的傳人,是早期維新思想的來源。他們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轉化中的資產階級的新型知識分子,他們認為向西方學習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涉及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他們的代表人物有王韜、薛福成、鄭觀應等。他們的思想為維新變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3)19世紀90年代,以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為首的維新派開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來評判中國,提出了系統的理論和明確的施政綱領,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進行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具有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維新變法運動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也是一次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他們提倡資產階級新學,批判封建主義舊學,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痛感民族危機的嚴重,號召人們奮起救國,給古老的中國社會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盡管它在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對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卻是一次巨大強烈的沖擊。
(4)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歷一場很有影響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運動中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樹立,使中國社會許多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zhàn)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zhàn)線,一條是文學戰(zhàn)線。作為思想戰(zhàn)線,它倡導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作為文學革命,它倡導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新文化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后期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浩地位,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當然,他們在批判封建正統思想的過程中,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們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
(5)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李大釗第一個在中國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中國有許多知識分子都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對改造中國的歷史作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轉變?yōu)橹袊鸟R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導致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準備工作,1920年各地陸續(xù)建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隨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2
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yè)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采取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chuàng)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chuàng)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文化思想的發(fā)展。
二、文藝復興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2、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fā)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
5、文藝復興的擴展:
16世紀以后,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受到質疑,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強烈。
(2)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教會不僅在精神上統治著德意志,還從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財富,德意志因此被稱為“教皇的奶牛”。
(3)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激化了矛盾。
2、馬丁·路德改革:
(1)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謊謬,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無需購買贖罪券。他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
(3)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許多地方興起,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__派,這些教派統稱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否定羅馬教廷的,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3
19世紀60——90年代,中國經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主要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2)后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近代民用工業(yè)。(3)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成立海軍衙門。(4)洋務派還京師同文館,培養(yǎng)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頑固派和洋務派各自的主張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興起。代表:上海,發(fā)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四五十年代起,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辦近代工業(yè),雇用中國勞動力,中國無產階級誕生。
重點知識
洋務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特點及其產生根源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近代工業(yè)出現,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過程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要求。但是,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資金少、規(guī)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又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系,因此,它又有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相妥協的一面。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4
一、從“無為”到“有為”
(1)原因:秦末戰(zhàn)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2)目的:為了恢復生產和安定人心,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
(4)結果: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
(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
內: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重,割據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
(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一形勢的發(fā)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董仲舒其人:
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fā)他的儒學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三、儒學成為正統
1、儒學興起的原因:
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典,儒學得以大興。
2、儒學教育狀況:
(1)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guī),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儒學于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的地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5
一、素稱發(fā)達的古代手工業(yè)
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yè)從農業(yè)中脫離出來
夏商周時期,手工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由官府壟斷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營手工業(yè),私營手工業(yè)、家庭手工業(yè)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
二、高超的冶金技術
1.冶銅技術
新石器時代:出現小件青銅器→夏:鑄造比較講究→商周:繁榮(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漢:廣泛采用鎏金、鑲嵌工藝
2.冶鐵技術西周:已有鐵器→戰(zhàn)國:鐵農具推廣→漢代:鐵農具取代木、石和青銅農具,東漢:杜詩發(fā)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3.煉鋼技術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鋼劍魏晉南北朝:灌鋼法16世紀以前中國煉鋼技術世界
三、享譽世界的制瓷業(yè)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
2.商代燒制出了原始瓷器
3.東漢瓷器的生產技術達到成熟階段,早期生產的是青瓷,后來又燒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
5.宋代我國制瓷技藝大放異彩,涌現出一批名窯。
6.元朝景德鎮(zhèn)窯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燒制出白地藍花的青花瓷。
7.明清時期中國瓷器的高速發(fā)展,景德鎮(zhèn)成為全國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燒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為有名,到了清代,還發(fā)明了琺瑯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琺瑯瓷
四、異彩紛呈的絲織業(yè)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織綢的國家
2.商代出現平紋織物和斜紋提花織物
3.戰(zhàn)國時期:錦、絹、羅、紗等絲織品產量大,質量高。
4.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后,漢唐時期絲綢外銷數量激增
5.明清時期,絲織業(yè)的發(fā)展進入鼎盛時期,蘇州、杭州是最的絲織業(yè)中心。
高二歷史知識點難點整理分享五篇相關文章:
1.高二歷史知識點梳理整合最新五篇分享
2.高二歷史重要知識點最新梳理五篇分享
3.高二歷史知識點最新梳理總結5篇分享
4.高二歷史必背知識點最新梳理總結5篇分享
5.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5篇
6.高一歷史易錯知識點梳理精選5篇分享
7.最新高二政治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分享五篇
8.2020最新高二政治知識點最新整理了5篇分享
9.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5篇分享
10.最新高三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5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整理最新五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高二歷史知識點難點整理分享五篇
下一篇: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