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行并不取決于路,路只是把行束縛了,迫使人們按路的方走。你會寫路與行高一作文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路與行高一作文,歡迎閱讀!
路與行高一作文1
小時候,常常會讀到關(guān)于西藏虔誠的朝圣者的事跡,他們一步一叩首,帶著崇敬與虔信走向自己心中的圣地,即使他們往往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dá)最終的目的地甚至累死在朝圣途中。在年幼的我心中,那是一幅極富神秘感的畫卷。那些人污黑的面頰,破碎的衣衫,吟誦的經(jīng) 文,和臉上浮現(xiàn)的神圣光輝,無一不使我好奇,使我恐懼,使我顫抖又使我充滿渴望。
那時的我常常在想:他們的圣地究竟是哪兒呢?為什么要把生命耗費在這沒有盡頭的道路和永不停歇地行走上呢?
后來,我漸漸明白:這條路的確沒有盡頭,或者說,朝圣者也不需要一個終點,他們在路上,在行走,在尋找,在期待,這就夠了。
我曾讀過一個故事:那是一個關(guān)于“失去夢的村落”的故事,為了尋找自己失落的夢境,年輕的父親們背上行囊走上尋“夢”的道路。不久,他們的兒子也會重復(fù)他們的經(jīng)歷,追隨他們的腳步……就這樣周而復(fù)始的行走,卻沒有一個人找到自己遺失的夢。最后,他們憔悴而疲憊的倒下,但他們風(fēng)塵仆仆的臉上會帶有微笑。
或許有人會想:失去的“夢”怎么找得回來?何苦把性命葬送在這樣毫無意義的事上呢?可是這個村落的人又怎會不知道呢?在他們的旅途中,行走就承載著希望,承載著他們的信念。盡管他們沒有恢復(fù)做夢的能力,但那個夢已經(jīng)根植在他們心底,和他們的靈魂融為一體。這時候,終點,還那么重要嗎?
現(xiàn)在的我常常在想:那些倒在朝圣路上的人們,嘴角是否也含著笑容?在生命的最后,他們是否找到了心中的圣地——那個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圣經(jīng)中的伊甸園一樣并不存在卻永遠(yuǎn)活在他們內(nèi)心的圣地?雖然他們的肉 體死了,但他們在行走中構(gòu)架起一條從現(xiàn)實通向理想的道路。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勇敢的行走者們身體慢慢僵硬,而他們的靈魂卻又一次站起來代替他們行走,直至回歸到那片圣地。
我們又怎么能說他們徒勞無功呢?
然而現(xiàn)在,我很難看到朝圣者的事跡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們的心越來越功利了?像這種無法直接看到結(jié)果的努力不屑為之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的靈魂真的很需要行走。人人都在想,自己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向何而去,像風(fēng)在原野不自主的吹,所以才會有一個一個的人踏上朝圣的道路,通過一步步的行走而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再擔(dān)心靈魂的去向,精神的歸屬,就這么堅定而虔誠的走向心中的圣地。即使知道在現(xiàn)實中無法到達(dá),但那或許是能救贖靈魂,回歸安寧的方法了吧!
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不斷行走的人。我們生活在很好的環(huán)境中,然而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人過得并不好,還有一些人們享受不到基本的人權(quán),還有一些孩子體會不到讀書的快樂,還有一些國家互相敵視,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我們可以選擇停在原地,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也可以選擇繼續(xù)行走,踏上征程,即使這個目標(biāo)是多么遙遠(yuǎn),道路又是多么坎坷。也許我們付出終生的時間也難以完成,但是我們能因此而放棄理想嗎?我們能因此就不再努力,放任自流嗎?當(dāng)然不能。
圣雄甘地,那個一生致力于印度解放事業(yè)的偉人,他的一生就是不停行走的一生。他周游全國,不停地進(jìn)行演講,他的腳步踏遍了印度每一寸土地,卻好似不知疲倦。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道路上,他走的緩慢卻有力。他的靈魂是那么虔誠,不僅僅自己前進(jìn),也引領(lǐng)了他人穿過地獄,走向光明。最后,甘地遭遇反對者刺殺,子彈穿透了他骨瘦如柴的胸膛,或許甘地選擇走上這條路時,他就預(yù)見了這個結(jié)局,然而他卻沒有絲毫退縮堅定的帶領(lǐng)印度人民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愛因斯曾評價他:后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歷竟走過這樣一副血肉之軀。
我希望我能像那些虔誠的朝圣者一樣,向著我心中的圣地前行,用我的血肉之軀鋪就一條道路,無愧于自己的堅持,無愧于自己的追求。
路與行,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行走,我們終會到達(dá)心中的圣地。
路與行高一作文2
現(xiàn)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但確實是我自找的,所以活該,我認(rèn)了。
從小,我爸就告訴過我,人生和學(xué)習(xí)都是自己的,他不會改變我的任何決定。如果我撞到了南墻,要記得回頭,他會站在我轉(zhuǎn)身就能看到的地方。家就像是一個據(jù)點,當(dāng)我揚帆啟航的時候,知道自己可以隨時回來。朋友就是我前言不搭后語,她卻都懂。從幼兒園到高中我都生活在這座依山傍水的小鎮(zhèn),有十幾年交情的朋友,也有很多泛泛之交。我遇到過很多很好的朋友,也遇到過狗,就算你怎么對它掏心掏肺,它還是會在你背后放你暗箭。我遭遇過背叛,但我收獲更多的是感動,感動是生日那天打開門發(fā)現(xiàn)門上貼滿了便利貼,上面各種搞笑的話與祝福會讓你高興得哭,感動就是你睡以后她給你發(fā)QQ,給你聽她的真心話,感動是你假裝嘻嘻哈哈她都會看出你的難過,叫你不要笑,即使重新來過,我想我還是會選擇遇見你們,我的真朋友。
老師是個永遠(yuǎn)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的代名詞,我也曾討厭過老師,也曾被某個老師誤會,恨了她半年。可如今想想,只覺得自己當(dāng)時好笑。他們會在你成績好的時候露出笑容,會管著你不去上網(wǎng)、打架,會告訴你節(jié)約用錢,不浪費,會告誡你認(rèn)真學(xué)習(xí),考上大學(xué)。這些話哪句不是你爹媽經(jīng)常跟你說的。如果你認(rèn)為老師不愛你,那么你的父母也是嗎?我承認(rèn)自己是個愛玩的人,安靜的時候就在睡覺,醒著的時候就在講話,雖然換在講桌旁的我已經(jīng)改了很多,可還是會忍不住講兩句,困的時候會趴下,我沒有一個好習(xí)慣,記得初中我因為講話經(jīng)常被班主任一天三小罵,三天一大罵。我對他們做出的保質(zhì)期從未超過三個月。我會說到做到,卻不能保持一切開始那樣的熱情,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就好像學(xué)習(xí)。我沒有忘記過老師和爸媽對我的期望,這是我學(xué)習(xí)的動力之一。一年半以后,我想我不可辜負(fù)的就是這份期盼。
有些人,不是你說的一句話后悔就可以依舊默默等待,他可能已經(jīng)離開你的生活,三年五年以后,他的生命里也許會出現(xiàn)一個你不認(rèn)識卻被他稱之為生命的人,而愛你的人不會,他們只會說話“回來就好”。
感謝一路上陪我走了這么久的家人、朋友、老師。無論我走多遠(yuǎn),都要記得我會回頭。
路與行高一作文3
細(xì)雨紛紛掠過臉頰,帶來一絲淡淡的清涼,漸漸模糊視線,眼前的一切事物都似退了顏色,只留一絲淡淡的悲傷的影子。驀地想起看過一句話:“時光就這樣在指間徘徊,糾纏成美麗的風(fēng)景,在一切風(fēng)景過后,寂寞如煙,散盡惆悵?!?/p>
浮生若夢,浮塵如空。一生有多長呢?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想。只望畫一朵蒼涼,捕一段時光。只想借一只畫筆描繪出我的未來,過著最充實的現(xiàn)在。
記得我一直是不懂事的吧,那青春最張揚狂放的日子里,上課走神,不寫作業(yè),壓下老師和爸媽的殷切期望,只求自己的快活。我的日子一天天這樣過著,充斥著荒唐。真的是荒唐。會有莫名的憂傷,很多時候只愿看著漫天云霞紛飛。成績下滑是一定的,接下來是父母的批評,老師的教導(dǎo)??晌覅s是茫然不知所措的。那是一段眼淚肆意橫飛的日子,像是一幅狂草書,雜亂無章。
“是否只要跋涉不斷,夢中的成功就會變成現(xiàn)實?”
我默默的問著,卻沒人回答,只有秒針滴答滴答的走著。只是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悲涼慢慢涌動著,它在訴說“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我不清楚是什么改變了我,或許是父母漸白的頭發(fā),或許是老師疲倦的身影,又或許什么都不是,只是到了時間,只是過了雨季,只是突然就長大了。收起放縱的心,收起未看完的小說,收起一本本的傷感詩詞,也收起青春萌動的枝椏。不再去念“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不再去想“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不再去讀“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不再去笑“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很多次我問自己后悔那段歲月嗎,卻總覺得不悔。反而會覺得,那是一段值得珍惜的時光,肆無忌憚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何必去懷念犯過的錯,何必去懷念那些如果。我想,是該有一段雨季,帶著淡淡苦澀的滋味讓我們懂得成長的代價。我想,是該向未來看,追逐我的夢想。
“我和我最后的倔強(qiáng),握緊雙手絕對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絕望。”是不是該一路高歌,是不是該大步奔跑,是不是該追逐未來,我知道我走過了雨季,留了一地彷徨。
路與行高一作文4
在中華文化的字典里有兩個字,歷經(jīng)滄桑須發(fā)花白,卻依舊紅光滿面,恰如兩根延續(xù)千年的命脈,里面流淌的則是傳統(tǒng)文化最精髓的血液。那是延綿不絕的路和跨越時空的行。
路從歷史中走來,這些盤古遺骸上的青筋,裹挾著原始人的腳印和枯枝的余燼,不斷向前。挺直處遒勁有力,蜿蜒處行云流水。好似先古圣人,以歲月之筆,飽蘸著西北的風(fēng)沙,北國的狂雪和南國纏綿的情話,劃過高原,劃過平原。點橫撇捺之間,延伸向不可知的未來。
路有平有險,有曲有直,而唯獨那些最陡峭、最兇險的路。在歷史的煙海中脫穎而出?!暗乇郎酱邏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是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俊逸飛揚的千古奇才。當(dāng)他置身蜀道時,高危的山,湍急的流,參天的木,杜鵑悲啼入耳,猿聲哀絕刺心。置身古幽肅森的蜀道上,李白畏而卻步,發(fā)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也成就了《蜀道難》——中華古典詩文中璀璨的名篇。
人在路上,謂之曰行。行貫穿了人類歷史。自從有人有路以來,行便以其嚴(yán)樸的身姿和深厚的自然內(nèi)涵,給人們提供無數(shù)次歷練和精神盛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教會我們腳踏實地,跋山涉水。行是與大地母親最親近的接觸,如臍帶一般為人類平凡的軀體注入鮮活的血液。
路與行,將其絕美之處,傾注在晚秋時節(jié)。獨行在狹窄幽僻的小徑上,遠(yuǎn)處的寒山上,斜陽已暮,幾縷青煙縈繞其間,和著裊裊而上幾綹炊煙漸漸黯淡。而近處的楓樹,淺黃的樹上鮮艷著巴掌大的火焰。腳下的石徑崎嶇,深淺不一的裂縫和雜亂的棕黑的枯葉交織成了一幅晚秋夕行圖。此刻,路與行,以獨特的方式融合在了杜牧的《山行》里。
路因行而生,行因路而多姿多彩。當(dāng)路與行交匯在一起時,恰如一撇一捺的交點,支撐起不彎曲的脊梁。時光走過了春秋,走過了唐宋元明清。而如今,我們正行走在21世紀(jì)的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前方有風(fēng)雨,有挑戰(zhàn),而我們,必然將用鐵的脊梁來迎接風(fēng)雨,迎接屬于我們的輝煌的未來。
路與行高一作文5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之路漫漫長長,既有湍急的河流,又有陡峭的山峰,更添狂風(fēng)暴雨??v使人生路上滿是坎坷,我們都應(yīng)該不屈不撓地向前行走。哪怕遍體鱗傷,經(jīng)歷了磨難才會長大,歷經(jīng)了艱險才能成功。
張大奎在幼年的時候,因為高燒導(dǎo)致小腦癱瘓,在別的孩子疾步如飛時,他站都站不穩(wěn),更別提行走了。父母幫助他多次,萬般無奈之下,父母便在兩顆樹之間綁上竹竿,讓他扶在上面練腿力。父母看到了他的艱辛十分心疼,但路是孩子的,應(yīng)該讓孩子來走。自己的溺愛會斷了孩子的路。長期的訓(xùn)練,他的雙臂磨出厚厚的繭,摔倒的次數(shù)足以使他傷痕累累。他仍咬著牙,吃力地行走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孩子心智愈加成熟,在練習(xí)的時候盡管他臉上會浮現(xiàn)出痛苦的表情,他依然堅持。幾多艱辛幾多痛苦,交織在日日夜夜的磨礪中。最后他學(xué)會了走路。
然而,在人生之路上,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發(fā)憤圖強(qiáng),鉆研學(xué)習(xí)。誰又能想得到在幾十年之后,他竟然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計算機(jī)博士!張大奎,從腦癱患兒到計算機(jī)博士的成功蛻變,源自于他的執(zhí)著與堅韌。人生之路上他遭受重大的撞擊,卻沒有因此而不思進(jìn)取,去頹廢去哀怨,而是接受事實,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艱難地行走著。為什么他能成功?因為他勇于直面人生路上的挫敗,與命運抗?fàn)帲谩靶拍睢毙凶摺?/p>
看別人的成功,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不順?biāo)?,就使我們滋生無盡的憂愁與煩惱。這些微不足道的絆腳石,就使我們停滯不前,我們又怎么會成功呢?怨聲載道不會解決任何問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我們必須與之抗?fàn)?。堅持下來的是勇者,半途而廢的是懦夫。
膾炙人口的故事,孫臏苦編孫子兵法。在人生之路上,他因人妒忌賢能,而遭人陷害,被人砍去了雙膝。自己傾盡心血所編寫的孫子兵法,也毀于一旦。他裝瘋賣傻,用智慧逃過了“狼牙之爪”,忍著劇痛與仇恨,精心鉆研孫子兵法。為后人帶來了益處,他也因此而名揚千古。
孫臏遭人陷害,受盡侮辱,最終卻被后人所愛戴,敬重。是什么使得他有這種殊榮?因為他在人生之路上蹣跚而行,為了完成編書的理想,不懼粉身碎骨,終創(chuàng)輝煌。
在人生的旅途中,經(jīng)歷挫折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前行??嚯y使我們成長,磨礪使我們收獲,接受路上的險惡,是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人不可能避免人生路上的困難,就像第一次洗碗的時候,會摔碎盤子;第一次做飯的時候,會弄砸;第一次走路的時候會摔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一次次跌倒?jié)L爬中重新站起來,不屈不撓的前行。才可能迎來勝利。人生之路漫漫長長,曲曲折折,我們要不畏艱辛,向光明前行,向未來進(jìn)發(fā)。
關(guān)于夢想的高一議論文作文
上一篇:路與行高一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