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高中政治會考易錯知識歸納

一網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政治理論學習是一種學習先進思想,局勢俱進的重要途徑,也是公民間接參與政治的重要前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一政治??家族e易混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一政治??家族e易混知識點歸納

1、商品的基本屬的易錯點

(1)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勞動產品一定是商品(前對,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

(2)凡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tǒng)一體。一種勞動產品雖然用于交換,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也就不再有價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不是商品)

(3)服務是一種無形商品,它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價值。(人的服務是勞動產品,勞動服務用于交換,也可以成為商品,也有價值)

(4)商品是一個永恒的范疇。(商品是一個歷史范疇)

(5)所有物品都是勞動產品,所有勞動產品和物品都是商品。(物品不一定都是勞動產品,勞動產品要用于交換才是商品)

(6)勞動產品凝結了人類勞動,具有價值;或者凝結了人類勞動的東西都有價值。(前對,但并非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有價值,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只有需要交換時,才需要比較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量,這種勞動才形成價值。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無需比較勞動量的大小,這種勞動不形成價值)

(7)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因此,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總是不可分割地屬于商品所有者。(不可同時擁有)

(8)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是不可分割的和統(tǒng)一的,因此,有價值的一定有使用價值,有使用價值的也一定有價值。(二者可以分割,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9)企業(yè)只關心商品的價值,消費者只關心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企業(yè)不僅關心商品的價值,也關心商品的使用價值,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消費者不僅關心商品的使用價值也關心商品的價值,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在購買商品時,總是力圖找到兩個方面的最佳結合點)

(10)價值是使用價值的基礎,使用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11)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二者是商品的基本屬性,其中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12)人們購買商品都希望“經久耐用”,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的反映。(“經久耐用”只涉及到商品的使用價值)

(13)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的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需要交換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是都有價值。價值是不同的商品相互比較、相互交換的基礎)

(14)商品的使用價值有大小之別。(商品的使用價值沒有大小之別,只有優(yōu)劣之別。使用價值與價格無關)

(15)使用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賣者的目的所在。(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買者的目的所在)

(16)公民無償捐贈給災區(qū)的救災物資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陽光、空氣、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救災物資是無償捐贈的,沒有用于交換。自然界中的陽光、空氣、水既不是勞動產品,又沒有用于交換)

2、商品價值量的易錯觀點

(1)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質量也不決定商品的價值量)

(2)供求關系決定商品的價值量。(由于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的價格往往表現(xiàn)為“物以稀為貴”,這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價格會隨供求關系變化,但價值量的大小不取決于市場,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3)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指的是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生產,其中主要是使用的生產工具。絕大多數(shù)同類產品的生產條件)

(4)商品的價值量是指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價值的總和。(商品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總和叫價值總量)

(5)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反比。(前者成正比,后者無關)

(6)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應該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里的平均是指在現(xiàn)有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生產某種商品的平均,而不是總平均。因此,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不能理解為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

(7)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正比。(在判斷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關系時,首先要看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沒有必然關系,只是對勞動者收益有影響)

(8)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無關,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單位時間內形成的價值總量是一定的;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無關。)

(9)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正比,與商品價值總量無關。(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無關,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10)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使用價值量都成反比。(都成正比)

(11)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或供過于求)。(價格雖然受供求關系影響,但是由價值決定價格,所以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率的提高)

(12)已故名人字畫,古董物價高是因為其價值大。(生產的不可再生性與需求的可變性組合推動郵票、古董等特殊商品交換價格的大幅攀升.)

(13)某企業(y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單個企業(yè)的技術改造不可能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只能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因此,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14)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不管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單位時間商品價值總量不變;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15)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也一定變化。(不一定,價格還受供求關系、宏觀調控、貨幣發(fā)行量等因素的影響)

(16)商品的價格由質量或者使用價值決定或由供求關系決定。(由價值決定或由市場決定;價值決定價格,價格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價值量大,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

(17)商品的質量越好,價格越高。(價格的基礎是價值,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關系)

3、貨幣的易錯觀點

(1)商品與貨幣同時產生,是一對孿生兄弟。(貨幣的出現(xiàn)比商品晚得多,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2)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貨幣。(可以直接和其他的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xiàn)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3)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因此,貨幣的本質是商品。(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紙幣只能能代替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也有價值,可以代替貨幣執(zhí)行所有的職能)

(5)紙幣能代替金屬貨幣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但不能執(zhí)行價值尺度、貯藏手段的職能。(紙幣既可以執(zhí)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也可以執(zhí)行價值尺度和儲藏手段的職能)

(6)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7)金銀是商品交換長期發(fā)展的產物。(金銀是自然物,貨幣才是商品交換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8)黃金作為一種商品,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黃金價格的波動是由價值的變化引起的。(黃金只有作為貨幣時,才是一般等價物。黃金價格的波動是由供求變化引起的)

(9)金銀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不同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貨幣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

(10)金銀紀念幣是紙幣。(金銀紀念幣不同于紙幣,金銀紀念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可以流通;而紙幣沒有價值。)

(11)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手段即購買手段,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流通手段即購買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職能,商品交換不等于商品流通)

(13)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需要的是現(xiàn)實的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只需要觀念中的貨幣;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必須是現(xiàn)實的貨幣)

(14)當購買某樣商品支付貨幣時,貨幣執(zhí)行的是支付手段職能。(不能看到有支付二字就判斷為貨幣在執(zhí)行支付手段職能,而要看支付的對象是什么貨幣,如果是商品,那么執(zhí)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職能)

(15)紙幣的面值、面額、發(fā)行量及紙幣的種類、實際購買力都由國家決定。(國家只可以規(guī)定紙幣的面值,面額、種類;國家雖有權發(fā)行紙幣,但不可以隨意發(fā)行紙幣,因為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不可以規(guī)定紙幣的購買力,購買力由市場決定)

(16)幣值就是面值。(貨幣的“面值”,本質是它的幣值。幣值這個詞,就是政治經濟學的“金屬貨幣量”,通俗的理解,就是其可購買的財富的能力,也即購買力。面值的紙幣代表多大價值由紙幣的發(fā)行量決定)

(17)用信用卡購物體現(xiàn)了貨幣的流通手,且十分安全。(用信用卡購物體現(xiàn)了支付手段,也存在安全問題,并非十分安全)

(18)使用銀行信用卡可以減少現(xiàn)金流通量并緩解通貨膨脹。(銀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減少現(xiàn)金的使用,但與緩解通貨膨脹無必然聯(lián)系。)

(19)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貨幣量越多越好。(商品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貨幣流通規(guī)律支配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20)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物價下跌就是通貨緊縮。(物價上漲不等于通貨膨脹,物價下跌不等于通貨緊縮。要看是不是全面的持續(xù)的上漲或下跌)

(21)“通脹”必然引起物價的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脹”。(“通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脹”)

(22)紙幣發(fā)行過多會引發(fā)“通脹”,因此紙幣發(fā)行越少越好。(紙幣的發(fā)行量是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shù)量為限度)

(23)合理的價格是指價格與價值完全一致的價格。(合理的價格是指價格既要反映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系)

(24)商品的價格由其價值決定,它一定要等于其價值。(價格由其價值決定,它一定要反映其價值)

(25)商品的價值量減少,商品的價格就必然降低;價值增加,商品的價格一定上漲。(一般來講,價值決定價格,商品的價值量減少,商品的價格就會降低。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除了價值因素外,還受供求關系,貨幣本身的價值、紙幣的發(fā)行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商品的價格可能會出現(xiàn)上升、下降、不變三種情況,因此不能絕對化)

(26)價格由購買力決定。(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27)質量決定價格,商品的質量越好,價格越高。(決定價格的是價值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質量。一般而言,質量高的商品,其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多,因而價格也高)

(28)物價越低,對老百姓越好。(從長遠來看,對老百姓不好)

(29)商品生產者采用先進技術和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商品的價值,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商品生產者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30)只有貨幣的基本職能才反映貨幣的本質。(所有職能均反映了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31)貨幣本身的價值量與商品的價格成正比。(用貨幣購買一種商品時,如果貨幣本身的價值量越大支付的貨幣量就少,商品的價格就越低,故兩者成反比)

(32)優(yōu)質優(yōu)價和質優(yōu)價廉都不符合價值規(guī)律。(優(yōu)質商品比同類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多,因而價格高;優(yōu)質的商品往往供不應求,所以價格高。優(yōu)質優(yōu)價反映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符合價值規(guī)律。優(yōu)質商品也可能“價廉”,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生產優(yōu)質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促使價格下降;二是優(yōu)質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造成價格下降;三是生產優(yōu)質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降價出售商品,以擴大市場占有率。)

(33)水務公司供水價格提高,會使居民生活用水大幅減少。(水屬于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較小,水價格提高,不會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減少。)

(34)一種商品價格降低,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減少,該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一種商品價格降低,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增加;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

(35)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會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而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會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36)隨著高速鐵路的通車運行,航空公司的反應是提高票價,吸引客源。因為飛機和火車是互補商品。(航空公司的反應是降低票價,吸引客源。因為飛機和火車是替代商品)

(37)只有貨幣或金銀才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一切商品都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

(38)我國計算匯率,通常以100單位人民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shù)量的外幣(以100單位外幣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shù)量的人民幣)

(39)人民幣匯率升高,國際購買力增強,是好事。(應一分為二地分析)

(40)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沒有影響。(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響比較小,但不是沒有)

4、價值規(guī)律的易錯觀點

(1)價值規(guī)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guī)律。(應該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

(2)商品供應量與需求量互相制約。(應該是供求與價格相互制約)

(3)所謂等價交換,就是商品交換雙方的價格要相等。(等價交換要求在物物交換條件下雙方價值量要相等,在貨幣出現(xiàn)后,表現(xiàn)為價格與價值符合)

(4)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5)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說明了等價交換并不存在。(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違背等價交換原則)

(6)價值規(guī)律要求實行等價交換,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換時商品的價格和價值都相符合。(由于受供求關系影響,并不是每一次交換價格與價值都相符合,等價交換只存在于交換的平均數(shù)之中。)

(7)等價交換的次數(shù)多于不等價交換次數(shù)。(不可絕對化,它在動態(tài)中實現(xiàn)的,從某一靜止的來看,二者經常不一致)

(8)價值決定供求,供求影響價值。(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9)價格由購買力決定。(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10)商品交換以價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11)免稅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須品。(免稅商品一般是需求彈性較高的商品)

5、消費的易錯觀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沒有影響。(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比較小,不是沒有影響)

(2)重大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導致居民消費以享受型為主。(重大節(jié)假日小型客車通行費與居民消費以享受型為主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3)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已由生存資料消費向享受資料消費轉變。(生存資料消費不可缺少)

(4)消費貸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當前消費水平,是因其能增加人們的預期收入。(原因是能增強人們當前支付能力)

(5)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就應多發(fā)行紙幣。(紙幣發(fā)行過多,會引發(fā)通貨膨脹,紙幣的購買力減弱,會降低居民的消費水平)

(6)物價水平越低,說明消費水平越高。(物價持續(xù)下跌,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

(7)擴大內需就是鼓勵超前消費,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要求節(jié)制消費。(任何時候都應該倡導與國情和家庭收入相符合的適度消費)

(8)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有、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有利于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國家應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才能刺激消費)

(9)恩格爾系數(shù)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爾系數(shù)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10)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是按消費的交易方式不同劃分的)

(11)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費所取代(取代的說法錯誤)

(12)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爾系數(shù)不斷降低,食品支出越來越少。家庭消費以享受資料消費為主。(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小,越來越注重發(fā)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13)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引發(fā)的消費都是不可取的。(盲目從眾不可取,過分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

(14)貸款消費屬于超前消費,適度消費就是限制消費。(如果貸款消費是依據(jù)國情及自身實際,并且未來有還貸有能力,就屬于適度消費。適度消費既反對鋪張浪費,也反對過于節(jié)儉)

(15)消費貸款能減輕社會不平等程度,增加人們的預期收入。(消費貸款能增強人們當前支付能力,但不能減輕社會不平等程度,增加人們的預期收入)

(16)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就是限制消費。(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指反對鋪張浪費,不是限制消費。這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17)消費結構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爾系數(shù)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18)糧食、蔬菜、食用油價格上漲,需求量會大幅下跌。(糧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價格變動影響較小,不會大幅下跌;汽車、珠寶首飾等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價格變動影響較大,價格上漲,需求量會大幅下跌)

(18)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商品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方向變化相同。(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變化方向相反);兩種互補商品,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也減少(變化方向相同)。

(19)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也一定變化。(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同時受供求關系、宏觀調控、貨幣發(fā)行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不一定發(fā)生變化)

(20)物價水平越低,消費水平越高。(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價總體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水平較低,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消費水平根本上是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的,并不完全取決于物價水平,不能說物價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費水平就越高。物價持續(xù)下跌,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

(21)預期消費就是超前消費。(預期消費不等同于超前消費,二者雖然都具有超越現(xiàn)階段支付能力進行消費的特點,但是二者卻有本質的區(qū)別。預期消費堅持量入為出,講求消費的可行性和實用性,這種消費本質上還是適度消費、合理消費。超前消費則意味著消費嚴重脫離預期收入,是一種盲目攀比、不顧實際的消費行為)

(22)凡是消費都能促進生產的發(fā)展。(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當消費的增長和變化與生產的增長和變化相適應時,消費對生產發(fā)展起促進作用。而消費水平過高或過低,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相適應,不會促進生產的發(fā)展,相反還會阻礙生產的發(fā)展)

(23)消費有時決定生產。(生產決定消費,消費的反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精選圖文

221381
Z范文網、范文協(xié)會網范文檔案館、